标准解读

《GB/T 10259-1998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相比于其前版《GB 10259-198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性质变化:从原来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转变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意味着后者在适用范围上更倾向于指导性和推荐性,而非强制执行。

  2. 技术内容更新:1998版标准根据液体闪烁计数领域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测量原理、仪器构成、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变化。

  3. 性能要求细化:新标准对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稳定度、灵敏度、分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提出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测试与校准方法改进:提供了更为科学和规范的测试与校准方法,包括更详细的校准步骤和参考物质的选择指南,以确保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安全与环境考量:增加了对使用过程中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反映了随着时代发展对实验操作安全性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6. 术语与定义明确:对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梳理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使得标准语言更加准确清晰,便于用户理解和执行。

  7. 引用标准更新:引用了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确保了该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了标准的技术水平和适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0259-2013
  • 1998-02-23 颁布
  • 1998-1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0259-1998T液体闪烁计数系统.pdf_第1页
GB10259-1998T液体闪烁计数系统.pdf_第2页
GB10259-1998T液体闪烁计数系统.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0259-1998T液体闪烁计数系统.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前台皿 习 本标准是对G B 1 0 2 5 9 -8 8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 的修订, 首先根据G B / T 1 . 1 -1 9 9 3 改变了原标准的结构, 同时进行了如下修改: a ) 参考I E C 1 3 0 4 09 9 4 ) ( N u c l e a r i n s t r u m e n t a t i o n -L i q u i d s c i n t i l l a t i o n c o u n t i n g s y s t e m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v e r if i c a t i o n ) , 增加了丫检验; b ) 据G B 9 7 0 6 . 1 -1 9 9 5 增加T电气安全要求, c ) 据G B 1 0 2 5 7 -8 8 增加了 检验规则; d ) 修改了分级的试验项目 及要求; e ) 增加了与影响量有关的技术特性。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G B 1 0 2 5 9 -8 8 ,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 营二六二厂。 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礼平、 李全生。 本标准委托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液体闪 烁计数系 统代替 G B 1 0 2 5 9 -8 8L i q u i d - s c i n t i l l a t i o n c o u n t i n g s y s t e m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产品分级、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液体闪烁计数系统( 以下简称为系统) , 其基本组成是: a )由机械传动机构及其控制部分组成的样品传送机构; b )由样品测量室与光电倍增管等组成的辐射探测系统 ; 。 )由符合电路、 放大器、 脉冲辐度分析器和定时计数器等电子学线路组成的计数系统; d ) 数据处理系统。 本标准不包括具有淬灭的未知样品的活度计算。 在本标准中对样品制备, 效率校正方法以及未知放射性核素鉴别等未作具体规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4 0 7 8 -9 1液体闪烁计数用的瓶子尺寸 G B 8 7 0 3 -8 8 放射性防护规定 G B 8 9 9 3 . 1 -8 8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试验方法总纲 G B 8 9 9 3 . 2 -8 8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试验方法温度试验 G B 8 9 9 3 . 3 -8 8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试验方法潮湿试验 G B 8 9 9 3 . 9 -8 8 核仪器环境试验基本要求与试验方法包装运输试验 G B 9 7 0 6 . 1 -1 9 9 5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G B 1 0 2 5 7 -8 8 核仪器与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E J 5 2 8 -9 0 核仪器基本安全要求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放射性检查样品 r a d i o a c t i v i t y c h e c k s a m p l e 经国家放射性计量部门认可的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液体闪烁溶液密封样品。3 . 2 本底检查样品 b a c k g r o u n d c h e c k s a m p l e 不加放射性物质无淬灭的液体闪烁溶液密封样品。3 . 3 计数道 c o u n t i n g c h a n n e l 由甄别器的上、 下闹值所规定的脉冲幅度范围。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8 一 0 2 一 2 3 批准1 9 9 8 一 1 1 一 0 1 实施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3 . 4 探测效率 d e t e c t io n e f f i c e n c y 在一定的条件下, 探测器测得的粒子数与同一时间间隔内由辐射源发射的粒子数之比值。3 . 5 本底计数率 b a c k g r o u n d c o u n t i n g r a t e 测量本底检查样品时, 系统记录的计数率。3 . 6 闪 烁 溶 液 l iq u i d - s c i n t i l l a t i o n s o l u t io n 由有机溶剂( 或溶剂混合物) 和一种或多种有机闪烁溶质组成的溶液。3 . 7 有机闪 烁溶质 。 r g a n io - s c i n t i l la t i n g s o l u t e 吸收辐射能量后, 能以发射光子形式放出能量的有机物质。3 . 8 淬灭样品 q u e n c h e d s a m p l e 带有减少光输出因素的样品。3 . 9无 淬 灭样 品 u n q u e n c h e d s a m p l e 带有较小影响光输出因素的样品。技术要求4 . 1 外观 各种标志、 字迹应醒目、 清晰、 牢固; 仪器表面涂覆层应牢固、 光滑, 不得有锈蚀、 裂纹、 涂层剥落及紧固件松动现象。4 . 2 机械特性 样品测量室应易去污; 样品传动机构运行应灵活、 平稳 , 到位准确; 样品在测量室中蔽光 良好 ; 样品瓶的尺寸应符合G B 4 0 7 8 的规定。4 . 3 额定使用条件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额定使用条件按G B 8 9 9 3 . 1 -8 8中I 组的规定, 即: a ) 额定使用温度十5 C ti - + 3 0 C b ) 贮存温度一1 0 0C +6 0 C c ) 最大潮湿度8 5 %( 3 0 0C) d )电源A C 2 2 0 V允差1 0 %一1 2 %; 频率 4 7 H z -5 1 H z4 . 4 本底计数率、 探测效率和 2 4 h不稳定性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在5 . 1 . 1 规定的基准条件下, 测量1 - 3 放射性核素时, 按本底计数率、 探测效率和2 4 h 不稳定性等技术要求可分 I 、 II 、 IB 三级, 具体要求见表1 , 表 1 、 级 要 矛 哗项 目一卜一 一 等级 之达试验项目及要求在 H - 3 计数道的探测效率 在H - 3 计数道的本底 1 / mi n2 4 h 不稳定性 I 级6 0落2 0(3I 级)5 0成3 0(5 级)4 0砚5 0簇$ 对探测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技术要求, 由企业标准规定。4 . 5 重复性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测量值的重复性, 采用丫检验法, 测量1 0 - 2 1 次, 其护检验值应在表2 相应的测量次数的 X Z 值范围内。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表 2 X Z 值测量次数 n概率一 Pla &n 数概率0 .9 50 . 050 .9 50. 051 61 71 87 .2 617 . 9 628 .6 822 4. 99 626 . 29 627 . 58 71 01 11 23 . 32 53 . 94 04 . 56 51 6. 91 91 8. 3 0719 . 67 51 92 02 1 9. 3 901 0 . 11 71 0 . 8 5 12 8 . 8 6 930 .1 4 43 1 . 4 1 01 31 41 55 . 22 65 . 89 26 . 57 121 . 02 622 . 36 223 . 68 54 . 6 安全特性4 . 6 . 1 电气安全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应符合G B 9 7 0 6 . 1 -1 9 9 5 中的I 类B型设备的要求。4 . 6 . 1 . 1 接地电阻 a ) 当电源电缆可拆卸时, 电源输入插口中的保护接地点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接点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 . 1 a; 电源电缆中保护接地线两端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 . 1。 。 b )当电源电缆不可拆卸时, 网电源插头中的保护接地脚和为保护目的而与该接地脚相连接的任何其他部分之间的阻抗不得超过0 . 2 S Z o4 . 6 . 1 . 2 漏电流 a ) 对地漏电流, 在正常状态下, 不大于 0 . 5 m A; 单一故障状态下不大于 1 m A o b ) 外壳漏电流, 在正常状态下, 不大于0 . 1 m A; 单一故障状态下不大于0 . 5 m A o4 . 6 . 1 . 3 电介质强度 在网电源部分与设备机身之间加5 0 H z , l 5 0 0 V的交流试验电压, 历时1 m i n , 试验时不得发生闪络或击穿。4 . 6 . 2 辐射防护 对带有淬灭校正用放射源的系统要求: a ) 距源容器外表面5 c m处的最大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7 . 5 l c S v / h ; b ) 源容器外表面应有明显的、 牢固的符合E J 5 2 8 -9 0 第8 章中所规定的标志。4 . 7 与影响量有关的技术特性 各影响量对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影响见表3 0 表 3影响量额定值公差( 范围)技术要求电压AC2 2 0 V+100o, 一1 2 0 o对 H - 3的探测效率的变化(2 %, 本底应在等级要求范围内频率5 0 Hz4 7 Hz -5 1 Hz额定高温3 0 0C士 2 0C对 H - 3的探测效率的变化镇2 , 本底应在等级要求范围内额定低温5土 3 贮存高温6 0士 20C恢复正常温度后, 仪器指标应在原等级要求范围内贮存低温一 1 0 0C士3 最大潮湿度8 5 0 o 3 0 mi n环境温度2 o *c士2 相对湿度6 5 %5 5 Y7 5 写大气压力1 0 1 . 3 k Pa8 6 k Pa - 1 0 6 k P a电源电压2 2 0 V士l o o电源频率5 0 Hz士0 . 5 Hz电源波形正弦波正弦波的总谐波畸变小于 5 %环境下 辐射空 气吸收剂 量率。 . 2 IA G y / h镇0 . 2 5 fx G y / h外界电磁场可忽略小于引起千扰的最低值外界磁感应可忽略小于地磁场引起千扰的 2 倍放射性污染可忽略可忽略5 . 1 . 2 放射性检查样品和本底检查样品的基本要求5 . 1 . 2 . 1 放射性检查样品为已知放射性活度的火焰密封玻璃瓶装样品。5 . 1 . 2 . 2 本底检查样品为不加放射性物质, 但其他方面与放射性检查样品相同的( 包括样品瓶和闪烁液) 无淬灭样品。5 . 1 . 2 . 3 放射性检查样品或本底检查样品的容器应该密封良好, 采用低本底的材料, 如: 低钾玻璃材料做成。5 . 1 . 2 . 4 放射性检查样品的有效期除厂家另有规定外为不超过五个半衰期或五年( 按时间较短的) 。5 . 1 . 2 . 5 采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检查样品( 例如: 1 - 1 2 5 等) 时为了便于比较, 测量数据必须按下式进行修正 : A A o e - a t“ “ “ “ “ ” “ “ “ 。 “ ” 一 ( 1 )式中: A校正后的活度, B q ; A o 标定时的活度 , B q c 又 放射性衰变常数, 1 1 5 ; t 测量时的时间与标定时的时间间隔, s ,5 . 1 . 2 . 6 当计数时间已是被测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一个可估量的部分时, 在测量开始时的计数率N,= o , 可根据测得的计数率 Na b , 按下式计算 :N, N u b s 七 。( 1 一 e - k r )。 , , (2)式中: t , 样品计数所用的时间, 用与半衰期相同的时间单位表示。5 . 1 . 2 . 7 为了减少死时间对测量的影响, 所采用的 检查样品的 放射性活度应不大于1 x 1 0 B q ,5 . 1 . 2 . 8 火焰密封的检查样品应存放于温度为5 0C -3 0 和避光的地方。5 . 1 . 2 . 9 被测样品, 特别是本底检查样品应防止其他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测量时附近严禁有强放射性物质。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5 . 2 外观 本项试验方法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结果应满足4 . 1 条规定。5 . 3 机械特性5 . 3 . , 用卡尺检查样品瓶的尺寸, 应符合G B 4 0 7 8 的规定。5 . 3 . 2 液体闪烁计数系统如果是多个样品的自动连续换样系统, 则应在其样品运载器上全部装上样品瓶, 进行自动连续换样, 并测量一个循环。 样品数量少于5 0 个的系统, 按5 0 个样品瓶检测。 结果应满足4 . 2 条规定。5 . 4 H - 3 计数道的探测效率 在基准条件下, 按制造厂规定的H - 3 道测量条件, 把系统调节好, 用一个已知H - 3 放射性活度为A的检查样品进行测量, 直到累积计数不少于1 0 5 , 计算出样品净计数率N, 代入公式( 3 ) 中, 算出计数系统的效率E。结果应满足表1 的规定。: 一 誓 X 1 0 0 y o(3)式中: E探测效率 , ; N测量放射性检查样品的净计数率 , 1 / s ; A放射性检查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 B q ,5 . 5 H - 3 计数道本底 在按5 . 4 条方法调整好计数系统的基础上, 测量本底检查样品三次, 每次1 0 m i n , 算出每分钟的平均计数率 B。结果应满足表 1 的规定。5 . 6 对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效率和本底 在基准条件下, 按制造厂规定的被测放射性核素( 如: C - 1 4 ) 的测量条件, 把系统调整好, 然后用该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样品, 分别以5 . 4 , 5 . 5 的方法, 测量计数系统对该放射性核素的效率和本底, 结果应满足企业标准的要求。5 . 7 计数系统在连续工作 2 4 h时探测效率变化的测量 按5 . 4 条的方法, 测量计数系统在H - 3 计数道的H - 3 探测效率E ; 。在系统连续工作2 4 h中, 按均匀时间间隔测n次(( n ,5 ) , 每次测得效率E ; , 按公式( 4 ) 计算计数系统在连续工作2 4 h时探测效率的变化。每次测得的探测效率的变化均应满足表1 的规定。 、 、 , 、 E 一 E: 殊侧效率的变化 一 一 一 , c 一 .一 ,一 x 1 0 0 % 月乡(4)式中: E ; 第 次测量的探测效率, i =1 , 2 , 3 , n ; E -n 次测量的探测效率平均值。5 . 8 系统的重复性测量 本标准采用 x 2 双侧检验法检查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重复性。 选择活度为2 k B q 5 k B q 的火焰密封玻璃瓶装放射性检查样品, 按5 . 4 条的方法调整好计数系统, 共测量十次, 每次测得1 m i n 计数x ; , 按公式( 5 ) 计算x 2 检验值, 其数值应在表2 规定的范围之内。X2 一 1 , (xX =_, 、 一 , )2(5)式中: n测量次数 ; x ; 第i 次测量的计数值; X -n 次测量计数值的平均值。5 . 9 安全检查5 . 9 . 1 电气安全检查 a ) 接地电阻试验, 按G B 9 1 0 6 . 1 -1 9 9 5 中1 8 章f 的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4 . 6 . 1 . 1 条的要求。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 b ) 对地漏电流试验, 按G B 9 7 0 6 . 1 -1 9 9 5 中4 . 1 0 和 1 9 . 4 条f 的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4 . 6 . 1 . 2条的要求。 。 )电介质强度试验, 按G B 9 7 0 6 . 1 -1 9 9 5 中4 . 1 0 和2 0 . 4 条的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4 . 6 - 1 . 3 条的要求。5 . 9 . 2 辐射安全检查 距离源容器外表面5 c m处的最大剂量当量率不超过 7 . 5 fi S v / h , 则认为满足4 . 6 . 2 条的要求。5 . 1 0 改变影响量的试验 改变影响量试验项目见表3 , 环境试验中的液体闪烁计数系统的热平衡时间一般选用1 h o5 . 1 0 . 1 电源变化试验 a )电源电压变化 电源频率为额定值 , 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十1 0 0 o -1 2 写内变化 , 试验结果应满足表 3 的要求。 b ) 电 源频率变化 电源电压为额定值, 电源频率从4 7 H z -5 1 H : 内变化, 试验结果应满足表3 的要求。5 . 1 0 . 2 温度试验, 按G B 8 9 9 3 . 2 -8 8中第5 章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表3 的要求。5 . 1 0 . 3 潮湿试验, 按G B 8 9 9 3 . 3 -8 8中第5 章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表3 的要求。5 . 1 0 . 4 包装运输试验, 按G B 8 9 9 3 . 9 -8 8 中第4 . 1 条规定执行, 结果应满足表3 的要求。6 检验规则产品的质量检验分型式检验和交收检验。各检验项目与顺序见表5 , 表 5试验项 目序号检验项目型式检验交收检验试验方法AA11外观5 . 22机械特性5. 33探测效率5. 44本底计数率5. 55电气安全5. 9A26重复性5. 87长期稳定性5. 7B8额定高温5. 1 09贮存高温5 .1 01 0最大潮湿度5 .1 011额定低温5 .1 01 2贮存低温5 .1 01 3电源电压变化5 .1 01 4电源频率变化5 .1 01 5运输5 .1 06 1 型式检验 当有G B 1 0 2 5 7 -8 8 中4 . 1 . 2 条规定的情况时, 产品 应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项目 按表5 规定。型式检验的实施与要求按G B 1 0 2 5 7 -8 8 中8 . 1 条规定实施。6 . 2 交收检验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1 0 2 5 9 一 1 9 9 8 交收检验的项 目 和顺序按表 5 规定。6 . 2 . 1 A组检验分为 A 1 组和 A2 组检验 。6 . 2 . 1 . 1 A1 组检验 每台产品都必须进行检验。 每百单位产品的产品合格判定数为5 。当判为合格批时, 要把不合格品修复成合格品, 整批转入A 2 组检验。被判为不合格的批退回生产单位返修后重新交检。6 . 2 . 1 . 2 A 2 组检验 A 2 组进行抽样检验, 其抽样方案按G B 1 0 2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