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子弟,知识点一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概况 (1)对象:封_、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 (2)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3)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_统治权。 (4)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世袭,3.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保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2)消极性: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变化,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趋于瓦解。,政治秩序,分封制的结构形式,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知识点二 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_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1)核心:_继承制。,3.影响 (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王权的稳定和贵族的特权。 (2)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血缘,嫡长子,周天子,卿大夫,知识点三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_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等级森严,不同的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血缘关系,宗法制奠定周代政治的新格局 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从此以后,周代的分封制具备了推行的理论依据,世卿世禄选官任职制度也有了实施的组织条件,从而为周代社会政治新格局的出现提供了基本前提。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考法1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典例 (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 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靖宸,【方法突破】,明考点 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抓关键 根据材料信息“诸侯”“诸伯”“诸子”所处的位置以及“贵族朝会”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 定方法 影响类试题:一般都通过典型材料,创设新情境,进行多角度考查,全方位认识事物(事件)。如对当时与后世,对中国与世界,对政治、经济、文化或生活等。解题时,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变式训练】 (2018苏州期末)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解析 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分封到此地属于“开辟荒地”,周的贵族属于“故旧移殖焉”,符合题意,D正确;A属于第二类分封特点;B和C属于第一类分封特点。 答案 D,【史论链接】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影响,(1)在西周初期,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2)历史遗存影响 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考法2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典例 (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解析 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小儿不及长孙”说明中国传统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法观念,故答案为D项;“家族和睦”“贵族世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等级秩序”指依据宗法分封制形式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干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不符,故B项错误。 答案 D,【方法突破】,明考点 西周宗法制的历史影响 抓关键 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小儿不及长孙”说明中国传统家族中嫡长子与嫡长孙的地位很高,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法观念。 定方法 “现象本质”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常见的设问词有“反映了”“体现了”“说明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史学认知能力。解题时要审清题意,明确材料的历史事件或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选出正确选项。,【变式训练】 (2018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更替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袭,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等级制度,符合宗法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史论链接】 宗法制的影响及历史遗存 1.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 (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一 “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_年。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221,2.拓展疆域 (1)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_”。 (2)平定岭南,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在“西南夷”地区,开辟“_”,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直道,五尺道,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知识点二 海内为郡县 1.实施 (1) _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新行政区划。 (2)秦始皇采纳_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 (1)“郡”直属于中央,设_、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_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李斯,郡守,皇帝,周秦政治文明的转型,信息提取:反映了秦代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实质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知识点三 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_”,并确立皇帝_的地位。 2.三公九卿,始皇帝,至高无上,处理政事,太尉,御史大夫,3.汉承秦制,(1)西汉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2)汉武帝设置刺史和_,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司隶校尉,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考法1 秦朝的统一,典例 (2018镇江模拟)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B. C. D.,解析 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亡六国。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答案 A,【方法突破】,明考点 秦朝的统一 抓关键 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灭亡六国。其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 定方法 解答地图类试题:首先,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既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名称、来源等);然后,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即在准确提炼历史地图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变式训练】 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统一文字,文字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是如何书写文字,与实现文化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播,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史论链接】 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经济方面: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民族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 (3)人民意愿:春秋争霸、战国纷争给人们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和平。 (4)统一形势: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考法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 秦始皇比较彻底地废除了西周这种制度,创立了一套全新的国家制度。这套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称“皇帝”,第二个环节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执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史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1.史料一中“西周这种制度”指分封制,“全新的国家制度”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元首制度”和“中央政府机构”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史料二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指出了郡县制的作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国事的决策机制及其作用。,提示:特点:秦朝开始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与前代相比,它强化了官员的行政职能,使宗法关系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愈益淡薄。决策机制:朝议。作用:有利于减少皇帝失误,对封建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2.根据史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示: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变式训练】 (2018南通质检)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历届考编试题及答案
- 单词认读测试题及答案
- 确保设计成果一致性的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实施方案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信息获取技巧试题及答案
- 对应课本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知识应用分析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中的创意思考与活动设计试题及答案
- 专科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高纺织品检验的效率与准确性试题及答案
- 江门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全国各省市邮编对照表
- 行政区域代码表Excel
- 《试种一粒籽》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 YS/T 837-2012溅射靶材-背板结合质量超声波检验方法
- 烧烤类菜单表格
- DB11∕T 583-2022 扣件式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海康威视系统图标
- 印染厂管理手册
- 保洁服务岗位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字体与版式设计》教学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