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2019_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2019_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2019_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2019_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KE CHENG BIAO ZHUN,课程标准,1.学会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2.应用图表,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01,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 、 、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循环 (1)类型: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2)三大循环简图,岩石,生物,生物循环,(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 ,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能量交换,SI KAO,思考,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答案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 ,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 (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合成有机物,叶绿素,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SI KAO,思考,农民种庄稼获取农产品,主要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答案 生产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特点 (1)变化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 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 的演化。 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 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各个要素,其他,1,2,在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PANDUAN,判断,知识归纳,02,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导引,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 生态环境改善 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 退耕还林、还草 基岩裸露 A._;B._;C._; D._;E._。,2.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塔里木盆地,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答案 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核心归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2)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跟踪训练,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解析 根据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所示的中心“甲”一旦出现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 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错。 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 围湖造田与温室效应增强无直接因果关系,D错。,2.右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解析 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C对。 没有反映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A、B、D错。,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探究导引,在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体系。 1.导致大西洋上南北向大气环流形成的直接因素是_的差异。,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2.为什么说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答案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保持平衡。,3.为什么全球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答案 大气运动通过风力吹拂海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水运动,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并在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核心归纳,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还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2)海洋吸收了大部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跟踪训练,3.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 跃的是_。原因是_ _。,A,纬度低,蒸发旺盛;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_和_。,大洋环流,大气环流,(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_,为什么?,C,答案 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4)海域热量收入_(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什么从长远看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大于,答案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_(填“大”或“小”)一些。,解析 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的多少。(2)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地区相反。(3)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小。,小,探究点三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探究导引,读下图,思考问题。 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M处海面水温为5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D.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2.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称为_现象。,拉尼娜,3.下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图是_图。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岸降水的影响是_。,甲,降水增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4.在图中首先在甲、乙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答案 作图略。(甲:厄尔尼诺,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乙:拉尼娜,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5.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答案 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核心归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跟踪训练,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指出,太平洋水温在前几周里愈发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据此回答45题。 4.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说明 A.一切正常 B.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形成 C.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 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太平洋水温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均说明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5.受“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的影响 A.秘鲁西海岸出现暴雨的几率增加 B.秘鲁渔场减产几率增加 C.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增加 D.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减少,解析 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海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03,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地域性,1,2,3,4,5,解析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是整体性。,6,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且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1,2,3,4,5,6,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 3.在沃克环流中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1,2,3,4,5,6,解析 沃克环流实际上就是赤道太平洋海区的一个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在该热力环流中,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故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故正确答案为C。,1,2,3,4,5,6,4.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 A.温和少雨 B.炎热多雨 C.寒冷干燥 D.火警级别提高,解析 正常年份,甲处盛行上升气流,炎热多雨。,1,2,3,4,5,6,5.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秘鲁沿海 我国南方 北美南部 印度尼西亚 A. B. C. D.,解析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1,2,3,4,5,6,6.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水土流失 鸟类、兽类减少 生态失调 生物多样性增加 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气候恶化 干旱灾害减少 土地沙化 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