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ppt_第1页
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ppt_第2页
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ppt_第3页
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ppt_第4页
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2009年度培训 旭辉电子有限公司,卷首语,在座的各位均是生产现场的一线管理员,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课题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它是我们一线管理员所应该必备的能力-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技巧 在现场工作中,为何同一件工作经过不同的人所得到的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呢?其实问题出在不同人的做事方法有所不同,做事讲究方法的人,所表现的成绩会更好一些。,1,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较好的方法去做事呢?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平时在工作当中的经验教训一点点积累的结果。 所以每一次的培训,都是我们去学习别人较好理念及做事方法的时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在座的各位能领悟到“生产线排拉及人员安排的技巧”,2,第一章 理论基础,1、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现状生产是“堆”与“堆”的管理方式;即产品的流动是一批一批的流动,这样的流拉方式必将造成过程中大量的停滞时间,且工序间将堆积很多半成品,无形中损耗的大量工时。,3,2、生产方式(流拉方式) 现状产品的生产状况为“乱流”;我们要通过整理生产线,改善为“整流”,缩短CT(生产周期),示例(5027产品流向图) 改善前 改善后,4,3、现状把握 STEP1:测量生产线每个人的CT时间 STEP2:计算出要求的CT 上班时间*3600每日要求产量=要求CT STEP3:将测量CT与要求CT进行对比, 然后将生 产线的CT时间设计为 与要求CT相近的数值。,5,4、术语概念 a. CT:cycle time 周期时间:产品通过某个工位所花费的时间;主要用于工序平衡分析,6,b. LB:Line Balance 工序平衡率 基准时间合计 LB= *100% 基准时间合计=各工程的CT合计,最慢工程时间*工程个数,7,c. Neck Cycle Time:制约工程(瓶颈) 制约条件理论:Theary of Comtraint T.O.C:生产进度及产量最慢的工 程决定了整个生产线的速度,8,5、排拉要点 a. 经济动作原则 经济动作范围 人静止状态时,手能涉及的范围 两手使用原则 同时使用、交互使用、重力使用,9,b. 人员培训 单能工向多能工发展,使员工从以前负责一个工位转变为能负责多个工位,10,c. 工程设计 根椐要求CT(生产进度)进行工程编程 例: 要求产量1000PCS,保有时间11H/日,计 算要求CT。 要求CT= 11H*3600S =39.6S,1000,11,d. “一个流”原则 每个工序及人员之间,产品一个一个的流动,中间不发生堆积的安排原则,12,第二章 排拉游戏与感悟,1、游戏 a. 道具:圆珠笔10支 秒表1个 白纸1张 b. 参与人员:56人,13,游戏规则: STEP1 :将圆珠笔拆分成单个部件 STEP2 :参加游戏人员坐成一线 STEP3 :每人按如下各回合要求进行 组装,其中一人测量时间 STEP4:分析、感想、总结,14,第一回 (一堆流),每个人分别组装一个部件,等10支笔全部完成本工序后,再流入后工序,下一工序再完成10支笔的一部品组装后,再流入后工序,以此类推。,请记录首件产出时间及全部完成的时间,时间: ? 秒,15,第二回 (一个流),每个人分别组装一个部件,一支一支的流入后工序,即第一个人完成一个后,后工序紧接着作业,直至最后一个产品全部完成。,请记录首件产出时间及全部完成的时间,时间: ? 秒,16,第三回 (组合一个流),每个人分别完成2个工序,一支一支的流入后工序,即第一个人完成一个后,后工序紧接着作业,直至最后一个产品全部完成。,请记录首件产出时间及全部完成的时间,时间: ? 秒,17,2、分析计算,18,3、问题思考,a. 问题1: “一堆流”的时间为什么最长? b. 问题2:“一个流”的用时为什么最短? c. 问题3:“组合一个流”为什么用人少,但用时却比“一堆流”要少?,19,4、结论,a. “一堆流”过程中每个作业员之间有堆积产品,工序间出现了停滞时间,且后工序要等待前工序一定的时间,因此首件产品的产出时间最长,且10个产品的总工时最长。,20,b. “一个流”过程中,每个作业员之间仅有一个产品,工序间顺畅流动,作业员各工序动作划分较细,因此,首件通过时间及全部完成时间最短。,21,c. “组合一个流”用时虽比“一个流”要多,但其单位产量是最高的,因为通过一个人操作多个工序,减少了产品的搬运时间。,22,d. “一堆流”是现状,“一个流” 是方向,“组合一个流”是目标。 “一堆流”要废除; “一个流”适合订单多,产量大的 产品; “组合一个流”适合订单少,人员 少的情况,23,第三章 实际运用,实际运用(排拉) STEP1 :首先要掌握此产品的出货要求数, 然后计算出要求的CT。 STEP2:把要求CT与生产线的CT进行对比, 分析如何对生产线进行调整。 STEP3:依据调整后的拉线CT时间,进行按 排人员。,24,实例 STEP1 :现状把握 5/JUN客户要求5046(120P) 20/JUN出货100K 5046(120P)各工序的CT,25,计算LB效率,LB=(6.5+3.5+3.2+7)/(7*4)*100% =72.1%,单位时产=3600秒/(7秒/PCS)/4人 =128.6PCS/人.H,26,STEP2:计算要求CT 520/JUN之间除两个周日外, 共有13个 工作日,每日8H工作 时间,要求CT =3600秒/(100000PCS/(13天*8H) ) =3.74S,27,STEP3:设计CT(工位安排及人员配置),新LB效率 = (3.25+3.5+3.2+3.5)/(3.5*4)*100% =96%,单位时产=3600秒/(3.5秒/PCS)/6人 =171.4PCS/人.H,28,STEP4:分析总结,新设计CT的生产线的制约工程为 压入端子工序,CT时间为3.5S b. 要求CT=3.74S 新设计后的生产线时产能为1028 PCS,每日8小时产量为8244P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