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阳病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经系的生理病理,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太阳病的治疗与转归,1、太阳的生理特点; 2、太阳的病理;,1、治则与治法; 2、转归,1、太阳经证;(表证) 3、太阳兼证; 2、太阳腑证;(里证) 4、太阳变证、类似证;,概述,太阳经系生理,一、太阳之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络脑,下项,挟脊抵 腰,络肾属膀胱。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循至肩, 从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手足太阳经经络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二、太阳之腑: 足太阳膀胱:水腑主藏津液,职司气化 手太阳小肠:火腑主受盛化物,泌别清 浊而渗入膀胱。 三、太阳之气: 肾阳蒸化膀胱津液,形成一种雾露之气,达于体表。“卫气”(从功能)、“表气”(从部位),生理功能特点,4,阳气较多,正气旺盛;,1,2,3,5,职司卫外,统摄营卫;,六经藩篱,受邪首当;,参与气化,主司排水;,内应少阴,表里互通;,疑问:,肺主气属卫,而这里又提出太阳亦主表,它们有什么关系?,关系示意图,从卫气生成、敷布来看:,卫气: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敷布体表,胃为水谷之海 卫气之本卫出中焦来源,肾阳的推动卫出下焦根本 内经:肾合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心肺宣发卫出上焦运行,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将其概括为:“统营卫而主表”,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将其概括为:“统营卫而主表”,太阳气化 (生理功能),足太阳膀胱经卫气足始于太阳,昼行于 阳,夜行于阴(卫外固表) 手太阴肺经营气始于手太阴,洒陈于六 腑,和调于五脏(内营支持),统营卫,主表,诸经藩篱 外合皮毛,人体防卫病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风寒犯表营卫首当其冲,卫阳失固 营阴外泄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营卫失调 经气不利,(病理反应),太阳表证,1、太阳病的病因:风寒外袭 素问评热病论:“巨阳主气,故先受邪” 2、病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是太阳病的基本矛盾。因为太阳主皮肤而统营卫,故营卫失调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 3、病位、病性:表证、实证、寒证,太阳经系病理,经证,腑证,A、太阳蓄水证;,兼证,病机重心不变,兼见次要症候 本证各有兼证,中风,七大兼证,伤寒,四大兼证,变证,误治失治; 证候脱离太阳;,类似证,杂病; 类似太阳病; 为了鉴别;,太阳,太阳,太阳,经证与腑证,兼证,变证与类似证,B、太阳蓄血证;,A、太阳中风证;,B、太阳伤寒证;,C、太阳轻证;,太阳病证候分类,太阳病证候分类,一、太阳表证: 1、太阳中风: 病机:风寒袭表,腠理疏松,营卫不调 症状:发热、恶风寒、头痛、自汗、脉浮缓 2、太阳伤寒: 病机:风寒外束,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 滞 症状: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身体骨 节疼痛、脉浮紧,3、太阳轻证: 病机:太阳日久邪微,汗出不彻,表证羁 留不解 症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头 痛、脉浮,二、太阳病变证 指太阳病失治、误治而发生性质改变的证候。 占太阳篇大部分篇幅。 三、太阳病类似证 指疾病早期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表现的病证。,辛温解表: 1、太阳中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2、太阳伤寒辛温发汗,宣肺平喘;3、表郁轻证小发其汗;,辛凉解表,主治方中随证加减,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兼证,温病,变证,本证,太阳病 治则与治法,太阳病治疗与转归,太阳病转归: (1)痊愈:汗之得法,表解而愈; (2)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阳明 太阳病 少阳 三阴(少阴多见) (3)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太阳病治疗与转归,传,内陷,第一节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病因:风寒外袭 主症与病机: 热型: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卫气抗邪,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有发热一症。,太阳病提纲,脉浮 头项强痛 恶寒,外邪束表 (风寒犯表),正气向外抗邪 太阳经气郁滞 卫阳被遏,温煦失职,释疑:,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 太阳伤寒证早期可有短暂的“或未发热” 相对而言“恶寒”更能突出太阳表证的特征 发热为三阳病共有证 省文,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2)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居者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太阳病分类提纲,1、太阳中风:(中风表虚) 【病因】寒风袭表 【病机】风邪袭表,营卫失和(卫强 营弱) 【脉证主要特征】汗出、脉浮缓,【脉证分析】 太阳病提纲诸证(脉浮,头项强痛 而恶寒) 发热风寒袭表,正气奋起抗邪,正 邪相争 汗出卫不外固,营不内守 恶风卫阳不固,腠理疏松,不胜风 袭 脉缓汗出肌疏,营阴外泄,脉气不 充,2、太阳伤寒:(风寒表实) 【病因】风寒袭表 【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 【脉证主要特征】无汗、脉浮紧,【脉证分析】 或已发热卫阳及时达表抗邪 或未发热 必恶寒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肌肤失煦 体痛寒邪束表,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 呕逆卫郁不宣,影响胃失和降 脉阴阳俱紧风寒束表,营阴郁滞,脉道敛束 无汗省文。卫遏营郁,肌表闭郁,卫阳郁闭较重 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3、太阳温病: 【病因】温热邪气外袭 【病机】外感温热之邪,邪犯肺卫,致热邪伤津 【脉证主要特征】发热而渴,不恶寒,脉浮数,【脉证分析】 发热卫阳与温热邪气相争 渴邪热伤津 不恶寒初期温热夹风侵袭肺 卫,故轻微短暂的恶风寒; 中后期以伤阴液为主, 故不恶寒;,太阳中风、伤寒、温病的鉴别:,证名,病因,同,异,主 症,病机,治法,中风,伤寒,温病,寒风,风寒,风热,发热 恶寒 脉浮,恶寒重、发热轻、头痛、 汗出、脉缓。,恶寒发热皆重、头痛、 无汗、脉紧。,发热重、恶寒轻、口渴、 脉数 。,营卫不调,卫闭营郁,风热外袭,解肌祛风,辛温发汗,辛凉清解,病症,病机,身灼热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邪热壅盛,灼伤津液,其热更炽。 邪热充斥内外。 热迫津泄。 热壅气滞,经脉不利。或热盛伤气 热盛神昏。 邪热壅肺,呼吸不利。 热盛神昏,或热扰心神,若发汗已(误用辛温发汗):,误治后的变证,病症,病机,小便不利 直视 失溲,误下重伤津液,化源枯竭。 津伤热炽,精气不能上注于目。 热盛神昏,关门不固。,若被下者:,误治后的变证,以上诸症反映了风温误下,致热愈炽而津愈伤, 真阴枯竭之象。,病症,病机,发黄 如惊痫,时瘛疭 若火熏之,热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热迫神明,引动肝风。 火邪伤营,瘀热郁蒸。,若被火者:,误治后的变证,预后: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附:关于“风温”病名的讨论。,诸家看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认为病因既有风邪,又有温邪(从外因来解释)。如方有执曰:“风温,谓触犯于温而有风也。” 认为是温病误汗,肝风内动,鼓荡温邪(从内因来解释),如章虚谷曰:“误发其汗,反伤津气,助其邪势。故身更灼热。因而勾起其肝风,鼓荡其温邪,故名曰风温”。 认为是温病为风药所坏(从误治来解释)如程郊倩曰:“未发汗只是温,发汗已身灼热,则现为风药所坏,遂名风温。” 认为风温是指温邪犯肺之证,如近人王永谦。,【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原文】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原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辨传变及欲解时,如何判断传与不传?,伤寒一日,脉静不数急不传 (无变化) 颇欲吐少阳 躁烦阳明 脉数急里热,邪传他经,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不传。,伤寒六七日,无大热 躁烦,阳明 少阳 三阴,表证传里,伤寒三日,反能食、不呕,不传三阴,【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 【词解】 行其经尽:指太阳之邪行经之期已完了。 欲作再经:指邪将传于阳明。 【提要】太阳病经尽自愈及预防传经之法,【讨论】 何以太阳病七日能够自愈? 以行其经尽故也。所谓“行其经尽”,注家有两种解释,一是日传一经,六日传尽六经,如方有执等;一是行太阳本经,如周禹载等。我们认为行其本经说比较合理 。 太阳病自愈,何以单提头痛? 头为诸阳之会,太阳病必然头痛,故头痛的减轻与否。决定预后。,欲作再经,何以要针足阳明? 欲作再经,是指病至第七日尚未痊愈而邪气有向阳明传变的趋愈,针足阳明的经穴(如足三里、趺阳)使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则邪气不得内传,仍可出太阳之表而愈。这与全匮要略“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是一致的。,【原文】 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9)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 【提要】六经病欲愈的大约时间。,【讨论】 1、六经病欲解的时间与自然界阳气的盛衰有关。 人身阴阳消长与自然界阳气盛衰及六经病阳气旺盛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2、六经病各随其主气而解: 以太阳为例,太阳病欲解时是已至未上,(9时至午后3时)正午为阳中之阳,太阳为巨阳,人体阳气,此时最旺盛,这就为祛邪创造了最有利的时机,故太阳之邪藉其主气之时而解。,3、六经病欲解的大致规律: 三阳病欲解是从平旦至黄昏:即从3点至21点白昼阳旺之时 三阴病欲解是从人定到日出:即21点至7点半夜以后阳生之时,【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词解】 风家:易患外感病的病人。 不了了:没有完全爽适。 【提要】预测太阳病邪解之后病愈日期。,【讨论】 风家表解表证已罢 不了了正气未复 为什么要十二日才愈呢? 五天为一候,七天为太阳病愈期,如果表解而尚未了了的,一般再过一候,待五脏元气恢复,即可痊愈。十二日愈,是指整个病期,当静养以待, 一候自愈,【提要】,指出外感病阴阳两大辨证总纲。,【原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讨论】 历代医家对“发于阳”和“发于阴”持有不同意见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三阳”,发于阴是发于“三阴” 尤在泾:“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发于阴者病在阴之经也,以阴加阴,无阳可郁,故无热但恶寒也”。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外台说:“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可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汤,温里宜四逆”。,认为发于阳,发于阴都是发于太阳。 方有执曰:“凡在太阳,皆恶寒也。发热恶寒者,中风即发热,以太阳中风言也无热恶寒者,伤寒或未发热,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消化道穿孔护理
- 循证护理的实践与应用
- 物业人事上半年工作总结
- 接待管理工作总结
- 劣药品典型案例分析与防控策略
- 创意美术兴趣班汇报
-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
- 公共交通建设指南解读
- 护理体系构成流程图解
-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海澜之家”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 小学学校作业管理优化实施细则(2025修订版)
-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题人际关系面试题及答案
- 青海招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酷家乐教学课件下载
-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技术 第2版 教案全套 模块1-7 认识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全线运行控制方案设计与调试
- 浙江名校协作体(G12)2025年9月2026届高三返校联考政治(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鹿茸药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Unit 1 This is me!第5课时 Integrati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97)
- 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申请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