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_第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_第2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_第3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_第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霉素的历史,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物理学家弗罗里负责对动物试验观察。 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微生物学家、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教授(19111998); 年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上海第三制药厂(现为: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中国抗生素的摇篮。,我国的青霉素产业,-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四元的-内酰胺环结构,即其母核。,典型-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他啶、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等。,非典型-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克拉维酸钾、舒巴坦等。,-内酰胺类共同特点,抑制敏感菌细胞壁合成,人类无细胞壁,故对人类毒性微弱; 都是繁殖期杀菌药; 除青霉素G和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型青霉素外,其他均为广谱抗生素; 易致过敏,尤其是青霉素G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一)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耐酸可口服,不耐酶,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G,用于轻度感染,如青霉素V钾片(胶囊)。,一、青霉素类,(二)耐酶青霉素 耐酸,口服吸收好。 耐酶,对-内酰胺酶稳定性高,对耐药金葡菌有效,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 如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氟氯西林钠胶囊、注射用萘夫西林钠。,(三)广谱青霉素: 耐酸可口服,不耐酶 广谱:抗G+菌略差于青霉素G,对G-作用强。 抗G-较强(伤寒、大肠、变形杆菌等),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尿路及呼吸道感染,无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如阿莫西林片、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不耐酸、不耐酶。 广谱:与氨苄西林相似,但抗铜绿假单胞菌强,主要用于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单用易耐药,常与庆大霉素配伍,不混和静注。 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用羧苄西林钠。,(五)抗G-菌青霉素 美西林:对G+菌几无作用,主要抗G-菌感染,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对大肠埃希菌疗效突出,主要用于尿路感染。 如匹美西林片、注射用替莫西林。,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1.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 2.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 3.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二、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1948年,意大利的Brotzu从撒丁岛城市排污口附近的海水中发现顶头孢霉菌,证明其产物头孢菌素C具有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C的抗菌活性不高、抗菌谱不理想,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化学改造得到了100多种广谱、高效、耐酶的半合成头孢菌素。,特点: 抗菌谱较广; 杀菌力较强; 对-内酰胺酶较稳定; 毒性较少; 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低。,头孢菌素类结构,第一代:1962年1972年开发,抗菌谱广、对G+作用强,对G-作用较差,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且对肾有一定的毒性。 第二代:1970年1976年开发,对-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G+的作用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差,对G-的作用较第一代增强,但对某些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抗菌活性仍较差,肾毒性较第一代小。,第三代: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开发,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强,对G-(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甚强,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多数可通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几乎无肾毒性。 第四代:80年代中期后开发,抗菌活性高,抗菌谱更广,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多数耐药菌株活性超过第三代,基本无肾毒性。,(三)非典型-内酰胺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作用; 常用药物商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等。,代表药物介绍,青霉素钠 (Benzylpenicillin Sodium),【别名】苄基青霉素钠盐、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 【来源】系由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种有机酸,与金属离子结合成盐。 【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药物商品】注射用青霉素钠:每支0.12g(20万单位);0.24g(40万单位);0.48g(80万单位);0.6g(100万单位);0.96g(160万单位);2.4g(400万单位)。 【贮藏】原料严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注射剂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作用与用途】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敏感。,首选用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白喉。 亦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多杀巴斯德菌感染。鼠咬热。李斯特菌感染。厌氧菌感染。,【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毒性反应: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 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二重感染:可出现耐药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感染。,过敏反应症状:皮疹、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中毒等。 最为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患者可在数分钟内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惊厥,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很快死亡。 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或皮试时发生,大约50在几秒钟至5分钟内发生,其余在20分钟左右发生。 过敏反应特点:发生快、加重快,大多数情况下比较严重。,【注意事项】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