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分类 1.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2.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T、B细胞定居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1.胸腺为T细胞分化提供微环境 影响胸腺内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微环境构成,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胸腺上皮细胞 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种方式 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分泌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 较集中存在于皮质-髓质交界 处,表达高水平的MHC-类分 子。 巨噬细胞 散在表达低水平的MHC-类分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胶原蛋白、网状蛋白纤维、 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 功能:a.维持胸腺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促进细胞细胞间的相互接触; c.胸腺细胞移行成熟。,(二) 骨髓 造血组织,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1.组成及分化 (1)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2)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1)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表面的骨髓膜下区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前B细胞(pre-B)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重链重排,轻链重排,(三)、腔上囊,又称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位于泄殖腔的后上方。相当于人和哺乳类动物的骨髓。是禽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T、B细胞定居的场所;,组织抗原,血液抗原,粘膜抗原,APC处理提呈抗原 T淋巴细胞 T 细胞活化分化成效应T细胞,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 活化分化成浆细胞 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淋巴结 脾 MALT,(一)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1.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皮质: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2、淋巴结的主要功能,(1)、过滤淋巴液 (2)、免疫应答的场所 (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枢纽,(二)脾 T细胞:占45%; B细胞:占55% 被膜 白髓:T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B细胞分布: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红髓 造血功能: 过滤血液: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 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1. 组成,2.功能,(三)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 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 织。,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肠伴随淋巴组织( GALT),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 淋巴结(Peyer patches),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一)、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1.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 被膜下区 皮质区 髓质的移行成熟过程 (1)早期T细胞发育阶段 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双阴性”(CD4- CD8-)胸腺细胞(始祖细胞) 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前T细胞) 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 T细胞 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2)阳性选择 指发育中的双阳性(CD4+CD8+)胸腺细 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 MHC分子相互作用,导致大部分胸腺细胞 死亡,少部分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为 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的过程。决定T 细胞对抗原应答的MHC限制性。,(3) 阴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表达的TCR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或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决定T细胞自身耐受性。,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 细胞类型 被膜下区 CD4- CD8- “双阴性” 皮质区 CD4+ CD8+ “双阳性” 皮质、髓质 CD4+或CD8+ “单阳性” 交界处 髓质区 成熟T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主要表面 标志的变化,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2、T细胞的表面标志,(1)、TCR: 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T细胞表面受体TCR-CD3,T细胞的其它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CD2或IFA-2) 细胞因子受体 IL-1R IL-2R IL-4R IL-6R IL-7R 丝裂原受体(COn-A PHA PWM) HIV受体(CD4),细胞因子受体 CD25(IL-2 R)、CD115(M-CSFR)、CDw116(GM-CSFR) CDw119(IFN-R)、CD120(TNF-R)、CDw121(IL-1R) CD122(IL-2R)、CDw124(IL-4R)、CD126(IL-6R) 共刺激信号分子 CD2(LFA-2)CD58(LFA-3) CD28CD80(B7) CD40CD154(CD40L) CD11a/CD18(LFA-1)CD54(ICAM-1),T细胞受体的相应CD分子,T细胞的类型与亚群,CD4阳性亚群与CD8阳性亚群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和抑制性T细胞(Ts),Th1 Th2 产生的细胞因子 IL-2 + IL-4 + IL-5 + IL-10 + IFN- + TNF- + 增殖所需细胞因子 IL-2 IL-2/IL-4 辅助作用 形成IgG促进DTH 形成IgE/IgA 抑制作用 Th2 Th1,(二)B 淋巴细胞,1、B细胞的分化成熟及选择 2、B细胞的膜分子 3、B细胞的功能与亚群,干细胞 早原B 晚原B 前B 未成熟B 成熟B 重链 胚系基因 D-J重排 V-DJ重排 重排完成 轻链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胚系基因 V-J重排 重排完成 SmIg 缺如 缺如 缺如 链 IgM IgM/IgD,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B细胞发育的抗原非依赖阶段,BCRIg、,Ig,Ig,Ig,Ig,SmIg,CD79 ,CD79 ,ITAM,ITAM,B细胞其它受体及MHC抗原CD抗原,细胞因子受体 IL-1R IL-2R IL-4R IL-5R IL-6R IL-7R 补体受体 CR1(CD35)是免疫粘附受体.CR2(CD21)是EBVR. Fc受体 FcrR(CD32) FcR(CD89) FcR(CD23) 丝裂原受体(PWM LPS SPA),B 细胞功能,形成抗体产生细胞 提呈抗原 参与免疫调节,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B1细胞(CD5+) 由胚胎期前体细胞分化而来 定居于腹腔,胸腔及肠壁的 固有层 参于细菌感染的粘膜免疫应答,无需Th细胞辅助,不发生体细胞突变,不产生记忆细胞,主要识别非蛋白抗原 能产生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 B2细胞(CD5-) 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行使体液免疫功能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参于抗原提呈和免疫调节,B1 B2 膜分子类型 SmIgM + + SmIgD + + CD5 + CD23 + 产生抗体类型 IgM、IgG3 ? + + IgG1 + + IgG2 +/+ +/+ T细胞依赖 + 发生亲和力成熟 +,(三)第三群免疫细胞,1、NK细胞 2、LAK细胞,1、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起源:骨髓干细胞淋巴干细胞T、NK前体细胞NK细胞 形态学特征: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膜分子:CD2、CD16、CD56、CD69、CD94、CD158 生物学作用及机制: 自然杀伤过程: ADCC杀伤过程,2、LAK细胞,在IL-2的诱导作用下,才能发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树突状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CD1、CD40、CD80、CD86 生物学作用: 加工、提呈抗原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 促进T细胞活化,二、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二)单核巨噬细胞,起源:骨髓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粒、单前体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膜分子:MHC I、II类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CD23CD40. CD1.CD2.CD64.CD32.CD16.CD35(C3b.CR1) 生物学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 抗原提呈作用: 合成、分泌多种免疫分子作用:,第三节 免疫分子 一、细胞因子概述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二、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一)、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 因子。 A、IL-1 (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2. 存在形式 IL-1和IL-1。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局部低浓度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和T 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2)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性期 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B、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 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4)激活巨噬细胞。,C、 IL-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D、IL-6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 Th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刺激活化细胞增殖,分泌抗体; (2)刺激细胞增殖及CTL活化; (3)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参与炎症反应; (4)促进血细胞发育。,E、IL-10 1. 细胞来源 主要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2)抑制MHC -II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 (3)抑制T细胞合成IL-2、IFN-等细胞因子; (4)可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F、IL-12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二)、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一)分型 (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1. I型 IFN-、IFN- (1)细胞来源 1)IFN- 白细胞(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产生; 2)IFN- 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结合相同受体); (2)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 (人工合成双股RNA)。 2. II型 IFN- (1)主要细胞来源 活化的Th1细胞、 CD8+ CTL和 NK细胞; (2)主要诱生剂 抗原或有丝分裂原。,(二)主要生物学活性 1. 型干扰素 (1)抗病毒和抗肿瘤 1)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 2)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杀伤; 3)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病毒感染 细胞和肿瘤等靶细胞的杀伤。 (2)免疫调节: 与型干扰素类似。,2. 型干扰素 (1)主要起免疫调节作用 1)活化巨噬细胞; 2)促进APC(s)表达MHC-类分子,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 3)促进MHC-类分子表达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4) 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5)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 6)抑制Th2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合成。 (2)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与型干扰素类似)。,(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 TNF- (一)TNF- 1. 组成及分子量 同源三聚体, 51 KD 。 2. 细胞来源 单核巨噬细胞(主要); T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3. 主要功能 (1) 低浓度 - 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1) 诱导炎症反应 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促白细胞 聚集于炎症局部;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分泌细胞因 子(如IL-1、IL-6、IL-8、TNF-等),导 致炎性细胞浸润和增强吞噬细胞的杀伤。 2) 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CTL对靶细胞(如 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 3) 杀伤肿瘤细胞 直接杀伤,引起组织出血坏死。,(2) 高浓度- 内分泌效应 1)引起发热; 2)协同IL-1、IL-6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 3)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 4)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恶液质; 5)介导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二)TNF- 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俯卧式学习体验中AR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效果评估
- 医疗培训课程中的动力机制探索
- 构建教育机器人伦理框架的实践与思考
- 智能黑板与交互式教学技术的融合
- 2025年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二中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打破边界偏远区域教育技术新趋势研究
- 2025届广东省惠来一中物理高一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校园心理环境建设与学生潜能开发
- 中职教程课件
- 智慧医疗中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糖尿病护理和管理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 照明组装生产车间试题带答案
- 财务部门半年工作复盘
-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学生卷
- 福建福州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数学试题
- 供电系统安全培训
-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考核试卷
- 农机驾驶培训教程课件
- 箱变吊装方案(3篇)
- 直播电商结算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