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孔子(1)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贡献: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开创儒家学派。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4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地位与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李悝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主张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1图解孔子的思想 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史料探究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荀子非相(1)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何不为统治者采纳?(2)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实质: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需要。(2)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继承了孔子“礼”的思想,并吸收了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归纳总结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项目伦理观治国理念民本思想历史观孔子性相近主张“仁”“为政以德”强调“节用而爱人”主张“克己复礼”,比较保守孟子性善论主张“仁政”“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主张社会进步荀子性恶论强调“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主张社会进步特点以“仁”“民本”为核心,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儒学体系,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子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对点训练1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当时的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解析:选B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没有明确反对法治,故A项错误;他们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故B项正确;德治就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史料探究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材料二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材料三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1)归纳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观点。(2)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何种治国理念?这种治国理念在材料中具体表现为什么思想?(3)材料三的思想与哪一学派相吻合?强调如何治理国家?提示:(1)材料一中孟子主张统治者以仁政来治理天下,使人们懂得孝悌忠信;假使当政者能够按照要求来做,则能够抵御秦楚的强兵。(2)材料二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不尚贤、愚民思想,表达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3)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拓展升华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对点训练2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解析:选D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君主不能因为偏爱某个大臣就对他法外开恩,大臣触犯法律也应受到制裁。可见韩非子认为法律应针对臣民,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故选D。命题角度:1.孔子的思想。2.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3儒家思想的影响。典题例析例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儒墨两家思想的比较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人阶级属性的差异决定了其思想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两人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C、D两项是史实,并非根源。故选B。答案B题组冲关1.2017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 568周年,在孔子故里举行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向平民化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B“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C“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解析:选C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春秋时期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的思想和做法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摒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解析:选B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并非法家学派,故A项错误;荀子糅合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重”,故B项正确;荀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儒家思想,并非摒弃,故C项错误;在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题目中并未牵涉到儒家社会地位提升的问题,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韩非的主张。2.墨翟的思想主张。3百家争鸣的影响。典题例析例2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如果将韩非的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在如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法”指由国君颁布法令条文,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喻指“法”是车轮B“术”是国君为了支配大臣,运用的种种手段,喻指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而君主是驭手C“势”指权位、势力,喻指势是打马的鞭子D臣民和佣人是拉车的马,喻指是被统治者 答案A题组冲关 3.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 D法家解析:选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别,故A项错误;墨家思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知足寡言、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材料中的哪种主张对当时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解析:本题通过“如何治理国家”这一主题,考查了不同的学派对此的观点,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记并理解各个学派的基本思想主张。同时还要注意:一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和分析各派持有其思想观点的原因,二要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基本观点。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春秋战国之关键词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社会在动荡变革中转型文化上(1)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礼”;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等思想;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主张清静无为;庄子提出“齐物”的思想。(3)法家的韩非子提出加强君主集权等思想,墨家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等思想。(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政治上(1)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周天子实力衰微。(2)战国时代各国兴起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变法各国先后确立了封建制度。(3)春秋时期发生的诸侯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经济上 (1)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春秋战国时代,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3)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掌握了炼钢和淬火工艺;同时出现富足的商人和繁华的商业中心。(4)战国时期,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开始出现,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课下能力提升(一)(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游士纵横捭阖,为了博取人君之信任,争取发言机会及生存空间,他们多讲究论辩之术,由此产生了诸多流派。这一现象产生的大背景是()A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B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C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解析:选A题干展现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其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化,在思想界表现为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学习,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因此选A项。当时虽然分封制渐趋崩溃,但是还未形成中央集权局面,B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是在战国后期,C项错误;此时知识分子阶层活跃而非“兴起”,D项错误。2“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吸收墨家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B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C荀子吸收各家思想提出“兼相爱、交相利”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齐物论”解析:选B墨子出生于孔子故去后,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法家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了系统化理论,故B项正确;“兼相爱、交相利”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齐物论”属于庄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选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4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未反映士阶层的崛起,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战国时期的阶级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说明其并未摒弃儒家的德治思想,故D项错误。5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选C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D项错误。6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这些格言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的民本 B道家的无为C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尚贤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统治者要爱民安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明哲保身,不争,不妄为,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法家的法治是主张有所为,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墨家的尚贤是关于人才选拔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不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7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把握,关键是要抓住各派思想的核心主张。题干中“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调的是“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的基本主张,故选D。8周山在中国学术思潮史中介绍先秦一位思想家,说他“对社会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国家人民之利;他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根据以上介绍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解析:选D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故B项错误;韩非子属法家代表,主张法、术、势相结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即无等差的爱,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唐杯 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孝感物流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1000字11篇范文
- 农村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外包合同
- 时间巧安排课件教学
- 交通运输服务及安全管理合同
- 蝴蝶飞进琉璃瓶700字12篇
- 合同审核标准流程表包含法律条款提示
- 纪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指导手册
- 泰州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钢制压力管道防腐层厚度检测新技术
- GB/T 45743-2025生物样本细胞运输通用要求
- 广东省东莞中学2025届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钢纤维混凝土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物理真题(解析版)
- 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河南卷) 含解析
- JGJ162-202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1卷(答案版)
- 《汽车线控底盘装调与检修》课件全套劳动任务1-16线控加速系统踏板装调与检修-线控底盘参数调节与综合测试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