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1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2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3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4页
人因工程《第12章作业空间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主要内容:,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 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一、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 1.作业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 (2)个体作业场所 (3)总体作业空间 2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二、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二)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三)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平均执行时间/min,20 15 10 5 0,低 中 高,频率,重要性,功能,使用顺序,原则的适用性,图12-1面板布置原则与作业执行时间的关系,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一、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度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度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8,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二、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一)视野 (二)主要视力范围 (三)眼高 (四)视觉运动规律,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9,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以内的区域,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20;分辩字母的视线角度为530,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模模糊糊,趋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60。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的范围内。,(一)视野,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0,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颜色辨别界限为视平线以上30,视平线以下40。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40,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在坐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的区域里。,(一)视野,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1,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1.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3,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2.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3.有效视力范围,视角18,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二)主要视力范围,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2,有时,对被观察物体并不要求获得十分细致的清晰程度,所以注意力不必集中,视力也不紧张。此外,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目标在560mm处最为适宜,低于380mm时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楚。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也均不宜超过30。,(二)主要视力范围,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3,人眼具有视觉特性,在目视工作中人眼的适应性至关重要。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配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降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范围约为(147175)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三)眼高,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四)视觉运动规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比垂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5,(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视区内仪表的布置应考虑这一点。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四)视觉运动规律,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6,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三、工作体位 (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 (二)工作体位 1.坐姿作业 2.立姿作业 3.坐、立交替的作业,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7,(一)决定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因素,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坐姿、立姿、坐立交替相结合姿势,也有一些作业采用跪姿和卧姿。在作业中使用良好的作业姿势可使作业者时刻处于轻松的状态。在确定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 2.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 3.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 4.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5.操作时的起坐频率等因素。,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8,1.坐姿作业 坐姿是指身躯伸直或稍向前倾角为100150,上腿平放,下腿一般垂直地面或稍向前倾斜着地,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体位。 坐姿作业具有以下特点: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能正确操作。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对于以下作业应采用坐姿作业: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二)工作体位,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2.立姿作业 立姿通常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0时所保持的姿势。立姿作业的优点及缺点如下: (1)立姿作业的优点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起坐消耗能量少;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作力;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器、控制器配置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二)工作体位,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立姿作业的缺点 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不易转换操作;立姿时肌肉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对于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工作地的控制装置布置分散,需要手、足活动幅度较大的作业;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台旁作业;用力较大的作业;单调的作业,应采用立姿操作。,(二)工作体位,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1,3.坐、立交替的作业 某些作业并不要求作业者始终保持立姿或坐姿,在作业的一定阶段,需交换姿势完成操作。这种作业姿势称为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 采用这种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立姿操作而引起的疲劳,又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稳定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坐、立交替作业的作业面按立姿作业设计,座椅面高度应与作业面高度相匹配,因此应提高座椅高度。一般使人坐在椅面上双脚刚好着地。该类座椅一般设计成可调的。,(二)工作体位,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2,(三)人的行为特征,前面讨论的是人进行正常作业所必须的物理空间。实际上,人对作业空间的要求,还受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空间要大于操作空间要求。当人的心理空间要求受到限制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反应或回避反应。因此,在作业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1.个人心理空间 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3,表 12-1人际交往心理距离/mm,图12-2人身空间区域,1.个人心理空间,(三)人的行为特征,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4,1.个人心理空间 人们对正面要求较大,而侧面要求较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工作场所的布局设计,使工作岗位具有足够的、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并预先对外来参观人员的通行区域做出恰当的规划。 有些座椅设计的虽然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使用效率,但由于放置的位置和排列不当,总体使用效率并不高。例如长排放置的多人座椅,中间不加分隔,即使落座者旁边有空位人们通常也不愿意坐上去,如果加上扶手或隔开座椅,就可以提高座椅利用率。,(三)人的行为特征,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5,2.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人的捷径反应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贪图方便,采用最便捷的途径,直接指向目标的行为倾向。如伸手取物往往直接伸向物品,穿越空地走直线等。 当发生危险时,人类也有一些共同的躲避行为。如从众心理、左右躲避等行为。人的这种行为倾向在作业过程中常常是引起事故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总体布局、通道、机器、堆放物时就应该提前考虑到。,(三)人的行为特征,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6,第三节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和宽度,表11-2 坐着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面高度/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7,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 一般若单供靠肘之用,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宽度为200mm; 仅当写字用时,最佳宽度为400mm; 工作面板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0mm,以便保证大腿的容膝空间。,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8,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二)作业范围 (1)水平作业范围,图12-3平面正常范围和最大范围,以及斯夸尔斯提出的正常范围/c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9,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二)作业范围 (2)垂直作业范围,图12-4坐姿作业时手的垂直作业范围/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0,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二)作业范围 (3)立体作业范围,图12-5 坐姿上肢运动范围,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1,图12-6坐姿立体作业范围(),图12-7坐姿人体尺寸和工作面高度、 座椅高度的关系示意图,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2,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三)容膝、容脚空间,表12-3 容膝空间尺寸/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3,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四)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 (1)座椅的椅面高度一般略低于小腿高度,以便使全部脚掌着地支撑下肢重量,方便下肢移动,减少臀部压力,避免椅子前沿压迫大腿。 (2)座椅放置空间的深度距离(台面边缘到固定壁面的距离),至少应在810mm以上,以便作业者起身与坐下时移动椅子。 (3)座椅放置空间的宽度距离应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展手臂,座椅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4,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五)脚作业空间,图12-8 脚作业空间,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5,图 12-9蹬力较大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图12-10蹬力较小的脚操作器作业空间,一、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6,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一)工作面高度,图 12-11工作面调整的高度,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7,表12-4 立姿工作时推荐的工作面高度/cm,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8,身高,作业面高度,图12-12 作业面的高度与身高的关系/cm,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9,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二)作业范围,图 12-13 立姿作业的作业范围/,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0,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三)工作活动余隙,表12-5 立姿作业活动余隙设计参考尺寸/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1,二、立姿作业空间设计,(四)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设计,表 12-6 立姿作业空间垂直方向布局尺寸/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2,三、坐立姿交替作业空间设计,图12-14坐立交替工位设计(cm),在设计坐-立交替的工作面时,工作面的高度以站立时的工作高度为准,椅子高以680780cm为宜,同时提供脚踏板,使人坐着工作时脚有休息的地方,否则人们很难工作持久。,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3,四、其它作业姿势的作业空间设计,1.受限作业空间设计,图12-15 受限作业的空间尺寸/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4,四、其它作业姿势的作业空间设计,2.维修空间设计,图12-16标准工具尺寸和使用方法限定的维修空间/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5,图 12-17由上肢和零件尺寸限定的维修空间/mm,四、其它作业姿势的作业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6,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一、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 (1)工作间,表 12-7 工作间面积/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7,一、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2)机器设备与设施间的布局尺寸,表 12-8机器设备与设施布局间的尺寸/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8,一、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3)办公室管理岗位和设计工作岗位,表 12-9办公室人员的空间尺寸,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49,图12-18 办公台的空间布置,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0,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1)出入口,表12-10 应急出口的尺寸/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1,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2)通道和走廊,图 12-19 各种情况下通道的尺寸/,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2,图12-20 通道和走廊的最小空隙,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3,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3)楼梯、梯子和斜坡道 1)楼梯 2)梯子 3)斜坡道 (4)平台和护栏,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4,1)楼梯.楼梯的斜度应设计为3035角左右,坡度在20以下应设计为坡道,50以上应该使用梯子。,表 12-11 楼梯的设计参数,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5,2)梯子 常用的梯子有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固定的梯子一般设计有扶手,称为登梯,其坡度为5075之间。移动的梯子一般可折叠,使用时应使其坡度大于70,以免出现滑移。梯子的坡度决定其抬步高度和踏板深度,坡度越大,踏板越浅,而抬步高度也越大,具体尺寸可参考楼梯设计参数。,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6,3)斜坡道 坡道是在作业区域连接两个不同高度作业面的地面通道,经常用于装卸货物、运输重物等。斜坡道的设计要考虑的是人的力量和安全性,一般对于手推车和运货车,斜度不能超过15,无动力时设计坡道要缓一些。坡道也要设计防滑表面,并在两边安装扶手,搬运设备还要设计刹车装置。,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7,(4)平台和护栏 1)平台 在生产中,经常需要将作业人员升至一定高度进行作业,这时就需要建立围绕工作区域或在工作区域的相关部分建立连续工作面,这种工作面叫平台。平台的设计要求负荷要大于实际负荷,并与相邻工作设备表面的高度差小于50mm,平台的尺寸应大于910700mm,空间高度大于1800mm,此外,还要在平台面板四周装踢脚板,高度应大于150mm。,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8,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设计,2)护栏,图12-21 护栏的合理设计,当作业者的工作平台高于地面200mm时,或为保证作业者远离危险部位时,都应该设计合理的护栏以保证作业者的安全。,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9,图 12-22 栏杆与防护物的间距关系/c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0,第四节 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三、工位器具的设计 (一)工位器具的选用 (二)工件器具设计要求 (三)工位器具的使用和布置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1,工位器具按其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种:通用的工位器具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专用的工位器具一般适用于成批生产。 工位器具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托板式、盘式、筐式、吊式、挂式、架式和柜式等。选用方法如下:(1)原材料毛坯等不需隔离放置的工件可选用箱式和架式。(2)大型零部件等可选用托板式。(3)小工件、标准件等可选用盘式。(4)需要酸洗、清洗、电镀或热处理的工件可选用筐式。(5)细长的轴类工件可选用吊挂式、架式。(6)贵重及精密件如工具、量具可选用柜式。,(一)工位器具的选用,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2,(1)周转运输首先应考虑工件存放条件、使用的工序和存放数量,需防护部位及使用过程残屑和残液的收集处理等,并要求利用和现场定置管理。 (2)应使工件摆放条理有序,并保证工件处于自身最小变形状态,防止磕砸划伤部位应采用加垫等保护措施。 (3)应便于统计工件数量。 (4)要减少物件搬运及拿取工件的次数,一次移动工件数量要多,但同时应对人体负荷、操作频度和作业现场条件加以综合考虑。 (5)依靠人力搬运的工位器具应有适当把手和手持部位。,(二)工件器具设计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3,(6)重量大于25kg或不便使用人力搬运的工位器具应有供起重的吊耳、吊钩等辅助装置,需用叉车起重的应在工位器具底部留有适当的插入空间,起吊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并使其分布对称于重心,以便起重抬高时按正常速度运输不至于发生倾复事故。 (7)应保证拿取工件方便并有效地节省容器空间。应按拿取工件时的手、臂、指等身体部位伸入形式,留出最小入手空间。 (8)工位器具的尺寸设计要考虑手工作业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合理的作业范围。,(二)工件器具设计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4,(9)对需要身体贴近进行作业的工件器具,应在其底部留有适当的放脚空间。 (10)工位器具不得有妨碍作业的尖角、毛刺、锐边、凸起等,需堆码放置时应有定位装置以防滑落。带抽屉的工位器具在抽屉拉出一定行程的位置应设有防滑脱的安全保险装置。,(二)工件器具设计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5,(1)放置的场所、方向和位置一般应相对固定,方便拿取,避免因寻找而产生走路、弯腰等多于动作。 (2)放置的高度应与设备等工作面高度相协调,必要时应设有自动调节升降高度的装置,以保持适当的工作面高度。 (3)堆码高度应考虑人的生理特征、现场条件、稳定性和安全。 (4)带抽屉的工位器具应根据拉出的状态,在其两侧或正面留出手指、手掌和身体的活动距离。,(三)工位器具的使用和布置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6,(5)为便于使用和管理,应按技术特征用文字、符号或颜色进行编码或标示,以利于识别。 (6)编码或标示应清晰鲜明,位置要醒目,同类工位器具标示应一致。,(三)工位器具的使用和布置要求,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7,第五节 座椅设计,一、座椅设计的重要性 1.坐姿作业的优点 (1)减轻人的腿部的负荷 (2)能量消耗较少 (3)身体平衡较易控制,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8,第五节 座椅设计,一、座椅设计的重要性 2坐姿作业的问题,表 12-12 坐着办公人员的抱怨,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69,为什么坐着工作看起来舒服,而又有这样高的比例的抱怨呢? 这是因为坐着工作时,人的脊椎的压力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图12-23给出了在站立时和坐下时人的脊椎的形状。在站立时,人的脊椎相对的直一些,向前凸(图12-23a)。坐下时人的脊椎后凸(图12-23b),而且在腰椎以下要承受较大的压力。,2坐姿作业问题原因,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0,a) b) 图12-23 腰椎的前凸和后凸 a)腰椎的前凸 b)腰椎的后凸,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1,实验表明,在坐、立两种不同姿势下,人的第三根腰椎与第四根腰椎之间的压力,以站立时的压力为100%,直着坐着时,压力为140%,弯着身子坐下时,压力为190%,增加了近一倍。人的脊椎在短时间内是能够承受高于空手直立时所产生的压力的。坐着工作的人长所累月地使脊椎超负荷运行,脊椎之间的脊椎盘慢慢地失去了弹性,功能开始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脊椎盘之内的液汁甚至被挤出脊椎盘,使脊椎的功能彻底丧失。不正确的坐姿,不合适的椅子更加快了这种速度.,2坐姿作业的问题,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2,第五节 座椅设计,二、座椅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1)专用工作椅 (2)多用座椅 (3)休息椅,图 12-24 座椅的基本结构,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3,表12-13 座椅的主要参数/mm,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4,三、座椅设计原则 (1)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在设计座椅前,要明确设计的座椅供谁坐用。要把使用者群体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作为确定座椅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 (2)座椅设计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且要使坐者必要时可以在坐位上不时变换自己的坐姿。 (3)座椅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座椅的结构与形态要有利于人体重力的合理分布和有利于减轻背部与脊柱的疲劳与变形。,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5,三、座椅设计原则 (4)座椅要尽可能设计得使坐用者活动方便,操作省力,体感舒适。 (5)座椅要设计得牢固、稳定,防止坐者倾翻、滑倒。,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6,四、座椅主要部分的设计要求 (1)椅面高度。椅面高度应设计得比“小腿加足高”略低一点,可避免就坐者的大腿紧压在椅面前缘上,椅面前缘以低于小腿加足高5 cm左右比较适宜。或者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5百分位数值作参照,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腿短的人坐着时足碰不着地面的现象。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的测量数据,成年人使用的座椅面离地高度不宜超过40cm。,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7,第五节 座椅设计,(2)深度与宽度 座椅的深度要设计成使人的腰背自然地倚靠在靠 背上时椅面前缘不会抵到小腿。设计座椅深度一 般以“臀膝距”尺寸作为参考。取第5百分位数的 3/4作为设计依据。这样,可使短腿者就坐时能倚 着靠背而不会使膝部压在椅缘上。按照我国成人 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坐位深度以取3540cm为 宜。为了使坐位深度能适合各种身材的人使用, 最好把座椅靠背设计成前后可以调节的。,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8,(2)深度与宽度 坐位宽度要按大身材人的体宽尺寸设计。一般以女性成人臀部测量的第95百分位数测量值作为设计坐位宽度的依据。我国成人使用的座椅面宽度不宜小于40cm。对左右连接排列成行的坐位,要适当增大宽度,这时应参照坐姿“两肘间宽”的第9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不宜小于50cm。,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79,(3)坐位面倾角 不同用途的座椅,坐面倾角应有不同的要求。供休息用的座椅,椅面一般后倾200左右。音乐厅、讲演厅、会议室等场合使用的座椅,椅面可设计成50150。对办公座椅的椅面倾角,一般以后倾30左右为宜。,第五节 座椅设计,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80,(4)靠背 1)靠背尺寸。靠背按其高度尺寸可以分为四类:低靠背、中靠背、高靠背和全靠背。 低靠背只支撑腰部,因而又称为腰靠。低靠背一般取上下高1525cm,左右宽3040cm。腰靠的位置最好放置在第3和第4腰椎部上下。因为坐姿作业时脊柱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