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ppt_第1页
血细胞形态.ppt_第2页
血细胞形态.ppt_第3页
血细胞形态.ppt_第4页
血细胞形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细胞形态检查,正常细胞形态,血细胞的生成和分化,Totipotent Stem Cell,胞体直径10-20 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如薄沙分布,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较少,呈透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多无颗粒。,原粒细胞型,原粒细胞型,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型和型: 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 型除具有型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许颗粒。,胞体直径12-25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凹陷,核常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清晰可见。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 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 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嗜酸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 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型,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为1/23/4。核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核仁消失。,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 m,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A颗粒常无。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嗜碱性晚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 m,胞核呈肾形,轮廓不清,胞质内及核上可见嗜碱性颗粒。,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 m,胞核凹陷更加明显,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 m,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 m,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 m, 胞体呈圆形,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 m,胞体直径胞核多分为两叶,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m,胞核可为3-4叶或分叶不明显,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原红细胞,胞体直径15-25 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核周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0-18 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比原红细胞稍增多,为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胞质内无颗粒。瘤状突起和核周淡染区仍可见。,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 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晚幼红细胞,胞体直径7-10 m ,圆形。胞核圆形,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呈紫黑色的团块状(称为碳核),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成熟红细胞,胞体平均直径7.2 m,呈双凹圆盘状,无核,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为淡染区。,原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4-25 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幼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 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2-20 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或S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呈灰蓝色半透明毛玻璃状。胞质内可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胞质内常有空泡。,中性中幼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鉴别,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 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幼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6 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原始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0-18 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成淡蓝色。胞质很少,淡蓝色,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淋巴细胞,(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 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原浆细胞,胞体直径12-25 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浆细胞,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 m 。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呈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原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30um,圆形或不规则.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有凹陷,折叠,胞核1-2个;核染色质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成紫红色;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胞质较少,呈深蓝色,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幼巨核细胞,胞体直径30-50um,常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状;核染色质颗粒粗,排列紧密,常无核仁.胞质较丰富,深蓝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可有血小板附着.,颗粒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裸核巨核细胞,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血小板,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 亦有少数梭形及不整形者,一般有13个突起,血小板可分为透明区与颗粒区,二者没有明显分界,颗粒呈深蓝色或蓝绿色折光,散布于颗粒区内。 .,异常细胞形态,粒细胞形态:,核左移现象、核右移现象; 粒细胞有无中毒性颗粒、空泡变性、核凝集、核溶解等 有无原始及其它异常细胞、有无Auer小体、派胡样畸形等。,什么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上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06,称轻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为中度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25并出现更早期的粒细胞时,为重度核左移,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样反应。,什么核右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 叶者超过5%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中毒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数 。0.25为轻度,0.25-0.50为中度,0.50-0.75为重度,0.75-1.00为极度。,空泡: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 Dohle(窦勒)小体: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 核棘突: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毒、癌转移、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Pelger-Huet(派胡样畸形)异常,是一种粒细胞核分叶不完全现象,血涂片高倍镜下白细胞密度与外周血白细胞对应关系,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低色性、正色性、多色性。 红细胞形态改变: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碎裂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嗜硷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豪周氏小体、Cabot(卡伯氏环)等。,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低色性、正色性、多色性。 红细胞形态改变: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碎裂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嗜硷点彩红细胞、(Howell-Jolly)豪周氏小体、Cabot(卡伯氏环)等。,正常红细胞,低色素小细胞性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鎌状红细胞,缗钱状排列,靶形红细胞,碱性点彩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Cabot(卡波环),碎裂形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晚幼红细胞,(Howell-Jolly)豪周氏小体,含铁粒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平均每油镜视野5-15个或数20个油镜视野血小板相加大于100为大概正常。 血小板形态:巨大血小板、大血小板、蛇形血小板。 血小板分布:注意涂片边缘及片尾有无聚集现象。,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单核细胞数量及形态:,比例及绝对值是否明显增高,特别注意老年人单核细胞无诱因的增高; 是否有原幼单核细胞; 是否有空泡变性、吞噬异物等,血液涂片的制备,1、每份样本制作3张血涂片。要求所用玻片清洁、干燥、无尘,大小为25 mm75mm,厚度为0.81.2mm。并有明确标记。如果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少时,需要制备更多血涂片(如6张)。 2、使用EDTAK2抗凝血液样本时,应在采集后4小时内制备血涂片。在制片前,样本应充分混匀。注意,样本不能冷藏。 3、用楔形技术制备血涂片。在玻片近一端1/3处,加一滴(约0.05ml)充分混匀的血液,握住另一张较狭窄的、边缘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开,快速、平稳地推动推片至玻片的另一端。 4、在1小时内,用瑞氏染液染色;或在1小时内,用无水甲醇(含水量3%)固定后染色。,推片技巧,推片倾斜30-45度,推成血膜长度2535mm,宽度1820mm,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10mm,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WBC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血膜至玻片边缘约5mm,血膜至玻片一端约为总长1/3,血涂片头部,涂片厚,血涂片体部的检查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