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重 庆庆 市市 建建 设设 项项 目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汇流路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 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盖章) 填报时间:填报时间: 2019 年 9 月 27 日 重重 庆庆 市市 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局局 一九九九年十月 填填 报报 说说 明明 一、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二、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 公路、 铁路、 管渠等应填写起止地点。 三、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四、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学校、医院、保 护文物、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 模、风向和距厂界距离等。 六、环境质量现状指环境质量现状达到的类别和级别;环境质量标准指 地方规划和功能区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 执行排放标准指与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应 的排放标准,表中填标准号及达到类别或级别。 七、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 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 其他建议。 八、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审查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九、本报告表应附送建设项目立项批文及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地理 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总平面布置图、排 水管网总图和监测布点图等有关资料,并装订整齐。 十、本表填报 4 份,报环境保护局审查,填写时字迹应工整清楚。 十一、此表经审批后,若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建设地址或周围环境等有重大 改变的,应修改此表内容,重新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十二、编制单位应对本表中的数据、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及结论负责。 十三、经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和要求,是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十四、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表最后页摘录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规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表表 1 项目名称 汇流路 建设单位 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法人代表 朱有军 联系人 雷蕾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400011 通讯地址 重庆市两江新区高新园总部基地 A1 座 建设地点 重庆市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 建设依据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批准文号 投资项目代码: 2019-500112-48-01- 084690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 码 E4813 市政道路工程 建筑 总投资 1507.03 万元 环保投资 50 万元 投资比 例 3.32% 占地面积 4010m2 建筑面积 / 评价经费 / 万元 年能耗情况 煤 / 万吨 电 /万度 油 / 天然气 /万 m3 用 水 情 况 (万吨) 分 类 年用水量 年新鲜用水量 年重复用水量 生产用水 / / / 生活用水 / / / 合 计 / / / 1.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 1.1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两江新区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焦点地区,欧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地区, 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热点地区, 内陆新兴大市场的核心地区, 国务院赋予其五大功能定位, 要求在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内陆开放门户、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 心。 重庆出口加工区位于 210 国道旁,附近有 210、212、319 和主城环线四条高速公路以 及轨道交通三号线经过,距市区 6 公里,江北国际机场 9 公里,龙头寺火车站 1 公里,寸 2 滩码头 1 公里,规划的轻轨 3 号线和 6 号线从区内通过。 由于区内规划的调整,用地性质调整为商业用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加工区内已形 成城市的商业体系,奥宜麦金商圈的呈现,标志着一座与解放碑等量齐观、国际一流的体 验式超级商圈横空出世。奥宜麦金商圈是一个新型城市商业形态,即由来自美国、法国、 德国等欧美国家,以及国内顶尖家居、百货、运动超市等独立卖场组成的超级商圈。不同 于传统商业区的打造,奥宜麦金商圈首先在规划方面就是高起点,按照多元化、高品质、 信息化、多业态的国际化标准打造,且业态互补不重叠,是重庆最时尚、最国际化、最具 目的性的新型购物商圈。奥宜麦金商圈的重要特点是,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位于重庆北 部新区重要的交通通道。同时,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集群式的商圈具有较大的市场半径, 其辐射范围将是整个重庆乃至西南。 拟建的汇流路位于出口加工区内,道路全长 167.090 米(实施范围长(实施范围长 147.551 米)米) 。起 点接加工区 1#路, 终点接加工区 2#路; 本次设计道路为连接道, 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按 步行街设计) ,设计车速 3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 24 米(渠化段为 29m) 。道路建成后路 口两端连接口采用立柱隔离,道路及人行道仅为行人通行,特殊情况下供消防车辆及社会 车辆进入。该项目的建设对周边路网的完善和地块的开发使用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 进了奥宜麦金商圈有序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令 第 44 号)及其 修改单(生态环境部 部令第 1 号)等相关文件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四十九、交通运 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类别中“172 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中“新建快速 路、 干道”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项目为本项目为新建新建城市城市次干道次干道, 故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受业主 委托, 重庆渝佳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 我公司立即组织了评价人员实地踏勘, 对该项目建设区域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技术导则,对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 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汇流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报批版) 。报重庆市生态 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审批,审批通过后的报告表及其批复文件将成为指导拟建项目建设和 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1.2 评价总体构思评价总体构思 (1)根据本项目施工特点及时段、区域环境特征,对施工造成的空气、地表水、声环 境、固废、生态等环境问题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 (2)根据本项目建成后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排污情况和区域环境功能,重点评价 营运期所造成的声环境和环境空气等方面环境污染,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有针对 性的污染防治措施。 (3) 论证本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产业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最终为本项目的 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的规定,声环境评价等级 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建成后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以 及受建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来确定。拟建项目周边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 地混合区,整体位于 2 类声环境功能区,由于道路建成后路口两端连接口采用立柱隔离, 道路及人行道仅为行人通行,特殊情况下供消防车辆及社会车辆进入,工程建设前后敏感 目标噪声增加量为 35dB(A),确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为 通行车辆产生极少量的汽车尾气,无组织排放,同时本项目为城市次干路,不涉及服务区、 隧道及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因此,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不需要进一步预测和评 价,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HJ2.3-2018) ,本项目运营期道路 两侧的排水管道仅收集和传送雨水、污水,道路本身不会产生废水。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附录 A 地下水环境 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城市道路(公路)建设,属类,不需要进行地下水环 境影响评价。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工程总新增占 地面积约 4310m2(含永久占地 4010m2,临时占地 300m2),工程现状两侧主要为在建的 办公及商业用房,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及重要生态 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其面积 0.004312km2,道路长 0.147551km50km,因此,本评 价确定其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 ,本项目建成后不涉及运 输风险物质,故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 值1,环境风险潜势为 I,仅进行简单定性 分析。 (10)项目所在区域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实测和引用已有监测资料的形式进行 评价。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引用2018 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对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 4 质量进行判定; 地表水环境现状引用 重庆两江新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报告 (2017 年) 中长江的监测数据;声环境委托重庆以伯环境监测咨询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地声质量现状 进行实测。 1.2 工程规模及内容工程规模及内容 1.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汇流路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重庆市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附图 1) 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拟建道路工程呈南北走向,设计起点顺接已建成的加工区 1#路(K0+000), 终点接已建成的加工区 2#路(K0+167.107),道路总长 167.107m;实施起点坐标为 K0+013.539K0+161.090,工程实施道路长 147.551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 3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 24 米(渠化段为 29m) ,为双向 2 车道(商业街) 。工程总投资 估算为 1507.03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道路路基、路面、排水、照明及绿化等附属工程。 总工期约 6 个月。 1.2.2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工程内容组成表见表 11。 表表 1-1 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组成 建设规模 建设 性质 主 体 工 程 汇流路 道路 工程 拟建道路设计起点顺接已建成的加工区 1#路(K0+000),终点 接已建成的加工区 2#路(K0+167.107),道路总长 167.107m; 实施起点坐标为 K0+013.539K0+161.090,工程实施道路长 147.551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 30km/h,标准 路幅宽度为 24 米(渠化段为 29m) ,为双向 2 车道(商业街) 。 新建 路基 工程 包括填方路基、挖方路基等; 新建 路面 工程 本次道路按广场步行街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面层按人行透水砖 铺装(透水砖与中迪广场景观人行道铺装透水砖一致,铺装形 式详见路面结构大样图) ,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1)普通人行路面(仅行人通行) 60030040mm 花岗岩透水砖面层 +3cm 厚 1:3 干硬性水 泥砂浆找平层+10cm 厚 C20 混凝土垫层+20cm 厚连砂石垫层 结构。 加强人行道路面(车行道) 60030040mm 花岗岩透水砖面层 +3cm 厚 1:3 干硬性水 泥砂浆找平层+20cm 厚 C25 混凝土垫层+30cm 厚连砂石垫层 结构。 新建 5 配 套 工 程 综合管网 各道路配套照明、电力安装,通信方案设计,燃气、管网廊道建设; 新建 人行、交 通标志 各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平行交叉口设人行斑马线,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与道路交叉口设置三面坡缘石 新建 交通工程 设立道路指示牌、人行过街标志、限速、禁鸣等标志牌 新建 环 保 工 程 排水工程 雨水流向: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车行道和西侧拓宽段车行 道下,沿道路坡向布置,管中心距路缘石为 1.5m,管径为 d400。具体布 置详见综合管网横断面图 。本次雨水均排入道路起点处现状 d500 雨 水管内。 污水流向:本次设计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沿道路坡向布 置,管中心距路缘石为 1.2m,管径为 d400。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横 断面图 。本次污水均排入道路起点处现状 d400 污水管内。 新建 绿化工程 由于道路按步行商业街设计,因此该路段仅考虑树池绿化设计。 新建 防护工程 道路边坡防护 新建 辅 助 工 程 施工场地 在起点与加工区 1#路交叉口处道路红线内,设置临时施工场地 1 处, 用于堆放施工器械和材料等,现场不设食堂住宿 新建 表土 堆场 由于道路两侧在进行两江中迪广场项目的施工,道路作为项目的施工 场地和临堆料场、进出口道路使用,道路占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已经全部 被破坏,基本无表土层和可剥离的表土,故本方案不进行表土剥离。业 主单位计划绿化用土在项目周边存在土方需要外弃且弃土土质满足植物 生长需求的施工现场直接外购,外购表土不纳入本方案土石方平衡中。 新建 施工便道 施工机械由周边现有的金渝大道、加工区 1#路、加工区 2#路、C31 道路 等市政道路进出,拟建道路不新设施工便道。 依托 取、弃土 场 拟建道两侧在进行两江中迪广场项目的施工,道路作为项目的施工场 地和临堆料场、进出口道路使用,道路占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已经全部被 破坏,后期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填挖方,但高差较小。因此,填、挖方 路堤边坡建议均按 1:1.50 放坡,与现状地块顺接。道路设计的土石方工 程主要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线、通信管沟等开挖方及回填方,总挖方 量为 6420m3,总填方量为 5430m3,弃方 990m3,多余的弃方运至政府指 定的礼嘉红岩寨渣场,不再单独设施弃土、弃渣场。 依托 砼拌合场 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置砼拌合场。 / 1.2.3 路线走线及平面布置路线走线及平面布置 本次设计的道路与规划线形基本保持一致,道路设计全长 167.107m。起点接加工区 1#路,终点接加工区 2#路。本次设计道路为连接道,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 30km/h。 1.2.4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 根据工程设计等相关资料,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附录 A 中大、中、小车型的分类标准(见表 1-2),本工程计划于 2020 年建成投入使用, 以 2021 年、2027、2035 年分别作为项目近、中、远期预测年限。 表表 1-2 车型分类车型分类 车型 总质量(GVM) 小 3.5t,M1,M2,N1 6 中 3.5t-12t,M2,M3,N2 大 12t,N3 注:M1,M2,M3,N1,N2,N3 和 GB1495 划定方法相一致。 路建成后路口两端连接口采用立柱隔离,道路及人行道仅为行人通行,特殊情况下供 消防车辆及社会车辆进入(主要进入商圈、办公楼停车场)。工程的车型比、昼夜比等数 据见表 1-3,各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情况见表 1-41-5(注:交通量数据来源于业主提供的 方案设计资料)。 表表 1-3 特征年车型比特征年车型比 项 目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车型比(%) 汇流路 99 1 0 昼夜比(%) 6:1,昼 6:0022:00,夜 22:006:00 高峰小时系数 昼间小时交通量 1.5 倍 表表 1-4 道路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道路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pcu/h) 预测年限预测年限 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2021 年年 2027 年年 2035 年年 汇流路 1420 1750 2260 表表 1-5 本工程道路不同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一览表本工程道路不同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辆单位:辆/h 预测年 道路名称 昼间小时车流量 夜间小时车流量 高峰小时车流量 小型 车 中 型 车 大 型 车 合计 小 型 车 中 型 车 大 型 车 合 计 小型 车 中 型 车 大 型 车 合计 汇流 路 近期 937 9 0 946 78 1 0 79 1399 14 0 1413 中期 1155 11 0 1166 96 1 0 97 1724 17 0 1741 远期 1491 15 0 1506 124 1 0 125 2226 22 0 2248 1.2.5 道路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道路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拟建道路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数量见表 1-6 所示。 表表 1-6 主要工程数量表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汇流路道路 m 167.107 1 道路工程 1.1 路面工程 1.1.1 10cm 厚 C20 混凝土基层 1334.8 1.1.2 20cm 厚 C25 混凝土基层 3292.1 1.1.3 20cm 厚连砂石垫层 1334.8 1.1.4 30cm 厚连砂石垫层 3292.1 2 交通工程 2.1 单悬臂车行信号灯 套 8 2.2 单柱式信号灯 套 8 2.3 交通信号机 台 2 2.4 电缆线 m 300 7 2.5 手孔井 个 12 二 综合管网工程 1 给水工程 1.1 球墨铸铁管 DN300 m 204 1.2 钢管 DN200(过街部分) m 40 1.3 土石方(挖方) m3 610 人机配合开挖 1.4 土石方(填方) m3 593 人机配合回填 2 排水工程 2.1 雨水管道 2.2.1 国标 HDPE 双壁波纹管(SN 8000N/m2)d300 m 66 2.2.2 国标 HDPE 双壁波纹管(SN 8000N/m2)d400d500 m 300 2.2.3 雨水检查井 座 20 2.2.4 双箅雨水口 座 24 2.2.5 土石方(挖方) m3 1555 人机配合开挖 2.2.6 土石方(沟槽内碎石加砂-6:4 回填) m3 790 人机配合回填 2.2.7 土石方(普通土方回填) m3 707 人机配合回填 2.2 污水管道 2.2.1 国标 HDPE 双壁波纹管(SN 8000N/m2)d400 m 150 2.2.2 污水检查井 座 6 2.2.3 土石方(挖方) m3 1065 人机配合开挖 2.2.4 土石方(沟槽内碎石加砂-6:4 回填) m3 360 人机配合回填 2.2.5 土石方(普通土方回填) m3 680 人机配合回填 3 燃气工程(D108) 仅含沟槽开挖 3.1 土石方(挖方) m3 525 人工开挖 3.2 土石方(填方) m3 520 人工回填 4 电力工程 仅含土建 4.1 12 孔电力排管 m 160 4.2 8 孔电力排管(预留支管) m 35 4.3 土石方(挖方) m3 1340 人机配合开挖 4.4 土石方(填方) m3 1167 人机配合回填 5 通信工程(1224 孔排管) 仅含沟槽开挖 5.1 土石方(挖方) m3 1325 人机配合开挖 5.2 土石方(填方) m3 913 人机配合回填 6 现状管线处理 6.1 现状 DN300 给水管拆除 m 150 6.2 现状 8 孔电信排管拆除 m 190 6.3 现状电缆沟拆除 m 140 6.4 现状 d400d500 雨水管拆除 m 70 6.5 现状 d400 污水管拆除 m 60 6.6 在建高压光缆通道保护 m 150 暂估 8 6.7 现状电缆割接 项 1 6.8 现状通信割接 项 2 6.9 现状管线保护-C25 混凝土盖板 m2 550 两侧路口 6.10 现状电缆沟、电信排管临时保护 m 330 废除前 6.11 现状电缆保护 m 330 废除前 1.3 主要工程概况主要工程概况 1.3.1 路基工程路基工程 本次工程范围,路基下方为道路两侧地下连接通道,路基回填仅为连接通道顶板结构 以上部分路床精平层,道路与两侧地块的高差较小,填、挖方边坡均按照 1:1.5 的坡率进 行放坡与广场步道顺接,边坡打造绿化景观。 道路今后主要作为商圈市政道路(步行街)使用,服务于道路两侧商业及办公用房, 结合纵断面图和道路两侧实际建设情况可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存在高填深挖路段(填 方大于 20m,挖方大于 30m),故没有考虑有桥隧代替的比选方案。 1.3.2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 (1)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米,具体路幅分配如下: 4m(人行道) +8m(车行道)+ 8m(车行道)+4m(人行道)=24m; (2)道路渠化路幅宽度为29米,具体路幅分配如下: 4m(人行道) +3m(停车位)+7m(车行道)+ 11m(车行道)+4m(人行道)=29m。 详见附图附图5 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 1.3.3 道路平纵面设计道路平纵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设有2个坡点,设计最大纵坡为3.5%,最小纵坡为0.6%纵断面设计的控 制因素为两端连接道路标高。 详见附图附图6 纵断面图纵断面图。 1.3.4 路面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 本次道路按广场步行街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面层按人行透水砖铺装(透水砖与中迪广 场景观人行道铺装透水砖一致,铺装形式详见路面结构大样图) ,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1)普通人行路面(仅行人通行) 60030040mm花岗岩透水砖面层 +3c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10cm厚C20 混凝土垫层+20cm厚连砂石垫层结构。 加强人行道路面(车行道) 60030040mm花岗岩透水砖面层 +3c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20cm厚C25 混凝土垫层+30cm厚连砂石垫层结构。 9 1.3.5 附属工程附属工程 (1)道路绿化 由于道路按步行商业街设计,因此该路段仅考虑树池绿化设计。 (2)公交系统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不涉及公交停车港。 (3)交通设施设计 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全线设置交通标志及交通标线,严格按照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 标线 (GB 5768-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 (4)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 求,在靠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三面斜坡路缘石,供残疾人使用,交叉口处三面坡缘石坡道 宽度结合斑马线设置。 (5)道路附属设施 路缘石及树池 路缘石与树池均采用芝麻黑烧面花岗石,立路缘石尺寸为90*15*25cm,用于道路两端 交叉口与加工区一、二路相接段。植树圈为1.6m*1.6m方形,条石尺寸为50*20*8cm。安装 路缘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 路中隔离护栏及隔离墩 由于汇流路需具备应急通车条件,在加工区1#路中设置混凝土隔离护栏;道路两端交 叉口采用球形隔离墩。 (6)排水管网工程 片区排水现状 本次设计道路位于重庆出口加工区内,道路两侧接现状道路,K0+000K0+070 段存在 一根现状 d400 雨水管、一根现状 d400 污水管,K0+125K0+终点段存在一根现状 d400 雨 水管。均位于拟建道路车行道中间。 本次道路范围内现状排水管均无法保护,需废除并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新建。 雨水系统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位于重庆出口加工区内,道路两侧接现状道路,K0+000K0+070 段存在 一根现状 d400 雨水管、一根现状 d400 污水管,K0+125K0+终点段存在一根现状 d400 雨 水管。均位于拟建道路车行道中间。 根据业主提供的现状管线实测资料,本次道路范围内现状排水管均无法保护,需废除 10 并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新建。 污水系统设计 本次设计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沿道路坡向布置,管中心距路缘石为 1.2m,管径为 d400。具体布置详见综合管网横断面图。本次污水均排入道路起点处现 状 d400 污水管内。 根据道路两侧地块建筑地坪标高,道路两侧地块仅临界商业污水需排至本次设计道路 污水管内,因此在建筑地坪较低处设置支管收集污水,支管管径均为 d400。 (8)综合管网)综合管网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 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 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布置次序宜为:电 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燃气输气、 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管线在各条道路交叉处与干道的管线连接,在道路的其他交叉口处设分支管线连接支 道路。在管道的不同位置设分支口或过街管连接相关规划地块,达到管线的使用功能。 (9)道路照明工程)道路照明工程 本工程照明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道路照明:道路照明采用景观柱状灯 5m 高。配 80W,100WLED 灯,沿道路两侧对称 布置。 1.4 筑路材料及土石方平衡筑路材料及土石方平衡 1.4.1 筑路材料筑路材料 (1)商品混凝土:全部外购。 (2)钢材、水泥、沥青:全部为外购,现场不设置混凝土、沥青拌合站。 (3)水:工程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工程用水可直接重庆出口加工区内现有的市政给 水管网供给。 (4)运输条件:场地总体运输条件相当便利,公路运输条件十分优越,现有交通条 件可以满足工程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工地范围内用水、用电十分方便,施工单位均可就近 接入。 1.4.2 土石方数量土石方数量 拟建道两侧在进行两江 中迪广场项目的施工, 道路作为项目的施工场地和临堆料场、 进出口道路使用,道路占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已经全部被破坏,后期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填 11 挖方,但高差较小。因此,填、挖方路堤边坡建议均按 1:1.50 放坡,与现状地块顺接。道 路设计的土石方工程主要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线、通信管沟等开挖方及回填方,总挖方 量为 6420m3,总填方量为 5430m3,弃方 990m3,多余的弃方运至政府指定的礼嘉红岩寨 渣场,不再单独设施弃土、弃渣场。 本工程土石方平衡具体情况见表 1-7。 表表 1-7 拟建道路工程土石方平衡表拟建道路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单位:m3 项目组成 挖方 填方 弃方 数量 弃方去向 汇流路 6420 5430 990 多余的弃方运至政府指定的礼嘉红 岩寨渣场,不再单独设置弃土场 合计 6420 5430 990 注:表内数据全部折算为自然方。本工程表土外购,未纳入土石方平衡。 1.5 施工方案及建设进度安排施工方案及建设进度安排 1.5.1 施工施工场地场地布置布置 施工场地主要包括临时工棚、材料堆放场地和施工场地等。根据项目业主单位施工计 划,本工程结合道路建设情况,布设 1 处施工场地,位于靠近加工区 1#路与拟建道路工程 红线内,占地面积 300m2。施工场地紧邻现有加工区 1#路和加工区 2#路,车辆进出方便, 不需再修建施工便道,交通便利。 1.5.2 表土堆场布置表土堆场布置 由于道路两侧在进行两江中迪广场项目的施工,道路作为项目的施工场地和临堆料 场、进出口道路使用,道路占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已经全部被破坏,基本无表土层和可剥离 的表土,故本方案不进行表土剥离。业主单位计划绿化用土在项目周边存在土方需要外弃 且弃土土质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施工现场直接外购, 外购表土不纳入本方案土石方平衡中。 1.5.3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工期约6个月(暂定2019年11月开工,2020年4月竣工)。施工高峰期劳动人员约 60人。 1.6 工程占地及拆迁情况工程占地及拆迁情况 1.6.1 工程占地工程占地 根据主体工程地形地貌勘测资料,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本工程总用地面积 4310m2,其 中,永久占地 4010m2,包括主体工程的道路路面、路基永久边坡;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场 地占地,面积共计 300m2。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拟建道路工程所在的项目区域内由于两江中迪广场项目施工时 占用,原始地貌已经破坏,现状占地主要作为两江中迪广场项目施工场地使用,后期拟 12 建道路施工时永久及临时占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均为裸地。 1.6.2 拆迁安置拆迁安置 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拆迁安置。 1.7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1507.03万元。 1.8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表表1-8 拟建拟建道路道路工程工程主要技术标准表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汇流路道路工程 1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商业街) 2 设计速度 30km/h 3 标准路幅宽度 24m(渠化段 29m) 5 道路纵坡 3.5% 6 停车视距 30m 7 设计年限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 10 年 8 路面结构设计荷载 BZZ-100 型标准车,人行荷载标准 3.5kN/ 9 地震设防标准 地震基本烈度为 6,重要构造物 7 度设防。 13 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量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量 表表 2.1 项目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量主要原辅材料名称及年消耗量 主要原辅材料: 拟建项目所使用的材料中,水泥、沥青、碎石、中粗砂等均要外购,沥青混凝土采用 商品沥青混凝土,全部为外购成品材料,现场不设混凝土搅拌站。 2.2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道路两侧在进行两江中迪广场项目的施工,道路作为项目的施工场地和临堆料 场、进出口道路使用,道路占地范围内原始地貌已经全部被破坏,规划为城市道路建设用 地,原地块未作为工业用地使用,无遗留的环境保护问题。 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历史遗址、森林公园、文物保护设施、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无珍稀动植物分布。 道路起点处道路起点处现状(顺接现状(顺接加工区加工区 1#路路) 道路终点处现状(道路终点处现状(顺接顺接加工区加工区 2#路路) 道路左侧在建的道路左侧在建的两江中迪广场两江中迪广场现状现状 道路右侧道路右侧在建的两江中迪广场在建的两江中迪广场现状现状 14 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表表 3 3.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 性等)性等) 3.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 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 面积 550km2,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 本项目属于两江新区中原江北区的区域。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位于东经 1062643-1065322、北纬 293318-294053之间,与巴南区、南 岸区、渝中区、沙坪 坝区、渝北区毗邻。江北区东西长 42.90km,南北宽 1.49-14.38km, 面积 213km2。 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道路起点坐标:东经 106 3411.42“,北纬 29 3745.93“;道路终点坐标:东经 106 3413.97“,北纬 29 3740.90“) 。工程地理位置详见 附图附图 1。 3.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嘉陵江畔,总体呈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的走势。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 为浅丘地形,丘陵沟谷相间,地面坡角多在 5-20之间,局部为 50-70,沟槽地带农田密 布,呈台阶状分布,局部分布冲沟及鱼塘。道路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形态及特征 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局部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最低点高程约 291.15m,最高点高 程约 322.86m,相对高差约 31.71m。 3.1.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该段土层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淤泥、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亚粘土;基岩为侏罗系 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以泥质岩为主。 道路经过区域无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道路。 3.1.4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 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 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 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 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 17.8,月平均气温最高 32.8(8 月) ,最低 6.3(12 月) 。日极端 最高气温为 40.2(2006 年 8 月 26 日) ,最低-1.8(1975 年 12 月 15 日) 。夏季地表平均 温度为 29.6,日变幅 21.7,最低 20.2。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 29.6,日变幅 23.7, 15 最高为 41.7,最低 20.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 49 月,其降雨量最高达 866.2mm,占年降 雨量的 76%。 年平均无霜期为 335 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 (即 121 月) 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 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 1276 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 25%,8 月日照时间 最多为平均 223 小时,10 月平均日照时间 20 小时。 一年内风向最多者为北风,1、4 月份有东风,69 月份有西南风,12 月份有东北风。 据历年观测统计, 年平均风速为 1.2m/s, 最高为 4月份达 1.5m/s, 最低为 11月份仅 0.91m/s, 全年平均风速仅属一级风,但某年 7 月亦曾发生风速达 26.6m/s 的十级大风。 3.1.5 水系水系 (1)地表水 两江新区地表水系为嘉陵江和长江,区内水资源丰富,西部有后河流入嘉陵江。中、 东部有寸滩河、朝阳河、长堰溪、温塘河、西河、东河、御临河和长江,长江沿区境东南 向东流去。区域境内还有跃进河、廖家溪、九曲河、大溪沟、盘溪河注入嘉陵江,茅溪河、 肖家河注入长江。 区域主要河流为嘉陵江,嘉陵江源于陕西省凤县,经四川省境内的广元、南充进入重 庆市境。流经合川、北碚后,在井口镇进入沙坪坝区境,流至红岩村进入渝中区,流经化 龙桥、华村、李子坝、牛角沱、大溪沟于朝天门汇入长江。全长 1119 公里,是长江第二大 支流。 嘉陵江区境内河段江面宽度 200750m, 平均比降 0.3。 多年平均流量约为 2209m3/s, 流速 1.5m/s,平均含沙量 2.29kg/m3。最高水位 208.17m,最低水位 176.81m,多年平均水位 179.94m。 主要水系为长江,长江是重庆主城区的工农业用水水源和污水最终受納体,是中国的 第一大江,在重庆市境内流长 285km,江面宽 300800m。据长江朱沱水文站资料,年径 流总量约 3566 亿 m3,最大流量达 43700 万 m3/s,最小流量 1900 m3/s,多年平均流量 8281 m3/s。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受纳水体为长江。 (2)地下水 拟建道路沿线区域西临嘉陵江,区内冲沟发育,总体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地下水排泄。 16 第四系土层中未见泉点出露,地下水贫乏,仅在雨季局部土层可存在少量上层滞水。地下 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稻田、鱼塘及水库等地表水的补给,经岩石中的裂隙迳流。 第四系土层为粘性土,属弱透水层,基岩主要为泥岩,属相对隔水层,仅于沟谷地带 及强风化层中赋存少量风化裂隙水。 由地质勘探报告得知,拟建项目道路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线路经过地段,地下水对筑路影响程度小。 3.1. 6 自然生态状况自然生态状况 两江新区内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是松、柏、杉、樟、楠、栗、栲等 混交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树种以松树为主,杉、柏次之,再次有青棢、油桐等。解 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几经乱砍滥伐、毁林开垦,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现森林覆盖 率仅有 8.25%左右,低于全国的 12.7%。 原生植被遭破坏,形成次生林,保留部分常绿阔叶林残迹。树木种类繁多,常见有 58 个科,158 各种(类) 。背斜山马尾松分布最广,形成亚热带针叶次生林;次为柏、杉阔叶 树林等。经人为造林护林,少数针阔混交林逐渐恢复,松、杉、柏中混生着常绿和落叶的 樟、楠、栎、栲、灯台、桦等。竹林主要有慈竹、白夹竹、水竹和少量楠竹。“四旁”树主要 引种桉树、千丈、泡桐、刺槐等;乡土树种有马尾松、杉树、柏树和栎树等;木本油料有 油桐、乌桕、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木有女贞、棕榈;林下木有红籽、柃木、杜鹃、盐 肤木等;藤本有悬钩子、猕猴桃、野葡萄、葛藤等;草本有小芭茅、白茅、蕨类等。 两江新区内现有野生动物 87 种,其中哺乳动物 19 种,鳞介类 21 种,野禽类 40 种, 爬虫类 7 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锦鸡、鲟鱼等。 拟建项目所在地属于 V 都市区人工调控生态区下属 V1-2 都市外围生态调控生态功能 区。地貌类型组合区域分异明显,以丘陵和低山为主,该区主要为城市、农村交错带,区 内城镇、工矿点密集,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影响严重。 两江新区辖御临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砂金、含钾凝灰岩、 石灰岩、石英砂、陶土、瓷土、耐火粘土等十余种。均有不同程度开采。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和周边环境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具 有生态系统的一般自然属性,还具有以人为社会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属性,植被多为人 工栽培的绿地,无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域配套建设有人类生存所需的娱乐、办公、生活设 17 施,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生态环境质量尚好。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自然林地、珍稀动植物等敏感区。 3.2 交通设施交通设施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中央商务,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 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交 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寸滩港是个拥有 100 万集装箱、50 万滚装船及其他的 散货码头,是西部 12 省最大的港口,3000 吨级船队可由长江至寸滩港。中国首个内陆保税 港区重庆保税港区采取“水港+空港”模式,是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重 庆最大火车站龙头寺火车站在此建成使用,有八条铁路从这里通向全国,是中西部南 北、东西公路大通道交汇枢纽。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全国 130 多个机场中排行第 9 位,2011 年江北国际机场复合型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 1900 万人次。跻身国际大型 枢纽机场之列。 3.3 原北部新区情况介绍原北部新区情况介绍 拟建道路工程位于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属于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拟建道路工程位于两江新区出口加工区,属于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 告书的唐家沱组团金山工业片区。告书的唐家沱组团金山工业片区。 2001 年 4 月 25 日,原北部新区正式成立,原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北靠国际 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辖原 北部新区高新园、原北部新区经开园,规划面积 127.99 km2( 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规划整 合(2016 年) 最终审定) 。 2016 年 2 月 24 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关于调整优化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决定撤销 了北部新区,至此,原北部新区并入两江新区统一管理。 原北部新区在 2001 年编制完成了 重庆北部新区总体规划 (2001-2020) 获批后于 2003 年进行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了重庆北部新区总体规划(2003-2015) 并获得批复,2003 年在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分三片区:北部新区经开园礼嘉片区、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片区、 北部新区高新园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于 2004 年取得主管部门评审意见。 根据原北部新区三片区规划环评报告,北部新区经开园礼嘉片区主要由礼嘉组团、黄 茅坪组团组成,总规划面积 34.9km2,发展定位为信息、环保、科研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 和房地产开发产业;原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片区主要由翠云组团、鸳鸯组团、唐家沱(金唐家沱(金 山)组团组成山)组团组成,总规划面积 54.80km2,发展定位为出口加工、汽车工业、环保产业和高档 住宅区;原北部新区高新园主要由人和、大竹林两个发展组团组成,总规划面积 48.3km2, 发展定位为光电、信息、软件与生物工程产业,同时发展商务中心(涉外) 、客运枢纽和高 18 档社区。 原北部新区于 2010 年启动了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工作,并于 2016 年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批示。期间 2012 年进行了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规划整合环境影响 篇章的编制并取得主管部门评审意见。 根据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规划整合环境影响篇章 ,原北部新区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是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增长极和都市风貌展示区。 3.4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情况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情况 2018 年 8 月,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委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 了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 ;2018 年 12 月 26 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两 江新区分局出具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两江新区分局关于原北部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 价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渝环两江函2018342 号) 。 19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 表表 4 4.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 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4.1.1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工程所在区域最终受纳水体为长江。水环境质量引用“重庆两江新区环境质量现状调 查监测报告(2017 年) ”监测报告中地表水监测数据。 (1)监测断面 评价选取“24#寸滩断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2)监测因子 pH、COD、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 (3)监测频率 2017 年 1 月至 11 月的例行监测断面数据。 (4)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限值。 (5)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