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一、伤寒论在中医的学术地位,(一)非伤寒不属大家 (二)非经方不治大病 仲景方的方是经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经方是“医方之祖”。 经方特点:“一剂知、二剂已”,二、伤寒学的基本概念,(一)六经: 即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是六个生理层次,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 不是经络学上的经络概念。 内经六经与伤寒六经不同。 内经:“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不同学说,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以及现代医家的各种新观点等。 陈修园:经络、气化学说。在注解太阳病提纲证时“在阳主人身最外一层,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主乎外,则脉应而浮。何谓经? 内经云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何谓气?内经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其有因风而始恶寒者,有不因风而自恶寒者,而不离恶寒。盖人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 方有执:六经之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儒家六经之经,犹言部也,部犹今六部之部,手足之分上下,犹宰职之列左右。圣人之道,三纲五常,百行庶政,六经尽之矣;天下之大,事物之众,六部尽之矣;人身之有,百骸之多,六经尽之矣。,(二)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反映六个病理层次的证候群。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三)六经传变 六经传变体现了疾病时间和空间概念,循经传:病变由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发展演变为循经传,反之称之为逆经传。 越经传:不循此顺序而传者。 表里传:表里相合两经的病证互相传变者。 直中:疾病初起即见三阴病证者。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 合病:二经病证同时出现者; 兼证:六经病证基础上,又有它证表现者。 变证:六经病证转变为其它病证者。,(四)六经治法,广义伤寒“六经四法”体系: 太阳当发;阳明当攻;少阳当和;三阴当温。 百病伤寒学提出了六经各有独立病因病机证治的“六经六法”、“一经多法”体系,(五)六经主药,太阳主药:桂枝、麻黄、生姜、细辛、杏仁 阳明主药:大黄、石膏、葛根、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连翘、枳实、厚朴、芒硝、茵陈、麦冬、粳米、苦酒(陈醋)、 少阳主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 太阴主药:人参、黄芪、干姜、生姜、附子、半夏、炙甘草、白芍、大枣、饴糖(麦芽糖) 少阴主药:附子、肉桂、桂枝、人参、干姜、细辛、阿胶、鸡子黄、熟地 厥阴主药:乌梅、蜀椒、吴茱萸、细辛、五味子,(五)六经用药量,现将东汉时期度量衡与当今度量衡拆算如下(杜雨茂观点): 一铢(6铢为1分)约0.58克;一两(24铢为1两)约13.92克;一斤(16两为1斤)约222.72克; 一合(10勺为1合)约19.81毫升;一升(10合为1升)约198.10毫升;一斗(10升为1斗)约1981毫升; 一钱匕普通药粉约2.10克,金属药粉约4.12克;一方寸匕普通药粉3.13克,金属药粉6.20克。 以博棋子大计算:大黄2克,厚朴1克;以鸡子大计算:石膏约100克; 以个数计算:附子中等每枚约20克,杏仁70个约22克,大枣12枚约30克; 以升计算:半夏半升约40克,五味子半升约37克,吴茱萸一升约70克; 以长度计算:厚朴一尺重约20克。,经方药量有关问题,1 煎服法方面 注重“序贯给药模式”达到“最佳量效”。 大剂量一次煎后分服,如桂枝汤,用原方剂量(桂枝42克、芍药42克、炙甘草28克、生姜42克、大枣12枚),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啜热粥一升,温覆。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服二三剂。 先煎、后下、复煎要求严格。 麻黄汤:麻黄先煎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芒硝再后下 小柴胡汤:去渣复煎 附子泻心汤:附子煎煮,大黄芩连以麻沸汤(开水)渍之,2 药物品质方面。 药物的品质不同,临床疗效相差甚远,中药产地、种植、采集、炮制等环节与中药品质关系十分密切。如附子、人参、熟地、黄连、桂枝、肉桂等药物,如达不到品质要求,即使我们按仲景药物用量比例组方,其药物也失去仲景组方的原意。 规范化种植,中药用量标准化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开展中药量效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经方用量独特的伤寒大家,常规量:胡希恕、刘渡舟等 轻剂量:何廉臣、蒲辅周、秦伯末等 重剂量:吴佩衡、李可等,三、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 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是伤寒论的基本学术框架 。 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主要用于外感疾病。 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也可用于各科疾病(六经钤百病 ) 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侧重时空概念,淡化脏腑经络概念。,(一) 太阳病 1 太阳病性质:太阳主表主寒,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2 与现代医学联系:临床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肺炎、 肺心病、高血压、颈椎病、慢性疲劳性疾病等 3 常见证型: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4 治法:开发太阳(散寒解表) 5 主方: 太阳中风: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伤寒:麻黄汤,太阳病兼证,太阳病兼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太阳病兼表阳虚: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兼项背不舒: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葛根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呕:葛根加半夏汤 太阳伤寒兼内热烦燥:大青龙汤 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小青龙汤,太阳病变证,蓄水证:五苓散 蓄血证: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结胸证:大陷胸汤、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仁) 热扰胸隔: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 心阳虚: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桂汤 心阴阳两虚:炙甘草汤 脾阳虚: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 脾虚气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肾阳虚:干姜附子汤、真武汤,(二) 阳明病,1 性质:阳明主里主热主实,阳明无死证,发热是正气抗邪的表现。 2 与现代医学联系: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急腹症、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等。 3 常见证型: 阳明实热 阳明热结 3 治法:清泻阳明(清火泻下) 4 主方: 阳明实热:白虎汤 阳明热结:三大承气汤,阳明病兼证或变证,阳明热盛,气阴两伤: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津亏,燥屎内结:麻子仁丸 阳明中寒,食谷欲呕:吴茱萸汤 阳明湿热:(详细论述),阳明湿热常见证型,阳明湿热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阳明湿热发黄: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 热重于湿:栀子柏皮汤 湿重于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阳明湿热特殊表现及用药,1 阳阴湿热的特殊表现 发热不扬,口渴不欲饮。 上身汗多,下身汗少,或下身某部位汗多,如 大腿内侧、阴部汗多或有湿疹,或下身瘙痒。 体偏胖,面色黄暗或油光。 尿色黄、尿味大,大便溏或粘腻。 舌苔黄腻,脉滑。 2 阳明湿热的用药 热重:芩连柏栀 湿重:苓术猪泽 湿热轻:苦酒(酸苦涌泄湿热),阳明湿热可与其它证型相兼,阳明湿热兼太阳伤寒:下利粘腻秽臭葛根汤 阳明湿热兼太阴虚寒:脘腹痞满下利半夏泻心汤 阳明湿热兼太阴血虚:汗出多,色黄而臭;小便若浓茶;湿疹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三)少阳病 1 性质:少阳主阴阳之间,寒热可见,出阳则热,入阴则寒。 2 与现代医学联系: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肺炎,特异性感染疾病,胃肠、肝胆、胰腺性疾病炎症性疾病。 3 治法:少阳当和 4 主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方解:,两组相反作用药组成共同作用称为和。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半夏组成。 清透阳明,故用柴胡、黄芩。对柴胡功效,神农本草经曰:“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15”。可见柴胡具有清胃肠之热,未见柴胡和解之功。 固护太阴,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半夏。 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之和,是对处于阳明与太阴之间的少阳病的清阳明与护太阴之和,,少阳病兼证或变证,少阳与太阳合病:柴胡桂枝汤 少阳与阳明合病: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 少阳兼水饮内结: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邪热下利: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 少阳邪热呕吐: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阴虚寒,阳明湿热: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方解,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半夏 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干姜、半夏 少阳病误下损伤脾阳,中气受伤。 少阳邪热转太阴虚寒,则去生姜而加干姜以温补太阴; 少明邪热转阳明湿热,则去柴胡而加黄连除阳明湿热,即为半夏泻心汤的组方意义。,大柴胡汤方解,大柴胡汤是少阳与阳明合病代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半夏组成。 少阳邪偏往阳明,燥热内结,则去固护太阴之人参,加用大黄、枳实清泻阳明燥热,即为大柴胡汤之组方意义。,(四)太阴病,1 性质:太阴主里主寒主虚,以脾阳不振为主要表现。 2 与现代医学联系:临床常见慢性消化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 3 治法:太阴当温 4 主方:理中汤,四逆汤 5 主药:干姜15,人参15,白术15,炙甘草15,太阴病兼证变证,太阴虚寒兼太阳中风: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太阴血虚: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太阴血虚腹痛:桂枝加芍药汤 太阴虚寒兼阳明热结:桂枝加大黄汤,(五)少阴病,1 性质:少阴主里主寒主虚,以心肾阳虚为主要表现。 2 与现代医学联系:临床常见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衰、缓慢型心律失常、代谢功能低下性疾病等疾病。 3 治法:少阴当温 4 常见证型及主方: 少阴虚寒:四逆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少阴虚寒重证:通脉四逆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少阴阴盛格阳证:白通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少阴阴盛格阳重证:白通加猪胆汁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葱白四茎),大剂量附子煎法:,白附片(江油)60克,先用清水泡2小时,先武火煎开,再用文火煎2小时,中间不能加冷水。 此外少阴病主药:附子15-60,干姜15-60,人参15-50,肉桂10,细辛3-30。,少阴病兼证变证,少阴虚寒兼太阳伤寒: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阳虚水泛: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 少阴寒湿身痛:附子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人参) 少阴虚寒吐利:吴茱萸汤 少阴虚寒下利脓血:桃花汤 少阴虚热失眠:黄连阿胶汤 少阴虚热水结:猪苓汤,少阴咽痛,少阴阴虚:猪肤汤 少阴虚火:桔梗汤 少阴虚火痰热:苦酒汤 少阴客寒:半夏散及汤方,少阴三急下证(承气三法),少阴热化,燥热伤津:大承气汤 少阴热化,热结旁流:大承气汤 少阴热化,腑气壅塞:大承气汤,(六)厥阴病,1 性质:厥阴为六经病最后阶段,寒热可见,阳进则生,病传三阳,阴进则死,病传三阴。 2 厥阴病变庞杂。,四、几个观点,(一)六经病的相互错杂,六经主药的相互运用,是经方组成的基础。 太阳与阳明合病:麻杏甘石汤证(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葛根汤证(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太阳与太阴合病:桂枝人参汤证(理中汤加桂枝) 少阳与阳明合病:大柴胡汤证(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二)六经病的错杂变化,六经主方的随证变化,使六经辨证扩大到临床各科。 太阳病变证:苓桂术甘术(以太阳主药桂枝为主药),可用于肺心病、风心病、心衰,表现为水气凌心者。 阳明病变证:茵陈蒿汤(用阳明主药大黄),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表现为阳明湿热郁结发黄者。 少阳病变证: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基础,去柴胡加黄连;去生姜加干姜),可用于慢性脾胃病寒热错杂者。,六、六经辨证临床运用,(一)感冒 倪海厦言:“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 病因:寒邪为主。(为什么?那有大热天感冒之人) 辨证方法:六经辨证。 (胡希恕言:“感冒本属外感病论治亦当用六经”) 病机:寒邪客于太阳,太阳气化失职 病机演变:邪入阳明发热、口干、咽痛、痰黄(感染加重) 邪入少阳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感冒多日) 邪入太阴腹痛、腹泻、腹胀、呕吐(胃肠型感冒) 邪入少阴恶寒重,无热、肢冷(免疫功能低),1、太阳表证(风寒感冒),症状:风寒表证临床表现 治法:开发太阳(麻、桂为代表) 方药:有汗桂枝汤加味(桂枝15、白芍15,生姜15,炙甘草15。视病情加苏叶、白芷、苍术、杏仁、厚朴等药物。日服1至3剂或更多) 无汗麻黄汤加味(麻黄15、桂枝15、杏仁15、炙甘草15。视病情加荆芥、防风、苏叶、白芷、苍术等。日服1至3剂) 时方:多用荆防败毒散。,2、太阳与阳明合病(风热感冒),症状:恶寒,发热咽痛、痰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开发太阳,兼清阳明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15、杏仁15、石膏30、炙甘草15。视病情加桂枝、千层纸、知母。日服1至3剂)。 咽痛失声:麻黄10、石膏30、杏仁10、蝉衣15、 胖大海15、山豆根15、板兰根15、桔梗10、甘草10。 恶寒大便溏而恶臭:葛根30、麻黄15、桂枝10、 白芍10、生姜15、炙甘草10、黄芩10、黄连10。 时方:多用银翘散加减。,3、太阳与少明合病(风热感冒),症状: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表证未解者 治法:开发太阳,调和少阳 方药: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4、太阳与太阴合病(寒湿感冒),症状:恶寒、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浮或缓。 治法:开发太阳,温补太阴 方药:桂枝人参汤(桂枝15、党参15、干姜9、炙甘草10、白术10 。日服1至3剂) 外感重:桂枝汤。 里寒重:四逆汤。 时方:多用藿香正气散加减。,5、太阳与少阴合病(阳虚感冒),症状:头痛、恶寒重、四肢欠温、自利不止、舌淡苔白,脉沉。 治法:开发太阳,温补少阴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5、熟附子20、细辛6。 可加干姜、肉桂、桂枝、白术、茯苓等药。 时方:多用人参败毒散加减。 加减:恶寒重,腹胀,大便秘结可加大黄、枳实、厚朴,去寒积。如用藿香正气散可能为杯水车薪。,桂枝法在感冒运用,基本方:桂枝尖15、白术15、苍术15、半夏15、陈皮10、砂仁10、石菖蒲10、白芷10、南山楂15、生姜15、炙甘草10。 热轻:加千层纸15; 热重:加知母15、石膏30; 咽痛:加蝉衣10、桔梗10、胖大海15; 热泻:加黄连10、黄芩10; 寒泻:加干姜15、肉豆蔻15; 寒甚:加附子20、干姜15。,(二)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于2015年10月8日开始用药治疗(瑞舒伐他汀15mg qd降血脂,瑞格列奈1mg、米格列醇50mg控制血糖),3月中旬发现肝功异常,ALT142、AST58,遂停用瑞舒伐他汀并服甘草酸二铵护肝,4月底复查ALT223、AST82。5月4日再停服降糖药改用注射胰岛素。5月5日至19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夜间防护方案模板范本
- 砌筑脚手架施工方案
- 三亚竹屋施工方案
- 医院骨科青年文明号建设与实践
- 杭州户外水景施工方案
- 宁夏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上汽集团网络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塔吊附墙施工方案交底
- 半塑胶渔排施工方案
- 人员安全疏散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工会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旅游服务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章程制定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2024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DLT 1055-2021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 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