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课程.ppt_第1页
急救课程.ppt_第2页
急救课程.ppt_第3页
急救课程.ppt_第4页
急救课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厂安全急救 讲师:陈可法,2,1、基本急救用品 2、创伤止血 3、检伤分类 4、伤患处理程序,目 录,3,工厂安全急救 基本急救用品,棉花、棉花棒、杀菌纱布、体温计、创可贴、绷带、双氧水、碘酒、胶带、药皂、三角巾、别针、剪刀、小镊子、手电筒,盘点药箱内基本急救用品,注意事项: 1.药箱之物品应定期(六个月)检查, 用完或置放过久应补充或更换。 2.药箱温放置在阴凉地方。 3.药箱放置位置要让每个人都知道的地方。 4.本厂不配置内服药。,外用药须知:,1、红药水: 即红汞水,含汞离子,可使蛋白质凝固沉淀,抑制细菌,由于对人体组织伤害较子,曾广泛使用于皮肤外伤及黏膜伤口之消毒,但是副作用会造成伤口色素沉淀,易留下疤痕。 2、碘酒: 又称碘酊,具强效杀菌作用,常用于手术前的皮肤消毒,但刺激性极强,会使伤口有剧烈的灼烧感,不能用于口腔黏膜等处的消毒。 3、紫药水: 是无刺激性的染料抑菌剂,适用于皮肤黏膜,有抗菌及收敛作用,曾用于对抗嘴角念珠菌感染,缺点是会染色且不易清除。,4、酒精: 可使蛋白质变性,具收敛、防腐、杀菌作用,但纯酒精过于刺激,最好将其释稀至70左右浓度较适宜,因为在此浓度下皮肤的扩散及挥发性最好,也不会溶解脂质,损伤皮肤。 5、黄药水: 与紫药水一样均为染料类抑菌剂,也有染色的缺点,以往烧伤伤口会使用黄药水纱布覆盖,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但目前已由含银制剂软膏取代。 6. 双氧水: 即过氧化氢水溶液,氧化功能强,可以分解血液中的酵素,除去血渍,缺点是穿透力差,杀菌时效短暂,由于双氧水软化痂板的效果良好,因此医院会用来消毒,但是由于双氧水容易造成蛋白质变性,导致组织坏死,伤口不易复原,因此深部伤口不宜使用。,外用药须知:,7、优碘: 又称普维酮,擦拭优碘后,会与菌体或伤口组织接触时,会形成薄膜,再慢慢释出碘来达到杀菌效果,可在短时间内杀死滤过性病毒,为广效型的杀菌剂,易清洗且温和不刺激,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消毒药水。,外用药须知:,注意的是任何杀菌物质都应注意有效期限,最好在期限内用完,并且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场所,以免变质失效,颜色相近的药品,如优碘与咳嗽药水要分开置放,以免误食。,8,工厂安全急救 创伤止血,前言,当不幸受伤而引起身体上任何部位可见之外伤伤口流血称之为外出血,例如腕部切割伤、脸之擦伤或小腿、手臂之撕裂伤等,出血会使血液流失,丧失红血球而降低身体氧合能力,甚至会使得血流量降低、心跳速率上升,进而血压下降。,9,说明,若出血严重或失去控制将会产生休克现象,严重者可能死亡,所以止血是在意外现场处理外伤伤员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对于外伤伤员应注意各种出血伤口及休克之紧急处理原则,能妥善予以处理并迅速送医,能使外伤伤员之伤害减至最少。,10,体外出血來源的特性:,优先判断 出血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动脉、静脉或微血: 1. 动脉出血:若伤口喷出的血成博动的鲜红色的血流,且出血迅速量大时,表示为动脉出血,动脉出血因血流太快,其血液不易形成凝血块而止血,除非此动脉非常小,此类出血常见于创伤性截肢或严重之创伤性外伤的情况。 属于严重出血。,11,2.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时,伤口血流平稳且呈暗红色血,静脉出血也可能会大量出血,但是相对于动脉出血它通常比较容易控制,此类出血常见于撕裂伤或切割伤等 3.微血管出血:当伤口出血呈红色且缓慢渗流出来,称微血管出血,血流失量少,通常可以自发性的形成凝血而止血,此类微血管出血没有危险,但相对的处理感染比处理失血更为重要,尤其是大面积的表皮受损时。如擦伤或浅而小的撕裂伤或切割伤等。,12,体外出血的控制方法:,在介绍止血的方法之前,强烈建议所有于任何机会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黏膜或分泌物时,须戴保护性之手套。,13,1. 直接加压止血法:,直接加压止血法是首先应该使用的最好控制出血的方法,它是最快速、有效及简单之止血方法,直接加压止血法是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敷料(如手帕、毛巾、清洁餐巾或床单等)直接覆盖 再以手掌根、三角巾、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任何现场可取得之宽度适当之长条形包扎布条(领带、长袖子、裤管、撕下之布条等) 施予均匀压力将伤口缠绕,并迅速将伤员送医 一旦使用包扎压迫止血时,其包扎之前后须评估患肢末梢之感觉、肤色、温度、运动等,以免包扎压迫止血过紧阻断血液循环,而使患肢末梢肢端受到伤害。至于覆盖在伤口上的敷料如有血液渗出不要除去敷料,可再加敷料再继续施压;同时一旦用上绷带,不要去除绷带或敷料(除非有专业之指示),如果绷带被拉扯,可能会再度出血。,14,小知识,对于肢体之出血,空气固定夹板除了提供固定功能外亦有压迫止血之功能,空气式夹板一般是透明的,其可以同时观察伤口出血之情形;对于单侧或双侧下肢出血可以抗休克裤压迫止血,但是抗休克裤对于一般民众不易取得 (在台湾即使是医护人员、EMT人员等专业人士也是如此),同时有禁忌及限制,所以一般民众不建议使用。血压计之气囊亦可当作一个压力绷带,但须避免因太大压力而造成人员损伤。 再次强调,双手直接加压是最好的直接加压止血法。,15,2. 抬高患肢止血法:,使傷患平躺或半坐臥,使用手指、手掌及敷料直接壓在傷口上,並將受傷出血之肢體部位抬高 (高於心臟25公分以上),此法可以減緩血流和加速凝血。抬高患肢止血法是一種輔助的止血法,不可單獨使用抬高患肢止血法來止血,通常與其他方法合併使用,例如直接加壓止血法。 備註:如果你懷疑患者有骨折、脫臼或脊椎受損傷時,此時不可抬高受損之傷肢。,16,3. 止血点止血法:,止血点止血是一种间接加压的止血法,运用施压于较表浅之血管,且只可用于四肢出血之控制。此法是于患肢之近心端之脉动点,用拇指或手掌根压迫以减低出血量,使用止血点止血法须有脉动压力点相关解剖正确位置的知识及技巧。 止血点止血法使用于:以直接加压止血法无法控制出血时,或多处出血部位是由同一条动脉提供血液者(例如下肢多处出血时,以手掌施压于同侧患肢位于鼠蹊部之股动脉来止血)。,17,小知识,出血严重不能以直接加压或抬高患肢等方法所控制时,可以加以使用止血点止血法止血,但不可用此法来代替直接加压止血法,此止血方法应与直接加压止血法合用。 使用止血点止血法时应注意,此肢体受加压之动脉处是否有骨头受伤或骨折之情形,若有勿使用此法于该处,以免血管、神经再次受到伤害。止血点止血法,可将患肢置于较硬之平面以便施压,18,其常用止血点之血管压迫部位包括:,(1) 肱动脉:位于上臂近肘内侧,可以控制此点远心端之前臂伤口出血。 (2) 股动脉:位于骨盆之二侧鼠蹊部,可用以控制下肢伤口之出血。,19,4. 夹板固定法(较专业教材,参考用):,有时受创伤时,除了严重的出血外,也可能合并有骨折的情形发生,断裂之骨头尖端可撕裂皮肤、肌内、组织及神经,这会造成严重的出血,若不加以固定移动之断裂骨边缘会再次伤害其周围组织血管,造成持续出血。 在此种情况下,夹板固定除了有固定功能外,也通常用于有骨折时的止血。因此夹板固定可以限制肢体的运动以减缓血流量,避免因增加肢体活动,而干扰凝血机转,凝血块被破坏,同时夹板固定后之骨折,可以减轻伤员疼痛及出血,因此夹板固定可以用于肢体之止血,所以夹板固定法须先包扎伤口并初步止血后,利用夹板固定骨折处之上下关节,用于止血及固定。,20,5. 冰敷:,冰敷可以减少微血管出血,但效果有限,可以和直接加压或抬高患肢止血法一起使用,其除了可以减少出血外,还可减低血肿情形及减轻疼痛。当使用冰敷时不可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须加一层纱布或毛巾等适合物质,以免使皮肤或伤口产生冻伤,一般冰敷时间长度以20分钟为一间隔,即冰敷20分钟休息20分钟,在受伤4872小时内使用。,21,6. 止血带止血法(无可奈何下使用):,止血带止血法是用于四肢之所有止血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大动脉严重肢体出血或末端肢体之损伤无法恢复时(如严重之压碎伤),且其它止血法无法控制出血,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考虑止血带之使用。 因此止血带止血法不可运用于初步之处理,须将止血带止血法放在最后之考虑。在使用止血带止血法之前,应彻底了解其危险及限制,不当的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因为止血带可以完全阻断患肢之血液供应,以致于导致止血带以下之组织、肌肉、神经的永久损伤。,22,说 明 一般制式止血带通常是一条长约90公分长带有扣环之带状物,其依使用对象其宽度约有5公分以上(一般成人之止血带宽度约68公分),可平均施压于组织,使用时可将带子穿过扣环固定,打紧至血流停止,我们也可以临时取材做为止血带之用,可以选择不易扯断且适当宽度之长条带子,如领带、宽的吊带、皮带、手帕、毛巾、围巾、衣服等 血压计之气囊亦可用来当作止血带(谨慎地在近心端用血压带绑住,将压力打到200mmHg夹紧不要放气,并随时检查气囊之压力)。绝对禁止使用细绳、金属电线、丝袜及任何会割伤肌肉的东西,因为单位面积愈小,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愈大,细胞所受的损伤愈大。,23,止血带止血法的使用方式如下 (将造成永久性损伤):,(1)选择适当宽度之止血带。 (2)使用止血带于患肢出血部位之近心端,并将厚敷料垫于其上,以达到止血效果,但须避开关节。 (3)将止血带绕肢体两圈后先打半结。 (4)再将一硬木棒、或硬笔杆、或汤匙、或任何类似物置于平结上再打二个结。 (5)慢慢旋转此木棒以绞紧止血带,直到出血停止。 (6)以止血带之二端绑住止血棒再固定在肢体上。 (7)不可盖住止血带,并需明确记录绑上之止血带之时间、部位于伤员的数据上。比较常用、明确之方式是- 于伤员前额以鲜艳色笔写上止血带三个字。使用止血带部位必须外露,须明确记录绑上之止血带之时间,24,使用止血带止血法之注意事项:,(1)止血带是一种用来控制大出血的装置,使用于当其它控制出血失败后,非万不得已不要使用。 (2)只能用于四肢。 (3)使用止血带可能使末端肢体组织产生压碎性伤害,以致缺血、坏死,因而减低截肢肢体再植入之存活机会。 (4)用来充当作止血带之宽度应适当,不可使用细绳绞扼肢体,以致紧绑部位产生切割伤。 (5)勿使用止血带于患肢关节处。 (6)尽快将伤员送医处理,以免末端肢体缺血、坏死。 (截肢比例很高),25,26,工厂安全急救 检伤分类,前言 何谓检伤分类Triage,检伤分类(Triage)一字源自 分类整理一字,所以检伤分类的用意就是对病患做评估后,依照其治疗之迫切性,给予优先级之排列。,27,有效之检伤分类,大量伤员发生时,因数目超过医疗人员所能负荷,且时间上也有限制及急迫性,有效之检伤分类,使大部分之伤员获得最大及最有效之医疗,也就是增加最大之医疗效果。 增加最大之生存机会,面对大众伤员时,可将病人简单分为下三类:,28,急迫的病患(通常以红色来标示):,病患有立即危害到生命之问题,例如呼吸道之问题,大量出血及休克之问题,这些问题代表病人须优先紧急处理,29,可延迟之病患 (通常以黄色或绿色来标示病患):,病人的伤害不会立即危害到其生命,医疗照护可稍晚再进行,其急迫性不如上一个,30,已死亡之病患(以黑色来代表):,面对灾难中已死亡之病患(无呼吸,无意识及无心跳脉搏等),救难者只须打开患者呼吸道后试着给予二口人工呼吸,看其反应,如果病人有呼吸,马上列为急迫之病患,马上急救或后送 如果病人对此救命之人工呼吸仍无反应,则放弃此病人,以黑色来标示此病人,大量灾难里CPR往往是不须要的,因为CPR的行为将使用掉大量的时间与救难人员,反而使更需要救援的伤员受到延迟。,31,检伤的动作须不断的进行,只要病患尚未得到最终之医疗照护,就须对所面对之伤员不断进行检伤分类,因为病人的状况是随时在变化,其处理的顺序也在变化。 安全的环境是第一要素,如车祸.工厂火灾.水灾.电击等现场,必须以安全为先,32,检伤分类之一般通则:,听及思考计划: 在开始着手检伤分类的工作时,先停下来看看及听听四周之环境,审慎评估后,然后再思考如何着手接下之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地评估其情况。确保伤者与自身安全,33,处理资料,被分为急迫之病患须马上接受处理,妥善处理其呼吸道及呼吸之问题,处理出血之问题,处理病人之休克。详实纪录所做之检伤分类结果,这些纪录可做为: 有放资源配置之依据 清楚掌握伤员之位置 可快速得知各类不同程度伤员的数目,34,35,工厂安全急救 伤患处理程序,前 言 BTLS 是Basic Traumatic Life Support的缩写,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基本创伤救命术的英文缩写。 近年来重要生命之链之观念,在心脏及呼吸停止之状态,人之脑细胞于四分钟开始死亡,于十分钟内脑死成为定局。依据此一观念,全世界目前对病危患者之救治目标在达到四分钟以内有基本救命术(BLS)之救治;八分钟以内有高级救命术(ALS)之救治。 基本创伤救命术(BTLS)技巧是使用于遭受意外创伤的伤员,直到更高一层的生命救命术到达。 基本创伤救命术(BTLS)包括有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的基本救治,才能使伤员得到合宜的帮忙使伤员的生命征像能够维持稳定,直到送至医院为止。,身体评估,身体评估为救护之母,没有完整的身体评估就没有良好的救护,透过身体评估可让我们更了解病患的病情,以提供较完整的救治,也不至因有所疏漏而造成遗憾。身体评估对创伤的患者尤其重要,因为创伤的机转和身体的表现直接相关,身体上出现的所有症状及征象绝大部份可由身体评估发现,有发现才能实时处置,实时处置病患才得以生存。而身体评估必须有步骤、有方法才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在遇到伤员需要紧急救治时,必须施以快速而准确的身体评估,了解伤员的病情,以进一步的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救治。,现场的进入与安全,当事故伤害发生的时候,现场或许存在或潜藏着危险,施救者在进入现场时应先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如何救助伤员。其道理非常简单;施救者必需维护其自身的安全才得以救人,亦才不会沦为受难者、被救者。如:电击预防及瓦斯中毒,现场的进入与安全,首先必需确认现场是否安全。现场是否安全的确认是进入现场前即要评估的动作,必需先确认现场是安全的才能进入,现场环境如不安全(如火场、开放水域、有毒物质、局限空间等)则需考虑能否加以排除,若不能加以排除,不应贸然进入,应请专业之救援队伍支持才行。现场是否安全的确认是一种持续进行的动态动作,不是进入现场后就抛诸九霄云外的,必需随时体察环境的变动,随时调整。,现场的进入与安全,其次是要有适当的防护装备。急救的现场总是显得有些慌乱无措,以致于忘了要有适当的防护装备,在急救时难免会接触到病患的体液或血液,其中潜藏着传染病的威胁(如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因此急救时要有适当的防护装备,专业人员具有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口罩等,且都随手可得。然而事故是突发的,专业的防护装备通常遥不可及,一般民众应利用周遭随手可得的物品做为隔离设备,如以塑料袋、布类代替手套便可进行止血等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急救动作了,急救过程亦应保护眼睛和自己伤口,避免污染。,初次评估,为区分评估的重要性和便于记忆,我们将之分为初次评估和二次评估。初次评估包括意识评估与颈椎之维持、呼吸道通畅情形、呼吸情形和循环状况。二次评估为全身检查,及头部到脚部、前面到后面的快速检查。,意识评估与颈椎之维持,执行外伤伤员评估时须特别优先考虑颈椎损伤的问题,对于疑有颈椎损伤的伤员,应先施予徒手颈椎固定术或使用其它物品加以固定后(详见颈椎固定术),才能进行以下步骤。 意识状态乃是指伤员对自我或对环境认知的情形,正常的人可以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及外在的人、时、事、地、物有合理的认知,并会作适切的反应,当认知有所偏差时,就称为意识状态改变。在初步评估中,可将患者的意识状态分为四种,称为清、声、痛、否(AVPU)法则,主要是看伤员对身体的感觉及外在的人、时、事、地、物是否有反应。,意识评估与颈椎之维持,清醒(Alert):伤员若能自发性的产生反应,我们就可以说这位患者是清醒的。 声音(Verbal):若患者无法自发性的产生反应,需外界给予声音的刺激后,才能产生,我们称这为伤员是对声音有反应。 疼痛(Pain):若给予声音的刺激后仍无反应,需给予疼痛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则称他是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无反应(Unresponsive):若病患对声音及疼痛的刺激皆无反应,则我们称这为伤员之意识程度为无反应。,呼吸道通畅情形,呼吸道被阻塞会引发患者无法呼吸,而立即影响到生命,因此呼吸道的立即评估和处置是急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当察觉到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时,应立即处理。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方式包括:压额抬下巴、下颚上推法、复苏姿势。 常见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呼吸道被食物梗到、中风致意识丧失、吞入异物等。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多半都会将双手放在喉咙处,并将口张大,似乎想吸空气却吸不到空气的样子,若患者仍可发出声音,呼吸道是部分阻塞,若患者完全无法发出声音,则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呼吸道阻塞的患者,若其意识仍清醒着,可鼓励他自己用力咳出;但若无法咳出,则要使用哈姆立克法协助患者排出异物。,呼吸道通畅情形,若施救者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躺在地上不醒人事,可以先用抬下巴、压额头的方式,将患者的呼吸道打开,施救者将自己的脸颊贴近患者的口鼻,以5-10秒钟的时间感觉患者是否有呼吸,若有呼吸,就要维持此一姿势,以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再次被自己的舌头阻塞。 若已经将患者维持打开呼吸道的姿势,但仍然没有呼吸,就必须立刻施以人工呼吸,若无法将气体吹入,就表示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此时应按心肺复苏术流程救治患者。 若患者怀疑有颈椎受伤,就不能使用抬下巴、压额头的方式打开呼吸道,因为这种方式会移动颈椎,使患者的伤害更严重,此时应该使用改良式的下颚上推法。,呼吸情形,评估患者的呼吸时,应将施救者的手放在伤员的胸部或腹部,以测得其呼吸的速度及深度,正常人呼吸时应不费力也不会痛,且是胸部与腹部同步的起伏,成人正常速率是每分钟12-20次,我们可测量15秒,在将之乘以4即为每分钟的呼吸速率了。 呼吸异常之症状:使用到呼吸辅助肌,包括胸锁乳突肌、肋间肌收缩、鼻翼外张,呼吸浅而快,肢端及嘴唇发绀,胸部与腹部起伏不一致,当呼吸速率超过每分钟30次或有上述呼吸困难的现象时,应立即求救和给予氧气治疗。 若病患已无呼吸,应立即利用口对口或口对面罩等方式给予人工呼吸(参照心肺复苏术流程)。,循环状况,脉 搏 测量脉搏时可用二或三支手指,触摸脉动点,常用来测量脉搏的脉动点是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一边摸着伤员的脉动点,一边要注视手表,当测量10秒钟时,将10秒钟的脉搏数再乘以6,其数据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当然我们也可以测量30秒钟,再将其数值乘以2。 当测量脉搏时发现患者的脉搏跳动不规则,就不应只测量十五秒钟,而应测量一分钟。 平均一分钟正常值是介于60至100次之间。当患者的循环状况不佳时,脉搏速率亦会增加。,循环状况,血压(参考数据) 血压乃是流经动脉时,动脉壁所承受之压力,而心跳周期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因此血压也应包括收缩压及舒张压。记录相当重要,量完血压后应记录血压数值外,也应记录测量的部位。为快速判断病患的伤病情形,可利用触摸各个脉动点作一简单而快速的判断: 可摸到颈部的颈动脉时,表示伤员的血压至少有60mmHg。 可摸到手肘的臂动脉时,表示伤员的血压至少有70mmHg。 可摸到鼠蹊部的股动脉时,表示伤员的血压至少有70mmHg。 可摸到手晼的桡动脉时,表示伤员的血压至少有80mmHg。 可摸到足背的足背动脉时,表示伤员的血压至少有90mmHg。,循环状况,末梢循环(肤色) 可以检查微血管再充血时间,也可以用来判断循环状况,检查方式是施救者先压着伤员的指甲床,使指甲床变成未充血的白色状态,接着放开施救者的手,观察伤员指甲床再变回充血状况的红色需多少时间,若再充血的时间需要二秒钟以上,就表示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不足,有休克的情形。,循环状况,温 度 在救治病患的现场较少使用体温计量体温,一般而言多半是以施救者的手背去触摸伤员的皮肤,以得到一概略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之体温,往往暗示某些特殊之疾病。 温度过高,可能是中暑或安非他命中毒。 体温过低,可能是休克、暴露冷空气中过久或是镇静安眠药物过量的现象。 身体局部温度过高,可能有发炎现象。 身体局部温度过低,心血管系统之循环不良。,二次评估:全身检查(较复杂程序),头颈部 施救者十指张开,轻压头骨及脸部,注意是否有伤口、出血、瘀青、压痛,注意外耳道有无出血、分泌物,检查两侧瞳孔大小是否相等,对光刺激是否有反应。 胸部 施救者十指张开,轻压胸廓,感觉两侧胸部是否起伏一致,注意有无伤口、出血、瘀青、压痛、皮下气肿。,这一点对外伤的病患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将伤员的衣物解开,并尽量露出身体,才不会忽略身体上任何一个受伤或出血点,但是也不可以忽略病患的隐私性,因此做这一项身体评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