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培训.ppt_第1页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ppt_第2页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ppt_第3页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ppt_第4页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黄土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目录,(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谁建? 重点人群、接受服务的人群、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怎么建? 门诊、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 在自愿的基础上 统一、规范:统一档案编码、识别码和健康问题编码。依据卫生部健康档案卫生服务信息基本数据元标准(试行稿)和规范。 内容是什么?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健康问题(健康体检) 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管理要求: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 管理方式要易于检索,实行有效动态管理。注意保护居民隐私。,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 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 ,填写相应记录 装档统一存放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 更新、补充,服务要求,(一)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 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三)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 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二)老年人管理,掌握辖区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分布,并进行登记管理。 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咨询指导和干预、体格检查、检查1次空腹血糖等。 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应达到50%以上,以后逐年增加,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应达到80%以上。 对发现的慢性病患者纳入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对高危人群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要定期随访。,1、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 2、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3、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伤害、良好状态。 4、体格检查。 5、辅助检查。 6、干预。 7、健康教育。,1、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饮食与体力活动要平衡,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2、保健或有害食品 玉米、荞麦、薯类、燕麦(防止糖尿病)、小米、豆类 松花蛋不宜食用,含有铅;臭豆腐不能常吃;味精不能多用,最好不要用;一天吃蛋不超过一个;猪肝,胆固醇过高,不宜多吃;烤羊肉串、腌菜,致癌;油条,有害肾脏、脑细胞。,3、饮食制度科学合理 形成规律,做到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最好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早餐应占总热量的 30% 午餐应占总热量的 40% 晚餐应占总热量的 25% 加餐应占总热量的 5% 4、合理加工科学烹调 饮食清洁卫生 清淡、细软为宜 忌肥、甘、厚 忌过冷过热,适合老年人的锻炼项目 (1)散步 陶冶情志、和缓轻松、祛病延年 (2)慢跑 锻炼心肺、增加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性、降 低体重、改善脂肪代谢 (3)太极拳 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 (4)球类运动 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 门球和高尔夫球 (5)跳舞 精神愉快,心旷神怡,适合老年人的锻炼项目,(三)慢性管理,提供免费血压测量服务,并登记存档。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 每年至少随访4次,进行分类干预。 有转诊指征及时转诊。 告知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健康检查。 及时更新患者健康档案。 规范管理率不低于40%,以后每年递增。,高血压患者管理,1、高血压患者发现。 2、管理: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 3、健康检查: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 B超、眼底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 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4、信息记录。,高危人群的识别,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 (1)血压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2)超重或肥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 (5)男性55岁,更年期后的女性; (6)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糖尿病患者管理,1、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 2、随访: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健康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眼底检查、心电图、大便潜血、腹部超和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4、信息记录。,(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有专业或接受过重性精神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对辖区内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类登记并实行连续管理;有方便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的场所。 管理率达到30%以上,以后逐年增加。 对已确诊的在家居住的病情稳定和基本稳定患者: 纳入管理时1次全面评估、建立健康档案。 纳入管理后在专科机构指导下每年至少随访4次,至少进行1次综合评价。发现复发或加重征兆时,给予相应处理或指导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规范管理率不低于20%,以后逐年增加。 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展社区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主要包括: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 双相障碍等。,服务内容,(一)建立健康档案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内容包括:患者的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 (二)随访 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随访的主要目的: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1.危重情况紧急处理: 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分类干预: 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 A: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B: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C: 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随访具体内容:,3.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并及时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4.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超等检查。 5.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对患者的随访次数。,(五)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栏:在辖区内按照标准设置,村卫生室每年6期1个宣传栏,卫生院每年6期2个宣传栏。 健康知识讲座:卫生院每月1次,村卫生室每两月1次。 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每年 9次/年(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节假日)。 健康教育年度计划。 每项健教活动要有完整的健教活动记录和资料,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健教工作的总结评价。,服务内容,(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三)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结核病等重点 疾病健康教育。 (五)开展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六)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印刷资料(每年不少于12种)、 音像资料(每年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1个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月举办1次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举办1次 ,卫生院每个月举办1次。,(六)中医药管理,结合重点人群(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孕产妇,0-6岁儿童)通过宣传教育或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并且发放传资料,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根据老年人体检时进行33道题面对面的问答,做出正确的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进行中医指导,从而让广大群众得到更有利于健康的知识常识。,一、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儿童每两年“看”一次中医):分别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岁至6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共3次),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等进行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10个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6月至1岁期间的婴儿重点干预泄泻、湿疹、厌食、积滞、疳证;1岁至3岁期间的幼儿重点干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积滞、疳证、便秘;3岁至6岁期间的学龄前儿童重点干预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多发性抽搐症、遗尿、肥胖症、厌食。 二、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孕产妇孕中产后各“看”一次中医):对每个孕产妇孕中产后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1孕早期(从诊断怀孕到孕12周):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孕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主要提供减轻或减少妊娠反应、中成药应用指导等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2产后1周到6周期间: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产妇产后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的病理变化,运用产后三审原则,指导运用中医药方法帮助子宫复缩、排除恶露、益气养血、通络下乳,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服务内容,三、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内容(每个老年人每年“看”一次中医):对每个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四、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内容(每个高血压患者每年“看”一次中医):每个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导引等进行指导,综合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指导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七)结核管理,(八)儿童保健,了解、登记辖区内新生儿基本情况。 为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建册(卡)率不低于80%。 在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家庭访视(同时产妇产后访视)。 满28天在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结合乙肝疫苗第二针) 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分别在第3、6、8、12、18、24、30、36个月时进行8次健康检查。儿童健康管理率应达到80%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应达到70%以上。 对高危儿及时进行转诊指导;对体弱儿童建立专案管理,进行合理评估和健康指导,必要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项目实施范围:全市所有县、区 服务对象:0-36个月儿童 项目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 初访:新生儿出院后周内,由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访视,将检查、指导结果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新生儿访视栏中。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即满月访:出生后28-30天,可在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具有儿保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随访,将检查、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访视栏中。 注意: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新生儿听力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3.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具有儿保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婴幼儿健康检查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体弱儿管理: 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 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纳入体弱儿专案管理 。 5.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 同时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九)预防接种,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建证(卡),建证(卡)率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0%。 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按照有关要求提供计划免疫服务。安排受种者在接种后留观室留观30分钟。 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要有记录,填写报告卡。 及时登记疫苗出入库和报废、破损情况,疫苗储存数量要与登记数相符,及时清理过期疫苗。,服务内容,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通知。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定点接种 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接种前的工作。 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接种时的工作。 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 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接种后的工作。 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 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有专人负责,专册登记孕产妇基本情况。 早孕建册率应达到85%以上。 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至少进行5次孕期检查(孕12w之前,孕1620w,孕2124w,孕2536w,孕3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