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PPT课件.ppt_第1页
旅游美学PPT课件.ppt_第2页
旅游美学PPT课件.ppt_第3页
旅游美学PPT课件.ppt_第4页
旅游美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美学,1,.,教学方法,声像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 教师讲授法,2,基本要求,按时出勤,有事请假 思想活跃,积极探讨,3,旅游美学授课提纲,第一部分 美学绪论 第二部分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第三部分 自然旅游景观与审美 第四部分 人文旅游景观与审美,4,第一部分 绪 论,一、什么是美与如何审美? 二、旅游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5,了解:旅游美学的产生;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理解美、审美的界定;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 掌握:旅游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教学目的、要求:,6,到底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7,8,9,10,一、美、美学与审美,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11,美的本质,美是和谐 “美是和谐,并且这种和谐来源于数。”毕达哥拉斯 (“事物本身的美”是“自在之美”,是绝对的) 美是效用 “金盾与粪筐”苏格拉底与弟子的争论 (“美是事物适合适用者的美”,是“自为之美”,是相对的) 美是价值 “花红”与“花美”的判断朱光潜 (美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外部形式,又是事物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内容),12,美的本质是内在的,抽象的,但美的现象却是生动的,丰富的,具有可感的。,13,关于美的定义的三种流派:,1、客观派: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美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美与和谐、对称、色彩、比例等客观形式因素有联系; 2、主观派:这种理论偏重于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认为美在于心而不在于物,是人的审美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审美判断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和易变性,依赖于审美者的愉快经验和个人素质,是随着审美主题和时代审美趣味而变化; 3、关系论派:这种理论从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美不在于客观对象,也不在于主观意识,而在于两者结合或统一的关系中,美是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与主体审美知觉相结合的结果。,14,凡经由感官而能引起感觉和精神的快感者;(狭义之美) 美不仅提供形式上的快意,还包括美感对象的内在性质。(广义之美) 美是内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英国美学家爱德蒙柏克说:“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柏克的这个定义,无疑是正确的,略嫌不足的是只定义了物美而未定义事美,如果作为自然美的定义,是无懈可击的。,西方人心中的”美”,15,“美,甘也,从羊,从大” -许慎说文解字,中国人心中的”美”,16,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 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客观化后形成的,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而运行发展的,使人类能够从中感受和欣赏自身价值的社会存在。,17,关于美学,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探讨美、美感和艺术现象,试图揭示人类的审美活动及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 美学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是哲学体系的一部分。,18,西方的美学观点,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德谟克利特“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美以真为前提”的观点,认为“美在于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 苏格拉底,美即是善,善即是美。“因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19,德国的哲学家:鲍母加通1735年发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美学”概念,1750年正式出版了美学一书为标志。,20,中国古代的美学观点,中国的美学:没有成形的专著,其思想散见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著作中。 国语中“伍举论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论语:孔子的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21,“西湖天下景,游人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夔州歌十绝句),22,中国古典美学三重奏,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23,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24,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5,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禅宗“四禅定”:坐禅修行的四个阶段。 禅宗“三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26,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竹,静坐照清源”。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27,主张人性的美为:阳刚之美,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中和”之美形成互补。 宋代:儒释道合流,影响深远。 缀石叠山借景引景,创造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的感觉,禅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实景中生出禅境,从有限到无限,于缥缈中见韵致,于空灵中见精神最终形成中国园林”特有的写意化的自然美和诗画一般的空灵之美”,在世界造园系统中,写意的空灵的境界独树一帜。,28,案例1:对于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有三个人到公园里一同看到一棵古松。这三个人中一个是木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同时“知觉”到了这颗松树,但每个人在知觉中都脱离不了他们的习性。在木商的眼里,古松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个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的眼里,古松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在画家的眼里,古松只是美的,它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试通过此案例分析真、善、美的不同。,29,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1、木商:价值多少钱,你能买去作什么。实用:善 2、植物学家:它是一棵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科学:真 3、画家:他只感觉到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美感:美,30,审美,审美: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关照(感知和体验)、鉴赏和探求等,从而得到感官上、情绪上和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31,旅游审美因素,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32,旅游审美因素,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感觉的结合。,33,旅游审美因素,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情绪是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经验。具有情景性、短暂性的特点。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与人的立场、观点有关,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的特点。,34,二、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乔修业)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具有高度实际指导意义的学问(庄志民) 旅游美学: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阐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审美对象的属性等,并从中找出规律,给审美主体以指导,以提高旅游审美效果,促进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科。,35,三、旅游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旅游美学的产生离不开旅游。 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司马迁、徐霞客、嵇康、宗炳、李白、郑日奎、魏源,36,王朝闻说:“看来人们的旅游目的不是有力无处使,有钱无处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叶朗曾撰文说: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 旅游是涉及一切领域和一切形态的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旅游美学离不开旅游。,37,旅游美学研究什么?,38,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范围既具体又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客观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游览对象) (二)主观的审美主体(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