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496-2011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pdf_第1页
GBT8496-2011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pdf_第2页
GBT8496-2011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pdf_第3页
GBT8496-2011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pdf_第4页
GBT8496-2011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3 3 1 6 0 2 5 M7 1 缮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8 4 9 6 2 01 1 代替G B T8 4 9 6 - - 1 9 8 7 电视广播接收机 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 B a s i cp a r a m e t e r sa n dm e t h o d so fm e a s u r e m e n to ne l e c t r o n i c t u n e rf o rr e c e i v e r sf o rt e l e v i s i o nb r o a d c a s t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2 0 11 - 1 0 - 3 1 发布2 0 1 2 0 2 0 1 实施 车瞀鳃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锚1 ” 目次G B T8 4 9 6 2 0 11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总q 13 1 接收频道13 2 中间频率13 3 输入阻抗13 4 输出阻抗13 5 工作电压13 6 测量条件14 电气性能24 1 本振频率覆盖范围24 2 高频复合性幅频特性24 3 中频幅频特性34 4 总幅频特性34 5 功率增益34 6 噪声系数44 7 输入端反射损耗44 8 最大输入信号电平54 9 假象抑制比54 1 0 中频抑制比64 1 1 高低频道干扰抑制比64 1 2 差频干扰抑制比74 1 3 彩色副载波干扰抑制比74 1 4 交扰调制抑制能力94 1 5 本振频率温度漂移94 1 6 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灵敏度1 04 1 7 电磁兼容特性1 15 机械性自B 1 15 1 外形安装尺寸1 15 2 外观质量1 15 3 端子强度1 i5 4 插座分离力1 26 其他1 26 1 模拟雷击试验1 26 2 天线耐压试验1 2I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G B T8 4 9 6 2 01 1 6 3 敲击试验1 3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我国电视频道频率划分表1 4 刖吾G B T8 4 9 6 2 01 1本标准按照G B T1 1 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对G B T8 4 9 6 - - 1 9 8 7 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的修订。本标准与G B T8 4 9 61 9 8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 ) 根据目前技术及产品状况对功率增益、噪声系数两个指标进行了调整。b ) 根据目前各厂家实际测试所用的测试仪器与方法对高频幅频特性、反射损耗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修改。c )原有标准中输入端本振干扰电压、本振辐射干扰场强已无法满足新的相关国标的电磁干扰与抗干扰特性要求。本次修订将这两项指标合并为一条电磁兼容特性要求,并引用了新的相关国标,分别为:G B1 3 8 3 7 和G B T9 3 8 3 。d ) 外形安装尺寸要求改为“按厂家技术规范”,同时删去附录B 。e )由于原标准制定时间较早,其格式已不符合G B T1 1 2 0 0 9 的要求,修订中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代替G B T8 4 9 6 - - 1 9 8 7 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2 4 2 ) 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成都旭光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庆佳电子有限公司、松下电器研究开发( 中国) 有限公司、苏州胜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科尔华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仁伟、b 炳策、常赵军、梁小兵。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 T8 4 9 6 1 9 8 7 。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1 范围 电视广播接收机 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 G B T8 4 9 6 2 01 本标准规定了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的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甚高频特高频( v H F u H F ) 电子式调谐器。录像机用电子式调 谐器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 B T9 3 8 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抗扰度 限值和测量方法 G B1 3 8 3 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S J T2 3 0 3 1 9 8 3T X 型同心插头座 3 总则 3 1 接收频道 甚高频( V H F ) 为( 1 1 2 ) 频道,特高频( U H F ) ( 1 3 5 7 ) 频道,电视频道率划分表现见附录A 。 3 2 中间频率 图像中频( A ) :3 8M H z ; 伴音中频( ) :3 1 5M H z ; 彩色中频( ,- c ) :3 3 5 7M H z 。 3 3 输入阻抗 7 5Q 不平衡式。 3 4 输出阻抗 7 5n 不平衡式。 3 5 工作电压 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3 6 测量条件 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1 5 - - 3 5 相对湿度:2 5 7 5 ; 压力:8 6k P a1 0 6k P a 。 G B T8 4 9 6 2 01a )测量应注意阻抗匹配。b ) 在测量时,凡未经特别注明者,自动增益控制( A G C ) 电压均应置于标称起控电压上,本振频率应置于被测频道的标称本振频率上。c )当环境干扰对测量有影响时,应在屏蔽室内进行。d ) 未特别注明时,测量各工作频段中,频率最低和频率最高的频道及第1 、5 、6 、1 2 、1 3 、1 9 、2 4 、2 5 、3 8 、5 7 频道。4 电气性能4 1 本振频率覆盖范围本振频率的可调范围。4 1 1 技术要求本振频率的最小可调范围应为:波段最低频道本振的标称频率一2M H z 至波段最高频道本振的标称频率+ 2M H z 。4 1 2 测量方法按图1 接线。图1调谐器分别调谐于波段最低、最高频道附近,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分别比波段最低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低2M H z ,比波段最高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高2M H z 。然后微调调谐电压,此时数字频率计的指示应能显示3 8M H z 。测量时调谐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平为6 0d B t * V 。4 2 高频复合性幅频特性信号从调谐器输入端输入时,在调谐器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测试端测得的幅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4 2 1 技术要求高频复合幅频特性应落在图2 所示的阴影内。2图23d B一3 5d B- 4d B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4 2 2 测量方法 按图3 接线。 图3 G B T8 4 9 6 - - 2 0 11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调谐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平:在甚高频( V H F ) 频道应小于或等于7 0d B “V , 在特高频( U H F ) 频道应小于或等于7 0d B p V 。此时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即为高频复合幅频特性 曲线。 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测试端和检波器应在产品标准中标明。 4 3 中频幅频特性 信号从调谐器中频幅频特性测试端输入时,在调谐器输出端测得的幅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4 3 1 技术要求 由产品规范规定。 4 3 2 测量方法 按图3 接线。 调谐器所加工作电压按产品标准中的规定值。扫频信号发生器置于中频频道,调整输出电乎,使显 示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幅度适当。此时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即为中频幅频特性血线。 中频幅频特性测试端和检波器应在产品标准中标明。 4 4 总幅频特性 信号从调谐器输入端输入时,在调谐器输出端测得的幅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4 4 1 技术要求 由产品规范规定。 4 4 2 测量方法 同4 2 2 。 4 5 功率增益 调谐器的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之比。 4 5 1 技术要求 大于或等于3 0d B 。 4 5 2 测量方法 4 5 2 1 按图4 接线。 3 G B T8 4 9 6 2 0 11图4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r ) 上,调谐器输入端信号电平同4 1 2 。记下此时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A ( d B ) 和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B ( d B ) 。4 5 2 2 按图5 接线。图5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图像中频( ,m ) ,调节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仍为B ( d B ) ,记下此时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C ( d B ) 。该频道的功率增益一C A ( d B ) 。4 6 噪声系数调谐器输入端信噪比与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4 6 1 技术要求甚高频( V H F ) 频道:小于或等于7d B 。特高频( U H F ) 频道:小于或等于9d B 。4 6 2 测量方法按图6 接线。图6测量前应校准噪声测试仪。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在噪声测试仪上读取噪声系数。该读数减去阻抗变换器插入损耗即为被测频道的噪声系数。需要时,可在调谐器与低通滤波器之间接人中频放大器。4 7 输入端反射损耗调谐器输入阻抗与天线馈线特性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射性能。4 7 1 技术要求图像载频( ,P ) 至伴音载频( ,s ) 之间最劣点的反射损耗应大于或等于1 2d B 。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4 7 2 测量方法 按图7 接线。 图7 G B T8 4 9 6 2 0 11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在网络分析仪上读出图像载频( ,P ) 与伴音载频( ,s ) 之间反射最强点的反 射损耗。 调谐器输入端信号电平应小于或等于7 0d B s V 。 4 8 最大输入信号电平 调谐器能保持输出与输入具有一定线性关系的最大输入信号电平。 4 8 1 技术要求 在自动增益控制( A G C ) 起作用时,最大输入信号电平应大于或等于1 0 0d B c z V 。 4 8 2 测量方法 按图4 接线。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上。 增加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并调整自动增益控制( A G C ) 电压,当调谐器输入电平增加2d B ,而输 出电平仅增加1 5d B 时,调谐器的输入信号电平即为最大输入信号电平。 4 9 假象抑制比 调谐器对假象频率于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4 9 1 技术要求 对 ( ,+ 3 8 ) + ( 3 3 3 8 ) M H z 假象频率范围内的干扰抑制比: 甚高频( V H F ) 频道:应大于或等于5 1d B 。 特高频( U H F ) 频道:应大于或等于4 6d B 。 4 9 2 测量方法 4 9 2 1 单信号测量方法 按图4 接线。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上,调谐器输入端信 号电平同4 1 2 ,记下此时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A ( d B ) 和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B ( d B ) 。 在 ( ,r + 3 8 ) + ( 3 3 3 8 ) M H z 假象频率范围内改变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及输出电平记下最大 干扰信号电平在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C ( d B ) 和标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D ( d B ) 。 该频道的假象抑制比一( D A ) + ( B C ) ( d B ) 。 5 G B T8 4 9 6 2 01 14 9 2 2 双信号测量法按图8 接线。图8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的频率置于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上,调谐器输入端信号电平同4 1 2 。记下此时调谐器输入端有用信号( ,P ) 电平A ( d B ) 和有用信号电平在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B ( d B ) 。在 ( ,r + 3 8 ) + ( 3 3 3 8 ) M H z 假象频率范围内改变标准信号发生器( 2 ) 的频率及输出电平记下,最大干扰信号电平在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幅值c ( d B ) 和调谐器输入端最大干扰信号电平D ( d B ) 。该频道的假象抑制比一( D A ) + ( B C ) ( d B ) 。当频谱分析仪屏幕上显示的最大干扰信号的频率正好是3 8M H z 时,需将标准信号发生器( 1 )关机。4 1 0 中频抑制比调谐器对中频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4 1 0 1 技术要求对3 3M H z 3 8M H z 中频频率范围内的干扰抑制比应大于或等于5 1d B 。4 1 0 2 测量方法同4 9 2 。标准信号发生器作为干扰信号源时,其频率在3 3M H z 3 8M H z 范围内变化,并且其输出端需接4 0M H z 低通滤波器。中频抑制比一( D A ) + ( B - - C ) ( d B ) 。测量频道为第1 频道和第1 3 频道。4 1 1 高低频道干扰抑制比调谐器接收甚高频( V H F ) 低频道( 高频道) 电视信号时对高频道( 低频道) 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4 1 1 1 技术要求应大于或等于6 0d B 。4 1 1 2 测量方法同4 9 2 并且使B C 一4 0 ( d B ) 。标准信号发生器作为干扰信号源时,其频率应在全部干扰频道范围内变化。当干扰频道为低频道时,其输出端需接1 1 0M H z 低通滤波器。高低频道干扰抑制比一D A + 4 0 ( d B ) 。6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4 1 2 差频干扰抑制比 调谐器对差频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4 1 2 1 技术要求 对第2 频道、第3 频道的差频干扰抑制比应大于或等于4 0d B 。 4 1 2 2 测量方法 G B T8 4 9 6 2 01 按图8 接线。 调谐器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和( 2 ) ,使其频率分别为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和伴音载频( ,s ) ,其 加至调谐器输入端的电平分别为6 5d 耻V 和5 5d B p V 。 此时,频谱分析仪屏幕上显示出图9 那样的波形,图中,一为差频干扰信号。 S I 即为被测差频道的差频干扰抑制比。 注1 :第2 频道差频干扰频率一2 ,t 一,o s c 一3 2 7 5M H z 。 注2 :第3 频道差频干扰频率一2 ,r + ,s f o s c 一3 4 2 5M H z 。 图9 4 1 3 彩色副载波干扰抑制比 调谐器对彩色副载波干扰信号( ,一) 的抑制能力。 洼:f l 一( ,o f r ) 一( ,s 一,c ) 嚣,m 一( ,K 一i s ) 一3 5 9 3M H z 式中: 彩色副载波干扰信号; ,o 本振频率; ,s 伴音载频; ,c 彩色剐载频; ,m 图像中频; ,m 伴音中频; ,c 彩色中频。 7 G B T8 4 9 6 2 01 4 1 3 1 技术要求 应大于或等于4 5d B 。 4 1 3 2 测量方法 按图1 0 接线。 图1 0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 调整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 2 ) 和( 3 ) ,使其频率分别为被测频道的图像载波( ,P ) ,彩色副载频( ,c ) 和伴音载频( ,s ) ,其加至调谐器输入端的电平分别为7 0d B “V 、5 0d B , u V 和6 0d B , u V 。 此时,频谱分析仪屏幕上显示出图1 1 所示的波形,图中,- 为彩色副载波干扰信号。 sA c 图1 1 s i 即为被测频道的彩色副载波干扰抑制比。 4 1 4 交扰调制抑制能力 调谐器对干扰信号的调制成分转移到有用信号载频上产生干扰的抑制能力。 G B T8 4 9 6 2 01 1 4 1 4 1 技术要求 对于相隔频道( ,P 4 - 1 6M H z ) 的干扰信号,其产生1 交扰调制的电平应大于或等于7 5d B I u V 。 4 1 4 2 测量方法 按图1 2 接线。 图1 2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 将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置于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 ,并用1k H z 的正弦波进行3 0 的调幅,调整 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的输出,使其加至调谐器输入端的电平同4 1 2 。此时,应将标准信号发生器( 2 ) 关机。 将交扰调制测试仪测定开关置于有用信号( D E S ) 侧,调整交扰调制测试仪,使其检波输出为设定值 A 一0d B 。 使标准信号发生器( 1 ) 去调制。将标准信号发生器( 2 ) 置于干扰频率( ,土1 6M H z ) 上,并用1k H z 的正弦波进行3 0 的调幅。 将交扰调制测试仪测定开关置于交扰调制( c M ) 侧,调整标准信号发生器( 2 ) 的输出,使交扰调制 测试仪的检波输出仍为设定值A 一0d B 。 此时标准信号发生器( 2 ) 加至调谐器输入端的电平即为1 交扰调制干扰电平。 4 1 5 本振频率温度漂移 环境温度变化时调谐器本振频率的变化。 4 1 5 1 技术要求 环境温度由2 5 变化土3 0 时的本振频率漂移绝对值: 甚高频( V H F ) 频道:应小于或等于6 0 0k H z 。 特高频( U H F ) 频道:应小于或等于10 0 0k H z 。 9 G B T8 4 9 6 - - 2 0 11 4 1 5 2 测量方法 按图1 3 接线。 调谐器输入端信号电平同4 1 2 。 恒温箱 标准信号 调谐器 数字 发生器 频率计 图1 3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按图1 4 所示的温度变化曲线进行测量。则,B 一,“及,o 一,c 及即为本振 频率温度漂移值。 温度 c 图1 4 4 1 6 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灵敏度 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电压变化时,调谐器本振频率的平均变化率。 4 1 6 1 技术要求 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电压变化士4V 时,本振频率的平均变化率应在( 2 5 0 10 0 0 ) k H z V 范围内。 4 1 6 2 测量方法 按图1 接线。 调谐器置于被测频道。标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被测频道的图像载频( ,P ) ,调谐器输入端信号电 平同4 1 2 。 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电压置标称值,测量此时调谐器输出端的中频频率( ,”) 。 使自动频率控制( A F C ) 电压变化- - 4V ,分别测量此时调谐器输出端的中频频率变化量k f m 。则 调谐器本振频率的平均变化率为1 ,ml 4 。 】O 4 1 7 电磁兼容特性 调谐器对外界的电磁干扰特性、抗外部电磁干扰特性。 G B T8 4 9 6 2 0 1 4 1 7 1 技术要求 干扰特性限值应符合G B1 3 8 3 7 的有关要求,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 B T9 3 8 3 的有关要求。 4 1 7 2 测量方法 干扰特性限值和抗扰度限值分别按G B1 3 8 3 7 和G B T9 3 8 3 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5 机械性能 5 1 外形安装尺寸 5 1 1 技术要求 按厂家技术规范。 5 1 2 测量方法 用符合图纸规定精度要求的任何量具进行测量。 5 2 外观质量 5 2 1 技术要求 标记应完整清晰,表面应无裂纹、变形、机械损伤、涂覆起层和锈蚀等缺陷,各部分应安装良好。 5 2 2 测量方法 目视手感法。 5 3 端子强度 5 3 1 技术要求 当弯曲力矩小于或等于标称值( 在产品规范中规定) 时,穿心电容本体不允许破坏。 5 3 2 测量方法 按图1 5 所示方法用弹簧秤测量,力点产品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端子 篆 图1 5 G B T8 4 9 6 - - 2 0 11 5 4 插座分离力 5 4 1 技术要求 电视接收机天线插头从调谐器天线插座中拔出的总分离力在3N 3 0N 范围内。标准插针从调 谐器天线插座中拔出的分离力在( 2 2 0 ) N 范围内。 5 4 2 测量方法 按S J T2 3 0 3 - - 1 9 8 3 中2 5 2 规定进行。 6 其他 6 1 模拟雷击试验 6 1 1 技术要求 经模拟雷击试验后,调谐器噪声系数的变化应小于或等于2d B ;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无异常变化。 6 1 2 测量方法 在试验前,先测量被测调谐器噪声系数和高频复合幅频特性由线。 按图1 6 接线。 图1 6 先将开关( K ) 打在位置( 1 ) ,由耐压试验器对电容器C z 充电至1 5k V ( D C ) 。然后将开关( K ) 打在 位置( 1 ) ,电容器C 。通过电容器C :对调谐器输入端放电。充放电次数为5 0 次( 频率为1 2 次m i n ) 。 试验后,对调谐器进行测量,比较试验前后噪声系数和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 6 2 天线耐压试验 6 2 1 技术要求 经天线耐压试验后,调谐器噪声系数的变化应小于或等于2d B ,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无异常变化。 6 2 2 测量方法 在试验前,先测量被测调谐器噪声系数和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曲线。 按图1 7 接线。 】2 呷 G B T8 4 9 6 2 0 图1 7 把4k V 、( 5 0 4 - _ 1 ) H z 的交流电压通过电容C 加至调谐器输入端,时间为1r a i n 。 试验后,对调谐器进行测量,比较试验前后噪声系数和高频复合幅频特性曲线的变化。 6 3 敲击试验 6 3 1 技术要求 敲击调谐器时,电视广播接收机( 工装机) 同步破坏者、画面质量降低者、彩条异常者为不合格。 敲击调谐器时,电视广播接收机( 工装机) 画面上允许有少量白线、黑线,但敲击电视广播接收机时 画面上不允许有白线和黑线。 6 3 2 测量方法 由产品规范规定。 G B T8 4 9 6 2 0 11 A 1 我国电视频道频率划分表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我国电视频道频率划分表 我国电视频道频率划分表见表A 1 。 表A 1 频率范围图像载频伴音载频本振频率 波段频道 M H z M H zM H zM H z 14 8 5 5 6 54 9 7 55 6 2 58 6 7 5 2 5 6 5 6 4 55 7 7 56 4 2 59 4 7 5 I 36 4 5 7 2 56 5 7 57 2 2 51 0 2 7 5 47 6 8 4 7 7 2 58 3 7 51 1 4 2 5 58 4 9 28 5 2 59 1 7 51 2 2 2 5 61 6 7 1 7 51 6 8 2 51 7 4 7 52 0 5 2 5 71 7 5 1 8 31 7 6 2 51 8 2 7 52 1 32 5 81 8 3 1 9 l 1 8 4 2 51 9 0 7 52 2 1 2 5 91 9 1 1 9 91 9 2 2 51 9 8 7 52 2 9 2 5 1 01 9 9 2 0 7 2 0 0 2 52 0 6 7 52 3 7 2 5 1 12 0 7 2 1 52 0 8 2 52 1 4 7 52 4 5 2 5 1 22 1 5 2 2 3 2 1 6 2 52 2 2 7 52 5 3 2 5 1 34 7 0 4 7 84 7 1 Z 54 7 7 7 55 0 8 2 5 1 44 7 8 4 8 6 4 7 9 2 54 8 5 7 55 1 6 2 5 1 54 8 6 4 9 44 8 72 54 9 3 7 55 2 4 2 5 1 64 9 4 5 0 24 9 5 2 5 5 0 1 7 5 5 3 2 2 5 1 75 0 2 5 1 05 0 3 2 55 0 9 7 55 4 0 2 5 1 85 1 0 5 1 85 1 1 2 55 1 7 7 55 4 8 2 5 1 95 1 8 5 2 65 1 9 2 55 2 5 7 55 5 6 2 5 2 05 2 6 5 3 45 2 7 2 5 5 3 3 7 5 5 6 4 2 5 2 15 3 4 5 4 25 3 5 2 55 4 1 7 55 1 2 2 5 2 25 4 2 5 5 0 5 4 3 2 55 4 9 7 55 8 0 2 5 2 35 5 0 5 5 85 5 1 2 55 5 7 7 55 8 8 2 5 2 45 5 8 5 6 65 5 9 2 55 6 5 7 55 9 6 2 5 2 56 0 6 6 1 46 0 7 2 56 1 3 7 56 4 4 2 5 2 66 1 4 6 2 26 1 5 2 56 2 1 7 56 5 2 2 5 2 7 6 2 2 6 3 06 2 3 2 56 2 9 7 56 6 0 2 5 2 86 3 0 6 3 86 3 1 2 56 3 7 7 56 6 8 2 5 V2 96 3 8 6 4 66 3 9 2 56 4 5 7 56 7 6 2 5 3 06 4 6 6 5 4 6 4 7 2 56 5 3 7 56 8 4 2 5 3 l6 5 4 6 6 26 5 5 2 56 6 1 7 56 9 2 2 5 3 26 6 2 6 7 06 6 3 2 5 6 6 9 7 57 0 0 2 5 3 36 7 0 6 7 86 7 1 2 56 7 7 7 57 0 8 2 5 1 4 表A 1 ( 续) G B T8 4 9 6 m 2 01 频率范围图像载频伴音载频本振频率 波段频道 M H zM H zM H zM H z 3 46 7 8 6 8 6 6 7 9 2 56 8 5 7 57 1 6 2 5 3 56 8 6 6 9 46 8 7 2 5 6 9 3 7 57 2 4 2 5 3 66 9 4 7 0 26 9 5 2 5 7 0 1 7 57 3 2 2 5 3 77 0 2 7 1 07 0 3 2 57 0 9 7 57 4 0 2 5 3 87 1 0 7 1 87 1 1 2 5 7 1 7 7 57 4 8 2 5 3 97 1 8 7 2 67 1 9 2 57 2 5 7 57 5 6 2 5 4 07 2 6 7 3 47 2 7 2 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