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糖尿病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糖尿病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糖尿病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糖尿病诊治进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糖尿病 挑战与希望,佛山市中医院 郎江明 主任医师 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 内科主任 佛山市中医院免疫内分泌实验室 主任 中华医学会佛山市糖尿病学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佛山市内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糖尿病学会 常务委员,引言,糖尿病不仅是一慢性代谢性疾病,更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公众问题:社区医疗、保险、就业、劳动力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普遍增加,尤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特点:2型多,肥胖者增多,发病早,并发症多 2型糖尿病是代谢综合症的组成部分,心血管疾病升高2-4倍,是主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 从DCCT 和 UKPDS研究提示,及时积极治疗,可预防大部分并发症,重点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避免肥胖,改变生活方式,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和相对缺乏(包括细胞衰变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清除能力下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病 持续的高血糖会引起多器官的损害、功能异常或衰竭,如眼、肾脏、神经、心、脑、肾及血管等,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是必然的,成人糖尿病患病数统计:2003-2025 (百万),全球 20031亿8千9百万 20253亿2千4百万 增加72%,糖尿病是对健康资源的巨大消耗,*Based on medical expenditures in 199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1998;21:296-309.,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人群,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人群,人平均花费 (),1,853,2,834,OECD Health Data 200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30 Countries. OECD 2002. CD-ROM. Jnsson B. Diabetologia. 2002;45:S5-S12.,欧盟,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1、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78 2、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97;36:384 3、向红丁 等,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31 4、项坤三 等,上海社区糖尿病基线调查,2001 5、郎江明 等,佛山职工体检,2003,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1、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78 2、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97;36:384 3、向红丁 等,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31 4、项坤三 等,上海社区糖尿病基线调查,2001 5、郎江明等,佛山职工体检,2003,流行病学-WHO 报告,全球糖尿病: 估测 1994年约 1.20亿 1997年约 1.35亿 2000年约 1.75亿 预测 2010年约 2.39亿 2025年约 3.00亿 在发达国家上升45 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 21世纪在中国、印度、非洲某些发展中国家流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 来自WHO和NCEP ATPIII的标准,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0%,5%,10%,15%,20%,25%,30%,35%,40%,糖尿病肾病,足损害,神经病变,坏疽,MAU,蛋白尿,心梗,/,脑卒中,Diabetes Care Data Collection project 1998,中国糖尿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病率,Diabetes Care Data Collection project 1998,55,54,38,30,48,13,44,25,48,16,27,11,0,10,20,30,40,50,60,患者百分比,%,FBG 7.8 mmol/L,HbA1c 7.5 %,高血压,140/90 mmHg,BMI 25 kg.m2,TC 5.2 mmol/L,TC 6.5 mmol/L,TG 1.7 mmol/L,TG 2.2 mmol/L,HDL-C 1.1 mmol/L,HDL-C 0.9 mmol/L,吸烟,+,饮酒,+,糖尿病的分类与诊断,病因类型和阶段 临床阶段 正常血糖 高血糖 正常糖耐量 糖耐量低减和/或 糖尿病 空腹血糖异常 不需 需胰岛素 需要胰岛素 病因类型 胰岛素 控制血糖 生存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 特发性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减少 其他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 *在少数情况下,这类型患者(如Vacor中毒,妊娠时1型糖尿病)可能需要胰岛素存活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WHO 1998) (每种检查必须重复一次以确诊),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 (11.1mmol/L) 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126mg/dL (7.0mmol/L) 或 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200mg/dL (11.1mmol/L) 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 Diabetes Care 1998;21(suppl 1):S5-S19, ,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随机=无论何时进食,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空腹=至少8小时无热卡摄入 要求使用葡萄糖负荷(75g)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血糖及高血糖的实验室分类,空腹血糖(FP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g葡萄糖) 正常血糖 6.1 mmol/L 糖负荷2小时血糖7.8 mmol/L(140mg/dl) IFG/IGT 6.17.0mmol/L 糖负荷2小时血糖7.8 11.1 mmol/L (110126mg/dl) (140200mg/dl) DM 7.0mmol/L 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126mg/dl)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1999),糖尿病的分类(病因学),1 型 糖 尿 病 免 疫 介 导 的 特 发 性 2 型 糖 尿 病 其 它 特 殊 类 型 妊 娠 糖 尿 病,ADA, Diabetes Care 21, Suppl 1, 1998,特殊类型糖尿病,1、细胞遗传缺陷(MODY) 2、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如A型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切除、肿瘤、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等 4、内分泌性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等 5、药物或化学因素诱致,如Vacor、糖皮质激素、二氮嗪、苯妥英钠、干扰素等 6、感染,如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等 7、少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如抗胰岛素受体 8、遗传性糖尿病综合征,如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等,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年龄 0-14 岁,IDF Diabetes Atlas 2003,1型糖尿病 发病率的升高 /年,遗传易感性,开始 加速 调节,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环境因素触发,体液免疫,T-细胞功能异常,第一相胰岛素反应消失 (FPIR),临床起病,Beta-细胞 功能,100%,10%,时间,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T1DM 是多因素疾病 环境基因相互作用的产物,Beta-细胞,外部和内部环境 (如:病毒感染、 牛乳蛋白质 & 子宫内生长),决定先天性和获得性 免疫反应的基因,决定靶细胞反应 (平衡: 防卫/破坏) 的基因,1型糖尿病的预防研究,ENDIT (欧洲烟酰胺糖尿病干预研究 );烟酰胺(无效) DPT-1 (糖尿病预防研究 1型糖尿病) 皮下胰岛素 (无效) 口服胰岛素治疗 (经意向治疗分析无效 , IAA 80 U/ml p =0.052, 原始设计 p=0.015) INIT (鼻吸胰岛素治疗) (无临床效果),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研究 (DCCT),目的 研究血糖控制对1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的影响 设计 病人被随机分配至传统治疗组或使用胰岛素 (多次注射、滴注泵)并进行血糖监测的强化 治疗组 病人 1441例1型糖尿病人,平均随访6.5年,N Engl J Med.1993; 329:977-986.,0,0.1,0.2,0.3,0.4,0.5,0.6,0.7,0.8,5,6,7,8,9,10,11,12,DCCT:血糖控制水平 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6;45:1289-1298,概率,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以均数表示,治疗9年的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累积发生率(概率) 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DCCT血糖控制水平,0,1,2,3,4,5,6,7,8,9,10,HbA1c (%),传统治疗,强化治疗,年,0,6,7,8,9,10,11,DCCT并发症下降率,一级预防 发生视网膜病变 76 % 微量白蛋白尿 34% 神经病变 57 % 二级预防 视网膜病变加重 54 % 临床白蛋白尿 56 % 神经病变 69 %,胰岛移植 益处,改善生活质量 不需要注射胰岛素 不需要在家里监测血糖 无需限制饮食 无高血糖 无酮症酸中毒 防止/延缓晚期糖尿病并发症 ? 病死率无变化 ADA Position Statement. Diabetes Care (1999),人类胰岛移植 埃德蒙顿方案 N Eng J Med , 2000; 343:230-238,改善胰岛分离程序 立即移植 (降低冷缺血时间 ) 2-3 x 5000-10.000/kg (间隔2-16周) HLA-不全相合 透视引导下的门静脉移植 (75% 次日回家 ) 不含糖皮质激素德免疫抑制 (西罗莫司, 小剂量他克莫司和 a-IL-2R 抗体),埃德蒙顿研究 2002随访 Diabetes, 2002; 51:2148-2157,30名患者在埃德蒙顿进行了移植 (54次胰岛输入) 平均 HbA1c (SE): 6.1 ( 0.8) 85% 在1年后不需要胰岛素 70% 在随后的2年中仍不需胰岛素,使用在埃德蒙顿初创的方案对12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移植,最终目标,明早给我两个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遗 传,正 常,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2型糖尿病,Modified from Kahn R. Diabetes. 1994;43:1066-1084,环 境,糖尿病基因 候选、非候选 单基因、多基因 糖尿病相关基因 ACE、ApoE,肥胖 饮食 活动,年龄(岁),20 30 40 50 60,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大要素; 2型糖尿病发生存在两个阶段模式: 胰岛素抵抗使正常糖耐量演变为糖耐量减低(IGT); 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不足,二者共同作用使IGT转变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加重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耐量减低 细胞衰竭 高血糖、2型糖尿病,低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传统观点 年龄 肥胖 缺乏运动 妊娠 药物 内分泌疾病 单一来源的综合征,新发现 基因 胎儿环境 炎症 膳食摄入 细胞内脂质,经典胰岛素分泌过程,葡萄糖升高,B细胞内ATP升高,ATP依赖的钾通道关闭,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胰岛素释放。,早期胰岛素分泌的意义,早期胰岛素分泌抑制葡萄糖异生及肝糖输出 抑制脂肪分解,防止餐后FFA升高、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 抑制胰高糖素释放,降低餐后高血糖,高糖钳夹试验正常内源性胰岛素的双相分泌,400 300 200 100 0,血浆胰岛素浓度 (pM),0 20 40 60 80 100 120,时间(分钟),第一 时相,第二 时相,Adapted from Ward WK et al. Diabetes Care 1984; 7: 491502.,正常人,2型糖尿病患者,120 100 80 60 40 20 0,30 0 30 60 90 120,时间(分钟),30 0 30 60 90 120,120 100 80 60 40 20 0,20g葡萄糖,20g 葡萄糖,血浆胰岛素浓度 (U / ml),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消失,血浆胰岛素浓度 (U / ml),时间(分钟),2型糖尿病的发展,2型糖尿病,IGT,糖代谢受损,正常血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 大血管疾病 30% 50-100% 50% 50% 70-150% 40% 70% 150% 10% 100% 100%,Adapted from: Groop. Etiology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Hormone Res. 1997;22:131-156,餐后高血糖加速细胞功能衰竭,Adapted from UKPDS 16: Diabetes 1995: 44:1249-1258,细胞功能(%),诊断后年数,UKPDS,糖毒性,慢性高血糖危害 使胰岛素靶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下调,引起胰岛素抵抗 可直接抑制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通过基因及mRNA水平抑制胰岛素释放 使细胞内葡萄糖胺含量增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 通过使AGEs 及大量的ROS产生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破坏,胰岛素合成减少,脂毒性,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FFA升高 FFA对胰岛素分泌作用是双向的 NGT时FFA升高能增强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 持续高浓度的FFA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FFA还可抑制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使肝脏糖异生增加 FFA通过抑制GLUT4转运,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减少,血糖升高,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Chait A et al. In: Kahn RC et al,eds.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 13th ed. Philadelphia, Pa: Lea 1994:648-664.,心脑血管病,动脉粥样 硬化家族史,吸 烟,中心性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机制,非酶促蛋白 糖化作用,多元醇通路,微血管损害,高 血 糖,氧化应激,餐后氧化应激状态与大血管病变,自氧化,葡萄糖+蛋白质,启动多醇代谢通路,醛糖还原酶,NADH/NAD,Schiff碱基,氧化应激状态,血管收缩,凝血酶原即激活,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内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增加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Ceriello A,Diabetic Medicine 1997,14:s45-s49,过度热量摄入/运动减少引起细胞内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增高,引发氧化应激 B细胞氧化应激导致功能降低,发生糖尿病 肌肉、脂肪氧化应激发生胰岛素抵抗 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发生心血管疾病 3者之间的互动加重损害,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 共同土壤,所有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共同特征抗氧化 经临床验证的药物 糖苷酶抑制剂 钙拮抗剂 ACEI/ARB 他汀 格列酮类,减少氧化应激 防治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纤溶活性降低,脂代谢异常,内皮功能紊乱,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和心脏病,中心性肥胖,近期预防2型糖尿病的研究,大庆 饮食运动 DPS 生活方式 DPP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FHS 生活方式磺脲类药物 中国研究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STOP-NIDDM 阿卡波糖 TRIPOD 曲格列酮 2002 XENDOS 饮食/奥列斯他 2003,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大庆 危险降低40-50%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 危险降低58% 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 危险降低58% 生活方式干预是健康机构推荐的首要方法 试验干预采用强化方式 依从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在这些研究中主要目标是预防糖尿病(而不是心血管病),大庆研究:饮食和运动 预防IGT发展成2型糖尿病,0,10,20,30,40,50,60,70,对照,饮食,运动,饮食 + 运动,6年糖尿病 发生率,潘孝仁等 Diabetes Care 1997;20:537-44,%,IGT 糖耐量异常,6 年 糖 尿 病 发 生 率,口服降糖药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甲双胍: 相对危险度降低31% (RR) (美国DPP研究) 曲格列酮: 55% RR (TRIPOD) 阿卡波糖 36% RR (STOP-NIDDM) 高血压和新发的心血管疾病减少50% (2 分析, 小样本) 奥利司他: 37% RR 较 diet (XENDOS) 多数益处来自IGT组 (21% 的参加者),Prevention of diabetes was primary goal of these trials (not cardiovascular disease),ADA 2003 奥利司他(赛尼可),在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治疗中加进赛尼可 发展为2型DM机率比安慰剂和饮食控制患者低36% 腰围显著减小 血压降低 血糖改善,ADA 2003,饮用咖啡1218年 风险降低 男 6杯/日 50% 46杯/日 29% 女 4杯/日 30% 6杯/日 30% 入选者:男 42888 女 85056,咖啡可降低糖尿病风险,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目的 纠正体内代谢异常 消除症状,防止急、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为主) 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 恢复正常体重及体力, 维持正常的社会活动,确定强化血糖控制是否会降低2型糖尿病 病人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 相对效果 病人分别接受单纯饮食控制或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优降糖)、胰岛素或二甲双胍 (仅肥胖病人)的治疗 5102名新诊断的无症状2型糖尿病人入选,4209名被随机进行治疗,平均随访11年,设计,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目的,病人,UKPDS的血糖控制,HbA1c (%),年,0,3,6,9,12,15,0,9 8 7 6,对照组,强化治疗,UKPDS各种不同治疗HbA1C水平,年,HbA1c,单一治疗的有效率 UKPDS 3年、6年和9年随访,HbA1C8%的病人%,0,10,20,30,40,50,60,3,6,9,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胰岛素,饮食,年,年,年,Cull CA等,16届IDF大会摘要。Diabetologia Supplement, 1997. Abstract 1366,4,5,6,7,8,9,10,11,0,1,2,3,4,5,6,7,8,9,传统治疗,二甲双胍,磺脲类或胰岛素,单一治疗的有效率 UKPDS 肥胖病人9年随访,对肥胖的病人,二甲双胍的作用与格列本脲(优降糖)相似 FPG=空腹血浆葡萄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取中位数) 条柱图表示每年截止分析时的病人总数,中位FPG (mmol/L),中位HbA1C (%),5,6,7,8,9,0,1,2,3,4,5,6,7,8,9,500,1000,年,年,N,Tumer R 等,Ann Intern Med, 1996; 124:136-145,B-细胞功能逐年降低 UKPDS随访6年,非肥胖病人 (n=887),b细胞功能 (%)*,*通过稳态模型判断 P0.0001, b细胞功能显著减低,0,25,50,75,100,0,1,2,3,4,5,6,0,25,50,75,100,0,1,2,3,4,5,6,饮食,磺脲类,二甲双胍,肥胖病人 (n=269),年,年,b细胞功能 (%)*,UKPDS 研究组,Diabetes, 1995; 44:1249-1258,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的 发生率(UKPDS随访9年),Turner R et al; Ann Internal Med 1996; 124:136-141,出现并发症 的病人比例%,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 大血管病 微血管病,年,强化血糖控制使 HbA1c 7.9 % 降至 7.0 %,降低危险性: 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 12% p=0.030 微血管终点事件 25% p=0.010 心肌梗死 16% p=0.052 严格血压控制从 154 / 87 mmHg 到 144 / 82 mmHg, 降低危险性: 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 24% p=0.005 微血管终点事件 37% p=0.009 脑卒中 44% p=0.013,UKPDS研究血糖/血压控制 降低并发症危险性,DECODE: 死亡率随访,位于欧洲的13 个中心 25,364 名受试者 入选时不了解葡萄糖耐量情况 1,275 名患者入选前已被诊断为糖尿病 最长随访时间为20年(平均7.3 年) 13 个研究为男性患者(132,785 个患者年) and 6 个研究为女性患者(48,900 个患者年) 是关于高血糖的规模最大的前瞻性研究,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621,DECODE:非糖尿病人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关系,Adjusted for age, center, sex, cholesterol, BMI, SBP, smoking,6.1 6.16.9 7.0,11.1,7.811.0,7.8,空腹血糖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mmol/l),2.5 2.0 1.5 1.0 0.5 0.0,死亡率,Adapted from DECODE Study Group. Lancet 1999;354:617621,DECODE研究中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资料显示,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与餐后2小时血糖关系最为密切,糖尿病干预研究中餐后血糖水平与 心肌梗塞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2型糖尿病治疗的总策略,饮食控制 合理的体育运动 口服抗糖尿病药 1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 2 双胍类 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4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 胰岛素(短效、中效、长效;动物或人体;胰岛素类同物,给予方式) 控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 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抗血小板聚集,减肥,磺脲类药物种类及特点,剂量 半衰期 作用持续 最大剂量 代谢产物 (mg) (小时) 时间(小时) (mg) 第一代 甲磺丁脲 500 4-5 6-10 3000 弱活性 氯磺丙脲 100 36 24-72 500 强活性 第二代 格列吡嗪 5 2-4 16-24 30 无活性 格列本脲 2.5 10-16 16-24 15 中度活性 格列齐特 80 10-12 24 320 无活性 格列喹酮 30 1-2 8 180 无活性 格列美脲 1 9 16 8 无活性,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 通过刺激B细胞的磺脲类受体,关闭ATP敏感的钾通道,磺脲类药物也可能刺激其他磺脲类受体而关闭ATP敏感钾通道,SUR1/Kir6.2 胰岛细胞/神经元,SUR2A/Kir6.2 心脏/骨骼肌,SUR2B/Kir6.1 血管平滑肌 SUR2B/Kir6.2 非血管平滑肌,磺脲类药物可能影响缺血预适应,关闭心脏ATP敏感的钾通道,可能导致心肌梗塞时的缺血预适应机制缺失而损害心肌,促胰岛素分泌剂对不同SUR亚型的亲和力(IC50),快作用非磺脲类钾通道关闭剂,Facts: 2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分泌高峰延迟,常造成餐后高血糖及两餐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Methods: 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 “餐时血糖调节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030分钟起效,1小时达高峰,半寿期1小时; 低血糖反应少见,无肾毒性,无肝毒性 服药灵活,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抑制细胞的死亡2型糖尿病的一个治疗目标?,胰升糖素样多肽(GLP-1/GIP) 噻唑烷二酮类 Caspase抑制剂 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如XIAP) 胰淀素抑制剂,理性治疗:针对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自然病程中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的药物治疗,噻唑烷二酮,二甲双胍,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泵 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泵(CSII)治疗模式,原理:又称人工胰岛,由放置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储存器通过导管分别与埋植皮下的针头及输注泵连接,利用可调节的微电脑控制胰岛素输注,模拟胰岛素持续基础分泌(basal)和进餐时脉冲式释放(bolus),调整剂量灵活,减少反复注射的痛苦,,胰岛素效应,基础胰岛素(basal),时 间,早餐,午餐,晚餐,夜间至凌晨,bolus,bolus,bolus,胰岛素泵用量计算方法及实例(Minimed胰岛素泵推荐方法),例子:用泵前总量=40单位/日 总剂量/日=4075%=30单位/日 基础量/日=3050% =15单位/日 基础率(basal rate) =15单位24小时=0.6单位/小时 总餐前大剂量=30单位50% =15单位/日 餐前大剂量(bolus)=153 =5单位,此系初用泵时的计算方法,以后应结合血糖监测结果及患者的情况进一步调整用量。,美国Minimed公司的508型胰岛素泵(带摇控器),瑞士海创公司的胰岛素泵,人工胰腺研究的方向,胰岛素泵中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魏爱生、郎江明、陈发胜等报道了初诊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 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92例,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 细胞功能:HOMA- 胰岛素敏感性:HOMA-IR 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I30/G30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控制血糖完全达标,随访3个月,复查上述指标,胰岛素泵中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三月后,达到良好血糖控制 26例三个月内无须再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只须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占总数的28.2% 37例单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27例需合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及二甲双胍 2例需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结果(N92),胰岛素泵在SFS中的应用,郎江明、陈苹、陈发胜等报道了胰岛素泵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敏感性作用的研究 SFS患者经过CSII治疗前后,馒头餐试验显示,治疗后各时段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 空腹C肽无显著性变化,但餐后1、2、3h的C肽(pmol/L)明显增加(P0.01)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数显著(P0.01) SFS患者对优降糖的敏感性大大增加 (P值均0.01),胰岛素泵在SFS中的优势,可达到全天的稳态血糖 纠正夜间低胰岛素血症 减少夜间肝糖生成和输出 减轻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毒性”作用 对磺脲类药物的刺激反应增强 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类似物,原理:经重组DNA技术合成,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相异,但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降糖作用与胰岛素相似 产品:美国礼来公司研制的单聚体胰岛素类似物Lyspro,将正常人胰岛素B链第28位脯氨酸及第29位赖氨酸位置调换,减弱其自我聚合能力,保持单聚体状态,吸收更快,可在进餐时才注射或进餐后补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Aspart,在胰岛素B链第28位以天门冬氨酸取代脯氨酸,也是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快速作用类胰岛素类似物 长作用胰岛素类似物Glargine,INSULIN LISPRO,A-chain s s s s s s B28 B29 LYS PRO B-chain Lys(B28),Pro(29)recombinant DNA origin,Structure of Insulin Glargine: A New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