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讲评PPT课件.ppt_第1页
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讲评PPT课件.ppt_第2页
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讲评PPT课件.ppt_第3页
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讲评PPT课件.ppt_第4页
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讲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府大联考一,参考答案及讲评,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综观近几年高考真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的类型、分值等内容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格局。,2,1.A【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中国可能要寻找到老子的道”,并非A项所提的“在中国起源于”。B项可由第一段中的“原型是有价值意义的原型理论的研究,对文学意义重大,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分析”得出。C项可由第二段中的“当然他也同样强调原型的普遍性和非个人性”得出。D项可由第四段中的“把原型与我们先人的古仪式联系起来狩猎时代有狩猎仪式,到了农业时代,祈雨仪式和祈阳仪式就流行起来”得出。,3,2.C【解析】“混淆关系”。,C项中“只要与生活沟通、结合就能发生相应作用”与原文“它只有与生活沟通、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关系不同,“只要就”强调的是一种充分条件,但不是达到结果的唯一条件,“只有才”则表示必备条件。A项可由第一段内容以及对选项中的“始”“生”等关键词的理解得出。B项可由第二段中的“在著名原型理论家荣格看来,人类的始祖曾有过许多反复出现的精神事件在我们的大脑中遗传”得出。D项可由第五段中的“仪式与文艺无关可文艺则是生动的活泼的,自由的,常常是非功利的”相关内容得出。,4,3.A【解析】“无中生有”。,A项中对原型起源达成共识不正确。B项可由第三段中的“把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起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人既找不到证据,逻辑上也说不通”内容得出。C项可由第四段中的“这一类的仪式的实际情形随着人类童年的结束而结束成为在文学作品中一再出现的原型意象”得出。D项可由第五段中的“仪式活动是一种感情态度十分虔诚的活动文学艺术的创作也需要这种艺术精神,才能进入最高的境界”得出。,5,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本部分包括了三个部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赏析、名句名篇默写。本次文言文阅读试题体现了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中出现的主要题型,且有创新。材料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材料中人物具备“敢于力争、为人深沉、处事审慎”等品质,与全国高考课标卷(甲卷)中文言文部分人物的品质相似。在题型上,第4小题为断句,断句类型为:关注句中“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字结构。第5题为理解文章中常见文化常识。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同时在解析中尽量列举本文中的其他文化常识,增强积累迁移;第6题为概括和分析原文有关内容。第7题文言语句翻译,尽可能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重点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掌握。同时还对文中一些重要的、需要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呈现。,6,本次古代诗词赏析选取了李白的古体诗塞上曲。选取古体诗作为高考命题材料是近年来的首次,同时在2016年高考试题甲、乙两卷中分别选取了李白、杜甫两位名家,其特点是选取名家的不太出名的作品来考查。因而,本次模拟题中的诗歌题材便以此标准来选取。另外,命题的考点分布仍严格参考诗歌鉴赏的五大考点,与高考真题保持高度一致。,7,名家名篇默写本次的命题范围参照了2017年高中语文复习建议方案中的背诵内容要求,需要积累的名句为9月12周背诵的重点篇目孔子语录水调歌头离骚:另外还就关睢孔子语录15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氓蒹葭孔子语录6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离骚(第1段)等篇目设计了8道针对性练习题目,可在评讲中适当扩展积累。在题型上完全体现了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中出现的主要题型。,8,4.,【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本题需关注句中“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尤原吉背初议”;特别需关注“或”、“尤”、“若”等字以及“所”字结构“所损”的含义。,9,5B【解析】此题考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项错误在于,“意义完全相同”有误:领:兼任较低的官职;行:代理官职,指比本职低的兼职;署:代理、暂任;权:暂代官职。守:兼理,指本职高的兼职;辟:征召。本文中还需积累以下文化常识:(1)擢:提升。(2)侍郎:侍郎为中国官制名称,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3)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4)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10,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项错误在于,“皇帝斩杀冒领俸米的二禁卫军官后”,原问是“帝欲斩之”而非“皇帝斩杀冒领俸米的二禁卫军官之后”。项见文中“乐军十八年原吉复申前语请,亟命所司行之。”项见文中“原吉有雅景原吉顾时时称瑄才”。项见文中“尝夜阅爰书其慎如此。”,11,7. (1)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经营筹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遮太阳),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共5分,关键词:布衣、经画、适,译出每个词得1分,全句大意顺畅2分)【解析】第(1)句中的“布衣”是“穿着布衣”之意;“经画”是“经营筹划”之意;“适”即“舒适”。,12,(2)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辨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共5分,关键词:因、质辨、詈,译出每个词得1分,全句大意顺畅2分)。 【解析】 第(2)句中的“因”是“借机、趁机”之意;“质辨”是“辨论”的意思;“詈”是“骂”之意。,13,补充练习: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二指挥冒月廪 冒:冒领 .蠲逋负以宽民力 逋:拖延 .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顾:反而、却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堕:使品德堕落,败坏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逋,此处意为“拖欠”。,14,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示例:这首诗将汉朝采取和亲、妥协政策与主战政策造成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2分)采取和亲政策时,匈奴步步紧逼,气势汹汹;而采取主战政策,“命将征西极”“燕支落汉家”“转战渡黄河”,从而才有了“休兵乐事多”的和平。诗人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妥协只能增长敌人的气焰,而主战才能赢得和平的观点。 (共6分,能明确对比内容2分,能对对比内容作分析2分,能明确对比产生的效果2分。),15,9.答案示例:诗人借汉咏唐,抒发了诗人对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匈奴离叛,雪洗失边之耻的赞颂,对和平的向往之情(3分),同时也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之情(2分)。(共5分,按照评分要点给分),16,【诗歌赏析】,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征人出塞的诗歌,但实际上却是一首通过对历史上中原王朝御戎安边的思考,来抒发诗人对国家的褒扬与自己“海县清一,寰区大定”治国安邦的宏伟抱负的诗歌。全诗以时间为线,通过富有意味的对比,描绘出了一幅汉盛戎衰的图景,同时,适时嵌入的景物描摹,让全诗的思想内蕴更富有情致与深味。,17,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已之可惩。(共6分,第空1分,一空中有一处错误,则该句不给分) 【解析】9月12周背诵的重点篇目有初中的关雎孔子语录11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氓蒹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离骚(第1段)。,18,延伸练习,(1)关雎中,以“ ”二句,道出男主人公因对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而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的情态。关雎中描写男子对心仪的女子“求之不得”时的表现的诗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19,(2)孔子语录中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两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论语中表达孔子对于“学”与“思”看法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多处用典,请写出其中的一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1,(4)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诗的第三节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同时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22,(5)蒹葭中,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二句道出男主人公顺流而下寻找伊人,而伊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尽管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的无奈。 蒹葭中描写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及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3,(6)孔子语录中,孔子认为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4,(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诗句的两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5,(8)离骚中多处运用奇花异草来装饰自己,诗的第二节用“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暗喻诗人自己在刻意追求美的外形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美好精神世界。,26,三、文学作品阅读(25分),本次文学作品阅读超人是冰心五四时期探索人生道路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在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很排斥,拒绝交际,后来由于深夜被一阵惨淡的呻吟所困扰,出钱给他看病,被病人即小朋友禄儿的行为感化,最后在梦境中见到母亲而顿悟,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的故事。小说充满诗意,长度1700字。,27,总分25分,按照全国课标卷分为一道双项选择题(5分)和三道主观题(分值分别为6分、6分、8分)两个部分来命制。 第一题双项选择题,A、B、C三项涉及局部文本细读,D、E两项则侧重考查人物形象和主旨。第二题至第四题主观题,分别从小说情节结构特点、人物形象特征、题目与主旨关系探究三方面命题。,28,11.(1)选B、E,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C给1分;B项从两方面表述贯穿首尾的诗化氛围营造的作用,准确;E项中“母爱”只是主人公转化的最关键环节;C项“夸张”错,实际为平实的表述,未用夸张修辞手法;A项“对亲情的拒斥和人世冷漠”错,应为“对亲情的麻木和冷漠”;D项“今天未必具有现实意义”错,就为“具有现实意义”。,29,(2)答案示例:语言描写:如小说的一开始就用地与陈奶奶近似独白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冷漠;神态描写:如写他听了三夜的呻吟之后,“眼圈儿也黑了,脸色也惨白了”表现了他的内心也并不冷漠,对于他人的不幸也充满着同情;如和陈奶奶告别时“何彬泪痕满面”的描写,也表现出了他内心也充满着感动;心理描写:小说中有多处心理描写,特别是要离别时对母亲的梦境的心理描写,显示主人公冷漠、孤独与渴望爱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同时,与他内心渴望获得爱,内心也拥有着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6分,每点2分),30,【解析】作为高三的第一次小说阅读,本题就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描写手法的考查,考查点指向很明确,第一是要求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人物刻画的描写手法,同时要能分析这样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有怎样的好处。 评讲时要讲清楚这样的题目需做到两点:一要分点,二要有具体的举例分析。,31,(3)何彬是一位正经历激烈的内心矛盾、有着较为严重心结的年轻人。冷漠和麻木。最初他冷漠对人,对周围世界是麻木的,把人世间的一切包括亲情看得很淡 ,以至于对禄儿一再感激的行为都无动于衷;他内心也深藏着温情和爱。禄儿的痛苦搅扰着他并使之最终施以援手,虽然数次对禄儿的感激无动于衷,但最终接受其所送的黄花篮并带走、留下感激的话语;嘴上说看破亲情,但最终因母爱入梦并由之获得顿悟和被唤醒,回复到常态的人生。(6分,每点2分),32,(4)小说表达了一个“爱”的主题,那种对世人冷漠待之、脱离人群的所谓“超人”是痛苦的,拥有爱和人际和谐的人,才是幸福的,而一个人的和谐与幸福首先来自对他付出爱心。(3分)这一主题在今天有着极为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世事变化,唯有“爱”是永恒的,我们在获得爱的滋育的同时,要不忘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对他人和世事的疏离。(2分)小说题目中的“超人”指的是一个外表冷漠、排斥周边人事、内心经受煎熬、以消极方式处世、接近麻木边缘而又最终回归到正常状态的人。这样题目在读者心中形成的某种“错位”和落差,强化了作者表达的“爱”“大爱”的主题。(3分)(共8分,主题理解正确3分,题目与主题的分析3分,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2分。),33,【解析】评讲时要注意讲清楚题干的要求和题目的特点:首先要求概括小说的主题,探究类试题对于主题的看法就需要谈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所以第点应该分析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最后需要回答小说的题目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答题,层次清楚,要点突出。,34,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本大题选自高毅哲的屠呦呦:呦呦鹿鸣,一鸣惊人,发表于2015年10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选文在尽可能确保文章风格和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了删改。设题体现了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中出现的主要题型【(1)(2)(4)】,同时又有所创新【(3)】,(1)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2)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3)题考查考生分析文体的基本特征,(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能力。,35,12.(1)选D、E,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C不给分。,【解析】B项无中生有。“这在当时有点不可思议”在原文没有。C项以偏概全,“屠呦呦耗时三个月”有错。见原文第4、9段,应该是“屠呦呦组耗时三个月”。A项还有一个原因是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E项源于文章10和12段。D项源于文章第5、8段。,36,(2)因为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她具有首创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她把青蒿带到项目里面来,她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78的乙醇来提取青蒿素。因为屠呦呦研究小组提炼的青蒿素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用于治疗,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为路易期米勒和苏新专的极力推荐。他们二人从2010年就开始年年向评委会推荐屠呦呦,而且两人还撰文发表在著名杂志上宣传推荐。(共6分,每点2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屠呦呦儿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原因有哪些?”有关这一问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原文第1、第7、第8段及相关链接。答案是对原文第8段和相关链接等内容的概括;答案是对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的概括;答案是对原文第7段等内容的概括。意思答对即可。,37,(3)她甘于寂寞,不在意自己“三无”科学家身份,埋头科研几十年。获拉斯克奖后声名鹊起,她拒绝接受任何采访,不愿意抛头露面,炒作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她将成功归功于科研团队;接受采访,她主要谈青蒿素,而不谈自己。(共6分,每点2分,要点相同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先在文中找到体现屠呦呦淡泊名利的语句,再概括。答案源于文章相关链接 。答案源于文章第7段,答案根据13段内容概括。,38,(4)精神品质:勤奋、敬业、勇于奉献。她带领了一个小组的成员查询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各种典籍,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她以身试药,最后导致肝中毒。敢于大胆创新。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来提取青蒿素,这成为提取成功的关键。执着、持之以恒。屠呦呦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几十年就做了一件事。(6分,每点2分)就其中一点联系现实和自身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2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让考生探究屠呦呦在医学研究中体现了那些精神品质,要回答此题,需要对写屠呦呦从事医学研究的材料分析概括、深入探究。答案提供的三个要点,是从三个方面对屠呦呦的精神品质的简要概括:概括其敬业奉献;概括其创新;概括其执着。意思答对即可。关于联系现实和自身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39,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运用部分的试题,本次命题体现了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中出现的主要题型,语料选择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且有新鲜性。如:13题以2016年全国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方式,考查六个成语在语境中的正误辩析,以组合方式进行判别;14题为20122016年课标卷均出现的常规题型,本次全部考查语序不当这个考点,语料多为时文选材;15题考查语境中关联词的准确使用,选取当前热点关于文化自信的一则议论文语段;16题考查为说明性语段补写句子,选料关注当前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与2015年、2016年新课标卷选材思路一致;17题为2016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新题型,选取的材料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考查对构思设计图进行文字说明,考查图文信息转换能力,体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选材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富新意。,40,13.【解析】 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不合语境,使用错误,应为“苦口婆心”;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使用正确,注意与“不瘟不火”区别。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使用错误,应为“无立锥之地”;“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使用正确;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与“尽享眼前的美景”不合,使用错误;清水出芙蓉:形容诗文清丽,犹如出水的芙蓉(荷花)一样清新。使用正确。,41,14. 【解析】本题全部考查病句辩析考点中语序不当的病句类型。项“中国、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语序不当,应改为“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俄罗斯”;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应将“不仅”放在“中国代表团”之后;项修饰语位置不当,“罕见地”应该放在“用四个整版”之前。,42,拓展练习:下面的句子都有语序不当的语病,请分析句子结构,指出其语序不当的类型。,(1)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2014年新课标卷) (关联词位置不当,词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 (2)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2014年广东卷) (词序不当。正确语序应是:“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43,(3)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2014年四川卷) (修饰语位置不当,“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各类”应当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4)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2011年天津) (主客颠倒,应说“外国人对中国的饺子也充满”) (5)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2011年四川) (语序不当,将“起飞前”移至“进行了”之后),44,15.【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考查介词和关联词的使用,需要明确前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适当采取排除法来解答。分句和是并列关系,第处,用“对于”与后文“而言”相搭配,第处前是分号,显示前后句子是并列关系,不能选“因为、因而、从而”,两句是对全段的总结,综合各句内在的逻辑关系,只能选项。,45,16.答案示例: 节能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部分热量则由机械能转换而来; 但热泵的目的不是制冷而是“制热”。 (5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要求意思相近,要点明确,表达通畅,与上下文衔接恰当。) 【解析】这是一个事物说明语段。本题补写的三个句子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第处为总领句,要求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第处为概括性语句,解说热泵供热的另一种来源,与上句相照应,构成并列关系,同时下文“热泵以消耗一部分高品质的机械能为代价来制热”对此也有揭示;第处为解说性语句,与上文“热泵工作原理虽然与制冷装置相同”构成逻辑上的转折,也可根据后句即热泵以消耗一部分高品质的机械能为代价来“制热”的提示,明确此处该填“热泵的目的”。解答这类试题时,首先应根据所填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确定其作用,如果是总领句,那么应该总括下文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应该承上启下;如果是总结句,应该概括前面的内容;其次,要找出段落中对于所填语句所需要的隐含信息。,46,17.答案示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参与(开展)。在校内,利用选修活动课时间,在图书馆、操场、多媒体教室举办故事会、辩论赛、课本剧的展示和评比;再利用节假日到高校、曲艺团、出版社访问、体验和服务,以手抄报、调查报告形式完成校外活动的总结。 (6分,三个句子为答案的三个要点,每个要点给1分,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给2分,字数符合要求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点为框架示意图的说明,解答此题需要主要是读懂示意图,分层组织语言说明,层次要清楚,不能遗漏要点,并做适当信息整合,语言要简练。,47,六、作文(60分),18.本次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所给材料是一则关于作家刘墉的真实的生活故事。试题具有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命题力求尽量保持故事原貌,以便于学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思考,进而恰当立意。 【写作导引】写好这个材料作文,要全面理解材料。材料讲的是一条路的改变带来了山地部落的改变及其原因。山路变为柏油路,于是汽车能来到,于是社会改变,人心也改变。因此,要围绕“改变路”与“改变世界”或者“改走一条路”与“改变命运”去发生、拓展、引申。“改变”必须是文章体现内容、表情达意的着眼点、落脚点。,48,最佳立意是:一条新路可以带来世界的改变。改走一条新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采用以下立意也可以:学会变通,柳暗花明。微小的改变带来巨大的变化。 【课内素材连接】 1.鲁迅先生最初是想做一名医生,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人,但是现实中国民的麻木触动了他的内心,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2.杨振宇扬长避短,由研究实验物理转为研究理论物理,获得诺贝尔奖。 3.陶潜远离官场,及时转身,奔向田园,改走一条路,人生因而精彩。,49,【课外素材连接】 1.三毛: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 2.江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为了自己的深厚的兴趣,毅然改变人生道路,改走文学之路,成为了优秀作家。 3.刘墉做节目主持人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及时转身,致力于创作,成为很有影响的作家。,50,【学生佳作】:改变方向,成就大我 李文静,摇撼着时间的舟楫,一年后的刘墉来到曾经到过的部落,发现因为一条路的出现,整个部落都发生了改变。路变了生活变了,思想也变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或许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在原来的路上举步维艰时,是否想过改变一个方向,改走一条路,也许就会在下一个转角遇见一个全新之大我。 【点评:扣材料关键词“改变”,亮出观点】,51,豫才先生早年求学日本,原以为可以效仿日本明治维新拯救炼狱中的国民。可当他目睹一张幻灯片中的民众那麻木而彷徨的目光后,他明白了此路不通!那就改走一条路吧!他弃医从文,不仅使中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永垂不朽的星,更使国民的思想冲破暗夜的束缚,迎来浩浩荡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