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doc_第1页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doc_第2页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doc_第3页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doc_第4页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第四节,总四节)第四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 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的西方近代印刷术,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 尤其是基督教新教的传教 士来中 国传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传教,需要大量圣经等布道书籍 ;另一方面,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相比,有着较强的世俗观念,强调间接布道,即通过一 些文化传播活动,譬如翻译、印刷一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以及出版一些刊载 新闻时事的报纸和期刊,来推动布道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为数众多的出版印刷机构的配合 。为 此,西方传教士不遗余力,在中国创办了采用西方近代印刷工艺和设备的印刷机构,承担着 以在中国传教和配合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中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为宗旨的报刊和书籍的 印制任务。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和建立出版印刷机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九世纪初期,中国清朝政 府执行闭关锁国和严格禁止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和出版印刷布道书籍的政策。马礼逊1807年 在广州雇人刻字模、制作中文铅活字几近被驱逐一事,为此提供了实际例证。这种情况一直 持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後。鸦片战争,以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轰开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清王朝的彻底失败而告 终 。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导致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 保护下犹如潮水一般的涌入。当然,大量的、潮水般涌入的这些传教士,势必在中国创办和 出版为数众多的报刊和书籍,建立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出版印刷机构。因为,在他们看来 : 单纯的传教工作,是不会有多大进展的,因为传教士在各方面都要受 到无知官吏的阻挠。学校可能消灭这种无知,但在一个短时期内,在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少 数基督学校能干什麽呢? 我们还有一个办法,一个更迅速的办法,这就是出版书报的办法 。这是基督教传教历史上最常见的办法。传教士对於这一办法研究的结果,使他们相信,只要 他们首先取得了当权人物的信任,一切就会容易发展。他们准备出刊杂志和书籍,在该项杂 志和书籍内,不但传播基督福音,同时也传播一些现代科学和哲学。 广学会编没有更迅速的道路,原载卿汝辑美国侵华史第二卷,本文转引自 张奇1840-1900新教在华出版书报活动初探,载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 154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版。据统计,1860年传教士在中国出版报刊32种,比1840年鸦片战争前增加了 一倍;1890年出版 报刊76种,比1860年又增加近1.4倍;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将近半个世 纪的时间里,外国人先後在中国创办中外文报刊多达170余种,约占当时中国全国报刊总数 的95%。可见来势之猛,发展之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以基督教为主的、为数众多的近 代印刷机构也随之建立。一、基督教建立的印刷机构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以基督教传教士人数最多,也最为活跃。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开办 的印刷机构,大多都是基督教公理会等组织和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 世纪前後的百余年间,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印刷机构不下60所(参见表13-2)。其中有些印刷 机构,譬如美华书馆、墨海书馆等,规模宏大、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在近代早期的中国 出 版印刷业中独步一时,占尽风骚。有关近代基督教及其传教士在中国创办印刷机构的情况, 从美华书馆和墨海书馆等几个主要机构的设置情况,可大致见其一斑。表13-2基督教创办印刷机构统计表 此表系以中国印刷近代史第三章(万启盈先生撰写)为基础,参考叶再生、张奇 、杜昕生等先生的着作罗列、整理而成。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 注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1814年马施曼巴达维亚印刷所1816年麦都思墨海书馆前身马六甲英华书院印刷所1818年马礼逊、米怜另有1821年创办说艾宾印刷所1826年马礼逊美国传道会书馆1831年裨治文又称布鲁因印刷所中国益智学会1834年裨治文等美国长老会开办澳门铅印所1836年前美国长老会香港英华书院印字局1843年马礼逊等又名伦敦布道会印刷所墨海书馆1844年麦都思华花圣经书房1844年柯尔美国长老会书馆迁到澳门更用此名美华书馆1860年姜别利主持华花圣经书房由宁波迁上海後更名美华书馆清心书馆1861年范约翰又名清心书院汉口花楼总教堂、博学书院1862年杨格非、郭修理北京美国Board印刷所1863年美国教会开办福州卫理公会书馆1861年怀特1891年设兴化印刷分所兴化宗教书馆1891年为福州卫理公会分馆 宁波传教士协会书馆1869年高夫汉口中国圣教书会1876年原华中宗教书报学会上海益知书会1877年韦廉臣汕头英国长老会书馆1880年英国长老会哥伦比亚小书馆1881年苏格兰教会先在牛庄後迁沈阳 奉天朝鲜文印刷馆1872年後罗约翰台南聚珍堂1884年巴克礼俗称新楼书房 格致书室1881年傅兰雅一名格致书院,1874年创办於上海 汉口苏格兰全国圣经会书馆1885年计约翰又名汉口教会书馆京都美华书院1886年前美国公理会同文书会印刷所1887年韦廉臣镇江内地会印刷所1887年俞兰 武昌文华书院印刷所1888年前基督教圣公会 福州红衣主教团印书馆1889年福州红衣主教团 九江华中书馆1890年前利特尔牧师 海南岛长老会教会书馆1890年前後基督教长老会台州书馆1890年前後鲁兰德 北京圣公会印书馆1890年前後英国圣公会又名北京公理会印书局 北京卫理公会印刷所1890年後美国卫理公会金陵大学堂印书馆1893年梅格斯为基督书院印书馆 嘉定教文馆1894年哈特主持 福州美华印刷所1895年英美传教士後更名为大中华印刷所长沙传道书局1897年美国传教士美华浸信会印书局1899年美国传教士有华人参加 威海卫宗教出版社1903年传教士多人中国卫理公会书局1903-1904年卫理公会後与美华书馆合并成教会图书公司 汉口圣教书局1904年英国人华北协和大学书馆1905年美国公理会 时兆报馆1905年安息日基督降临会喀什福音堂印书馆1905年瑞典传教士又称瑞典印书馆、西洋印书馆广文学堂书馆1906年狄考文宣道书局1910年前翟辅民一作黄翟辅 福州孤儿院印刷科1910年洛克卜福音书局1913年福音派联合会 真理印刷局1913年包志礼 纪念尼普(Knipp)印刷所1914年广州基督教主教团 康定基督教会印刷所1916年徐牧师 福州彬文印刷所1916年基督教闽籍教徒西安浸礼会书馆不详萧罗克主持初名大同印字馆 博文印字馆不详刘子如 宁波三圣教会印书馆不详圣公会华中教会温州圣公会印书馆不详英国圣公会 上海青年会书局不详基督教会 中华信义会书报部不详美国中华信义会 1.墨海书馆 墨海书馆(The London Missionary Press),是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在上海开办的近代出版 印刷机构,创办於1844年。其前身是181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的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巴 达维亚印刷所。1843年上海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後,伦敦教会决定将该印刷所迁到上海。为此,麦都思於1843年12月23日抵达上海,筹办 印刷所迁沪事宜。并将迁到上海後的中文厂定名为墨海书馆。由麦都思负责。主要任务 是为教会出版圣经和传教宣传品,以及数学等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初创时的墨海书馆 馆址在上海小北门外大境阁一带。後英国伦敦教会委托麦都思出面在上海购地,并於1861年 迁入新址麦家圈。麦家圈在今上海福州路南的山东路一带,因其为麦氏所购置,故当地居民 称其为麦家圈。初期的墨海书馆,从英国运来三台印刷机,并置有中、英文铅字和泥版浇铸铅版等设备。对 此,伯熙着老上海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说当时墨海书馆有大小英文铅字七副;中文铅字 两副,铅字大小相当於今二、四号字;有泥版浇铸铅版设备;印刷机器系铁制,长一丈数尺 ,广三尺,旁置有重齿轮二,以两人司理印事,用一牛旋转机轴,墨汁、胶辊大致与今式相 同。秋翁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也对墨海书馆当时印刷书籍的情况有与前述相似 的记载:铁制的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宽三尺余,旁置齿轮两个。两个工人管理印刷,用 一头老牛拖拉机轴,使车轮旋转。下铺书版,上叠纸张,垫以毛毯,随印随揭。书版以泥胎 刻字,装在铅版上,墨汁胶辊,大致与今式略同。 墨海书馆虽备有中、英文铅字,但因印刷机器不够精密,加之上海电力供应不足,因此,除 圣经等一些传教读物和书馆编辑出版的六合丛谈月刊采用活字印刷外,不少出 版物仍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墨海书馆创办初期,以艾约瑟(Jeseph Edkins,1823-1905)为编辑。1847年英人伟烈亚力到 书馆任翻译,与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韦廉臣和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合作,翻译数学等西方科技书 籍。1849年又聘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王韬为编辑。该馆於1860年美华书馆迁至上海後关闭。有关墨海书馆的情况,在麦金托什着上海教会书馆一书中,有一段慕维廉牧师的回顾性 文章,可与上述资料相印证。慕维廉牧师的回顾说: 那时我们开始传闻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内地发展起来,他们信奉基督 万 能。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经詹姆斯牧师(J ohn Angell James)的努力,预订了新约全书修订本(通常称之为有代表性圣经全译 本)100万册。为了实现这项任务,在不列颠及国外圣经会的要求下,将几部大机器运往上海 。在上海以牛车为运转工具。认为这样会较快地完成这项工作,并使神圣的圣经有广泛 的传播。这些机器安装後,立即开始昼夜印刷。几十万册新约全书从这里发出。然而, 不久就发现机器损坏严重。这些机器运转不正常,印出许多难以阅读的模糊字迹。不论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麽,我们决定将机器运回英国,而用手印机代替。手印机当时亦在使用 中。从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事到他们败迹的显露,发现并不急需发送上百万册新约全书 ,因此,工作进度减缓下来。美国教会书馆(美华书馆)建立後,我们发现这个书馆基本上 可以完成圣经出版协会及本教会所要做的工作。我们大可把教会书馆关闭,并处理掉印刷器 材。与伟烈亚力先生离开的同时,伦敦教会书馆关闭。 转自中国印刷近代史76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慕维廉的回顾,秋翁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伯熙着老上海,孙?作 洋泾杂诗,黄钧珊作咏墨海馆,如此多的学 者挥墨记述墨海书馆及其用牛拉机器印刷事,可见当时墨海书馆影响之大,传闻之远。近代 印刷术传入初期用牛拉机器印刷及其引导中国印刷业发生历史性大变革的情景,必将以印刷 历史上的奇闻典故而载入史册。2.美华书馆 美华书馆(The American Presbyteran Mission Press),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规模最 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出版印刷机构。其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长老会书馆(Ameri 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44年2月,美国传教士柯尔将其迁至中国澳门,更名 为华花圣经 书房(The Chineseand American Holy Classic Book Establishment )。次年,根据柯尔 的建议,将华花圣经书房又迁至宁波。1860年又从宁波迁到上海,并更名为美华书馆。1844年柯尔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书馆迁至澳门、更名为华花圣经书房初期,设备简陋,仅有 从美国运来的323个字模和戴尔生前制作的1845个字模;人员有一名排字工和两名印刷工。排印了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两个教友,计三万九千五百册。1845 年迁到宁波後,增加了两名工人,计有三名排字工、两名印刷工。规模仍很小。此後陆续购 进一些铅字和设备,规模不断扩大。譬如:1846年从美国运来一台铸字炉,从香港购入铅字 1197磅,还从泰国曼谷订购了一些印刷器材;1849年从德国柏林购进一副铅字和一套完整的 浇版设备。该馆在宁波期间仍沿用旧名华花圣经书房(图13-15), 一说该馆迁宁波後改名美华书馆。图13-15为该馆於1849年在宁波印刷的天文问 答,封面印有华花圣经书房字样,足证该馆在宁波仍沿称旧馆名。印刷教会传教书籍,不接受布道以外印刷品的印制业务。1858年10月,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该会传教士姜别利到宁波,主持华花圣经书房的业务工作 ,带来一些新制作的字模、铅字和铸字炉。考虑到购买印刷器材和销售寄发图书的便利,姜 别利迁址上海的建议得到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於1860年将华花圣经书房由宁波迁至上海 小东门十六铺。更名为美华书馆。美华书馆在上海建馆开业後,陆续添置印刷设备和中文(包括满文和蒙文)、英文、日文等各 种文字的字模。到1895年,已拥有各种型号的印刷机九台,其中滚筒式印刷机四台,平台印 刷机一台,手动印刷机四台。另外还有照相机、液压机、电镀设备、装订机械和网线版等设 备。这时的美华书馆,已采用手动式铸字机铸造铅活字。所铸铅字除满足本书馆应用外,还 为北京、福州、宁波,以及日本、德国的一些印刷厂提供字模和铅字。随着美华书馆规模的 不断扩展,书馆雇用的员工也日益增多。1895年,书馆有工人77人,校对、店员、办公、勤 杂工19人,馆外装订工30人,共约120余人。到1914年,书馆雇员已多达二百余人。图13-15天文问答 美华书馆的销售部於1915年与设在上海的卫理公会书局(The 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 合并,联合组成教会图书公司(The Mission Book Company)。1927-1928年间,美华书馆停 业,设备器材盘给了商务印书馆。1871年出版的教会新报第165期,刊有美华书馆述略一文,名为述略,而对美 华书馆的一些情况,譬如铅字、排版、印刷、电镀铜版等,记述颇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节摘如下,以助了解当年美华书馆印刷状况之一斑。上海小东门外之美华书馆,西国排印活字版书之馆也。初以排印美国 书 籍及中华书籍,故名曰美华。其活字及铅字,有大字、中字、小字、极小字数种,凡康熙 字典所有字皆有之,并有字典所无之字。每一常用字者,备百字、数十字;不常用者,只 备十余字、数字,故同时排印数书而不穷於用字。列架别部,如字典之部,分画次,井然也 。故排字者按部按画取字,不稽时,一人一日可排数千字,排成书页,有边栏焉,有直格焉 ,则铅线条为之也。铅字极工,排成,而无大小参差。印而校,校而再印再校,故鲜讹字。印毕仍入架,仍部属画次,不紊乱焉。其印也,用机器,日印万页。盖中国印书,一印则一 纸 一页。西国机器印书,一印则一纸数页也。机器以铁造成,大如长桌,阔二尺有奇,长约三 尺,形长方如盘。其底平,以排成书版,数页平联置内,上墨而印也。既铺纸,即挽机。其 机螺旋引其盖下,而平压纸上。以机螺转,故力大压重,而印字极清,既印,而通机之螺, 即盖启,一纸出,而一纸复入。一纸也,已印数页矣。印百纸千纸,即已数百页数千页矣。其墨用外国墨,粘如油糊。机器形圆如筒,包革於外,沾墨於上,器转而字皆上墨矣。不用 中国墨者,以字系铅制,中国墨不能上铅也。其墨名曰自来墨,以机挽而进,则纸入盖下而 压,印已成,挽机而退,即盖启纸出,而机筒前转,即自上墨,而又可入纸矣,不烦人力, 故曰自来墨也。 又有铜版,则非铜字排成,乃铸铜而成有字之全版。其法,始则以铅字为模,依书排 字,继将排字覆印於蜡版之上,以黑铅粉涂蜡版上,以铜板与蜡版对置,置电气箱内,俄而 电气化铜,蜡版吸铜而成铜版。铜版之字,坚光精妙,胜木版远矣。诸书中有铜版者, 如圣书之五编五常撮要,圣书之酒财气色四戒撮要及马太传、福音之言、耶稣之言、天道溯 源、天路历程、续天路历程、亨利实录、训儿真言诸书,皆铅字本外又有铜版者焉。 转引自中国印刷近代史第81-82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天主教建立的印刷机构 早在欧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之前的十六世纪,西方的天主教派系已经来到中国,并 在中国的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杭州、西安、福州、南昌、开封、宁波、肇庆、澳门、 韶州、绛州等地建立出版布道书籍的印刷所多处。其中印书最多的是北京南堂、杭州天主堂 、福州钦一堂。出版图书约二百余种。只是这些图书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的。天主教在中国建立的近代印刷机构不少於20所(见表13-3),其中规模最大或较负盛名的是 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和北京遣使会印书馆。表13-3天主教创办印刷机构统计表 根据中国印刷近代史97-103页文整理而成。名称创办时间创办者备 注土山湾印书馆1864年罗马天主教会1864年迁至土山湾北京遣使会印书馆1864年法国天主教会法人梅士吉主持工作了54年献县张庄天主堂印书馆1874年郎怀仁法人溥若思修士主持 安国县天主堂印刷所不详烟台天主堂印书馆不详玫瑰印书局1890年又名南宁玫瑰印书局崇礼天主堂印书馆1900年在察哈尔崇礼县西湾子青岛天主堂印书局1910年德国神甫原名教会印刷所兖州保禄印书馆1917年前德国天主教会太原天主教印书馆191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会采用雕版印刷天津益世主日报1910年雷鸣远原为广益录周刊益世报1915年雷鸣远福州公教印刷所1920年法国天主教会延吉天主堂印刷所1930年白化东德国天主教神甫 香港拿撒勒出版社不详罗马天主教会圣家书局不详重庆天主教会芜湖天主堂印书馆不详广州石室天主堂不详彝文印刷厂不详毕映斗由法国神甫支持建立武昌方济印书馆不详1.上海土山湾印书馆 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又称土山湾孤儿院印书馆、土山湾孤儿院印刷所。因其地处为明末 天主教教徒徐光启墓葬地而得名的徐家汇,故人们习惯称其为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上海人 一般简称其为孤儿院。孤儿院由巴黎耶稣会传教士所创建,初建时在上海青浦横塘,1850年迁到蔡家湾。蔡家 湾孤儿院只收男孤,让其学习包括雕版印刷在内的各种手艺,此为孤儿院有印刷之始。1864 年蔡家湾孤儿院的印刷所毁於战火,遂又迁到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早期的印刷所系雕版印 刷。到1870年前後,因盘进了一家外国人的印刷所才有了外文的铅字和印刷机。随後又购买 中文字模,成立了铅印部。铅印部成立後,设备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除铅印设备外, 又陆续增添石印设备、制版照相设备和珂罗版印刷设备,并於1912年成立了照相制版部。有 马里诺尼(Marinoni)石印机二台、大型凸版印刷机四台、脚踏架二台、西文赉纳铸排机一台 ,以及照相制版、珂罗版等相应设备。承担着中文圣经,中、西文教会出版的刊物,宣教用 的小册子,教会学校的教科书,法租界当局的文件、通告和报表,有关气象、地质、地震、 水文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地图、挂图、圣像和宗教画片等的印制任务。仅图书印制一项,18 75年为180种;1889年为221种;1890年为293种。可见,土山湾印书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北京遣使会印书馆 北京遣使会印书馆,因其为法国天主教会创设於北堂(即北京西什库教堂),又称北堂遣使会 印书馆,或简称为北堂印书馆。该印书馆创建於1864年。是天主教在中国采用近代铅活字印 刷术印书最早的印刷机构。张秀民先生在其名着中国印刷史中,提到这个印书馆和在该 馆看到1860年法国军队撤离北京时留下的一台铅、石两用的斯坦荷普铁制印刷机。该馆从18 64年 建立印书馆起,陆续购置印刷设备和各种铅字,具有排印中、日、梵、德、英、法、意、荷 、西斑牙、波兰、希腊、拉丁、希伯来、佛兰芒、叙利亚、马来、大宛,以及中国藏、满、 蒙等少数民族文字的能力。建馆後的八十年中,印书达四百万册。其间,法国梅士吉修士在 北堂印书馆工作长达54年之久。3.献县张庄天主堂印书馆 献县张庄天主堂是一个占地广、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因系笔者故里,故笔者亲眼见过、参 观过这个教堂。该堂创建於1856年,1874年夏在总教堂(即张庄教堂)建立印书房,以便为当 地及附近教堂 譬如位於张庄以东二十多公里的百兴庄天主堂 的传教士、教徒和在教 堂办 的学校读书的学生印刷圣经、课本等书籍和读物。时而也印刷像道真来华(图13-16)之 类的官话小说。献县张庄天主堂的传教士来自欧美数国,印书房主持人 精通汉文的法国修士溥若思曾於 20 年内用木板刻雕汉字四万个,并用其制作字模,浇铸铅字。印书房建立初期,使用人力手摇 印刷机,後改由电力拖动。1890年到1894年间,曾印刷法华大字典、初步华语会谈 、崇修引、民众道德及习俗等图书。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教堂除印制上述书籍 外,还着意搜集中国各级政府及国家诸如指示、上谕、记录、碑铭等情报,并将其排印成中 文、拉丁文和法文的文件选集,从而引起了罗马教廷和法国公使馆、领事馆的重视。本 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在张庄天主堂破获两起外国传教士窃取中国情报间谍案,为这个教堂 及印书房从事宗教以外的不正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据河北编着出版纪事载,献县 总堂曾於1868年在天津建印字馆和报馆。可见,献县天主堂印书房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印 刷机构。图13-16献县张庄天主堂印刷的官话小说道真来华封面三、东正教和外国商人建立的印刷机构 1.东正教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 俄国的东正教於1902年以後在北京东直门内重建修道院。这个修道院俗称为罗刹庙北馆,除 面粉厂、织布厂、铁工厂、牛奶场、养蜂场外,北馆还建有造纸作坊、石印局、铸字房和装 订房等从事出版印刷的机构。其中出版印刷机构由俄国技师主持工作,承接中、西文的印刷 业务。十月革命後,俄国政权更换,该教会不接受苏联政令。之後,该教後继无人,自然消 亡,印刷厂下落未见史料记载。2.外国商人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 前已述及,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绝大部分属宗教性质,由基督教、天主教会和他 们的传教士所创设。俄国的东正教只有北京罗刹庙北馆一家。除此之外,则是欧美和日本商 人建立的印刷机构。(1)英商美查建立的申报馆和点石斋印书局。清朝同治十一年(1 87 2年),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联合另外三人合资创办了上海申报馆 。由英人美查负责经营。起因是美查原以贩茶、布为业,因经营不当亏本,才思欲改营它业 。当时他见上海新报畅销,乃调查香港报业,遂仿效之,出版印刷申报的前身申 江新报。初创时期的报纸,用原始的单面、单滚筒印刷机在毛太纸上印刷,到1874年9月 改用赛连纸和机制油光纸印刷。幅面均为单面八版。1906年添置大英机後改用新闻纸印 刷。此後,1912和1916年,又先後购进双轮转机(二回转机)和日本制造的卷筒纸轮转机。申报馆建馆初期,曾采用泥版浇铸铅版法,继而又采用纸型浇铸铅版法制作铅版印刷。出版印刷书刊多种。其中仅聚珍版丛书即多达160余种。後来,美查的申报馆转售 给华人经营,为华人所有。美查经营申报馆之後,又於1876年後开办点石斋印书局、图书集成局、申昌书局等印刷 机构。其中,以点石斋印书局最负盛名。点石斋印书局,又名点石斋石印局、点石斋书局,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商美查创办於上海 。书局名点石斋,喻意点石成金,是上海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印刷机构,设有印 刷总厂和分厂,还在北京、杭州、重庆、汉口等城市设有批发销售店铺。点石斋建立後,聘请原土山湾印书馆的技术人员,并於1876年引进了手摇石印机。手摇石印 机以十数人相互协作配合,每小时能印数百张,与当时使用的铅印机的速度大致相当。最早 用来印刷圣喻详解等书籍,1883年,点石斋采用照相石印印书工艺,照武英殿本缩印 康熙字典,印销多达十万册,美查因此而获利颇丰。点石斋石印品种涉及经史子集各类图 书,并印刷中外舆图、西文书籍、名人碑帖、画谱楹联等,设有庞大的石印工场(参见图13- 10),企 业规模也不断扩大。1884年点石斋印刷的点石斋画报,曾一度独领风骚。清朝黄式权着 淞南梦影录云: 石印书籍,用西国石板。磨平如镜,以电镜映像之法摄字迹於石上,然後傅以胶水,刷以 油墨,千百万页之书不难竟日而就。细若牛毛,明如犀角。点石斋印书局建立初期使用人力手摇轮转石印机,光绪中叶改用自来火引擎以代人力的 石印机,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图书集成局、申昌书局和开明书店合并,组成集成图书公司。图书集成局是美查建立的申报馆下属印刷机构之一,开办时间在1884年。其与点石斋 印书局一样,虽从属於申报馆,但独立经营,采用铅印印书,并率先购置了全张凸版印 刷机。图书集成局采用自己创制的三号扁体铅活字(图13-17)排印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一 千六百二十八册。并排印了二十四史等其它书籍。後与点石斋石印书局、申昌书局、开 明书店合并组成集成图书公司。(2)英美烟公司印刷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帝国烟草股份有 限公司、英国奥格登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烟草公司、英国大陆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美 国统一烟草公司等数家公司,联合组成了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垄断组织 英美烟 公 司(British-American Tobacco Company)。该公司於成立当年,即在上海浦东建立了驻华英 美烟公司。1934年更名为颐中烟公司。驻华英美烟公司下设六个印刷厂,分布在上海、汉口 、沈阳、天津、青岛等地。以其创办时间先後,分别是:1905年建立的汉口印刷厂、1909年建立的沈阳印刷厂、1911年 建立的上海浦东烟草印刷厂、1913年建立的上海通北路首善印刷厂、1921年建立的天津印刷 厂和 1923年建立的青岛印刷厂。这六家印刷厂的设备和技术,在当时各地印刷厂中都是先进的, 且浦东烟草印刷厂率先购进橡皮印刷机,为上海采用平版间接印刷之始。在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史上,平版印刷由单色石印到彩色石印和照相石印;由石版直接 印刷到金属版直接印刷,再发展到橡皮布间接印刷,是平版印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印 刷 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发展过程中从彩色石印到间接平版印刷的演变过程,在英 美烟 公司印刷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清晰的脉络和足迹。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浦东买下原花 旗烟公司的一家小厂作为该公司在中国的基地,成立了驻华英美烟公司。此时的花旗烟公司 采用彩色石印印刷香烟盒等包装品。英美烟买下花旗烟公司的印刷厂之後购置了铅版直接印 刷机,改石版印刷为铅版直接印刷。对此,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有着如下一 段记载: 至光绪三十四年,商务印书馆乃有铅版印刷机,并聘日人木村今 朝南指导之。此机以 轻薄之铅版,代替重厚之石版,用轮转之理,增加速率,每小时能印一千五百张。民国以来 ,上海浦东英美烟公司印刷厂乃购多色铅版印刷机,同时套印四色,印数更加见多,印刷纸 烟广告品,尤为适用。这一记述,阐明了彩色石印演变到金属版直接彩色印刷的情况。此 後,上海浦东烟草印刷厂购进橡皮机(即今之平印机),又把彩色铅版直接印刷发展到彩色 间接印刷。实现了中国近代平版印刷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图13-17图书集成局创制的扁体三号字样外国商人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较少宗教色彩。除上述美查建立的申报馆及其所属点 石斋印书局、图书集成局以及英美烟公司建立的六家印刷厂外,尚有数十家,列表13-4如 下: 据中国印刷近代史并参考其他资料整理而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部分 印刷机构。此外,不少报刊设有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