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72-2005碟形弹簧.pdf_第1页
GBT1972-2005碟形弹簧.pdf_第2页
GBT1972-2005碟形弹簧.pdf_第3页
GBT1972-2005碟形弹簧.pdf_第4页
GBT1972-2005碟形弹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S 2 1 . 1 6 0 J 2 6 巧黔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9 7 2 -2 0 0 5 代替GB / T 1 9 7 2 -1 9 9 2 弹簧 s pr i ng C 形 8 .习. D 碟 2 0 0 5 - 0 1 - 1 3 发布2 0 0 5 - 0 8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布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2 0 0 5 前言 本标准代替 G B / T 1 9 7 2 - - 1 9 9 2 碟形弹簧 。本标准与GB / 丁1 9 7 2 -1 9 9 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 质量要求分为一级精度和二级精度; 检验规则增加了 A项( 即关键项) ; 对检验规则进行了细化, 增强了可操作性; 一 原第 8 章并人附录C 碟簧的设计计算及应用 ; 原附录 C的内容并人第 4章和第 5 章; 一 一 试验方法具体化 , 统一了检测要求; 内容表达及章节按GB / T 1 . l进行了较大调整; -一 按G B / T 1 . 1 进行了 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弹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 S B T S / T C 2 3 5 )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机械科学研究院、 扬州弹簧有限公司、 扬州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上海核工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廊坊市双飞碟簧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姜膺、 黄志福、 周骥平、 胡家驻、 沈子建、 高歧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 T 1 9 7 2 -1 9 8 0 ; -GB / T 1 9 7 2 - 1 9 9 2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2 0 0 5 碟形弹簧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截面为矩形的碟形弹簧( 以下简称碟簧) 的结构型式、 尺寸系列、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设计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矩形截面碟簧 本标准不适用于梯形截面碟簧、 开槽形碟簧和膜片碟簧。 2规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2 2 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 / T 2 3 0 . 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 1 部分: 试验方法( A, B , C , D , E , F , G , H, K, N, T标尺) C GB / T 2 3 0 . 1 -2 0 0 4, I S O 6 5 0 8 - 1 : 1 9 9 9 , Me t a l l i c ma t e r i a l s - Ro c k we l l h a r d n e s s t e s t - P a r t 1: Te s t me t h o d ( s c a l e s A, B, C, D, E, F, G, H, K, N, T) , MOW GB / T 1 2 2 2 弹簧钢 G B / T 2 8 2 8 . 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Q I .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 / T 2 8 2 8 . 1 -2 0 0 3, I S O 2 8 5 9 - 1 : 1 9 9 9 , I DT) G B / T 3 2 7 9 弹簧钢热轧薄 钢板 G B / T 4 3 4 0 . 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 1 部分: 试验方法( G B / T 4 3 4 0 . 1 -1 9 9 9 , e g v I S O 6 5 0 7 - 1 : 1 9 9 7 ) Y B / T 5 0 5 8 弹簧钢、 工具钢冷轧钢带 碟篮尺寸、 参数名称、 代号及单位 碟簧尺寸、 参数名称、 代号及单位按表 1 的规定。 表 尺寸、 参数名称代号单位 外径 D n l ll l 内径d 中 性 径Do 厚度t 有 支 承 面 碟 簧 减 薄 厚 度t 单片碟簧的自由高度H 组合碟簧的自由高度H 无支承面碟簧压平时变形量的计算值h - H- t h o 有支承面碟簧压平时变形量的计算值h o月 -t h 支承面宽度v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2 0 0 5 表 1 ( 续 ) 尺 寸、 参数名称代号 单位 单片碟簧压平时的计算高度 H n ln 】 组合碟簧压平时的计算高度H 单片碟簧的负荷F N 压平时的碟簧负荷计算值 F 与变形量f , 对应的组合碟簧负荷F 考虑摩擦时叠合组合碟簧负荷 F R 对应于碟簧变形量f , + l + f, 一 的负荷F F , , F ; , 一 单片碟簧在 f =0 . 7 5 h 。 时的负荷F , -O . 7 5 凡 与碟簧负荷 F , . F , , F, 一 对应的碟簧高度 H HR H, , 一 m r n 单片碟簧的变形量了 对应于碟簧负荷 F, 凡, F, , - - 的变形量 f, 几+ f a , 价 不考虑摩擦力时叠合组合碟簧或对合组合碟簧的变形量 f . 负荷降低值( 松弛)AFN 高度减少值( 蠕变) ffm 日 1 对合组合碟簧中对合碟簧片数或叠合组合碟簧中叠合碟簧组数 叠合组合碟簧中碟簧片数刀 碟 簧 刚 度F N / mm 碟 簧 变 形 能U N mm 组合碟簧变形能U 直 径 比 C= U/ dC 碟簧疲劳破坏时负荷循环作用次数N 摩 擦 系 数 f m , f R 弹性模量E N / mm, 泊 松 比 F 计算系数 KK, , K, K , 计 算 应 力 口 N/ 位置()M、 工、 口、 田、 工 V 处( 见图I ) 的计算应力 氏 m , a卫, a n , 口 皿 + Q rv 变负荷作用时汁算上限应力a 印 召 x 变负荷作用时计算下限应力么 ; , 变负荷作用时对应十工作行程的计算应力幅口 岂 疲劳强度上限应力 口 r m , 次 疲劳强度下限应力 氏 n 顺 疲劳强度应力幅气 质 量冲 k g 注中性径指碟簧截面翻转点( 中性点) 所在圆直径。D o -( ll -d ) / l n ( D / d ) o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2 0 0 5 4结构型 式、 产 品分 类及 尺寸系列 4 . , 型式 碟形弹簧根据厚度分为无支承面碟簧和有支承面碟簧, 见图1和表 2 杠杆臂杠 杆 份 a ) 无 支承 面 b )有支承面 图 1 表2 类别 型式工艺方法 碟簧厚度 t/, 1 无 支 承 面 冷 冲成 形 , 边 缘 倒 圆 角 6 . 0 - 1 6 4 . 2 产品分类 碟形弹簧根据工艺方法分为 1 , 2 , 3三类, 每个类别的型式, 工艺方法和碟簧厚度见表2 ; 根据 D / t 及h o / t 的比值不同分为 A, B , C三个系列, 每个系列的比值范围见表3 0 表 3 系歹 11 比值 备注 D / th , I t A - 1 8- 0 4 材料弹性模量 E=2 0 6 0 0 0 N / -m ; 泊松比t , =0 . 3 B尧 2 8- 0 , 75 C - 4 0 七 1 . 3 4 . 3 尺寸系列 常用碟簧尺寸系列按附录A; 非常用碟簧尺寸系列参见附录 B o 5技术要求 5 1 材料 5 . 1 . 1 碟簧材料的弹性模量E=2 0 6 0 0 0 N / mm2 , 5 . 1 . 2 碟簧材质为 6 0 S i 2 Mn A及 5 0 C r VA, 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 B / T 1 2 2 2的规定。 5 . 1 . 3 碟簧应采用符合 Y B / T 5 0 5 8及G B / T 3 2 7 9 规定的带、 板材或符合G B / T 1 2 2 2 要求的锻造坯料 3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 2 0 0 5 ( 锻造比不得小于 2 ) 制造若采用其他材料时, 可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5 . 1 . 4 材料必须有材料制造商的质量保证书, 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 . 2 尺寸的极限偏差 5 . 2 . 1 直径 碟簧内、 外径的极限偏差按表 4的规定 表 4单 位 为 毫 米 项目 极限偏差 一 级 精 度二 级 精 度 外 径 D h 1 2h 1 3 内 径 d H 1 2H 1 3 5 . 2 . 2 厚 度 碟簧厚度的极限偏差按表 5的规定 表 5 单 位 为 毫 米 类别 t ( t ) t o, ) 的极限偏差 一、 二级精度 1 0 . 2 0 . 6 + 0 .- 0 . ; 0 . 6 - - 3 . 8 - - 6 + 0 . 0 5 一 0 . 1 5 3 6- 1 6士 0 . 1 0 注: 在保证特性要习 R 的条件下, 厚度极限偏差在制造中作适当调整, 但其公差带不得超出本表规定的范围。 5 . 2 . 3自由高度 碟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按表 6 的规定。 表 6单 位 为 毫 米 类别t ( i ) H。 的极限偏差 一、 二级精度 1 2 3 + 0 .- 0 . : 1 3 6 + 0 . 3 0- 0 . 15 3 6 - 1 6 士0 . 3 0 注: 在保证特性要求的条件下, 自由高度极限偏差在制造中可作适当调整, 但其公差带不得超出本表规定的范围。 :_ ; 碟簧特性的极限偏差 单片碟赞 碟簧在 H。 一。 . 7 5 h 。 高度时负荷的极限偏差按表 7的规定。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T 1 9 7 2 -2 0 0 5 表 7 类别1 / - H一。 . 7 5 h , 高度时负荷的 极限偏差/ % 一 级 精 度二级精度 1 3- 6 士 I O5士 15 . 07 . 5 3 6 - 1 6士 5士 1 0 5 . 3 . 2组 合碟簧 组合碟簧的加载特性和卸载特性参照附录 C . 4 . 5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5 . 4 表面粗糙度 碟簧表面粗糙度按表 8的规定。 表 8单 位 为 微 米 类别工艺方法 表面粗糙度R a 上 、 下 表 面内 、 外 圆 1 冷冲成形 边缘倒圆角 3 . 21 2 . 5 夕 工切削内外圆或平面, 边缘倒圆角; 冷成形或热 成 形 6 . 36 . 3 ll精冲, 边缘倒圆角, 冷成形或热成形 6 . 33. 2 3 冷成形或热成形, 加工所有表面 边缘倒圆角 1 2 . 51 2 . 5 5 . 5 表面质t 碟簧表面不允许有对使用有害的毛刺、 裂纹、 伤痕等缺陷 5 . 6热处理 5 . 6 . 1 碟簧成形后 , 必须进行淬火、 回火处理, 淬火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5 . 6 . 2 热处理硬度在 4 2 HR C -5 2 H R C范围内。 5 . 6 . 3 经热处理的碟簧, 其单面脱碳层深度; 1 类碟簧, 不应超过其厚度的 5 0 x ; 2 , 3类碟簧, 不应超过 其厚度的3 %( 最大不超过 。 . 1 5 mm) . 5 . 7强压处理 5 . 7 . 1 碟簧应进行强压处理, 处理方 法为: 用不小于两 倍的f 0 . 7 5 h 。 时的负荷压缩碟簧, 持续时间 不少于 1 2 h或短时压缩, 压缩次数不少于 5 次。 5 . 7 . 2 碟簧经强压处理后, 自由高度尺寸应稳定,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其自由高度应在表 5 规定的极 限偏差范围内。其永久变形量小于自由高度的 。 . 3 %e 5 . 8 表面防腐处理 碟簧表面一般采用氧化方法进行处理, 若采用其他防腐处理( 如磷化、 电镀等) , 由供需双方协议 商定 5 . 9 表面强化处理 对用于承受变负荷的碟簧, 推荐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强化处理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5 . 1 0 其他 碟簧有特殊技术要求( 如疲劳、 松弛和儒变等) 时, 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T 1 9 7 2 -2 0 0 5 6试验 方法 碟簧的几何尺寸、 特性、 疲劳试验应在永久变形检验后进行。 6 . 1几何尺寸 6 . 1 . 1 厚度 碟簧的厚度用千分尺在碟簧中心处沿圆周测量至少 3 点, 取最大值。 6 . 1 . 2 直径 碟簧的直径用分度值小于 。 . 0 2 m m的游标卡尺测量, 圆周范围内至少测量 3 点, 外径取最大值, 内 径取最小值。 6 . 1 . 3自由高度 测量 6 . 2 6 . 2 . 6 . 2 . 碟簧的自由高度在二级精度平台上, 用分度值小于。 . 0 2 m m的游标深度尺测量。圆周范围内至少 3 点, 取最大值。 特性 负荷 单片碟簧 单片碟簧的负荷在精度不低于 1 %的试验机上进行, 测量加载到 H。 一。 . 7 5 h 。时的负荷或 H。 一。7 5 h , i ( i 镇1 0片, 对合组合) 时的负荷, 试验时要用润滑剂, 两端的压板硬度必须在 5 2 HR C以 上, 表面粗糙度 R a 5 0 8 00. 8 2 0 2 6 一 8 0 1 4 01 2 6 一3 1 . 5 1 4 0 一 2 5 01 6 C . 7 . 2 导向件导向表面的硬度最低不小于 5 5H R C, 导向件表面粗糙度R a o , , 此碟簧能持久工作。 例 2 : 校核碟簧 A1 2 5 GB / T 1 9 7 2 有支承面的单片碟簧在 F , 一1 75 0 0N和 F 2 =5 4 0 0 0 N之间循 环工作时的疲劳寿命 由( C. 2 ) 式 F4 尽 1 一I - k t . 二 二 一 二 二 下 . 、 左 八 1 刀 其 中, K: , KK- K、按( C . 3 ) - ( C. 9 ) 式计算 : C ( C一 1 ) / C l l ( C- +1 ) / ( C一 1 ) 一 2 / 1 n C 1-兀 一一 K ,D1 2 5 L 一 一 丁 一 一 刃 气 一 1 . a b d b 4 K, =0 . 6 8 K , /C/ , c 、 : _ 一习 一 丁- 1- J 万) + U , 由( C . 8 ) 式 : C ( t / t 户广八、,r rJ、,卜 ( H /)一t / t +3 / 4 1 C ( 5 / 8 ) 七丫 刁、丫 r 了、,JJ ( 1 / 4C ( H。 / t )一i / t + 3 / 8 ) 由标准查得 t =7 . 5 , t =S , Ho =1 0 . 6 代人上式得 C, 一2 3 . 7 7 由( C. 9 ) 式 2 6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 T 1 9 7 2 -2 0 0 5 C ,一 诀屯 5 ( H ,T t /t ) 3 2 t一 , ) + 一 2 6 . 6 所 以 K; 一 0 3 5 , 有支承面碟簧应以 t =7 . 5 m 。和 h o=H。一厂= 1 0 . 6 一7 . 5 =3 . 1 mm代人, 则: 4X2 . 0 6只1 0 ,. 一了一 价入 3 . 1K7 . 5 0 . 6 8X1 2 5 2X 1 . 0 3 5 2= 1 1 9 3 9 4 N 1 7 5 0 0 1 1 9 3 9 4 =0.1 47 5 4 0 0 0 1 1 9 3 9 4= 0 . 4 5 2 =-一一一 只凡一凡凡一Fc ,_ 、 _ ,、 _ _h 。 _ _1 1 田 团七1 , 找儿 了= 1 . 0 3 5 X 而 一 。 4 2 2 1 查 出 弃 一 。 . 1 2 , A 一 。 . 3 8 n儿。 所以f , =0 . 1 2 X 3 . 1 =0 . 3 7 2 ( 2 =0 . 3 8X3 . 1 =1 . 1 7 8 m m m m 由图 C . 并 由( C . 8 , C ti 2 , K , h o , _t0 . 4 2 8查出疲劳破坏关键部位在 I I 点或m点, 计算 II点应力由( C . 1 2 ) 式, 4 ) , ( C. 5 ) 式得 K2 =1 . 2 1 , K, =1 4X2 . 0 6X 1 0 1 一0 . 3 3 6 , f , =0 . 3 7 2 mm 时 an一李5 = X : U. bb X I n 0 3 5 X 0 . 3 7 2 7- 5 0 3 5 X 1 . 2 1 X( 长- 0 . 3 7 2 2 X 7 . 5 一 1 . 3 6一 = 2 1 6 . 9 N/ mm 人二1 . 1 7 8 m m时: an = 4义2 . 0 6 X 1 0 1 . 1 7 8 1 一 0 . 3 火 1 . 0 3 5火 7 . 5 0 3 5 X , 又 ( 7 . 5 0 . 6 8 X 1 2 5 1 . 1 1 . 1 7 8 . 5 2 X 7 . 5一 3 6 一 7 3 5 . 8 N / m m 计算应力幅: 。 。 -7 3 5 . 8 - 2 1 6 . 9 = 5 1 8 . 9 N / m m 由 ( C . 1 3 ) 式计 算IE 点应力得, f =0 . 3 7 2 m m时, 。 。 =2 6 1 N / m m , 九二1 . 1 7 8 m m时, 。 二7 9 1 N/ mm 。 计算应力幅: a , m - 7 9 1 - 2 6 1 = 5 3 0 N / m m 2 可见m点的应力幅较大, 应校核 皿点疲劳强度。 碟簧的 计算上限 应力: a, , =7 9 1 N / m m 下限 应力: a , . ; =2 6 1 N / m m 应力 幅: a . 二。 , m , x -a , m ; =7 9 1 -2 6 1 =5 3 0 N/ mm 由图 C . 1 1 , 下限应力 a , m ,。 一2 6 1 N / m m , 寿命 N=2X 1 0 “ 次时疲劳强度上限应力为 。 r m 。= 8 0 5 N / mm , 疲劳强度应力幅。 , , =8 0 5 -2 6 1 =5 4 4 N / mm a , =5 3 0 N / m m , 可见碟簧的工作寿命大 约为 N=2 X 1 0 , C . 8 . 2 . 2 对合组合碟篮受变负荷的校核计算 例 3 : 有一个由2 0片碟簧 A 4 0 G B / T 1 9 7 2对合组合碟簧, 受预加负荷 F =1 5 0 0 N, 工作负荷为 F=5 0 0 0 N, 循环加载, 试验算此组合碟簧的疲劳强度 由( C . 2 ) 式 : F 4X 2 . 0 6X 1 0 1 一 0 . 3 0 . 9X2 . 2 5 ) 6 9x 4 0 之 X1= 8 4 0 8 . 3 N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标准最全面 免费标准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GB/ T 1 9 7 2 -2 0 0 5 因此 : 1 5 0 0 8 4 0 8 . 3 = 0. 1 8 5 00 0 8 4 0 8 . 3 = 0. 59 F F 从图C . 1 , 按 h o / h 0 . 4 查出 f , / h a =0 . 1 5 5 , f , / h 。 一。 . 5 7 所以: f , =0 . 1 5 5 X0 . 9 =0 . 1 4 mm 九 =0 . 5 7 X0 . 9 二0 . 5 1 mm 由图C . 8 , 按h o / h 0 . 4 , C =2可得疲劳破坏关键部位为 II点, 按( C . 1 2 ) 式计算 II点应力, 以K, 0 . 6 9 , K, =1 . 2 2 , K, =1 . 3 8 , K, =1 代人 f=。 . 1 4 mm时: 4 义2 . 0 6 X1 0 5 、2 . 2 5 2、, , 0 . 1 4, a一 一 入 三 一 一 二 叹二 下兀二万 入 1 入 石下 不 入 一1一 U. 3 U. 0 J X 4 U 6 . 63 1 X 1 . 2 2 X ( 0 琪一 兴; ) 熟) 一 1 . 3 8 、 乙 乙今乙入 乙. 乙J / =2 4 0 N / mm 关二。 . 5 1 mm时: 一 !X 7一聋黔x 改 2. 25 X 0 . 69 X 402 X 只 0. 5 1X 2. 2 5 X 1 1 X 1 .2 2 X ( 0 92. 2 5 一 _ 0. 5 12 X 2 .2 5 ! 一 : 38 ) =9 3 7 N/ mm 碟簧的计算应力幅为: a = a . . 、 一a - = 9 3 7一2 4 0= 6 9 7 N/ mm 由图C . 1 0 , 在。 , m , =2 4 0 N / m m 处查得 N=2 X l O s 时疲劳强度上限应力为a , . , =8 4 0 N/ mm , 即疲劳 强度应力幅为: a = 0 . .、一6 r - = 8 4 0一2 4 0= 6 0 0 N/ mm 所以 a , a , , 即不能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改进途径有: a ) 提高预加负荷: 如果必须满 足上限应力为 9 3 7 N / mm , 则 由图 C . 1 0可查 出 N=2X1 0 6时, 下 限应 力为 5 0 0 N / mm 。此时预加碟簧变形近似为 ; 、 _5 0 02 4 0 X 。 1 4 =0 . 2 9 m m 由图 C . 1 按 f , / h o =0 . 2 9 / 0 . 9 =0 . 3 2 查出 F_ _ _,_ _ _ 八 _。 _ 八、 ; 二 二 =U . 3 b,户r= U . 3 5入 6 4 U 6 . S = L y 4 L . y 1 N C c 此时, 计算应力幅为: a 0 a -一 。 m ,o =9 3 7 -5 0 0 =4 3 7 N / m m a . =6 0 0 N / m m 即预加负荷 F , 为 2 9 4 2 . 9 N, 可满足工作负荷F z =5 0 0 0 N的变负荷下, 达到 N=2 X 1 0 疲劳寿 命要求 。 b ) 降低工作负荷 如果仍保持预加负荷为 1 5 0 0 N, 要求达到 N=2 X 1 0 疲劳寿命要求, 则工作负荷应降低 由图C . 1 0 查出。 , m , =2 4 0 N / mm , N=2 X1 0 时的。 , . . . -8 4 1 N / m m 。考虑安全系数, 取。 r m 。 二 = 8 0 0 N/ mm , 则 f 2 8 0 09 3 7 x 0 . 5 1= 0 . 4 3 mm, 儿 / h 。二 0 . 4 3 / 0 . 9= 0 . 4 8 由图 C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