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_第1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_第2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_第3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_第4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二、教学内容: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1、志高远2、当志强3、贵以恒4、学与思5、勤自省6、楚史纪三、教学时间: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四、教学策略: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3、检查落实(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志高远1、学先立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启发谈话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 课本P3文意。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阳明立志做圣贤。五、小结拓展师: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交流讨论2、素业成于志尚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二、 研读诗文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1、阅读玩物丧志2、 谈感受3、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文的含义。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2、教师:什么是目标?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二、研读诗文1、介绍诸葛亮。2、师范读,学生互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9的文意。四、教师小结。1、教师:萧伯纳曾言:“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2、全班交流,评议。五、拓展延伸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2、谈感受4、鸿鹄之志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介绍陈涉 大泽乡起义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 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二、研读诗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2三、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四、总结五、拓展延伸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2、谈感受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教学过程:一、口能诵。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二、学而思。 (1)、 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 (2)、学生讨论交流。三、行且勉(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第二单元:当自强5. 自胜者强6. 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 1.老师范读一遍 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教学目标:1.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二、研读诗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老师范读。2.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24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自强?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五羖大夫2、 谈感受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9、胆勾践尝胆【教学内容】: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26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P29【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 自强篇自强不息 磨砺自己【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2、了解自强新政【知识拓展】: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教学过程:一、口能诵。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二、学而思。(1)、师引导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学生讨论交流。三、行且勉(1)詹天佑先生说: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如:(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同桌太棒了.第三单元 贵以恒10 坚忍不拔11 一暴十寒【教学内容】:1、坚忍不拔P352、一暴十寒P3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 贵以恒坚忍不拔 迎难而上【故事链接】: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第12课: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教学内容】: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4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习P42文意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判断对错,说明理由。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锲而不舍 金石为开【案例链接】:1、故事耿恭凿井P43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第13课:读山海经十三首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教学内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P4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3、讨论: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师小结: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贵以恒精卫 刑天一一坚持不懈【知识拓展】: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教学过程:一、口能诵。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二、学而思。1.写一写表示贵以恒的成语。如: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 _2、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取得成功的事例吧。三、行且勉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具有这种敬业精神的人,请将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如:(1)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2)我的爸爸太棒了.第四单元:学与思14、学思并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过程:展示生领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并能说说它的意思?二、研读诗文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诗文含义见 课本P51文意。四、你知道吗?阅读故事:王戎识李。五、小结拓展师: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交流讨论15、博学慎思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二、 研读诗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指名读2、互读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五、拓展延伸1、阅读见微知著2、 谈感受16、学思相资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文的含义。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讲述学亦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二、研读诗文1、师范读,学生互读。2、指名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57的文意。四、教师小结。1、教师: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2、全班交流,评议。五、拓展延伸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2、谈感受17、于不疑处有疑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导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二、研读诗文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三、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四、生互读。五、拓展延伸1、阅读戴震难师2、谈感受18、移居二首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文的含义。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人陶渊明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2、教师:什么是相资?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二、研读诗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1、师范读,学生互读。2、指名读。三、理解古文的意思 (见课本P63的文意。)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热烈的交谈,这是多么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有好的奇特的文章一同品鉴,有疑问疑惑提出来一起分析。四、教师小结。1、教师:学习离不开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会互相启迪,让困惑随之化解。2、全班交流,评议。五、拓展延伸1、阅读集思广益2、谈感受第四单元学与思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2、懂得我们要学思结合,勤奋学习。教学过程:一、口能诵。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二、学而思。(1)、 师导问: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学习与思考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2)、学生讨论交流。三、行且勉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列出来。 第五单元:勤自省19、三省吾身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老师范读一遍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诗意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五、积累古诗 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六、拓展自读古人的名和字。20、见贤思齐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二、研读诗文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老师范读。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2文意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1)什么是贤?贤有哪些表现?(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2、 谈感受21、反求诸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古文1、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p75理解。3、汇报。4、师范读5、生互读三、拓展延伸自读文彦博数豆子22、以人为镜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二、研读诗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1、老师范读。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78文意四、教师小结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五、拓展延伸1、阅读镜子2、 谈感受23、薄责于人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会背诵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师: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二、研读诗文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何暇有工夫责人。1、老师范读。2、师领读,生跟读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见课本P81文意四、教师小结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五、拓展延伸1、阅读心中有主2、谈感受。第五单元勤自省一行知园教学目标: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自省,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学过程:一、口能诵。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二、学而思。(1)、师引导:自省是提高人身修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想一想A、下面成语的意思反躬自省、闭门思过、扪心自问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想一想他们的意思。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学生讨论交流。三、行且勉人们常说:“镜子要朝着自己。”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因过失伤害了他人,影响了文明氛围与人际和谐时,你是怎么做的?第六单元 楚史纪24、筚路蓝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研读诗文1、出示: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2、师范读。3、师领读,生跟读。4、生自读5、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6、汇报。7、师小结三、拓展延伸学习楚人的祖先第25课:一鸣惊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丰富精彩的内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课文1、看一段情景表演。2、教师范读,学生跟句子。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