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复习: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复习: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复习: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复习: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2011高考导航,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1高考导航,命题热点,1以“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嫦娥”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结合气温垂直分布图,考查对流层气温递减率、逆温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以等压线图、示意图等为载体,结合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防灾、体育锻炼等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保温效应及热力环流的形成、等压场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2011高考导航,命题热点,3以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以区域图、经纬网地图为载体,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图形语言,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成因、特点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以等压线图、模式图及近期的台风、寒潮、沙尘天气等材料切入,综合考查区域天气变化的成因、特点及灾害防御,2011高考导航,命题热点,5以2010年或2011年重要的气象灾害为切入点,与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结合,考查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对策,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依纲梳理夯基础,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依纲梳理夯基础,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 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 。 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地面长波辐射,辐射热交换,依纲梳理夯基础,(1)图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源泉,依纲梳理夯基础,(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依纲梳理夯基础,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纬度分布不均,热量差异,依纲梳理夯基础,2热力环流的形成,依纲梳理夯基础,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依纲梳理夯基础,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依纲梳理夯基础,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低压,平行,地转偏向力,度力,水平气压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成一夹角,依纲梳理夯基础,图解风的形成,高频考点巧突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高频考点巧突破,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高频考点巧突破,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学法指导,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高频考点巧突破,“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 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高频考点巧突破,(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 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高频考点巧突破,(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 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本题以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1)要注意下列几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吸收、散射、反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不能把反射作用和削弱作用等同起来;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高频考点巧突破,辐射,不能把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等同起来。(2)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的夜晚气温低,晴朗的夜晚温度低应从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的角度来分析。(3)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结果。(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是因为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辐射。,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高频考点巧突破,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高频考点巧突破,学法指导,等压面和等压线的区分 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割(由于气压自地面向上递减,因此自下而上有很多数值逐渐减小的等压面),在等高面上所形成的许多交线。与地形分布中的等高线原理相似;,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则为高气压,反之则为低气压,如下图。如果各地气压相等,则等压面就是等高面,等高面上无等压线。可以简单理解为:等压面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变化,等压线是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变化。,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高频考点巧突破,(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高频考点巧突破,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学法指导,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PDPC500 hPa。 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频考点巧突破,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高频考点巧突破,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高频考点巧突破,(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增强、减弱)。,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高频考点巧突破,答案:(1),(2)画图略(提示由AB,逆时针)。 (3)B 海 (4)增强,热点探究显身手,1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热点探究显身手,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热点探究显身手,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热点探究显身手,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热点探究显身手,命题展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悉尼晨峰报消息,2009年7月4日,悉尼气温突然升高,特别是西南部某些城区的气温,在几分钟内急剧上升了好几度,如Bankstown机场在13分钟内上升了5.3度,而Campbelltown在17分钟内上升了5度。悉尼西南其他城区也都发生过类似现象。气象台称这是“逆温效应”所致。,热点探究显身手,材料2:某地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热点探究显身手,(1)逆温是大气环境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 ) A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健康 B逆温时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飞机飞行 C逆温时近地面会出现烟雾,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 D逆温时空气水汽凝结核较多,天气比较湿润,有利于人们生活,热点探究显身手,(2)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 ) Aa、b、c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Ba曲线表示12002000米以内有逆温 Cb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层存在 Dc曲线表示对流层中的气温分布规律 (3)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圈的最底层),则对流层大气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哪里?为什么?,热点探究显身手,解析:第(1)题,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难以扩散和稀释,从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第(2)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图中只有b线符合;图中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热点探究显身手,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第(3)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时被大气吸收或反射掉一部分,但绝大部分仍能到达地球表面被地面所吸收,地面由于吸收了热量,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回大气,大气由于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答案:(1)C (2)B (3)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2009年高考广东卷)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典例剖析求解法,例1,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 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典例剖析求解法,(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典例剖析求解法,(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1)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都在26002700 MJ/m2之间,丙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不足2000 MJ/m2,因此,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由甲、乙两地向丙地逐渐减少。(2)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贮存的热量越丰富,地面辐射越强。 【答案】 (1)C (2)B,典例剖析求解法,【规律方法总结】 等值线的疏密表示数值差异的大小。由于不论等值线的疏密,等值距是一致的,所以图上距离相等的两处,等值线密集的地方数值差异大,稀疏的地方差异小。而不同图幅之间数值的比较,需要进行比例尺的转换和等值距的区分。,典例剖析求解法,如比较上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A、B、C三处风力的大小:A、B所在图的比例尺相同,B处等压线虽然比A处密集,但其等压距(气压差)比A处小得多,所以A处风力大于B处;B所在图中等压距虽然小于C所在图中等压距,但由于B所在图的比例尺远远大于C所在图的比例尺,C所在图中水平距离较大,气压梯度则较小,所以B处风力又大于C处。,(2009年高考全国卷)右图示意某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