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UPF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pdf_第1页
利用UPF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pdf_第2页
利用UPF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pdf_第3页
利用UPF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pdf_第4页
利用UPF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剩用 U P F 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电子质量 ( 2 0 1 6 第o 6 期) 利用 UPF C提 高 电力系统稳 定性 的研 究 S t u d y o n Po we r S y s t e m S t a bi l i t y Enh a n c e me n t b y UPFC 吴新方, 王东峰( 山东科技大学 电气与 自动化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9 0) Wu Xi n - f a n g,W a ng Don g - f e ng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 S 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o g y ,S h a n d o n g Q i n g d a o 2 6 6 5 9 0) 摘 要: 现代电力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为了提高其电能质量 , 增强运行的稳定性 , 提出了一种利用统一 潮流控制器f U n i fi e d P o w e r F l o w C o n t r o l l e r , U P F C ) 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U P F C 通过向系统中注入可控电 压,和系统进行功率交换,达到控制线路有功 、无功功率 以及稳定接人点 电压的 目的。该文在 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平台上, 搭建了一个装设有 U P F C的三相环形电力系统模型, 在模型中通过一定时开关接 入一个三相负载来模拟系统受到的外部扰动。最后,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验证了 U P F C 确实能够提高 电能质量, 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 关键词: U P F C ; 电能质量; 可控电压; 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平台; 电力系统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 T M7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0 1 0 7 ( 2 0 1 6 ) 0 6 0 0 1 5 0 5 Abs t r a c t :Mo de r n Po we r Sy s t em is b e c o m in g mo r e an d mo r e lar g e a n d c o mple x In o r d er t o impr o v e t h e p o we r q u alit y a n d in c r e a s e t h e s t a bil it y o f p o we r s y s t e m ,t h i s p ap e r p r e s e n t e d a me t h od u s i n g UPF C t o s o lv e t h e p r o b le m T h r o u g h in j e c t i n g v o lt a g e i n t o t h e p o we r s y s t e m, e x c h a n g i n g p o we r w i t h t h e s y s t e m, U P F C a c h ie v e s t h e a i ms t o c o n t r o l a c t iv e a n d r e a c t iv e p o we r , s t a b l e t h e i n j e c t io n p o i n t v o lt a g e T h is p a p e r s e t u p a t h r e e- ph a s e r i n g po we r s y s t e m mo de l in s t a l le d wit h UP FC o n t h e Ma t l a b Si mu l in k p l a t f o r m, in wh ic h s im u la t ed a e x t e r n al dis t u r b a n c e wit h a t h r e e -p h as e s e r i e s lo a d c on n e c t e d b y a t ime br e a k e r F in all y , t h r o u gh a n aly zin g t h e s imu la t ion r e s u lt s , we v e r i f ie d t h a t UP F C c a n impr o v e t h e p o we r qu ali t y a n d i n c r ea s e t h e s t a bi li ty o f p o we r s y s t em a c t u ally Ke y wor ds : UPF C;po wer qu a li t y ; c o n t r oll a b l e v o lt a g e; Ma t lab Simu li n k p l a t f o r m; p o we r s y s t e m s t a b i l it y C L C n u mb e r : T M7 6 D o c u me n t c o d e : A Ar t i c l e I D: 1 0 0 3 - 0 1 0 7 ( 2 0 1 6 ) 0 6 0 0 1 5 - 0 5 0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朝着长距离 、 大规模 、 超高压 、 高负 荷 、 跨区域联网输电等方向发展, 这就使得其 自身稳定 性变得越来越低。 传统的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如 合理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 , 改善电力系统基本元件的特 性和参数, 加强电网自动化管理等_ l _ 2 】虽然都能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效果,但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 近年来 ,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 通信技术等的 快速发展 , 新的快速控制装置不断出现 , 为复杂、 快速多 变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口 1 。如可控串联 补偿装置( T h y r i s t o r C o n t r o l l e d S e r i e s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T C S C ) 能够通过调节等效容性电抗来提高电力系统在大扰动 和小扰动作用下系统的稳定一I4 - 5 1 ; 柔性功率调节器( F l e x i b l e P o w e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 F P C ) 能够通过向电网中释放或 吸收电能, 来调节系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旧 ; 超导磁储能 系统( S u p e r c o n d u c t i n g Ma g n e t i c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S ME S ) 作为 灵活可控的有功功率源 , 可调节电网阻尼 , 实现主动致 稳 ,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功率震荡 问题 , 提高了电力系 统的稳定性 ; 静止无功补偿器( S t a t i c V a r C o m p e n s a t o r , s v c ) 和静止同步补偿器( S T A T i c s y n c h r o n o u s C O M p e n s a t o r , S T A T C O M) 够快速调节注入系统的无功电流, 从而 达到调节系统无功功率的目的 8 1 。这些新的快速控制装 置都能有效提高电能质量 , 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 , 但它 们大部分对电力系统的控制量 比较单一, 或者反应时间 较长, 控制能力有限。 作为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F l e x i b l e A C T r a n s mi s s i o n S y s t e m, F A C T S ) 大家族中最核心的一员, U P F C不仅具有 电压调节 、 串联补偿 、 移相等能力, 还能快速独立地控制 作者简介: 吴新方( 1 9 9 0 一 ) , 男, 在读研究生, 专业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王东峰( 1 9 8 9 一 ) , 男, 在读研究生, 专业为电气工程,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1 5 电子质 量 ( 2 0 1 6 第0 6 期) 和 】 用 U P F C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输电线路的有功与无功功率 ,调节系统的潮流分布 , 与 其他控制装置相 比, 具有快速 、 全面、 稳定、 高效等优点, 被认为是最具有创造力 , 最有前途的电力电子装置19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U P F C在提高电力系统稳 定性方面的作用。 文章一开始简单介绍了U P F C的基本 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然后设计出了电力系统的主电路模 型; 最后 , 借助 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仿真平台, 搭建了电力系 统仿真模型,通过比较 U P F C在工作与否两种情况下 , 电力系统在扰动后恢复稳定的能力 , 最终得出结论。 1 UP F C基本原理 1 1 U P F C基本结构 U P F C的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 主要是由主电路和 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主要是由两个共用一个 直流电容的全控型电压源变流器 1 和 2构成。 变流器 1 经过耦合变压器 并联在线路母线电压上 ,被称为并 联变流器( 并联侧) ; 变流器 2 通过耦合变压器 串联在 输电线路上, 被称为串联变流器( 串联侧) 。变流器的输 出电压和电流含有一定量的谐波成分 ,需要安装相应 的滤波装置。变流器 1 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含有的谐波 成分较少 , 需要加载简单的R L滤波器或不用加载滤波 器; 但变流器 2输出量含有的谐波成分较多 , 一般要加 载 L C L型滤波器 , 去除谐波分量。 控制电路通过适当的 控制策略,对并联侧和串联侧的可控功率器件进行通 断控制 。 耍 控制电 路 l 图 1 U P F C的基本结构 1 2 UP F C工作原理 图中变流器 1的输出电压为 V ,电流 , 。 。 , V 相位 由上述可知, U P F C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并联侧和 超前节点电压 V 的角度为 T M I o变流器 2的输出电压为 串联侧两部分组成 , 这两部分既可以独立地工作 , 也可 V ,相位超前 V 的角度为 lJ M 2 ( 幅值和相位都是综合矢 以共同作用, 控制线路的电压及潮流分布。为了便于分 量) 。XI X 分别为并联变压器 T I 和串联变压器 的漏 析其工作原理 , 现将 U P F C并联侧和串联侧分别用受控 抗。R 一 为包括变流器 1 损耗和变压器 T i 损耗的等效电 电流源和受控电压源进行等效 , 得出 U P F C的等效数学 阻。R z 为包括变流器 2 损耗和变压器 损耗的等效电 模型如图 2 所示。 阻。根据 U P F C瞬时有功功率平衡关系式 , 可得到直流 X 电容 C能量变化的表达式 : 1 6 图 2 U P F C的等效数学模型 d ( c ” 兰 j _ 一 一 - i v l, 1 c o s ( 6 l 崛 一 1) 一 2 , o s + 一 n ) 】 ( 1 ) = j I C O S ( - “s - O 1) 一 如 。 s z 蟾 一 酬( 2 ) 方程( 1 ) 的含义是直流电容储能的变化率, 等于变流 器吸收的瞬时有功值, 为直流电容 c的电压。正常情 况下 d U J d t = O , 则 : V , l , c o s ( 6 l 广 1) = 2 o s 2 位一 0 ) ( 3 ) 方程f 3 ) 是 U P F C的有功功率传递公式, 并联端电流 , 表达式为: 利用 U P F 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电子质量 ( 2 0 1 6 第0 6 期) l O b = ( 4 ) 当不考虑逆变器损耗时, 表达式可简化为: l O q = ( 5 ) 1 A1 、 为直流电压源 的逆变输 出,采用S P WM 技术可显著降低输出谐波分量, 其基波分量为 : V l = Kl 慨 1 ) ( 6 ) V 2 = K 2 U a 1 ) ( 7 ) 式中, 。 、 1 M 2 为调制波和 Ls 短点电压波形的相位移; K。 、 K : 为调制系数 , k = V d V , 其中 是调制波的峰值 , 是载波峰值。 由图 2 可知 , 串联侧变流器 2通过串联耦合变压器 向系统中注人一同频率的幅值和相角都可调的注入 电压 ( 0 , 0 3 T M z8 2 ) 。串联侧的工作原理就是 通过控制注入电压 的大小和相位来控制系统的有功 与无功功率。 并联侧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并联变压器与输 电线路 进行功率交换 , 从而实现有功传输及无功补偿 。其调节 目的有二 : 一是有功调节 , 即稳定直流侧大电容上的电 l 0 0MTd 压, 从电网吸收有功功率补偿串联侧所需要的有功功率 和整个 U P F C有功功率的消耗 ; 二是无功调节 , 即可以 输出无功功率以稳定接入点电压。在稳态工作时 , 若不 计 U P F C自身内部的损耗 , 流人 U P F C的有功功率等于 其流出的有功功率 , 保持直流电容两端电压稳定。若电 容电压不稳定 , 则会加剧电网系统的不稳定 , 这是绝对 不允许的 。 2含有 UP F C的电力系统模型设计 2 1系统主电路模型设计 如图 3所示 , 主电路为环网结构 , 包括两个发电厂 ( P o w e r p l a n t # 1 , p o w e r p l a n t # 2 ) , 5条母线( B 1 B 5 ) , 三条输 电线路 1 , L 2 , L 3 ) 和两组 5 0 0 k V 2 3 0 k V变压器组( T r l , r r 2 ) 。接在 2 3 0 k V输电线路上 , 总共发出 1 5 0 0 M W 的两 个发电厂 ,将功率传输给接在母线 日 5上短路容量为 1 5 0 0 0 MV A等值系统和接在母线 3的 2 0 0 M W 负载 , U P F C装设在输电线 2的末端, 以控制母线 曰 3 上的有 功 和无 功功率 2 1 。 1 3 S k Y 2 3 0 k V L1 : 6 5 k in d o u b l e c i r c u i t l i n e 2 3 O = 5 0 0 M W 1 0 0翮 l 3 8 船, 图 3 5 0 0 k V 2 3 0 k V传输系统示意图 2 2基于 Ma t l a b S i mu l i n k仿真模型设计 装设有 U P F C的系统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3仿真结果分析 由图4可看出,在 3 母线处通过一个定时开关接 入一 1 0 0 e 。 W 的负载, 定时开关设定为 5 s 闭合。 这样, 系 统正常运行 5 s 后 , 突然接入了一个大的三相负载, 原来 的平衡被打破,电网受到了扰动。U P F C被安装在母线 B U P F C和母线 B 3 之间,主要控制母线 B 3上的有功 、 无功功率以及 B U P F C上的电压。所以, 通过仿真比较 日 3 母线上的有功 、无功功率以及 B U P F C上的电压波 形 , 就能得 出研究结果 。 1 7 电子质 量 ( 2 0 1 6 第0 6 期) 幂 lj 用 U P F C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图 4 装设有 U P F C的系统仿真模型 3 1 在扰动情况下。 UP F C对系统功率的影响 3 1 1 UP F C对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影响 下面就电力系统在扰动发生后 , 在 U P F C是否T作 两种情况下,分析系统有功功率的波形 ,来研究 U P F C 对系统有功功率的影响, 如图 5 、 图 6 所示。 2 0 1 O 量 0 - 1 0 -2 0 2 0 1 0 兮 0 Q- -1 0 _2 O 。 I O 2 4 6 8 1 0 1 2 1 4 1 6 V S 图5 U P F C不工作时系统有功功率波形 一 。 l 8 1 0 1 2 1 4 1 6 V s 图 6 U P F C工作时系统有功功率波形 由图 5和图 6可 以看 出 , 没有 U P F C工作 的系统 有 功功率震荡较为强烈, 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趋于稳 定 , 而 U P F C工作的系统有功功率震荡较轻, 经过较短 的时间便能恢复稳定。 3 1 2 UP F C对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影响 下面就电力系统在扰动发生后 , 在 U P F C是否T作 两种情况下 ,分析系统无功功率的波形 ,来研究 U P F C 对系统有功功率的影响 , 如图 7 、 图 8 所示。 1 8 3 0 2 0 兮 1 0 o o 3 O 一 2 O 3 1 O o 0 一 I 广 、 8 1 0 1 2 1 4 1 6 V s 图7 U P F C不工作时系统无功功率波形 , 、 0 2 4 6 8 1 0 1 2 1 4 1 6 图 8 U P F C工作时系统无功功率波形 由图7和图 8 可以看出, 相较于 U P F C正常工作的 系统 ,无 U P F C工作的系统线路的无功震荡较为强烈 , 持续时间较长;而有 U P F C工作的系统震荡时间较短 , 系统能快速回复平衡。 3 2在扰动情况下 , U P F C对系统 电压的影响 在扰动情况下, U P F C对系统 电压的影响,如图 9 、 图 1 0 所示 。 1 5 一 e 1 3 0 5 企 ; i 0 2 4 6 8 1 0 1 2 1 4 1 6 图9 U P F C不工作时各母线电压波形 利用 U P F 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电子质量 ( 2 0 1 6 第0 6 期) 1 5 1 3 0 5 厂 一 i I 1 V 0 2 4 6 8 1 0 1 2 1 4 1 6 图 1 0 UP F C工作时各母线电压波形 由图 9 、 图 1 0可以看出, 无 U P F C工作的系统, 电压 波形震荡较为强烈 , 恢复周期较长 , 而有 U P F C工作的 系统 , 电压震荡相对较为缓和 , 且较短时间内就能恢复 平衡。 4结 论 通过对扰动情况下电力系统仿真结果的分析, 得出 系统发生大的扰动后 , 安装了 U P F C的系统 , 其有功和 无功功率能够快速的恢复稳定 , 而没有安装 U P F C的系 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稳定。对于电压, 安装了 U P F C的系统相较于未安装 U P F C的系统 ,电压的震荡 幅度和周期都明显的减小 , 电压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可 以预测当系统出现更大扰动的情况下 , 系统有可能无法 稳定运行和通过合乎质量要求的电能,而装设有 U P F C 的电力网络, 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 因此 , 可以 证明 U P F C能够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提高电网电能质量 和增强其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1 】 方勇杰, 薛禹胜 现代 电力系统控制的发展趋势 1 9 9 7年 I F A C C I G R E电力系统及发电厂控制会议评 述 J 电力系统 自动化, 1 9 9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