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碱法与电石渣—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pdf_第1页
双碱法与电石渣—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pdf_第2页
双碱法与电石渣—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pdf_第3页
双碱法与电石渣—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pdf_第4页
双碱法与电石渣—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6 卷( 2 0 1 4 年 第8 期 ) 电 力 安 全技 术 J 双碱法与电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分析 张永 波 ( 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2 6 2 7 0 9 ) 摘要 阐述 了双碱 法脱硫工艺与电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原理、影响 因素,分析 了2种 脱硫工 艺的优缺点,提 出了对 电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及设施 的优化措施,还指 出了双碱法脱硫工 艺的改进方案及实施情况,确保脱硫设施节能、环保、经济地运行。 关键词双碱 法;电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优化改进 1 概述 某 公 司 热 电 3期 “ 三 同 时 ” 工 程 投 资 2 0 0 0万元 的脱 硫 项 目,采用 钠钙 双碱 法脱 硫工 艺 ,由福建鑫 泽环保有 限公司承建 。其工艺采用 P VC( 聚氯 乙烯 ) 公司副产 的电石渣替代石灰浆液 来还原钠碱 ,达到 了以废治废、节能环保 的效果。 采用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的优点是塔 内钠基清液易 吸收 , 可大大减少结垢机会;在较低的液气 比下可 得到较高的脱硫率 ;电石渣 的利用率较高 ;具有负 荷高、压降低、不易堵、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该公司4期脱硫项 目采用了山东环冠科技有 限公司的电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脱硫剂仍采用 P VC公司副产的电石渣。该工艺的特点是: ( I )通过改变液气 比,舍弃 了钠碱的使用 ,降 低了脱硫剂的消耗 ; ( 2 )采用 了山东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力搅拌 技术 ,使搅拌更均匀 ,节约 了电耗并减少了泄漏; ( 3 )氧化技术采用 比肖夫的氧化技术 ,配备氧 化分布器 ,使氧化空气分布更均匀 ,效果更理想。 2 双碱法脱硫工艺 2 1 双碱法原理 常用 的钠 钙双 碱 法 ,在 启 动 时 以纯碱 吸 收 S O 2 ,吸收液用 电石渣液再生 ;在启动后,Na 2 C O, 溶液中的 c O ; 一 基本被去除;吸收液再生后,循环 使用。循环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如下。 ( 1 )脱硫过程 : Na 2 C O 3 + S O2 一Na 2 S O 3 +C O2 ( i ) 2 Na OH+ S O 2 一 Na 2 S O 3 +H2 O ( 2 ) Na i S O 3 + S O2 + H2 O一2 N a HS O3 ( 3 ) 式 ( 1 ) 为启动阶段 N a C O , 溶液吸收 S O 的反 应 ;式 ( 2 ) 为再 生 液 p H值 较高 ( 高 于 9 ) 时溶 液 吸收 S O : 的主要反应 ;式 ( 3 ) 为再生液 p H值较低 ( 59 ) 时的主要反应。 ( 2 )再生过程 ( 用电石渣液) : 2 Na HS O 3 + C a ( OH) 2 一 Na 2 S O 3 +C a S O3 i + 2 H2 O ( 4 ) N a 2 S O 3 +C a ( OH) 2 2 Na OH+C a S O 3 ( 5 ) 式 ( 4 ) 为 脱 硫 过 程 再 生 反 应;式 ( 5 ) 为 再 生 液 p H值 高于 9后 继续发生 的主反应。所生成 的 C a S O 及副产物 C a S O 以半水化合物形式共沉淀。 2 2 影响双碱法工艺的因素 ( 1 ) 再生液 p H值。再生液p H值 ( 即脱硫液初 始的 p H值 ,记作 P H0 ) 是影响脱硫率 ( , 7 ) 的一个 主要 因素。当 p H 高于 l 2时,脱硫率接近 8 0, 随着 p H。 的下降 , 脱硫率缓缓降低;当 p H。 降至 8左右时 ,脱硫率仍大于 7 0; p H。 降到 7以下后 , 脱硫率迅速下降。这是 由于在高 p H。 时,OH一 浓 度 ( mo l L , 以下同) 大, S O 进入溶液后按反应 ( 2 ) 迅速转化为 s O; 一 ,液相传质的增强因数大而阻力 小 ,整个传质过程 由气相 阻力所控制,因而吸收速 率较大,7 较高; 当 p H 降到 7 左右时,反应 ( 2 ) 可以忽略,反应 ( 3 ) 也基本完成,式( 3 ) 中s O ;和 增强因数随p H 的降低而较快减小,传质阻力相 应增大,使 , 7 迅速下 降;当 p H。 低于 5时,因反 应 ( 3 ) 也近于完成 ,此时 卵低于 3 0 ;S O : 的进一 一 9一 J 电 力 安 全 技 术 第1 6 卷( 2 0 1 4 年 第8 期) 步溶人反应溶液属于物理吸收,液体出塔后常会有 S O 脱吸释放而发出刺鼻性气味。因此,单从脱硫 率角度考虑,p H 。 越高越好,但 p H 。 高容易导致 结垢和电石渣利用率下降。综合考虑,P H 0 保持在 78较为合适。图 l 所示 为再生液 p H值对 脱硫 率 的影响 ,其 中 为气体中 S O: 的初始浓度 ,L G为液气 比。 图 1 再生液 p H 值对脱硫率的影响 ( 2 )溶液中 Na 浓度。图 2为一定条件下溶液 中Na 对 , 7 的影响。可见 , 7 随 Na 的增加而增高 , 其中N a 为0时相当于石灰湿法,且在高p H 时, Na 对 , 7的影响比低 p H 时的影响小。当 Na 不 大于 0 3 mo l L时, 7随 Na 增 加而升高的幅度 较大 ;当 Na 大于 0 3 mo l L时,幅度变小。这 是因为对高 p H 。 ,再生需用足量 C a ( O H ) 按式 ( 5 ) 进行反应,由于 C a ( O H) , 的溶解度有限,尽管溶 液 中 Na 差别较大,但再生后得到的 Na OH浓度 均 较低 ( 对于 Na 为 0 1 5 mo l L的溶液 ,充分再 生后得到 的 Na OH浓度不超过 0 1 2 mo l L) ,p H 相差不大 ,使得 Na 对 , 7的影响不是太大。但 当 p H 。 保持在 78 时,则再生反应 ( 4 ) 较反应 ( 5 ) 易于进行, 使得N a 对s o l 一 的影响较大。另一方 面,随灰渣带走的液量 一定,故 Na 越高 ,运行 中损失的钠碱量 也越 大。考虑 以上 因素,Na 取 0 1 3 mo l L左右为宜。 ( 3 )溶液中s o l 一 浓度。在溶液循环过程中还 伴有氧化反应, 产生s o l 一 ,由于溶液中s o l 一 所形 成的钙盐要比s o l 一 所形成的钙盐溶解度大, 再生 时会有一部分s o l 一 累积。图3 为s o l 一 对 ,7 的影 一 9一 响,当p H 。 较高时, S O I - 对 ,7 的影响较小; 而当 p H 较低 时,则影响较大。这 是 由于 当溶液 中有 S o l 一 存在时, s o l 一 将占 用一部分N a 与之达到电 荷平衡,使溶液中起脱硫作用的活性 N a ( 能形成 Na OH、Na , S O 3 及 Na HS O 3 的 Na ) 降 低 , 从 而 影响脱硫率。 由上述 可知 ,当 p H 较高时, , 7 受 N a 影响较小,因而 ,7 受s o l一 影响也不大; 但随 着p H 的降低,7 受s o l 一 的影响逐渐明显。 图2 溶液中 N a 对脱硫率的影响 图3 溶液中s o I 一 对脱硫率的影响 ( 4 )液气比 a ) 。L G的大小直接影响脱硫 装置 ( 塔体、泵、管道等) 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 如 电耗 ) , 是一个重要 的操作参数。图 4表 明了 2种 不同的 p H 下,L G对 , 7的影响。可见,当L G 较小时 , 7 受 L G的影响较显著。无论 p H。 高低 , 当L G大于 3时, 7随 L G的增加幅度都 很小 。 其主要原 因如下。 在 S O , 浓度不变时,增大L G则液体沿塔 板下流时 p H值 的降低较少 ,且塔板上气液接触面 积增加 ,有利于增 加吸收速率 ;但当 L G增大到 一 定程度时,对液体 p H值下降的影响已很小 ,气 液接触面积的增加也有 限。 较低 p H 时,p H值 的变化对脱硫率 的影 响比高 p H。 显著 ( 见图 1 ) ,因此 , 7 随 L G的变化 更加明显。L G控制在 23 L m。 较合理 ,这样 第 l 6 卷 ( 2 0 1 4 年第 8 期 ) 电力 安 全 技 术 既可保证较高的脱硫率 ,又不致于使投资和运行费 用过高。 图 4 液气比对脱硫的影响 ( 5 )气 体 中 S O 初始 浓度 ( y o ) 。如 图 5 所示 , , 7随 的增高而有所下降。当 p H。 较高时, , 7随 的上升而下降缓慢 ; 当 p H。 较低时, , 7下降较 陕。 图 5 S 0 初始浓度对脱硫的影响 2 3 双碱法脱硫运行分析 实践证 明:再生液 p H值 、溶液中 Na 浓度和 L G愈高,则脱硫率也愈大;溶液中s O ; 一 的存在 会使脱硫率下 降;气体 中 S O : 的 较低 ,有利于 脱硫率的提高 ,因此燃用低硫煤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考虑脱硫率和费用 ,较适宜双碱法脱硫工艺的 条 件 为: p H 0 为 78 , L G为 23 L m ,N a 约为 0 3 mo l L。 3 电石渣石 膏法脱硫工艺的优化 3 1 吸收原理 电石液一石膏法反应式如下 : C a ( O H ) 2 + S O 2 一 C a S O 3 i + H 2 O ( 6 ) 2 C a S O 3 + O 2 - , 2 C a S O 4 ( 7 ) 该工艺设置简单,其原理为 :烟气进入吸收塔 J 与喷淋的电石渣浆液接触 ,去除烟气中的 S O 。吸 收塔浆液循环泵为吸收塔提供大流量的吸收剂 ,保 证 气液充分接触 ,提高对 S O, 的吸收效果。在 生 产石膏的过程 中,应设置氧化风机,将空气喷入塔 浆池内,将浆液中的H S O 和s O ; 一 氧化成s O ; 一 。 在吸收塔浆池 内设有搅拌器 ,以保证混合均匀,防 止浆液沉淀。氧化后产生的石膏通过吸收塔浆液排 出泵排出后,进入石膏脱水系统 。 此工艺的特点在于采用特殊设计的电石渣浆液 管道 ,加大循环喷淋浆液的 p H值 ,有利于提高脱 硫效率 ;同时,脱硫塔浆液池保持低 p H值运行 , 有利于 Na S O 。 的氧化。 3 2 脱硫工艺的改进 3 2 1 吸收剂的喷入方式改进 在常规的石灰石一石膏湿法工艺中,一般是直 接将吸收剂喷人吸收塔浆池 ,以促进吸收剂的充分 溶解 ,但这种喷人方式会导致吸收塔排出浆液 中含 有大量的未溶解石灰石颗粒 ,降低了脱硫石膏的纯 度。电石渣中的 C a ( O H) 在弱酸性环境中的溶解 速度远远大于石灰石 ,为降低吸收剂对脱硫石膏纯 度的影响,在工艺设计时对吸收剂的喷入方式进行 了优化。将新鲜电石渣浆液补充至循环泵进 口管道 内,通过浆液循环泵进入吸收塔吸收区,直接参与 烟气洗涤。 3 2 2 吸收区高度的优化 在 电石渣_石膏湿法工艺中,电石渣喷淋浆液 的 p H值较高 ,为确保吸收塔浆池氧化区的最佳氧 化环境 ( p H约为 4 5 ) ,应降低喷淋洗涤副产物中 C a S O 的含量。与石灰石一石膏湿法工艺相 比,提 高吸收塔吸收区高度 ,将有利于脱硫副产物的强制 氧化效果 。按照本工艺的基本设计条件 ,电石渣工 艺的吸收塔吸收区高度为 l 1 6 m,比石灰石工艺 的吸收塔吸收区高度至少高 2 5 m。 3 2 3 搅拌技术优化 该工艺采用山东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力搅拌 技术。该液力搅拌系统的特点在于搅拌更均匀,节 约电耗,减少泄漏,降低磨损减小维修量;同时配 备氧化分布器 ,使氧化空气分布更均匀 ,消除了传 统的侧向搅拌加氧化喷枪工艺磨损严重、电耗大、 氧化空气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 3 2 4 浆液喷淋系统的优化 该工艺采用较高的液气 比,设计的喷淋母管和 一 一 J 电 力 安 全 技 术 第1 6 卷( 2 0 1 4 年 第8 期) 喷淋支管的材料为 F R P ( 纤维增强复合塑料) ,喷 嘴材料为 S i C ,并采用大蜗壳形式, 避免了喷淋头 及母管 的堵塞。浆液标准为:C l 一 浓度为 4 0 g L, 含固量为 1 8 0 2 2 0 g L ,并在短时间满足浆液含 固量为 2 5 0g L的要求。 3 2 5 塔体防腐工艺优化 结合 实 际,对脱 硫 塔塔 体 防腐 工 艺进 行 改 进。 吸 收 塔 底 部 采 用 2 0mmL P - 0 1型 普 通 玻 璃 鳞 片 +耐 酸 瓷 砖,底 部 向 上 2 m 至 液 面 处 采 用 2 0 mm L P -0 1 型 普 通 玻 璃 鳞 片 , 底 部 向上 2 m 的 侧 部 内表 面 再 加 1 5 mm S i C耐 磨 层 ,液 面 至 喷 淋 段 采 用 L P -0 2型 耐 温 玻 璃 鳞 片 ,喷淋 区 内表面 ( 含 喷淋管 支撑 梁 ) 塔壁 采用 2 0mm L P -0 1 型普通玻璃鳞片 +1 5 mm S i C耐 磨层 ,支撑 采用 2 0 mm L P - 0 1型普通玻璃 鳞片 + F R P +1 5 mmS i C耐磨层,进 口烟道前端表面底 部采用 L P - 0 2型 耐温玻璃鳞 片 +耐酸碳砖 防腐。 根据塔体不同部位、不同的工作状况 ,采取相应的 防腐措施 。 4 双碱法工艺的改进 面对 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该公司在运行好 电 石渣一石膏法脱硫工艺的同时,借鉴其先进技术 , 对双碱法工艺进行优化、改进。 4 1 加碱系统的改造及运行工艺的改进 系 统 共 有 2台 UHB Z型 液碱 泵 ,将 其 中 的一 台更 换 为 B F 一3 8泵 ,自行 敷设 5 7管 子、 2 5管 子约 5 0m,将新 增 加的碱 管道分 别 引入 4台循环泵 的入 口处。 日常运行 时,利用 另一 台 UHB Z型液碱 泵,采取少加碱、多加 电石渣甚 至不加碱的方式,将 电石渣液经悬液分离后 ,加入 系统中参加反应,塔内p H值维持在 6 左右。需要 调整指标 时,及时启动 B F 一3 8 泵 ,保证脱硫指标 合格 ,以达到节约用碱的目的。 改造 后,控 制塔 内p H值在 6左 右,氧化池 p H值在 5 左右,保证了氧化效果,解决了因氧化 池 p H过高而无法氧化的问题,使 C a S O 2 H , O 能够及时通过脱水机脱除,避免浆液过稠造成无法 正常循环,延长了运行周期。系统基本由双碱法改 为 了电石渣法,用碱量 比原来减少 了 8 0,节省 了大量原材料开支。 一 9 4 2 电石渣液预处理装置改造 由于电石渣内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制浆池 内经 过搅拌的浆液经提浆泵进入系统反应时,会直接将 杂质带入系统 ,易造成泵、阀门及管道的堵塞。 经论证后 ,利用蒸发车间替换下来 的悬液分离 器 , 对 电石渣液进行预处理后再使其参与系统反应 , 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由于电石渣的水溶性差,使用 该装置后能够使未溶解的电石渣分离 出来 ,再进入 制浆池继续搅拌溶解;同时能够分离出合格的电石 渣浆液参与反应 ,生成 C a S O 2 H O,并能保持 系统内的反应液清澈 ,不产生较多的沉淀。 4 3 脱硫塔底部扰动装置改造 双碱法脱硫塔塔底为平面设计 ,无搅拌装置 , 在运行 时易发生脱硫剂沉淀积渣现象。 自2 0 0 8 年 脱硫装置运行以来 ,每半年就要对 2台塔进行 1 次 清理 ,每次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清渣量 约 为 1 2 0m 左右。 经多次论证后 ,利用约 2 0 0 m废 旧管道 ,从空 压机储气罐出口引出 1 根 7 6管,引至 5 ,6号脱 硫塔进 口烟道处,并接至塔底排污球阀,这样可有 效避免塔内液体倒流入储气罐。压缩空气接至塔底 后, 在塔 内利用 5 7 管与 3 8 管 自制主管与支管, 在塔底使压缩空气形成环形扰动 ,促使塔底积渣排 出塔外 ,避免造成沉积 。 该装置工艺简单、投资小 ,但见效大 ,节省 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有效地延长了脱硫塔的清渣 时间,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 4 4 脱硫塔喷淋装置改造 在原脱硫喷淋设施 中,采用的喷头是 DN1 6螺 旋喷头 ,材质 为 3 1 6 L或 S i C 。为保证 喷淋 效果, 已将该喷头改为锥形 ,即喷头口径逐渐缩小 ,至锥 部仅约 D N 5 ,非常容易被杂质堵塞。在使用电石 渣作为还原剂时,由于吸收液易在系统 内壁形成垢 片 ,当脱硫塔受温度影响热胀变化较大时,垢片容 易脱落。虽然采用了沉降、过滤等措施 ,但仍不能 彻底消除吸收液内的杂质,多次出现因喷头堵塞造 成脱硫效果差、指标不合格的 问题 。喷头堵塞后 , 易引起塔 内支管、主管堵塞 ,维修工作量非常大 , 给运行带来不便。 经咨询一些厂家 ,在保证脱硫 循环泵 流量不 变 的情况下 ,采用 F RP -Rt 型空心锥 喷头代替原 S i C材质 的螺旋锥喷头可彻底解决因杂物造成的喷 第1 6 卷( 2 0 1 4 年 第8 期 ) 电 力 安全 技术 J 一 种吸收塔浆液密度计安装方式的优化 肖盛 贤,余彪 ,王炜炜 ( 国投 宣城发 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宣城2 4 2 0 5 2 ) 摘要介绍了火电厂湿法脱硫工艺中科 氏力质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特性 ,分析 了密 度计的工艺流程和安装方式,提 出了一种将密度 计优化为吸收塔 自流式的安装方式,提 高了密度测 量系统的可靠性 ,节约了用电量、设备成本和维护 费用。 关键词 密度计 ;科 氏力质量流量计;自流式;吸 收塔 密度计作为火 电厂湿法脱硫工艺控制流程 中的 重要测量工具 ,对确保脱硫系统物料平衡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通过在线测量石灰石浆液的密度来控 制s O 的转化率,可以提高脱硫系统的经济性和运 行效率。因此,精确、稳定的在线密度测量仪表对 于湿法脱硫转化率的控制至关重要。 1 科氏力质量流量计 1 1 工作原理 在 目前的火 电厂脱硫系统中,科 氏力质量流量 计是应用最广泛的浆液密度计,其工作原理是:在 流体的作用下 ,测量管路 以一定的共振频率进行振 动 ,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