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西栅染布坊.doc_第1页
乌镇西栅染布坊.doc_第2页
乌镇西栅染布坊.doc_第3页
乌镇西栅染布坊.doc_第4页
乌镇西栅染布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镇西栅染布坊2009-07-02 21:56阅读:230下雨天,雨丝摇曳在江南冗长的情思里。站在乌镇的分布图前,分明的感到乌镇就是一幅泼洒在江南的水墨画。水绕着房子,房子依着杨柳,杨柳傍着小桥,小桥依偎着水,这是一个和谐的布局,一幅蓝绿有致的水墨画。看着摇荡的乌篷船”,那摇动的桨声,富有节律地响着,体会了“水一程,陆一程”的特有水乡风味。想起遥远的江南,这乌篷船里发生过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一浆一诗,一程一故事,一船的明月,一代的江山,都如这流水悠悠,汇集成一个个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香君血染桃花扇、林黛玉飘零苏州口想起了周作人的乌篷船,想起了粉墙翠竹人家来到了刘若英拍电视广告的“染布坊”; 蓝花、彩染的布条迎风晃动,像是夕阳中扭着小腰身的垂柳,也如步履婀娜的江南女子,让你一下子就进入江南温婉的世界。粉墙黛瓦、翘起的马头墙、古朴的横梁、不太宽阔的庭院,飘着黄豆的清香。在师父的示范下,原来印花要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作模,经过一道道的工序才染成蓝花布。走出“染布坊”,阳光下,那一条条随风飘动的布条,让你感到亲切,让你想起袅娜多姿的浣纱女,肤如凝脂、明眸皓腕、顾盼生辉,朱唇未启却早已风情万种,在一水盈盈中,款款移步,香风随来,佩环叮当,是春秋时的西施还是邻家的小妹?一丝喜悦一丝惆怅就这样轻轻的涌上心头,随着这摆动的蓝花布条轻飞走过“染布坊”,踩着青石板,走在这长长的弄巷。游人不多,在清凉的长巷里,你自然想起了戴望舒当年是不是也在江南这样的长巷中生发的雨巷情思,想起了那个打着油纸伞的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可是,这寂寥的长巷昔日却是车水马龙、繁华热闹之至,从保留原本面貌的商铺、当铺、药铺足以说明呀。只是,在这繁华的闹市里,仍有那哀婉的管弦如片片落花打在行人身上,是这样的长巷孕育了行板、二胡吧,阿炳的凄婉的二胡声是否曾深深地触动你的灵魂?好在那一个年代那悲戚的伤感都老在斑驳的墙上,只剩那石狮子像在感怀世事如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换新天啊!在长巷里随便找一个出口,都可以看到弯弯的石桥。这一弯,那一弯,把蓝蓝的水当成镜子,把杨柳当纱巾,在柔风里宛如画页,那便是江南的味道啊。如果,这时一柄花伞在你面前飘过,你是否有了“故乡”两字涌出,然后在你的脑里生根,慢慢地如三月的草疯长?那古老的乌镇,那水那船那桥那蓝蓝的花布和那长长的石板小巷,将永远是江南故乡的 模样啊!制陶工艺坊体验制陶体验工坊建议增加制陶流程动态展示区域,是游客能直观了解陶艺制作从采泥练泥到成型及上釉全过程,再进行亲身制陶体验1、增设露天淘泥池一座30平方米增设露天晒泥练泥区域硬化地面50平方米3、增设观赏用小型馒头窑(柴窑)一座20平方米增加陶艺文化静态展示:1、手印墙改为陶艺浮雕文化墙,静态展示陶艺制作流程及文字介绍2、通道增加陶艺文化图文介绍陶艺体验区1、除拉坯体验区以及画坯区以外增设手作体验区2、拉坯区域应该增设陶艺坯架3、增加体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区域,比如由体验区员工完成的上釉修坯等工作4、拉坯区域增加洗手池5、由于陶艺体验一般耗时都在每人次一小时以上,建议游客体验区域增设冬季取暖及夏季降温设备设施蒲江:明月窑开窑 快带娃娃来体验制陶乐趣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百年老窑明月窑今天开窑,在此,大家不仅可以在老陶艺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制陶,还可刻上自己的名字及祝福语后烧制成品,带走留作纪念。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江俊 摄影 刘杰)6月24日报道 位于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的百年老窑明月窑今天开窑,时值暑期,赶快带娃娃来体验制陶乐趣。不仅可以在老陶艺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制陶,还可刻上自己的名字及祝福语后烧制成品,带走留作纪念。总投资2.45亿元 活着的邛窑开窑甘溪在古时,有烧制邛窑的传统,当地的明月村,就现存一座目前四川唯一“活着的邛窑”。据了解,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被邀请来考察明月窑,认为这座一直在烧制陶瓷的老窑,属于原汁原味的典型邛窑,其烧制工艺完整保存了唐代技艺。明月窑在当地是一家烧制日常生活用品的作坊,“512地震”中垮塌,才停止了工作。从今年开始进行修复后,在“张碗厂”的废墟上,新的“明月窑”建成了。这个窑口,从窑炉设备、陶土分析、釉料配方等各方面,既传承邛窑优质基因,又注入来自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专家富含现代陶瓷技艺的创意和技法。在今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作为非遗节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2.45亿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正式签约。去年10月,明月窑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首次作品展。展会展出了包括当地特色陶艺作品“省油灯”、“双流壶”,以及景德镇到此交流的陶艺家们的陶艺作品,如“见与不见”、“雪山”等系列,一共500多件。展览期间共有400组近1000位陶艺家和陶艺爱好者到访。此次展览,明月窑特殊的黑釉、白釉、草木灰釉赢得极大赞誉,近400多件作品更被到访的陶艺爱好者们收入囊中。耄耋老艺人指导 陶艺体验乐趣多割泥、揉泥、上泥头,转动轮盘,拉坯成形。在甘溪镇明月国际陶艺村实验基地,记者见到满头花发的陶瓷技艺师傅张崇明老人正坐在板凳上,对着一个飞转的轮盘,灵巧地摆弄着手中的泥土。就在眨眼间的功夫,老人像变魔术一样,手中的泥土已变成了一件精致器皿坯胎。自从陶艺村规划建设以来,明月村里像张崇明这样的传承了原汁原味邛窑技艺的老工人们,成为项目的“宝贝”,被邀请进入实验基地参加研发和教学。如今的明月窑改造已经完成,老艺人现场指导,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亲自体验一把。据了解,消费者不仅可以亲自体验制陶工艺,而且还可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名字或者喜欢的祝福语,和其他成品一并入窑烧制,烧制好后就可以带走。“这活儿看上去简单,其实操作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一位来此旅游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很喜欢陶艺,但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今年亲自制作了一个陶瓷杯子,感觉很新鲜,很有乐趣。产村相融 助农民增收依托这一创意产业项目,实施产村相融,让当地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最迫切的愿望。“陶艺产业和当地的茶、竹文化互需氛围衬托,把陶艺文化融进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才能打造真正的陶瓷生产和旅游地。”甘溪镇党委书记李梅介绍到。据了解,按照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建设规划,正在修建的明月小区定为乡村旅游接待试点,部分农户房屋将以陶艺文化为主进行装修设计,小区内还将另建数十个陶艺家院落,让陶艺爱好者感受产村相融的浓厚氛围;正在修建的明月湖畔,还将建设陶艺博物馆,配套茶、竹文化互动的俱乐部,游客在竹林中,边品茶边鉴赏陶瓷作品。据李梅介绍,通过各类宣传,陶艺村项目吸引了众多陶瓷考古界、文化界专家学者、广大陶艺爱好者、各种陶艺组织和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前来参观。目前,已接待访客1000余人次。项目一期在明年建成后,将组织游客参观学习陶艺制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场所,同时将开发陶艺艺术品展卖。未来的明月村,不仅将成为川西地区特色鲜明的陶艺村,而且还必定是成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使之成为蒲江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荣昌陶器开放大师工作室 全程体验制陶过程2017年06月17日 12:25 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导读:这两天,重庆非遗博览会正在主城举行。荣昌夏布、折扇、陶器等非遗文化产品悉数亮相。如果在现场品鉴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还觉着不太过瘾的话。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成杰这两天,重庆非遗博览会正在主城举行。荣昌夏布、折扇、陶器等非遗文化产品悉数亮相。如果在现场品鉴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还觉着不太过瘾的话。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到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荣昌安富来!这里的荣昌陶大师工作室,对市民全免费开放了。从和泥、拉坯,到粘接、打磨、刻花,荣昌陶数十道工序一览无余。如果恰遇开窑,您还可以见到刚从窑炉里出炉,带着窑火余温的荣昌陶精品喔!周末带上您的家人,来感受陶泥嬗变的魅力吧!(荣昌台 张成杰)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原标题: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 游客体验古法造纸工艺。贺俊怡摄中新网贵州丹寨1月14日电 题: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在贵州省丹寨县城的一家古法造纸体验馆,来自北京的游客李玫站在一个装满纸浆的四方形木槽前,双手紧握纸筛向木槽内舀纸浆,待纸筛水稍干后从身旁拿起几片花瓣和树叶放在纸浆上,再经压榨脱水、烘干,不到40分钟一张花草纸就成型了。“古法不是落后,而是有千年前的温度。”看着亲手制作的花草纸,李玫不由地感叹手作的温度不会随时间而消亡,只会越来越热。5年前,这样的抄纸工序只能在丹寨县城40公里外的石桥村才能体验到。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贺俊怡 摄但随着机器纸日益盛行,石桥白皮纸市场在不断萎缩。“上世纪90年代,只有少数老人还在造纸,古法造纸工艺濒临失传。”提起20多年前石桥手工造纸不景气的历史,古法造纸体验馆的主人潘玉华感慨万千。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桥人,潘玉华对造纸技艺耳熟能详。同时,作为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怎样让造纸技艺传承下去,是潘玉华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真正愿意买手工纸的人很少,买回去后不知道拿来做什么。”潘玉华说,纸不好卖就挣不了钱,挣不了钱也就没人再来传承。2008年,潘玉华想到了从卖纸到卖流程、卖文化,让古法造纸以另外一种形式推广出去,让传统的技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后,2013年潘玉华把大山深处的古法造纸技艺“搬”进了城市,在贵州龙里县和西江苗寨景区开了古法造纸体验馆,但所用的原材料全部取自石桥村。“搬”进城市的古法造纸流程,比大山里的传统工艺少了十多道工序。“全部流程展现出来时间长且枯燥,截取抄纸工序能看到纸的成品。”潘玉华说,经过提炼的工序,游客能在40分钟内体验纸浆到成品纸的过程。游客在纸浆上放上花和树叶。目前,在丹寨县万达小镇的古法造纸体验馆,潘玉华仅营业半年时间就迎来8000余人次的体验,收入20多万元人民币。“除了贵州,青岛、苏州也有加盟店。”潘玉华告诉记者,游客在贵州体验古法造纸工艺后,非常认可其模式,提出加盟体验馆。目前,其他城市的加盟体验馆受到了当地民众喜爱。据了解,加盟店的纸浆也全部是由石桥村提供。在潘玉华看来,加盟店不仅能增加收入也是延续古法造纸技艺的另一种方法,因为传统技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相连接才有生机,如果脱节了就只能当做文物保护起来。对于未来的发展,除了把造纸技艺体验“搬”进城市进入公众视野外,潘玉华还想在成品纸的创意上“做文章”,让体验者把自己制作完成的纸做成纸灯笼、纸袋或者笔记本等,让技艺延续它的生命价值。(完)(原标题:中国千年古法造纸“进城记”:延续技艺的生命)体验古法造纸的“纸寿千年”北京文房四宝协会位于回龙观回龙园小区底商的二层,一上楼梯,就能闻见浓浓的墨香。协会的赵炎老师介绍:这里不仅有古法造纸、笔毫选取、鼻烟壶内画等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的体验课,还有书法、国画等培训课,墨香就是从培训课的教室传出来的。书法和绘画教室占据了二层中间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古法造纸和笔毫选取的体验课在最里面的百善堂内。一进百善堂,就能看见靠窗位置有一个大大的方形纸槽和一台烘干机。赵炎老师走到纸槽旁边说:中国传统的宣纸是以一种专门的木材檀树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变软、高温蒸煮、打浆、捞纸、晒干等程序做出来的。浸泡是在自然条件下,经过风吹日晒让树木变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高温蒸煮、打浆都需要专业的设备,所以这几项,我们都不能体验,这里能体验的主要是纸浆做好后,倒在纸槽里,捞纸,然后烘干的过程。所谓捞纸就是把纸浆倒入纸槽中,并放入分散剂,体验者抬着用竹帘制成的滤网在纸槽中不停荡动,将纸浆料荡入其上,均匀地形成薄薄的一层。为什么说纸寿千年呢,因为古法造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