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doc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doc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doc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doc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及全册实验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大) 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空气受热时会 (向上 )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3、因为地球是一个(球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 不同 ),各地的( 冷热程度 )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4、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6、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7、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11、(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13、(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4、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15、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16、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二、判断题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1、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3、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4、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5、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6、(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0、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11、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12、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15、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16、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17、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18、(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它们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19、(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20、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21、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快) ,散热也(快 ) 。2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 ) ,这种现象叫( 蒸发 )。2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 凝结)。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9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10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11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12云就是水蒸气组成的()13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14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15、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16、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_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1)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2)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3)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2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先快后慢(2)先慢后快 (3)均匀下降3、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慢】。(1)快(2)慢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1)受热(2)受冷5、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1)变大(2)变小6、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1)热水 (2)冷水7、【黑】 颜色的物体吸热性能强。(1)黑 (2)白8、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1)固体 (2)气体(3)液体9、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1)0 (2)0以上(3)0以下四、问答题 1、温度的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蜡烛、巧克力、松香等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 B、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如: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2、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3、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 答:因为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不同。金属吸热快,可以尽快将菜做熟。塑料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4、为什么冬天时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答:因为同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性不同。深色衣服吸热性能好,在冬天会感觉温暖;浅色衣服吸热性能差,在夏天会感觉凉爽。5、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6、大自然中水的化身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还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7.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8、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9、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10、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他物体。1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第三单元: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6、“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土地),(空气),(坛子)传进窥探兵的耳朵。 7、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1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14、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1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18、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20、列举三个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发生的锣在(振动),发声的鼓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1、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给添置隔音设施。 (4)、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好的耳塞。 22、0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23、连线题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6) 听神经 收集声波(5)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2)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1) 耳廓 传递振动(3) 鼓膜 传送声波(4) 听小骨 产生振动 24、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顺序,分析一下你是怎样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的?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空气时,会使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遇到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 第四单元:1、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2、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5、(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6、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7、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1)荤素搭配(2)粗细粮搭配(3)多种食物搭配(4)每天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和适量的水。8、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9、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这五大类。其中,应该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应该吃得最少的是(油、盐、糖)。10、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能量); 鱼、肉、蛋、豆、奶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11、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12、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13、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所以倒立吃东西,食物会进到胃里。14、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不用牙齿咬太硬的东西)等。15、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16、(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17、(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18、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19、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20、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有:(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多清洗、多浸泡);(少吃腌腊食品);(多吃绿色食品)等。21、(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2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23、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4、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我们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一、我学到的科学知识1、人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2、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它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3、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食腌制食品等。4、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6、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七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7、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8、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体温,但不能多吃。9、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中淀粉变成糖的缘故。10、排序和分类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二、我研究科学的能力1、判断(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2、选择(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是( B )A.鸡蛋 B.芹菜 C.馒头(2)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C),最弱的是(B),居中的是(D)。A.木板 B.棉质毛巾 C.金属把手 D.瓷砖 E.玻璃瓶3、用线把下面的食物和它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连结起来。芹菜 牛肉 苹果 米饭 豆浆 玉米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油盐糖 (每天不超过25克) 豆、奶类 (每天250克) 虾肉蛋类 (每天125200克)4、根据所学知识,填写食物金字塔。(7分) 对照食物金字塔,科学分析自己的饮食情况。我的优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我的不足: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我的改进方法:注意营养的科学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5、记录塑料实验的排序结果。(3分) 褶皱程度 抗拉性能 透明度 食品保鲜膜 食品塑料袋 衣物塑料袋 三、我掌握的科学方法1、填写人体的消化器官名称,并写出食物的“旅行”路线。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至少举出3例)答:(1)细嚼慢咽。(2)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4)荤素搭配。(5)讲究口腔卫生。(6)保持良好心情。3、把下列食品按序号分成四大类:(1)牛奶 (2)土豆 (3)黄瓜 (4)豆腐 (5)玉米 (6)鱼(7)米饭(8)海带(9)鸡肉(10)花生油(11)白菜(12)鸡蛋粮食类:(5) (7) 鱼肉蛋奶豆类: (1) (4) (6) (9) (12)脂肪类: (10)蔬菜、水果类:(2) (3) (8) (11) 4、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注重食品安全的方法?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5、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为什么?答:能,因为胃肠的逐段蠕动,推进食物向下一个目标前进。第五单元:1、(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2、铅笔上的4B、2B、HB、2H、4H标记是按(划痕颜色的深浅)排序的。比如6B字迹最黑、6H写出的字最不明显。3、(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4、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将动物分成了3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爬的或跑的)。6、1750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属名)标志着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种名)描述了该生物的(个体特征) 全册主要 实验题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实验过程:(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实验过程:(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4、设计实验研究雨的成因实验名称:雨的成因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水实验过程:(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2)、把玻璃片放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现象。实验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的科学实践6、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名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实验过程:(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下部浸在热水中。(2)、每隔两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当时的水温。总结降温规律。实验结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1、我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有 4 种。 主 要 的 做 法: 揉、搓 、吹、弹击、抖动保鲜袋。揉、搓 、 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 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来回抖动保鲜袋。7、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6分)答: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8、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 音调变高。(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 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9、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10、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答: (答案不唯一)例如(1)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2)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