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阿米巴.ppt_第1页
溶组织阿米巴.ppt_第2页
溶组织阿米巴.ppt_第3页
溶组织阿米巴.ppt_第4页
溶组织阿米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原生动物,概述,原虫(protozoa)是原生动物的简称,是具有 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寄生于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 的致病性或非致病性原虫称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形态: 体积微小,形状不一,小者23m, 大者100200m,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 见。 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维持形状、自身稳定,参与营养、感觉、运动 细胞质 分内质、外质,运动细胞器为原虫分类主要特征 细胞核 维持原虫生长、繁殖重要结构,生理特点:具有运动、摄食、代谢、繁殖等 全部生理过程 1.运动 通过伪足伸缩、鞭毛或纤毛运动。 2.营养与代谢 以渗透、胞饮、吞噬等方式摄 取营养。 3.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 生殖)。,生活史: 滋养体(trophozoite): 运动、摄食、增殖 致病阶段 包囊(cyst): 不运动、不摄食 感染阶段,原虫生活史分为三种类型: 1.人际传播型 2.人与动物间传播型 3.虫媒传播型,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肠道病 原虫,寄生在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 临床上称为痢疾阿米巴(amoebadysentariae) 是引起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体。,一.形态,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一).滋养体 1.为虫体运动、摄食、增殖阶段 2.胞质分外质和内质 叶状或指状伪足 3.泡状核 核周染色质粒、核仁,(二)包囊 1.静止期 不运动、不摄食 2.圆形,囊壁较薄、光滑透 明 3.未成熟包囊 1-2个核 糖原 泡、棒状拟染色体 4.成熟包囊 感染期4个核 为感染期,二 .生活史,四核包囊 小肠 虫体脱囊而出 四核包囊 包囊前期 8个滋养体 体外 滋养体-包囊-滋养体是阿米巴原虫的基本生活史 形式,随粪便排出,生活史要点: 1.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2.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3.致病阶段:滋养体 4.生活史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5.寄生部位:结肠,三.致病,(一)病理变化特点 1.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可累 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典型病变为口小底大 的烧瓶样溃疡,坏死组织中以淋巴细胞和细 胞浸润为主。,2.阿米巴肿是结肠对阿米巴刺激的增生反 应,主要是组织肉芽肿伴慢性炎症和纤维 化。 3.肠外阿米巴病以无菌性、液化性坏死为 主,周围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滋养体多位 于脓肿边缘,以肝脓肿最常见。,(二)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及特点) 1.肠阿米巴病 (1)轻者表现为腹部不适、慢性、间歇性水便 (2)重者:阿米巴痢疾:腹泻(一天数次或数十 次)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血便,果酱样粪 便,腥臭味,2.肠外阿米巴病 (1)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多见于肝右叶, 以右叶顶部为主,患者多为青年男性,穿刺 可见:巧克力酱样脓肿。,阿米巴肝脓肿,(2)阿米巴肺脓肿 多发于右肺下页,胸痛、发热、畏寒、咳嗽、咳咖啡色浓痰,阿米巴肺脓肿,(3)阿米巴脑脓肿 约1.2%-2.5%的病人可出现脑脓肿,94% 的脑脓肿病人合并肝脓肿,临床症状有头 痛、呕吐、眩晕、精神异常等,45%的病人 可发展成脑膜脑炎,死亡率高,阿米巴脑脓肿,阿米巴脑脓肿,四.病原学诊断,(一).粪便检查 1.急性期:稀便或脓血便中查滋养体,采用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注意事项:保温、防止 尿液污染、及时送检) 2.慢性期:查包囊,常用碘液涂片法 (间歇性 排出包囊的特点),(二)组织检查 1.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滋养体 2.肠外阿米巴病检查 肝脓肿于脓肿壁部穿刺,五.流行与防治,1.分布: 全球性分布,热带、亚热带感染率高、我 国各地均有,乡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2.流行因素 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 传播途径: (1)经口 (2)蝇和蟑螂携带包囊 (3)性传播 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艾 滋病患者,六.防治,1.控制传染源 查治患者和带虫者 首先药物:甲硝唑 2.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杀灭粪便中包囊 3.防止感染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灭蝇,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 偶尔寄生在胆道或胆囊内,引起腹泻和吸收 不良综合症。 常在旅行者中发生,故称为“旅行者腹泻”。,一.形态,(一).滋养体 1.大小:长9-21um,宽5-15um 2.形状:倒置的梨形 3.吸盘:盘状吸器,中线两侧各 有1个泡状细胞核 4.鞭毛:4对鞭毛 前、腹、后、尾 螺旋状运动 5.活动状态:8根鞭毛摆动,如树 叶飘落,滋养体,(二)包囊 1.大小:长8-14um,宽7-10um 2.形状:椭圆形 3.细胞器:2套,胞质内含有鞭毛、中体,经碘液或苏木素染色后,未成熟包囊2核,成熟包囊4核,碘液染色,苏木素染色,二.生活史,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蓝氏贾第鞭毛虫吸附在肠粘膜上,生活史要点: 1.感染阶段:成熟的四核包囊 2.致病阶段:滋养体 3.寄生人体:十二指肠 4.感染方式:粪-手-口途径 5.诊断虫期:包囊(成形便)、滋养体(稀便),三.致病,(一)临床症状多样: 1.带虫者:不表现任何症状 2. 腹泻:一些人可有轻微症状 3.吸收不良综合征:出现严重症状,(二)致病机理 1.虫株毒力作用 2.宿主本身的因素 胃酸缺乏、丙种免疫球蛋白缺乏、HIV感染者、免疫缺陷等 二糖酶缺乏:是导致腹泻的主因,3.肠道粘膜损伤 滋养体吸附肠粘膜,使绒毛变短或萎缩, 大量滋养体的机械性隔阻作用,影响吸收功 能。主要使B12减少、同时与宿主竞争基础营 养。共生内环境改变 、肠道菌丛的协同作 用,加重感染。,临床症状,潜伏期:从感染至发病约需1-2W左右(为增殖期) 急性期: 爆发性恶臭水样泻,伴腹痛、腹胀、呕吐、嗳气 等。粪便中含许多脂滴。 亚急性、慢性期: 亚:间歇性排恶臭软便,伴腹胀、痉挛性腹痛等 慢:可持续多年而无症状,可长期排包囊,或 周期性稀便。 另有寄生胆管系统的报道。,四.实验诊断,(一)病原诊断: 1. 粪检: 急性期盐水涂片查滋养体 慢性期碘液涂片查包囊 2. 十二指肠液引流: 3. 肠检胶囊法、小肠活体组织检查法 (2)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辅助诊断,五.流行,(一)分布: 呈全球性分布,乡村高于城市,儿童感染 率高于成人,旅游者感染多见,夏秋季感率 高,(二)流行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