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与应用 GUANG XI DI AN YE 电力系统功角稳定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综述 粱健 ( 广卅 I 供电局, 广东广州5 1 0 1 6 0 ) 廑 审 景 【 摘要】随着大规模互联电网的高速发展, 电力系统功角稳定问题 日益突出, 传统的线性控制器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 全稳 定的需求。 为克服这一 问题 , 科研 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地将各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引入 到功 角稳定控制 中, 开展 了广泛 而有意义的研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映射线性化法、 L y a p u n o v直接法、 鲁棒控制、 自适应控制、 变结构控制等非线性控制方法在 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控制 中的应用情况, 讨论了各 自的优势及存在的缺陷。最后 , 对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功角稳定; 非线性控制; 综述 0 引言 功角稳定表征了同步机并联同步运行的稳定性,其遭到 破坏 后 , 系统交 流发 电机间失去同步 , 将 引起系统潮流分布混 乱, 最终会在 自动装置作用下系统瓦解。自交流系统建立后, 功角稳定问题首先被提出并开展了系列研究。随着以大机组、 超高压电网为特点的大规模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 功角稳定问题更是愈发突出。采用适当的控制手段对电力系 统的功角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成为 日 趋重要和紧迫的研 究课题 。 电力系统是一个强非线性系统,然而当前大部分控制装 置都是基于非线性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点的线性化模型而设 计的。 例如, 电力系统稳定器( P S S ) , 其通过励磁环节提供附加 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这一类控制器在设计运行点附近有 着 良好 的控制效果 。当系统受到较大扰动时 , 系统结构 和运行 点将发生较 大改变 ,此时线性控制器往往不 能满 足系统稳定 性的需求。因此, 有必要基于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不 依赖 于系统某 一运行点 ,并 同时考虑 了系统非线 性特性 的电 力系统非线性控制器。 柔性 交流输 电系统 ( F A C T S ) 、 高压直流输 电( H V D C) 以及 WA MS系统 的出现 为 电力 系统 提供 了更 多 的控制 资源 和手 段 , 使得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 将 分别对 映射线性化 方法 、 L y a p u n o v 直接 法 、 鲁棒 控制 、 自适 应控制、 变结构控制 、 智能控制等几种主要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在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控制中的应用加以讨论 。并在最后指出 仍然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1映射 线性 化 方 法 线性系统理论相比于非线性系统理论有着完善的理论体 系和实际应用经验 ,因此如果能够运用某种方法把电力系统 非线性的元件和模型变换成相应的线性系统,便能使用强大 的线性系统理论来进行分析 , 这就是映射线性化的基本思想。 映射线性化方法是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一个 重要方面,其主要包括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输入对状态反馈 线性化、 输入输出线性化、 直接反馈线性化( D F L ) 和逆系统方 法等 , 下面将就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予以讨论。 2 1 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线性化方法 微分几何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状态空间按要求分解成一 些低维子流形 ,并通过对低维子流形的研究来 了解系统 的性 质,实质上是将问题转化为对这些低维子流形对应的向量场 及其分布特性进行研究, 李导数、 李括号是主要研究工具 , 一 般适用于仿射非线性系统。 卢强院士在将微分几何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功角稳定控 制中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文献口 啵早利用微分几何方法并 结合线性最优控制理论进行 了多机系统 的励磁 与汽 门控制设 计; 文献H 将精确线性化方法与观测解耦状态空间( O D S S ) 法相 结合实现了控制的解耦, 并考虑到数据通信的误差 , 结合 H* 鲁棒控制理论设计 了多机 系统 的励磁控制规律 ; 文献IS 1 以机端 电压为输出量 ,利用输入 一 输出线性化方法对机端电压进行 调节 , 以改善暂态过程 中机端 电压 的特性 , 同时实现了对功角 的控制 。 微分几何线性化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线性化方 法 中的主角 , 但也 有无法克 服的缺点 , 如 : 仅局限 于仿 射非线 性系统 , 对系统模型和参数的不确定性缺乏鲁棒性 , 数学推导 及控制规律复杂等。 2 2直 接 反 馈 线性 化 方 法 D F L理论是韩京清教授于 1 9 8 1 年提出的,可看作是输 入、 输出线性化的一个特例。 与微分几何线性化方法相比, D F L 方法不局限于仿射非线性系统, 数学过程简单 , 不需要进行复 杂的坐标变换和大量的数学推导, 便于掌握和实际工程应用。 文献旧 首先基于 D F L方法将 系统线性化 , 并且在线性系统 2 0 12 9 ( 总 第 1 4 9 期 )团 店 它 景 分析与应用 GUANG XI DI AN YE 的反馈环节中设计了一种在以端电压偏差作为反馈量和以转 子角偏差作为反馈量之间进行切换的反馈控制规律 ,但是切 换时间的难以确定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文献 较早地对 D F L 方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用它设计了单机系统的励磁控制动 态反馈补偿规律, 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文献嘲 利用 D F L方法设 计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 S S S C)与发电机励磁的协调控制 器 , 由于采用了动态反馈补偿方法, 该控制器对系统运行点的 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D F L方法由于没有给出函数方程求逆的一般方法 ,因此 在处理多输入、 多输出的复杂系统时较困难。 2 3逆 系 统 方法 逆系统方法作为反馈线性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分支,在理 论上已比较成熟。 其基本思想是对于给定的系统, 首先利用对 象的模 型生 成一种 可用反馈方法实现 的原系统 阶的 “ 阶积分 逆系统” , 将对象补偿为具有线性传递关系且已解耦的一种伪 线性规范化系统,然后再利用线性系统理论来完成伪线性系 统的综合工作。 逆系统方法避免了微分几何方法的专门数学理论的弓 l 入,不局限于仿射非线性系统,不为控制算法的复杂性所困 扰, 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简洁的途径。然而逆系统方法要求 被控系统的模型精确可知, 且需要求出逆系统的解析表达式 , 因而在具有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中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神 经网络具有不依赖于模型的特点,将其与逆系统方法结合可 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戴先中等人在将神经网络与逆系统 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电力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 得 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 2 L y a p u n o v直接 法 L y a p u n o v 直接法是非线性控制设计的一个有力工具。对 于一般的非线性控制系统, 假设系统的平衡点是原点, 直接法 的基本思想就是寻找一个正定 的 L y a p u n o v函数 V ( x ) O , V x 0 , 且v ( 0 ) = 0 , 并求得反馈控制规律 u = u ( x ) , 使得 ( x ) O , 这样可 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L y a p u n o v 直接法建立在原有非线性系 统之上, 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物理意义。但该方法并 没有给出构造 L y a p u n o v 函数的一般方法, 而这一工作在高维、 强非线性电力系统中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文献l 12 1 较早地提出了一种返步 L y a p u n o v函数构造方法, 返步法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分解成不超过 系统阶数的子系统,然后从内核子系统开始通过选取合适的 控制律与 自适应律逐步构造整个系统的 L y a p u n o v函数 ,从而 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渐进稳定。 文献 】 i 臣过建立合适的电力 系统模型将其成功地与 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相结合应用于 单机无穷大系统、 两区域交流 交直流互联系统、 多区域交流 , 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功角稳定控制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 圈 2 0 1 2 9 ( 总 第 1 4 9 期 ) 果。然而这种控制器设计方法仅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最终渐 近稳定性, 对于功角暂态性能的改善却无能为力。 3 非线性鲁棒控制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中, 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比 如稳定运行时负荷的波动, 故障后网络结构的改变等, 同时在 系统模型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比如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非 线性鲁棒控制的目标就是要求取某种形式的控制律使得: 当扰动或不确定因素不存在时,在该控制律作用下的闭环系 统具有某种希望的1生能或要求;当扰动或不确定因素存在 时, 在该控制律作用下, 闭环系统仍能完全保持或在一定程度 上继续保持所希望的性能和要求。 文献【 9 研究 了非线性鲁棒控 制的必要性和一些基本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对一类等效的线性系统应用线性系统鲁棒控制 理论进行分析设计 , 以提高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性。理论上 , 当 受扰非线性系统满足一定条件时,通过状态变换可以转换为 受扰的线性系统, 然后用这种方法处理 , 例如线性 H。 。控制 、 线性变结构控制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将原非线性系统通过状态变换转换成为 一 个新的等效标准形式的非线性系统 ,然后利用各种鲁棒性 的控制方法进行设计。 文献 将 多机 电力系统表示 为线性 系统 加上非线性的扰动项 ,然后用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方法设计 了现行鲁棒控制器。 文献口 】应用非线性坐标变换将三阶简化模 型表示的非线性电力系统变换成一个具有未知平衡点的线性 不确定系统 ,然后用 L y a p u n o v 直接法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规 律。文献2 2 1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4非 线性 自适 应控 制 自适应控制应用与电力系统始于 8 0年代初期 , 其研究对 象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自适应控制需要在系统的运 行过程中, 依据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 不断识别系统的动态特 性, 与希望的动态特性进行比较 , 并利用差值改变系统的可调 参数或产生一个控制信号, 使在变化的条件下 , 系统性能始终 保持最优。目前成熟的自适应控制系统有两类 : 模型参考自适 应控制( MR A C ) 和 自校 正 自适应控制 ( S T A C) 。 MR A C由参考模型、 受控对象、 控制器组成。对系统性能 指标的要求完全由参考模型规定,受控系统和参考模型性能 的一致性由状态误差向量度量。自适应机构按照最小偏差方 向修正更新控制器的控制律,使系统实际性能指标大到或接 近理想 的性能指标 ,其设计方法主要为局部参数最优 化的方 法 和基于稳定性理论 的方法。 S T A C多用于离散时间 自适应控制, 它是根据系统输入和 输出序列数据,不断地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递推估计而实现 分析与应用 的, 是目前应用很广的一类 自适应控制方法。其设计思想是把 未知参数的估计和控制器的设计分开进行 ,将参数估计递推 算法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控制算法结合起来 ,以形成能自动校 正控制器参数的实时计算机控制系统。 文献 2 3 1 以原动机输入功率为控制量, 利用直接法设计了一 种能保证多机系统全局稳定的分散鲁棒 自适应控制器 ; 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励磁控制的自适应反馈线性化方法 , 该 方法首先用两个神经 网络将 同步电机模拟成非线性 、离散时 间的输入 、 输出模型, 然后控制器根据神经网络的估计输出, 在每个采样周期 自适应地计算出线性反馈规律 ,此方法不需 要进行实时的状态测量 , 且适合于精确的发电机高阶模型。 传统的自适应控制的缺点有: S T A C进行在线计算和参 数估计较复杂、 耗时, 而 MR A C则在参考模型的选取上存在一 定的困难 ; 处理非线性系统及系统结构变化的能力较差; 在多输出系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等嗍。目前 , 自适应控制与智 能控制方法的结合应用已有许多研究成果 , 并正在不断发展。 文献闭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稳定理论的新型自适应控制方案, 与 MR A C和 S T A C相比, 该方法避免了选择参考模型和进行在线 参数估计这两种困难, 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 5 非 线 性 变 结构 控 制 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在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控制中很早得 到了应用, 其基本思想是, 利用高速开关和切换函数将系统的 相轨迹按一定的趋近律驱动到一个预先选定的超平面 S ( ) ( ) = 0 上, 超平面上的系统运动称为滑动模态 , 且系统的滑动模态是 渐近稳定的 2 7 1 。 控制律的实施和趋近率的选择决定正常运动段 的品质, 切换面 s 的选择决定滑动模态的运动品质和系统的 稳定性。 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一般先将原系统线性化 , 然后利用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设计。 文献 首次将 微分几何线性化方法与变结构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多机系统 的励磁控制规律; 文献 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多机励磁系 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 P S S ) 反馈规律; 文献3 o 1针对交直流互联 系统设计了用于提高功角稳定水平的变结构控制器,采用了 分层约束来限制控制器的高频抖动,控制器的参数易于选择 且是分散实施的,比用微分几何法线性化后设计的变结构控 制规律更简单, 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 有些学者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方法应用到 电力系统中,并与变结构控制相结合,形成了智能变结构控 制。它综合了智能控制能够处理未知模型和变结构控制鲁棒 性强的优点, 如文献 提出的用于静止无功补偿器( s v c) 和可 控串S b ( T C S C ) 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等。 变结构控制的优点在于:控制系统的响应不依赖于系 统结构和参数; 理论上可以应用到所有类型的非线性系统; GUANG XIDI AN YE 店 它 谍 相比于其他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容易实现 ; 对参数不确定 性和外部扰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其缺点在于控制规律因高 速切换而存在高频抖动。近年来, 采用饱和的切换函数替换理 想的切换函数等方法使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6其 他 非 线性 控 制 方 法 6 1 非线性 P I D控 制和 自抗扰控制 非线性 P I D控制和自抗扰控制器在电力系统功角鲁棒控 制中得到了应用。该控制器由跟踪微分器和扩张状态观测器 通过适当的非线性组合构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系统的非线 性项和扰动可以通过估计得到,不依赖于系统的具体模型和 参数。文献3 2 l研究了可控串补的自抗扰控制器。文献3 3 】 研究了 在直流输电控制方面的应用。 6 _ 2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按一定的方式连接 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它通过对样本的学习, 按某种算法调整 权值, 从而实现从 m维空间到 n维空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 它 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和自组织、 自学习能力 , 且鲁棒性较 强。目前最为成熟、 运用也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是误差反 向传播( B P ) 神经网络【 3 5 1 6 3模 糊 控 制 模糊控制在工业中的应用始于 7 0年代。它是一种基于规 则的智能控制方法, 从行为上模拟人的推理和决策过程, 最大 的优点就是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对调节对象 的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且模糊控制规律的形式简单 , 易于实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糊控制方法是基于模糊控制 表的离线计算、 在线查表的操作方式【 3 4 。文献嗍在 H V D C换 流站两侧传统的 P I 型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的基础上 , 分 别引入了由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的辅助控制变量,该模糊控 制能改善直流电流的动态特性 , 从而提高了交直流互联系统 的功角稳定性。 7 结 语 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功角稳定控制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电 力系统的功角稳定性。但是, 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 没有 一 种普适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每种方法都只适合解决一类特 殊的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另外,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复杂 性 , 其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 复杂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 单靠 某一种非线性控制理论不可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一般认为 需要几种非线性控制的组合应用来解决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 控制及其相关问题。因此, 非线性功角稳定控制器的工业应用 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协调优化控制、分散解耦控制以及各中非线性控制理论本身 2 o l2 9 ( 总 第 1 4 9 期 ) 园 彦 室 揲 分析与应用 GUANG XIDI AN YE 的完善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献 【 1 1 朱林 , 蔡泽祥, 兰洲, 等T C S C鲁棒 自 适应控制器的非线性逆 推设计 J 控制理论与应用 , 2 0 0 7 , 2 4 ( 3 ) : 3 8 5 3 8 9 2 兰洲, 甘德强, 倪以信, 等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 自 适应分散励 磁控制设计【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 0 0 6 , 2 6 ( 1 7 ) : 1 5 【 3 1 i u Q, s H n Y zN o n l in e a r s t a b i l iz i n g c o n tr o l o f m u l t i m a c h i n e s y s t e ms J I E E E T r a n s o n P o w e r S y s t e ms , 1 9 9 6 , , 1 】 ( 4 ) : 2 3 6 2 4 1 4 F a n L L, F e l i ach i A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s t abi l i z a t i o n o f n o n l i n e a r e l e c t ric p o we r s y s t e ms u s i n g l o c a l me a s u rome n t s a n d f e e d b a c k l i n e a r i z a - t i o n C 】 P r oce e d i n g s o f t h e 4 3 r d I E E E Mi d w e s t S y mp o s i u m o n C i r c u i t s a n d S y s t e ms , La n s i n g ML, 2 0 0 0, 8: 6 3 8 6 41 5 1 Ma k F K D e s i g n o f n o n l i n e a r g e n e r a t o r e x c i t e r s u s i n g d if f e r e n t i a l g e o me t ri c e n n t r o l t h e o r i e s C P r o e e e d i n g s o f th e 3 1 s t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D e c i s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 T u c s o n, Ariz o n a , 1 9 9 2, 1 : 1 1 4 9 1 1 5 3 6 Wa n g Y, Hi l l D J T r a n s i e n t S t a b i l i t y E n h anc e m e n t a n d V o l t a g e R e g u l a t i o n of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I J 】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 P o w e r S y s t e ms , 1 9 9 3 8 ( 2 ) : 6 2 0 6 2 6 7 】 李华 , 张宝霖, 周荣光 用 之金额大范 围线性化 方法设 计发 电 机的励磁控制器lJ lj_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 9 9 2 , 1 2 ( 2 ) : 3 5 4 1 【 8 颜伟, 吴文胜, 华智明, 等 S S S C非线性控制的直接反馈线性化 方法l J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3 , 2 3 ( 3 ) : 6 5 6 8 9 戴先 中, 陈口, 何丹 , 等神经网络逆系统及其在 电力系统控制 中的应用 J 1 电力系统 自动化 , 2 0 0 1 , 1 1 ( 2 ) : 2 3 2 9 O 】 陈翔, 戴先中, 张腾, 等多目标励磁控制的神经网络逆系统 方法 】 电力系统 自动化, 2 0 0 2 , 2 6 ( 1 2 ) : 3 5 3 9 【 1 1 李东海, 姜学智, 李立勤 , 等逆系统方法在电力系统控制中 的应用 J 】 电网技术 , 1 9 9 7 , 2 1 ( 7 ) : 1 0 1 2 【 1 2 1 MMP o l y c a r p o u a n d PAI o a n n o u A Ro b u s t A d a p t i v e N o n l i n e a r C o n t r o l D e s i g n J A u t o ma t i c a , 1 9 9 6 , 3 2 (3) : 4 2 3 4 2 7 【 l 3 朱林 , 徐敏 , 蔡泽祥 , 等基于返步法的 区域稳定 控制器统一 设计 J 】 电力系统 自动化, 2 0 1 0 , 3 4 ( 7 ) : 1 1 1 5 。 【 l 4 侏 浩骏, 兰洲, 蔡泽祥, 等交直流互联系统鲁棒 自 适应直流 功率调制【 J I电力系统 自动化 , 2 0 0 6 , 3 0 ( 7 ) : 2 l 一 2 5 f 1 5 1 兰洲 , 朱浩骏 , 甘德强 , 等 基 于惯量 中心动态信 号的交 直流 互联系统稳定控制 电网技术 , 2 0 0 7 , 3 1 ( 6 ) : 1 4 1 7 1 6 兰洲 , 甘德 强 倪 以信 跟踪 C O I 思想应 用与多机 系统 励磁 控制I J 】 电力系统 自动化, 2 0 0 6 , 3 0 ( 】 7 ) : 1 4 一 l 8 1 7 】 王宝华 , 杨成梧 , 张强多机系统 T C S C逆推鲁棒控制器设计 l J I 电丁技术学报 , 2 0 0 5 , 2 0 ( 1 ) : 1 0 8 1 1 1 】 8 李文磊 , 井元 伟 , 刘晓平 , 等基 于 自适应逆推设计 的 S T S T C O M非线性鲁棒控制f J 1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3 , 2 4 ( 3 ) : 2 2 1 - 2 2 4 【 1 9 Hil l D J , H i s k e u s I A, Wa n g YR o b u s t ,A d a p t i v e o r No n l i n e a r C o n t r o l f o r Mo d e r n P o w e r S y s t e m J 】 I n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3 2 n d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D e c i s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1 S a n A n t o n l o ( T e x a s ) , 1 9 9 3 : 2 3 3 5 2 3 4 0 f 2 0 Wa n g Y Y, Gu o G XR o b u s t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N o n l i n e a r C o n 圈 2 0 12 9 ( 总 第 1 4 9 期 ) t r o l l e r D e s i gn f o r Mu h i ma c h i n e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f J A u t o ma t ic a , 1 9 9 7 , 3 3 ( 9 ) : 1 7 2 5 1 7 3 3 【 2 1 G an D, Q u z, C a i HMu l t i Ma c h in e P o w e r S y s t e m E x c i t a t i o n Co n t r o l De s i g n v i a T h e o rie s o f Fe e d b a c k L i n e a r i z a t i o n an d No nl i B e a r R0 一 b u s t C o n t r o l I J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f S y s t e ms S c i e n c e , 2 0 0 0 , 3 1 ( 4 ) : 5 1 9 - 5 2 7 【 2 2 1 Q u z , D o r s e y J F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o b u s t C o n t r o l t o S u s t a i n e d O s c i l l a t i o n s i n P o w e r S y s t e ms J J _I E E E T r a n s o n C i r c u i t s a n d S y s t e m s , 1 9 9 2 , 3 9 ( 2 ) : 4 7 0 4 7 6 【 2 3 J i a n g H, D o me y J F , Q n Z e t a 1 G l o b al r o b u s t a d a p t i v e c o n t r o l o f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fJ 1 I E E P r o c e e d i n g s G e n e r a ti o n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n d Dis t r i b u t i o n , 1 9 9 4 , 1 4 1 ( 5 ) : 4 2 9 4 3 6 2 4 F rog e n e K, K e n n e d y D S t abil i z i n g c o n t r o l o f a h i g h o r d e r g e n e r a t o r m o d e l b y a d a p t i v e f e e d b a c k l i n e a r i z a t i o n J I E E E T r a n s o n 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i o n , 2 0 0 3 , 1 8 ( 1 ) : 1 4 9 1 5 6 【 2 5 吴捷, 柳明非线性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I j 】 控制理沦 与应用 , 2 0 0 2 , 1 9 ( 1 ) : 1 5 2 2 【 2 6 S o n g Y H N o v e l a d a p t i v e c o n t r o l s c h e me for i m p r o v i n g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t abi l i t y【 J 1 I E E P r o c e e d i n g s Ge n e r a t i o n ,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n d D i s t ri b u t i o n , 1 9 9 2 , 1 3 9 ( 5 ) : 4 2 3 4 2 6 2 7 G h and h a r i M, A n d e ms o n G, Hi s k e n s I A C o n t r o l L y a p u n o v f u n c t i o n s f o r c o n t r o l l abl e s e ri e s d e v i c e s【 J 】 I E E E T r a n s o n P o w e r S y s t e ms , 2 0 0 1 , 1 6 ( 4 ) : 6 8 9 6 9 4 【 2 8 C ac Y J , J i a n g L A n o n l i n e a r v a ri abl e s t r u c t u r e s t abi l i z e r f o r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t abi l i t y f J 1 I E E E T r a n s o n 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i o n , 1 9 9 4 , 9 ( 3 ) : 4 8 9 4 9 5 2 9 S a mara s i n g h e V G, P a h a l a w a t h t h a N C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a mu l t i ma c h i n e p o we r s y s t e m u s i n g n o n l i n e ar r o b u s t v a r i a b l e s t r u c t u r e c o nt r o l 咖E l e c t ri c P o w e r S y s t e ms R e s e a r c h, 1 9 9 7 , 4 3 ( 4 ) : 1 1 - 1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开发代理合同(含景观设计)
- 2025常州二手房过户税费筹划与税务筹划合同
- 海南省儋州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海南省澄迈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现代服务业用地抵押担保合作协议
- 2025版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实验动物饲养合同
- 贵州省织金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荔波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企业员工培训与进修资助服务合同
- 2025版原材料进出口采购代理合同
- crh5a型动车组四级检修修订改
- 纯净水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监理内业资料整理要点
- GB/T 21652-2017铜及铜合金线材
- GB/T 12234-2019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
-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
- 高中数学《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教学探索》课件
- (卓越绩效)质量奖申报材料
- 同创伟业投资分析报告(附358家被投企业介绍)
- 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法》教学课件
-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