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会感染管理学术年会精选幻灯片.ppt_第1页
中医药学会感染管理学术年会精选幻灯片.ppt_第2页
中医药学会感染管理学术年会精选幻灯片.ppt_第3页
中医药学会感染管理学术年会精选幻灯片.ppt_第4页
中医药学会感染管理学术年会精选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学习总结汇报,.,2,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3,医院感染重大事件回顾,每起医院感染 恶性事件 后果严重,4,沉痛教训 警钟长鸣,公开报道的医院感染重大事件 1998年 深圳某妇儿医院“切口感染”事件 2005年 安徽省宿州市某医院“眼球”事件 2008年 西安交大附属医院 “新生儿”事件 2009年 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 事件 山西省太原某职工医院、山西煤炭某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5,2011年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胆囊炎患者住院感染肺炎死亡,医院判赔20万 82岁老太王氏,为治疗胆囊炎住进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不料却在医院感染了肺炎,并因此死亡。平谷法院当庭宣判,医院违规将传染病患者安排在王氏的邻床,令其感染传染病而死亡,并判决医院赔偿王氏5个子女20万余元。,6,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999年卫生部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通报 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二、 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 三、 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 四、 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 2005年卫生部关于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的通报 现将其主要违法、违规问题通报如下: 一、医院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为非法行医提供场所。 二、医师违规,擅自外出执业。 三、医院管理混乱,诸多环节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四、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8年卫生部就西安交大第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进行通报 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 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 2009年卫生部关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 经过调查,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 三是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四是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 五是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2009年卫生部通报山西2所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经现场检查发现,两所医院违反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存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的隐患。主要问题包括:缺失有关规章制度;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8,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9,2015年湖南省卫计委最新举措,年度督查细则出台 常态化 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评价细则通用版(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评价细则基层版1(适用于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督查评价细则基层版2 (适用于个体诊所、村卫生室),10,新的细则涵盖面广,指导性强,11,面对差距,努力追赶,相对西医综合医院而言,中医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落后,差距明显,需加快步伐,迎头赶上 底子更薄,投入更少。 医院感染管理起步较晚,专职人员配备不足。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差。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更加缺乏。,12,医务人员成为感染高风险人群,2003年SARS暴发,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上新的议程。 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要求更高。 2014年埃博拉,医务人员更是职业防护重点人群。 艾滋病患病率日益攀升。 我国乙肝大国的现状。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受到更多关注,13,医院感染风险增加,随着医院规模扩大,诊疗人次激增。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缺乏。 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细菌耐药状况日趋严重)。 新技术、新疗法带来新风险(侵入性诊疗操作广泛应用)。 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增加。 (超低体重新生儿、肿瘤患者、老年患者等),14,“超级细菌”袭卷全球,15,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16,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17,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法律 2004年中华人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18,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规章 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9,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规范及标准 2001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 识规定.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0,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 导原则(试行). 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2008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2009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1,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2009年 卫生部发布的6个技术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2,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3,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2010年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1年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2年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24,医院感染管理有法可依,2012年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5,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一)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管理,1.开展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控与培训。 2.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侯手术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 4.正确清洁和准备手术部位皮肤,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在手术当日再次清洁手术部位皮肤。 5.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以正确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26,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一)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管理,6.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并按情况增加给药次数。 7.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低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8.高风险患者(如主动筛查发现MRSA等定植)手术前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洗浴。,27,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管理,1.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控与培训. 2.床头抬高3045度。 3.采用口腔黏膜消毒剂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 4.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镇静药物。 5.每日评估能否脱机拔管。 6.避免声门下分泌物积聚,采取声门下吸引装置。 7.预防应急性溃疡,首选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深静脉血栓。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按要求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28,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1.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控与培训。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3.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正确选用皮肤消毒剂,宜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或氯己定醇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4.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按要求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29,(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5.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怀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取双侧双瓶血培养辅助诊断。 6.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30,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管理,1.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控与培训。 2.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3.留置和护理导尿管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规范。 4.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31,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管理,5.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6.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32,1.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控与培训,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院感科、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等)。 2.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实施接触隔离为主的预防措施,尤其注重手卫生。 3.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对于感染风险高的患者采用含洗必泰制剂等进行擦浴去定植;若鼻腔定植MRSA,可使用黏膜用莫匹罗星去定植。 6.加强多耐药菌感染暴发的监测与处置;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控资料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内容详实。,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五)多重耐药菌的管理,33,如何提高送检率,(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血时间: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怀疑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血标本,每小时一次,连续3次后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于当日采集3套血标本送检,第2日如未见细菌生长再采集23套标本后开始抗菌药物治疗),34,如何提高送检率,2、采血套数及采血量: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次采集23套标本(需氧加厌氧),采血量为20ml分装在2个瓶内各10ml。儿童采血15ml(不超过总血量的1%) 3、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三步法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以上;1%-2%碘酊作用30秒或10%碘伏12分钟;75%酒精脱碘。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cm。培养瓶盖用75%酒精擦拭等到干燥或作用1分钟后用无菌棉签擦干。,35,如何提高送检率,4、注意事项: 最好从静脉采血,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装置取血,除非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一个静脉穿刺点只能采集1套血标本,采集第2套血标本时需选择另外的穿刺点; 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送检的标本所标注的内容应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采血时间和采血位置。,36,如何提高送检率,(二)痰标本采集(咳痰法) 1、最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 2、咳痰前必须先用清水漱口,有假牙病人应取下假牙; 3、无痰或痰量极少的患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约5min导痰;,37,如何提高送检率,注意事项: 咳痰时避免唾液混入; 痰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检并立即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应4冷藏但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痰培养标本必须用无菌带盖标本瓶; 由于上呼吸道定植菌群的干扰,在选择痰培养检查时应该同时进行痰涂片检查(若痰涂片结果为每低倍视野下白细胞25个且上皮细胞10个,提示这是一份理想合格的痰标本;若每低倍视野下白细胞10个且上皮细胞25个,则表明标本被唾液污染严重,应重新留取标本),38,如何提高送检率,(三)尿液标本的采集 1、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 2、普通细菌培养或涂片找细菌,收集1020ml尿液即可; 3、留置导尿管时用75%酒精消毒导尿管外部,用无菌注射器刺入导尿管吸取尿液置于尿杯,39,如何提高送检率,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宜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对目前正在用药的患者在停药1周后采集为佳; 尿液的采集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污染; 标本采集后立即置于无菌带盖容器中及时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4冷藏但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40,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