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小电阻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pdf_第1页
配网小电阻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pdf_第2页
配网小电阻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pdf_第3页
配网小电阻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2卷第4期 湖南电力 H U N A N E L E C T R I C P O WE R 2 0 1 2年 8月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8 - 0 1 9 8 2 0 1 2 0 4 0 0 4 配网小 电阻 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 周恒逸 ,毛柳明,刘昧果,赵邈 ( 湖南省电力公 司科 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0 7 ) 摘要:基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具有快速切除故障、过电压水平低等优点。文章 通过人为模拟 变电站 出线单相接地故障试验 ,研 究中性点小电阻系统接地故障时的瞬时 过电压、跨步 电位等关键 问题。 关键词 :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单相接地 中图分类号 :T M 7 2 7 ; T M 8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0 1 9 8 ( 2 o 1 2 ) o 4 0 0 1 3 0 4 S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s t ud y o n s i ng l e ph a s e g r o und i ng f a u l t f o r di s t r i bu t i o n ne t wo r k wi t h l o w r e s i s t a nc e ne u t r a l g r o u nd i ng s Z HOU He n g y i , MAO L i u mi n g,L I U W e i g u o , Z HAO Mi a o ( H u n a n E l e c t r i c a l P o w e r C o r p o r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7,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n e u t r a l g r o u n d i n g v i a l o w r e s i s ta n c e i s wi d e l y u s e d w i t h a d v a n t a g e o f r a p i d r e mo v a l o f f a u l t s a n d l o w v o l t a g e l e v e 1 Th r o u g h t h e s i n g l e p h a s e g r o u n d f a u l t s 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o f s u b s t a t i o n o u tl e t , t h e k e y p r o b l e ms o f s t e p v o l t a g e an d i n s ta n t a n e o u s o v e r v o l t a g e i n s i n g l e p h a s e g r o u n d f a u l t o f t h e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 n e u t r a l g r o u n d i n g s s t e m a r e r e sea r c h ed i n t h i s p a p e r Ke y wo r ds :d i s t r i b ut i o n n e t w o r k;n e u t r a l g r o u n d i n g s ;l o w r e s i s t a n c e;s i n g l e p h a s e g r o u n d i n g f a ul t 长期以来 ,我 国的配电网主要是采用架空放射 型线路结构 1 0 k V配电网中一般选择 中性 点不接 地的运行方式。如果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中性 点不接地系统的线电压仍保持对称 。不影响用户继 续工作,当电容电流较小时,瞬时性接地故障一般 能 自行恢复 这对提高供电可靠性非常有效 。 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城市电缆线路 日渐 增多 ,配网电容电流大幅增大 ,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方式 已不 能满足需要 。当系统发 生单相接地 故障 时。故障相的接地 电流是非故障相对地电容 电流之 和。而当电容电流值超过 1 0 A时。接地 电弧不能 可靠熄弧 ,将会产生弧光接地过 电压 。最终单相接 地事故必将发展为相间短路而酿成更大的事故 】 。 近几年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运行方式在我 国 沿海省份广泛应用,该方式具有快速切除故障、过 电压水平低、人身安全事故几率低等优点。目前湖 南 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还处于试点应用阶段 。本文 通过变电站出线模拟单相接地故障试验。研究了中 收稿 日期 :2 0 1 2 O 1 - 1 3 性点小电阻系统接地故障时的瞬时过电压、跨步电 位等关键问题 。 1 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1 1中性点不接地 这 种方式 主要应用 于电容 电流不大 的电网系 统。中性点不接地时。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时 ,将允许带故障持续运行 1 2 h 。这是基于当电 网电容电流较小时,瞬时性接地故障一般会 自行恢 复,中性点不接地对提高供 电可靠性非常有效。这 种运行方式因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的特点 。在我 国电网发展初期以及 目前大多数 的农网 中被采用 。 但是 ,随着城市配电网电缆线路 的增多 ,电容电流 越来越大,接地电弧已经不可能自行可靠熄弧,因 此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1 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该接地方式也称为中性点谐振接地。消弧线圈 实际上是一种带空气问隙铁芯的可调电感。当电网 l 3 第 3 2卷 第4期 湖南电力 2 0 1 2年 8月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上的电感 电流将补 偿系统对地的电容电流,以达到限制接地故障电流 的作用 ,使得 电弧更易熄灭 。当残余电流过 0熄灭 后 消弧线圈还具有降低接地电弧的重燃率以及故 障相恢复电压上升的初速度和幅值的作用 。该方式 最大的优点是当电力系统发生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 时,只要系统电容电流或经消弧线圈补偿后的残余 电流小到 自行熄灭的程度时 瞬时接地故障可 以自 行恢复:而如果故障为永久性的,谐振接地系统可 带单相接地故障持续运行 2 h ,从而可 以有充 足的 时间消除故障,以保证对用户的不问断供 电 。 1 3中性点经小 电阻接地 该方式被认为是一种介于中性点不接地与中性 点直接接地之间的接地方式。目前世界上以美 国为 主的一些 国家大量选择中性点通过小电阻运行 的接 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 ,可以起 到释放线路上的过 剩电荷和限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中性点 串联 的电阻一般较小 ,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小 电阻将流过接地点的电流限制在 1 05 0 0 A之 间, 通过启动出线开关的零序电流保护动作 ,可以快速 切除线路单相接地故障。该方式具有准确可靠选 线、快速 切 除 故 障、限制 系统 谐 振 过 电压 等优 点 引 2 配 电网中性点小 电阻接地 系统原理 中性点通过小 电阻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时的示意图如图 1所示。根据故障示意图可列 : 玉 图 1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系统原理 图 击+ ( + J c ) + ( + J c ) + ( + j c ) + 百 1= 0 ( 1 ) = 半 ( 2 ) 联立式( 1 ) , ( 2 ) 可得 : 1 4 - 5 A 挚 一 + + + j 3 c I R =- I R N = L A ( 6 ) 3 模拟单相接地故障试验 图 2 单相对横担接地试验接线图 3 2 试验过程 3 2 1 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变电站已将所供负荷合理转供,试验时 变电站 l 0 k V 母出线仅保留本次试验线路。其余 出线断路器均处于断开状态 ,试验前检查变 电站出 线、接地站用变零序保 护投入正常, 2小电阻设备 第3 2卷第4 期 周恒逸等:配网小电阻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模拟试验研究 2 0 1 2年8月 图3单相直接接地试验接线图 贫N 公路 霸 I 操 作 者 昌 录 波 仪 蓄 誊 圈圆圆圆 付 地 跨 一 m 1 I m l l m I 围墙 I J 1 1 图 4 电杆 试 验平 面 布置 示意 图 运行正常。退出试验出线断路器 的重合闸功能。 3 2 2试验方法 将长约 2 m的 J K L Y J 一 1 2 0铝线一端用铝带 电 线夹固定在杆塔 B相隔离开关工字 处 ,另一端用 导线同规格铝鼻子经螺杆固定在隔离开关横担穿孔 处的方法人为模拟单相对横担接地故障。 将 2 0 m长的铝线 一端 固定在杆塔 B相隔离开 关工字处 。另一端 固定在直径为 1 0 c m的圆形铁 饼上 ,并将该铁饼直接置于靠近塔基 的泥土地 面上 的方法模拟单相直接接地故障。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现场使用 电能测量分析仪 ,记录短路时的跨步电位差 ,在变 电站内采用录波记录仪 ,记录系统过 电压波形 ,变 电站 内录波仪接线如图 5所示。 4 模 拟试 验结果分析 4 1 单相对横担接地试验结果分析 4 1 1 单相对横担接地故障过电压分析 ,U e ,U 。为 母母线 三相 电压 ;3 为母 D F 3 3 8 6 录波仪 图 5 变电站 站 内录波仪 接 线示 意 图 线零序 电压 ;3 t o( 3 3 4 3 )为接地站用变上的零序 电流,即小电阻上的电流 ;3 I o( 3 6 0 )为本次试验 出线上零序电流,B相为接地相。 图 6中,横坐标为录波时间。t = 0时,合闸送 电 ( 接地线路 已经 连好 ) ; = 0 3 1 4 ms ,横担和 电杆尚未被击穿 。接地短路故 障尚未实 际发生 ;t = 3 1 4 1 6 5 7 m s ,横担和电杆击穿,接地故障开 始 ,之后达到继 电保护定值 ,跳闸,切除接地短路 故障。 3 u o 3 3 3 4 3 ) 3 3 6 o ) 合 闸信号 图6 单相对横担短路时变电站录波仪记录波形 由图 6可见 B相发生对横担接地短路 ,故障 相电压明显降低 ,健全相 A,c相 电压升高 ,且不 均衡 ;试验时由于天气干燥 ,短路接线与横担之问 接触不紧密 ,且 横担 和电杆较难击穿 。所 以经过 3 1 4 ms 后 ,实 际的接地短路 才开始 出现零序 电 压和零序电流 ;试验过程变 电站 出线零序 电流 3 , n ( 3 6 0 )达到其 段零序保 护定值 ( 7 A,0 6 s ) , 跳闸切除短路故障。 由实测数据计算 出过渡电阻为 : = 丽 3 2 1 5 8_ 1 0 4 5( Q) 接地过渡 电阻较 小 因此故 障相 电压 下降较 多。接地过程 中 A相过电压为 1 2 3 P U ,B相电压 跌落为 0 5 3 P U C相过电压 1 3 6 P u 。系统过电 压水平较低 。 4 1 2 接地故障时跨步电位、接触电位分析 1 5 第 3 2卷第 4期 湖南电力 2 0 1 2年 8月 单相对横担接地故障时跨步电位测量数据如表 1。 表 1 单相对横担短路时的跨步电位差实测数据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接触电位差高达 6 1 1 4 v但跨步 电位差衰减很快 。距离杆塔 4 m时已衰 减到 7 8 2 V。 4 - 2 单相直接接地故障试验结果分析 4 2 1 单相直接接地故障过电压分析 图 7中,横坐标为录波时间。t : 0时,合闸送 电 ( 接地线路已经连好 ) ;t = 01 3 6 7 ms ,直接对 地击穿 ( 接地点洒水 ,与地面接触 良好 ) ,接地故 障开始,之后零序电流达到继电保护定值 ,跳闸 , 切除接地短路故障。 图7 单相对地短路 时变电站 录波仪记录波形 由图 7可见 B相发生对地短路 时,故障相 电 压降低不明显,健全相 A,c相电压变化不大,且 不均衡 ;由于单相直接对地短路时 ,衔接钢板与地 面紧贴 ,且周 围洒水保证接触 良好 ,合 闸开关投 人 ,实际接地短路立 即发生 ,因此立即出现零序电 压和零序电流。变电站出线零序电流 3 厶 ( 3 6 0 )达 到其段零序保护定值 ( 0 6 6 7 A ,1 3 s ) ,延时 1 3 s 跳闸切除短路故障。 由实测数据计算 出过渡电阻为 : 睾一 等= _ 19 1 7 4 ( Q ) 接地过渡电阻较大,因此故障相电压较高。即 下降不明显,为0 9 3 P U 。健全相 A,C无过电压 现象,其 中 A相过电压 0 9 9 P U ,C相过电压 1 0 3 P U 。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较小。 4 2 2 接地故障时跨步电位、接触电位分析 单 相直接接地故 障时跨 步电位测量数 据如表 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发生单相直接接地故障 l 6 时 ,短路点 ( 故障点 )周 围 1 m跨 度 的电位差 高 达5 3 3 4 6 k V, 接近 l 0 k V系统相电压,这是 由于模 拟试验中短路点与干燥泥土地面接触 电阻大 测量 表 2 单相直接接地时的跨步电位差实测数据 值约3 0 0 Q。故障时零序回路中电压降集中于接触 电阻 R上 ,同时实测零序电流仅 5 O A,而非故 障 相电压下降不明显 ,为典型的高阻接地现象。跨步 电位差衰减很快 ,距离接地点 2 m外跨步电位差即 降到安全值以下。 5 结 论 1 )配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 地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