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2 年 9 月,第 1 8 卷,第 3 期,4 9 0 4 9 4 页 S e p t e mb e r 2 01 2, Vo 1 1 8, No 3, P 4 9 0 49 4 韩城示范区煤层气解吸规律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刘俊 刚 ,刘大锰 ,姚艳斌 ,周路路 ,邢力仁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煤层气解吸特征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及排采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对韩城煤层气示范区6 2 件煤芯的解吸实验和 相关测试,分析了煤层气解吸特征及规律,探讨了解吸特征与煤级、煤质、煤岩显微组成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 区煤层气解吸率多在9 0 一 9 5 之间;吸附时问为0 0 3 1 0 d ,8 2 的煤样小于6 d 。煤芯气体解吸具有阶段性 ,气体解吸速 率的降低主要由煤芯平均含气量的变化引起,初始解吸速率及其衰减特征与煤岩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有关。解吸率与煤级 相关性不明显,但随灰分产率增加而显著降低。镜质组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煤层气解吸率,惰质组则相反。吸附时间随同定 碳含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缩短 ,但有一定离散性 ,与灰分产率、显微组分含量之间关系则不明显。 关键词:煤层气;解吸率;吸附时间;韩城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4 9 3( 2 0 1 2) 0 3 0 4 9 0 0 5 De s o r pt i o n a nd i t s Ge o l o g i c a l Co n t r o l s o f Co a l be d M e t ha n e i n Ha n c h e n g De mo n s t r a t i o n Ar e a L I U J u n g a n g, L I U Da me n g , YAO Ya n b i n, ZHOU L u l u, XI NG L i r e n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D e s o r p t i v i t y o f c o a l b e d m e t h a n e( C B M) i s o n e o f t h e k e y c o n t r o l s t o C B M r e c o v e r y r a t i o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c a n i s t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s a n d r e l e v a n t d a t a o f t h e 6 2 c o a l c o r e s a mp l e s f r o m t h e Ha n c h e n g b l o c k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t h e d e s o r p t i v i t y t o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s s u c h a s t h e c o a l r a n k , c o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ma c e r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i s d i s c u s s e d R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s o f a l l s a mp l e s a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8 0 c o mmo n l y f r o m 9 0 t o 9 5 Ad s o r p t i o n t i me r a n g e s fro m 0 0 3 d t o 1 0 d , i n wh i c h t h e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s o f t h e 8 2 s a mp l e s a r e l e s s t h a n 6 d CBM d e s o r b e d wi t h t h e s t a g e s ,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wa s r e s u h e d fr o m t h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a v e r a g e CBM c o n t e n t I n i t i a l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a n d i t s a t t e n u a t i o n a r e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p o r e t e x t u r e a n d c o n n e c t i v i t y i n t h e s a mp l e s D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h a s n o t a c l e a r c o rre l a t i o n wi t h t h e c o a l r a n k b u t r e d u c e s o b v i o u s l y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a s h y i e l d Mo r e o v e r ,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i n c r e a s e s w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v i t r i n i t e c o n t e n t a n d r e d u c e s wi t h d e c r e a s i n g t h e i n e r t i n i t e c o n t e n t Ad s o r p t i o n t i me s h o r t e n s d i s c r e t e l y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fi x e d c a r b o n o r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s , b u t h a s n o t a o b v i o u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t h e a s h y i e l d a n d ma e e r a l c o n t e n t Ke y wo r d s :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 d e s o rpt i o n r a t i o ; a d s o rpt i o n t i me ; Ha n c h e n g F i r s t a u t h o r : L I U J u n g a n g , Ma s t e r D c a n d i d a t e ; E ma i l : l i u j u n g a n g 2 0 1 0 1 6 3 c o n 煤层气解吸特征是影响煤层气采收率及排采 效果 的关键要素之一 。前人在煤层气吸附特征和 机理方面取得较多研究成果 ( 钟玲文,2 0 0 4 ;苏现 收稿 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波等 ,2 0 0 5 ;姚艳斌和刘大锰 ,2 0 0 7),但对解吸 特征和机理的了解不甚充分。聂百胜等 ( 2 0 0 0) 探 讨了压力和温度对煤层微孔隙中甲烷扩散行为的影 2 0 1 2 0 3 1 1 ;修回日期 :2 0 1 2 0 5 1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1 1 0 2 0 9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3 4 0 0 1 , 2 0 1 1 Z X 0 5 0 6 2 0 0 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持项 目 ( N C E T 一 1 1 - 0 7 2 1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项 目 ( Y B 2 0 1 0 1 1 4 1 5 0 1 )和 中石油创新基金 ( 2 0 1 0 D 一 5 0 0 6 0 1 0 1 ) 联合资助 刘俊刚,1 9 8 6 年生,男,硕士研究生,煤层气地质方向;E - m a i l :l i u j u n g a n g 2 0 1 0 1 6 3 C O l r l 报 学 n 质 U a 地 校 m 高 O 3 期 刘俊刚等:韩城示范区煤层气解吸规律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4 9 1 响。李前贵等 ( 2 0 0 3 )分析了煤层气解吸 、扩散和 渗流过程的影响因素 。刘 日武等 ( 2 0 1 0)认为 ,煤 层气解 吸动态过程是解 吸机理未来研究 的重点方 向。霍永忠 ( 2 0 0 4)、李小彦和解光新 ( 2 0 0 3)、 李景明等 ( 2 0 0 8 )分析了我国煤层气解吸特征及其 与煤层物质组成 、煤级 、孔隙结构 、煤层形态 、沉 积环境等的相互关系。也有学者对不同煤级或个别 矿区的煤层气解吸规律作了统计分析 ( 彭金宁等, 2 0 0 5 ;胡国艺等,2 0 0 7 ;段利江等,2 0 0 8 等 )。然 而 ,前人研究大都采用不 同系列样品 ( 如煤层气井 的解吸样和煤矿瓦斯样品 )或不同地区的样 品,缺 乏针对 f 生 地系统取样 ,导致测试结果具有较大的离 散性。本文基于韩城示范 区煤层气井6 2 件煤芯的实 际解吸数据 ,系统分析了煤层气解 吸规律 ,探讨 了 解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对深化认识煤层气解吸机 理具有积极意义 。 1 样 品与研究方法 研究 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渭北隆起带 东段 ,构造上位于祁 吕贺 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 , 总体呈一走向N E,S E 翘起 ,向N W向缓倾 的单斜 构造 。含煤 地层 为上石 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 山 西组 ,3 号 、5 号和1 1 号煤层可采 。3 号煤层位 于山 西组 中下部 ,厚度多在2 m以下 ,主要集中在0 8 2 I 13 之 问 。5 号 煤层位 于太 原组 顶部 ,全 区稳 定分 布 ,厚度多在3 m以上 。1 1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 中下 部 ,厚度变化在0 9 m之问 ( Ya o e t a 1 ,2 0 0 9)。 6 2 件煤芯样品采 自韩城示 范区4口典型煤层气 井 ,较均匀分布于3 ,5 和1 l 号煤层 。解吸数据来源 于煤芯现场快速解吸和室 内密封罐解吸实验 ,根据 中联煤层气公司企业标准 煤层气含量测定 ( Q B MC Q1 0 0 1 1 9 9 9)进行 ,由沈 阳煤层甲烷气开发 中心完成。同时,对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显微组分 定量,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综合实验室完成。 煤样属 于瘦煤一贫煤 ,以半亮煤 和半暗煤为 主 ,光亮煤 和暗淡煤次 之。显微煤岩 组成 以镜质 组 为主 ,含量为6 3 0 7 9 1 0 4 ,平均 6 5 ;惰 质组次之 ,未发现壳质组 。镜质组分 以基 质镜 质 体为主,均质镜质体其次 ;惰质组分 以半丝质 体 、丝质体和碎屑惰质体为主。煤样空气干燥基 水分含量 为0 4 7 1 2 1 ,平均0 8 3 ;灰分产率 6 0 1 3 9 7 9 ,平均1 7 9 1 ,多为中、高灰煤。 2 煤层气解吸规律 2 1 解吸曲线 煤芯气体解 吸过程分为两个 阶段 ,即前期 的 快速上升阶段和后期缓慢增加阶段 ( 图1 )。初期 解 吸速率较大 ,后期解 吸速率呈幂数形式 大幅下 降,表明煤层气解吸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一 1 : 鹦 譬 图l W0 2 0 3 一 O 1 煤样 累计解 吸曲线 Fi g 1 Cumu l a t i v e de s o r p t i o n o u r v e o f g a s f r o m t h e c o r e W 02 03 0l 煤芯解吸实验均在大气压下操作 ,不涉及环 境压力 降低 的影 响 ,与煤层气井排水 降压有所 区 别。根据 煤层甲烷储层工程指南 改进的双孔 隙模 型 ,得 知煤芯样 品气体解 吸速率 降低 主要 与 其平 均含气量 的变化有关 。在解 吸前期 ,煤基块 平均含气量较 高 ,能够保持较 高的浓度梯度 ;随 着气体解吸的进行 ,煤基块含气量降低 ,浓度梯 度下 降 ,造成 解吸速率 大幅降低 。然而 ,初始气 体解吸速率及其衰减特征与煤岩孔隙分布及其连 通性有关 ,气体解吸阶段性与小孔和微孔的分布 特征有关 ( 霍永忠 ,2 0 0 4)。 2 2 解吸参数 煤层气解 吸特征 常用解 吸率 和吸附时间两个 参数加 以表征 。解 吸率定义 为损失气量 、自然解 吸气量 、加热解 吸气量之 和与总含气量 的比值 。 解 吸率越高 ,煤层气采 收率可能越高 。吸附时间 定义为样品所含气体被解吸出6 3 2 F t 所用 的损失 气 时间与解 吸时间之 和 ,表 征煤层气运移 的难 易 程度 。显然 ,吸附时间短 ,则煤层气井有 可能在 美国天然气研究所 1 9 9 6 煤层 甲烷储层工程指南 叶建平等译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9 1 9 2 4 9 2 高校地质学报 1 8卷 3期 短期内达到产能高峰 ,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 ,但 不利于气井的长期稳产 ( 傅雪海等 ,2 0 0 0)。 6 2 件样品解吸率均大于8 0 ,平均值高达9 1 ( 图2 a )。其中以解吸率在9 0 一 9 5 之间的煤样 居多 ,占到总样品数的5 5 。吸附时间在数小时至 1 0 d 之内,以1 d 和6 d 居多 ,小于6 d 的样品占总样 品数的8 2 ( 图2 b )。可见,韩城示范区煤层气采 收率可能较高且短时间内易达到产能高峰。 3 5 3 0 25 籁 2 0 l 5 t O 5 0 20 1 6 l 2 8 4 0 ( a ) 一 - l i 8 0 8 5 8 5 9 O 9 0 9 5 9 5 1 O 0 解吸率 ( ) l 2 3 4 5 6 7 8 9 1 0 吸附时间 ( d ) 图2 研究区解吸率 ( a )和吸附时间 ( b )分布直方图 F i g 2 H i s t o g r a ms o f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 a ) a n d a d s or pt i o n t i me f b 1 i n t he s t u dy a r e a 3 解吸特征的地质影响因素 煤层气解吸特征的地 质影响 因素众多 。除了 地层压力、温度等宏观地质因素外,煤层本身的 微观地质因素也对解吸特征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笔者认为 ,这些 因素对解 吸特征 的影响可 以概括 为两个方面 ,即对煤层吸附能力和扩散一 运移能力 的影响。下面 ,重点从微观方面讨论相关 因素 。 3 1 影响解吸率及解吸速率的地质因素 吸附能力直接影响煤层含气量 ,高含气量有 助于提高气体的平均解吸速率 ( 累计解吸气量与 煤样质量和自然解吸测定时间乘积的比值 ),使 气体容易产 出,从而提高解吸率 ( 图3)。浓度梯 度是煤层 气在煤基质块 中扩散的动力 ,含气量 的 98 96 94 JlllL 9 0 譬8 8 86 84 8 2 8 0 煤层 气含量 ( o m g j 图3 平均解吸速率 ( a)和解吸率 ( b) 与煤层含气量之 间的关 系 F i g 3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a v e r a g e d e s o r p t i o n s p e e d( a ) ,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 b ) a n d g a s c o n t e n t 增高有助于在煤层 内形成较大 的浓度梯度。煤层 气解吸后 在微孔一小孔 中发生扩散 ,在大孔一 中 孔 中进行渗流,煤层气扩散一 运移能力极大地受到 煤 中孔隙结构及连通性 的控制 ,进而影响到解吸 率及吸附时间。 前人关于煤层气解 吸特性 与煤级之 间的关系 存在不同认识。例如,煤层气解吸率在镜质组反 射 率3 以前 随煤 级升高而 呈增大趋 势 ( 傅 雪海 等,2 0 0 0 )。在镜质组反射率1 3 5 3 2 之间, 煤级增高 ,吸附量增加 ( 钟玲文 ,2 0 0 4)。如前所 述 ,煤层气 吸附量 的增加有助于煤层解 吸率 的提 高。然而,本文煤样煤层气解吸率与镜质组反射 率关 系性却与前人认识不 同 ( 图4)。究其原 因, 一 方面可能在于本文煤样 的煤级变化范围有限 , 另一方面不 能排 除煤岩组分 、孔渗性等对解吸产 生的影响,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灰分产率是煤中矿物质含量的指示,也与矿 物种类有关 。研究区煤层气解 吸率 随灰分产率增 高而呈下降趋势,特别在灰分产率5 一 2 5 之间明 显下降 ( 图5 )。煤中相当一部分矿物呈孔隙、裂 隙充填状产出。这一部分矿物 ( 主要是碳酸盐和 3 期 刘俊刚等 :韩城示范区煤层气解吸规律及其地质影响因素 4 9 3 1 8 2 O 2 2 2 4 R。 ( ) 图4 解吸率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关系 Fi g 4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e e n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a n d c o a l r a n k 灰 分严 翠 ( ) 图5 解吸率与灰分产率的关系 F i g 5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a n d a s h y i e l d 粘土矿物 ) 堵塞了煤中孔隙一 裂隙系统,极大地降 低了煤层气流动速率 ( G a ms o n e t a 1 ,1 9 9 3)。矿 物质对孔隙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孔隙,尤 其是大 、中孔 的充填作用 (吕志发等 ,1 9 9 1 )。 由此分析 ,充填于各类孔隙和裂隙 中的矿物质会 大大降低煤的总孔容和大孑 L 、中孑 L 体积,降低了 煤层气在煤层 中的运移能力 。此外 ,矿物质的存 在降低 了煤 中有机物质含量 ,对吸附的 甲烷起 到 了稀释冲淡作用,从而降低了煤层吸附能力。 煤基质块中的水分,特别是呈吸附状态的水 分子 ,降低 了煤 层气 的吸附 以及 扩散 能力 ( 李 9 8 9 6 9 4 , 、 9 2 一90 篓 8 8 眭 8 6 8 4 8 2 8 0 祥春和聂百胜 ,2 0 0 6)。水为极性分子 ,甲烷是 非极性分 子 ,水 分子更 加容易取代 甲烷的位置被 吸附于煤中 ( 刘日武等 ,2 0 1 0)。然而,水分子 与甲烷分子的竞争吸附,降低了甲烷与煤基质表 面的作用力,可能有助于气体的解吸,研究区煤 芯解 吸结 果在一 定程度 上为这 一推论 提供了佐证 ( 图6)。当煤样水分含量在0 9 1 2 之间时 , 煤层气解 吸率明显相对 增大。此外 ,本文样 品水 分含量 与解 吸率 的关 系 ,以解 吸率9 2 为界明显 分为两个区域,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煤 岩显微组分来看 ,研究 区煤层气解 吸率 随镜质组 含量的增加 而增 大 ,随惰质组 含量的增 加而降低 ( 图7)。一般来说 ,镜质组中的微孔较 为发育 ,导致其 比表 面积较 高 ,对煤层气 的吸附 能力较强 ,解 吸能力相应较弱 ,惰质组则相反 。 从这一角度分析 ,研究 区镜质组含量 与煤层气解 吸率具有 正相关关 系的原 因 ,可能在 于镜质组含 量的增加提高了煤层的吸附能力 ,吸附能力的提 高使得含气量增高 ,从而增大了煤体内部与外界 之 间的煤层气浓度梯度 ,较高 的浓度梯度可促进 水分含量 ( ) 图6 解吸率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Fi g 6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e e n d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a nd mo i s t ur e c n t e nt 镜质组含量 ( ) 惰质组含量 ( ) 图7 解吸率与镜质组 ( a )和惰质组 ( b) 含量的关系 F i g 7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d e s o r p t i o n r a t i o a n d v i t r i n i t e ( a ) , i n e r t i n i t e ( b ) c o n t e n t 4 9 4 高校地质学报 1 8卷 3期 煤层气解吸 ,进而对提高解吸率有所贡献。 3 2 影响吸附时间的地质因素 李 景明等 ( 2 0 0 8)对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 , 认为 中国煤层吸附时间主要为数小时至1 0 d ,吸 附时间与煤级关 系性不大 。傅雪 海 ( 2 0 0 0)也认 为我 国煤储层吸附时间与煤级没有特定关系。刘 洪林等 ( 2 0 0 0)认为吸附时间主要 与煤级 、渗透 率 、割理发育程度、煤层灰分 、煤岩组成以及煤 样粒度和吸附温度有关 。 本次研究 中吸附时间与煤级 、显微组分 、灰 分产率等均离散性较大 ,没有 明显 的关系 。而统 计分析得 出吸附时间随着 固定碳含量 和水分含量 的增加而 降低 (图8 ,图9)。水分 的增加减弱 了 甲烷气体分子与孔隙内表面的作用力 ,促进了气 体解吸的发生 ,减少了解吸后气体与孔隙表面的 再次吸附,增加扩散速率,降低了吸附时间。 一 _ 。 一 厦 留 蓝 固定碳含量 ( , d a f ) 图8 吸附时间与固定碳含量的关系 F i g 8 P l o t s o f a d s o r p t i o n t i me t o fi x e d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一 一 厘 曹 嫠 04 0 6 0 8 1 0 1 2 1 4 水分含量 ( ) 图9 吸附时间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F i g 9 P l o t s o f a d s o r p t i o n t i me t o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进一步分析 ,笔者认 为本次实验 中吸附时间 在两天之 内的样 品导致上述关 系离散性增大 ,这 部分样品吸附时间较短可能与割理的发育、煤样 碎裂程度有关 。 4 结论 1)韩城示范区煤储层 的气体解吸较彻底 ,解 吸率均在8 0 以上 ,以9 0 9 5 为主 ;吸附时问 均在1 0 d 以内,小于6 d 的 占到8 2 以上。 2)煤芯气体解 吸具有 阶段性 ,且煤 的原始含 气量越高其解 吸率越高 。气体初 始解 吸速率及其 衰减特征则与煤岩孔隙分布及其连通性有关。 3)解吸率与煤级相关性不明显 ,但它随着灰 分产率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明显。研究表明,高镜 质组含量 、低灰分产率煤储 层有 利气体 的高效解 吸 ,存在高产的潜力 。 4)吸附时间随着 固定碳 、水分含量的增加 而 呈减小趋势 ,但有一定离散性 ;而灰分产率 、显 微组分含量对吸附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 Re f e r e n c e s): 段利江, 唐书恒, 刘洪林, 等 2 0 0 8 晋城地区煤层气解吸及碳同位素 分馏特征l J I _ 高校地质学报, 1 4 ( 3 ) : 4 1 4 4 1 8 傅雪海, 秦勇, 叶建平, 等 2 0 0 0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 收率l J 1 煤 田地质与勘探, 2 8( 2 ) : l 9 2 1 胡国艺, 李谨, 马成华, 等 2 0 0 7 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 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l J l _ 地学前缘, l 4 ( 6 ) : 2 6 7 2 7 2 霍永忠 2 0 0 4 煤储层的气体解吸特性研究l J J 天然气工业, 2 4( 5 ) : 2 4 - 2 7 李景 明, 刘飞, 王红岩, 等 2 0 0 8 煤储集层 解吸特征及 其影响因素叫 石油勘探与开发, 3 5( 1 ) : 5 2 5 8 李前贵, 康毅力, 罗平亚 2 0 0 3 煤层甲烷解吸一 扩散一 渗流过程的影 响因素分析叨 煤田地质与勘探, 3 1 ( 4 ) : 2 6 2 9 李祥春, 聂百胜 2 0 0 6 煤吸附水特性的研究【 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3 7 f 4 1 : 41 7 - 41 9 李小彦, 解光新 2 0 0 3 煤储层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因素l J 1 天然气 地球科学, 1 4 ( 6 ) : 5 0 2 5 0 5 刘洪林, 王红岩, 张建博 2 0 0 0 煤层气吸附时间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 J 石油实验地质, 2 2 ( 4 ) : 3 6 5 3 6 7 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设施拆除及安全防护合同
- 2025年综合类-内科住院医师-感染科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与咨询合同
- 2025年综合类-内分泌相关专业知识-结核病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公务员-教师公开招聘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保险经纪人考试-第八章人寿保险实务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住院医师中医公共科目-住院医师中医公共科目-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中医骨伤科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2025年综合类-中级农业经济-第七章农村集体经济统计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外资入市规则管理办法
- 《高等数学基础》课件-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含课程思政元素)
- 防性侵教师安全培训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专家共识2025
- 污水处理设备验收方案
- 支付宝防诈骗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技术白皮书20231120
- 脑梗死后遗症的心理护理
- 2025届湖北省路桥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1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指南(2022-2024)解读
- 《美味的早餐》小学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
-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