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5 卷第5 期现代地质 V o L2 5 N o 5 2 0 1 1 年1 0 月 G E O S C I E N C E O c t 2 0 1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 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 王红伟1 ,刘宝宪1 2 ,毕明波3 ,马占荣1 ,李磊1 ,李燕1 (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 1 0 0 1 8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陕西西安7 1 0 0 1 8 ;3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陕西西安7 1 0 0 1 8 ) 摘要: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祁连海域奥陶系石灰岩发育段发现岩溶缝洞型储层,并且具有较好的含气性,表明 岩溶缝洞型气藏是该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新类型。通过对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古岩溶缝洞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进 行分析,从钻井、录井、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方面阐述了古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特征,划分出两种储层类型;根据天1 、 鄂1 9 井岩溶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预测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体的有利目标区的平面分布,其与奥陶系烃源岩构成较好 的成藏组合,是今后西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缝洞储层;有利目标区 中图分类号:T E l 2 2 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0 8 5 2 7 ( 2 0 1 1 ) 0 5 0 9 1 7 一0 8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a n dF a v o u r a b l eT a r g e t A r e a si nO r d o v i c i a no fN o r t h w e s t e r nO r d o sB a s i n W A N GH o n g w e i l ,L I UB a o x i a n l 2 ,B IM i n g b 0 3 ,M AZ h a n r o n 9 1 ,L IL e i l ,L IY a n l ( 1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a n g q i n gO i l f i d dC o m 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X i a n ,S h a a n x i7 1 0 0 1 8 ,C h i n a ; 2 N a t i o n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L a b o r a t o r y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胁却,删o f L o wP e r m e a b i l i t yO i l G a sF i e l d s ,X i a n ,S h a a n x i7 1 0 0 1 8 ,C h i n a ; 3 C h a n g q i n gB r a n c ho fB G PG e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N P C ,X i a n ,S h a a n x i 7 1 0 0 1 8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sa r ef o u n di nO r d o v i c i a nl i m e s t o n e so fQ i l i a ns e aa r e ai nn o r t h w e s t e r aO r d o sb a s i na n dh a v eb e t t e rg a s b e a r i n ga b i l i t y ,s h o w i n gt h a tk a y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sa r ean e w f o r mf o rc a r b o n a t i t e sn a t u r a lg a se x p l o r a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g e o l o g i cs e t t i n go fp a l e o k a r s tc a v i t y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a l e o 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b a s e do nt h ew e l ld r i l l i n g ,l o g g i n gd a t a a n ds e i s m i cr e s p o n s ea y ea n a l y z e da n dt w ot y p e so fr e s e r v o i r sa r ec l a s s i f i e d B a s e do nt h es e i s m i ci d e n t i f y i n g p a t t e r no fw e l l s ,i ti s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h et a r g e ta r e a so fK e l i m o l iF o r m a t i o n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sa y ep l a n a rd i s - t r i b u t e d ,f o r m i n gb e t t e rr e s e r v o i r f o r m i n ga s s e m b l a g ew i t hO r d o v i c i a ns o u r c er o c k s ,w h i c ha r et h ei m p o r t a n ta y - e a $ f o rt h ef u t u r e Sn a t u r a lg a se x p l o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O r d o sb a s i n ;O r d o v i c i a n ;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f a v o r a b l et a r g e ta r e a O 引言 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处于华北碳酸盐台地 的西部,地台的西缘毗邻贺兰海槽。华北地台至 海槽之间的岩相古地理格局自东向西为碳酸盐台 地、碳酸盐岩斜坡和海槽,呈狭长的南北向带状 展布【I - 5 ( 图1 ) 。盆地西部地区奥陶纪沉积演化受 贺兰海槽的形成一发展一消亡的控制,早奥陶世 末克里摩里期一中奥陶世早期是一个重要的构造 与沉积环境转变期旧。J ,该区因贺兰海槽扩张而 加速下降,水体不断加深,由浅水台地沉积向深 水斜坡重力流、浊流沉积演变;沉积岩性由白云 收稿日期:2 0 1 l 0 2 2 7 ;改回日期:2 0 1 l 一0 7 3 0 ;责任编辑:孙义梅。 作者简介:王红伟男,工程师1 9 6 8 年出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从事天然气勘探与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 m a i l :w h w e i c q p e t r o c h i n & c o m c n o 万方数据 9 1 8现代地质 2 0 1 1 矩 秀够 D 一弩2 挚。| m 。八:j 图1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部奥陶纪克里摩里期( 马六亚期) 沉积相图 F i g 1S e d i m e n t a r yf a c i e so fK e l i m o l is t a g e ( M a j i a g o us u b s t a g e6 ) o fO r d o v i c i a ni nn o r t h w e s t e r nO r d o sB a s i n 岩、膏盐岩快速转变为以厚层状石灰岩为主。中 奥陶世后期,加里东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抬升, 经历约1 4 亿年沉积间断。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 系碳酸盐岩在此期间暴露于大气地表环境下,遭 受长期的风化淋滤和剥蚀,从而形成一个分布范 围广、作用时间长的巨大岩溶缝洞带,其中克里 摩里组的岩溶缝洞带尤为常见,它是天然气勘探 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钻探证实,克里摩里组储 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钻井过程中常发生井 漏、钻具放空等现象,天1 井在克里摩里组岩溶 缝洞段中途测试获得1 6 4X1 0 4m 3 d 工业气流; 近年完钻的余探l 、苏3 6 0 、鄂1 9 等井在克里摩里 组获低产气流或见气显示,展现出盆地西北部奥 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研究 其发育与分布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 岩溶缝洞体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 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体的发育受 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岩溶古地貌格局及构造运 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区内奥陶系自东向西依次 出露桌子山组、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和拉什 仲组等层段。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为奥陶系上 部层位,岩性以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 层灰岩,厚度一般在2 0 0m 以上,这种泥质含量 较高的岩性阻挡了岩溶水的下渗,岩溶作用相对 微弱,岩溶洞穴不发育。在东部出露区的桌子山 组岩性主要为粗粉晶一细晶白云岩,地层中常见 岩溶垮塌角砾岩、构造一岩溶裂隙和蜂窝状的溶 蚀孑L 洞较发育,但大型的岩溶洞穴并不发育;该 组向西沉积相发生变化,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 薄层白云岩,因埋深较大,超出表层岩溶水作用 范围,亦不具备发育岩溶洞穴的条件。中部的克 里摩里组自东向西厚度增大,一般厚为3 0 1 8 0 m ,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在加里东风化壳期处于岩 溶高地部位,构造相对活跃,岩溶作用强烈,易 于形成缝洞型岩溶储层。在地下径流的不断溶蚀、 冲刷下,顺层发育多个岩溶洞穴带,未被完全充 填的洞穴带为后期储层孑L 隙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 件( 图2 ) 。综合分析表明,克里摩里组是盆地西 北部地区奥陶系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的有利层段, 局部发育的岩溶洞穴与致密围岩构成有效的储集 与遮挡并形成圈闭,是盆地西北部地区天然气勘 探的重要圈闭类型之一。 2 古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 2 1 岩石学特征 岩性是控制岩溶洞穴发育的重要因素,通常 岩性较纯的石灰岩及次生白云岩易于遭受淋滤溶 蚀,从而形成溶蚀缝洞型储集层H 曲J 。盆地西北 部地区在奥陶纪克里摩里期处于台缘斜坡带部位, 沉积岩性以灰岩为主,局部层段的颗粒灰岩及裂 缝发育段的泥晶灰岩受到岩溶作用的改造,构成 了岩溶缝洞型储层的主要成洞基岩。 颗粒灰岩:指岩石中的内碎屑及其他颗粒含 量大于5 0 的石灰岩。区内常见的颗粒为砾屑、 砂屑及藻屑等,颗粒之间填隙物以灰泥为主,次 为亮晶胶结物。在区内天1 、余探1 、李1 、苏3 6 7 等井克里摩里组岩心及薄片观察中均可见到。 泥晶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9 0 ,呈泥晶结 构,形成于低能潮下沉积环境,岩性致密。由于 风化壳期的构造抬升,产生大量裂缝而形成岩溶 缝洞,如鄂1 9 井克里摩里组洞穴段。 2 2 物性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岩溶缝洞型储层储集空 间除溶洞外,主要有充填物颗粒间微孔及溶孔、 溶蚀孔洞、晶间孔、晶间溶孔、组构选择性溶孔、 角砾间孔和溶缝0 。 万方数据 第5 期王红伟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 9 1 9 图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模式图 F i g 2 K a r s tcaves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c h a r to fO r d o v i c i a ni nn o r t h w e s t e r nO r d o sB a s i n 充填物颗粒间微孔及溶孔:部分洞穴被陆源 碎屑及碳酸盐岩角砾混合充填,由于压实程度较 低,存在粘土颗粒间的微孔,还有一些碳酸盐岩 组分被溶蚀,形成溶孔,孔径一般为0 0 3 0 0 5 m m 。区内鄂1 9 井洞穴充填泥质角砾岩部分样品 孔隙度高达l O 3 5 。 溶蚀孔洞:是指在潜水面附近由溶蚀作用形 成的较大的孔洞,常呈孤立状、斑块状、串珠状 分布,孔洞直径一般为1 0 3 0m m ,被白云石、 方解石、石英等自生矿物充填或半充填。区内鄂7 井在克里摩里组钻遇溶蚀孔洞型储层4 3m ,物性 分析孔隙度2 5 一1 1 1 ,渗透率0 1 1 0 一 3 3 1 0 一“m 2 。 晶间孑L :常呈多面体或四面体,孔径一般 0 0 1 0 1 8m m ,面孔率一般为1 一5 ,最高可 达1 0 一1 5 ,部分晶间孔常被泥质及细粒碳酸 盐充填。 晶间溶孔:由晶间孔、晶间微孔经溶蚀扩大 而成。孔隙形态不规则,孔隙周围多呈溶蚀状、 港湾状,孔径一般0 1 0 6m m ,面孔率一般2 8 ,多呈分散状或顺层密集状分布。 组构选择性溶孔:多见于藻屑选择性溶蚀后 形成的孔隙,形态不规则,孔径0 2 0 3 5m m , 宽O 0 2 0 0 3m m 。 角砾间孔:由岩石垮塌破碎后形成的角砾之 间的不规则孔隙,大小不等,多见半充填或全 充填。 溶缝:主要由岩溶作用沿裂缝溶蚀扩大而成, 缝壁凹凸不平,缝宽大小不一,缝宽多在0 5 1 0c m o 2 3 储层综合识别方法 依据不同特征及岩溶洞穴的充填程度分为两 种储层类型( 表1 ) ,在钻井、录井、洞穴充填物 的岩性、测井及地震响应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为明 显的特征。 2 3 1 钻井、录井特征 盆地西北部地区的古岩溶缝洞储层埋深一般 在39 0 0 42 0 0m ,依据钻井、录井的方法可以直 观地识别。在钻遇垮塌半充填型岩溶缝洞段时通 常会出现明显的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及钻时加快 等现象,岩屑中可见到自形晶方解石或钟乳石等 溶穴充填物等;钻遇垮塌充填型岩溶储层时可观 察到明显的钻时加快、少量泥浆漏失现象。如天 1 、天深1 、鄂1 9 、那1 、余探1 等多口探井均在 克里摩里组出现上述现象( 表2 ) ,表明在区内岩 溶缝洞体广泛发育。 2 3 2 测井及含气性特征 垮塌半充填型孑L 洞储层在测井曲线上通常表 现为井径扩大严重、高声波时差、低电阻及低密 度的特征。天1 井在克里摩里组39 3 4 39 4 0m 井段钻遇洞穴储层,孔洞内的充填物以洞穴塌积 岩、洞穴冲积岩及淀积岩为主,充填程度较低, 万方数据 现代地质 2 0 1 1 年 表1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 孔洞) 型储集层分类表 T a b l e1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k a r s t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r e s e r v o i r si nK e l i m o l iF o r m a t i o no fO r d o v i c i a ni nn o r t h w e s t e r n O r d o sB a s i n 表2 天环北段探井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孔洞发育段、放空及漏失情况统计表 T a b l e2S t a t i s t i co fp o r o u sf r a c t u r e ds e g m e n t s ,d r o p - o u ta n dm u dl e a k a g eo fw e l l si nK e l i m o l iF o r m a t i o no fO r d o v i c i a n i nt h en o r t ho fT i a n h u a nD e p r e s s i o n 为后期洞穴孔隙的保存、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 有效的储集空间,天1 井在克里摩里组洞穴段测 井解释气层6 0m ,视电阻率4 6 1 3 1 3 3Q I l l , 视孔隙度1 9 9 ,气测峰值2 6 6 ,基值 0 1 5 ,中途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 垮塌充填型储层见于鄂1 9 井的克里摩里组 39 3 6 4 39 4 6 2m 井段,围岩岩性为泥晶灰岩, 形成于低能潮下沉积环境,岩性致密,由于风化 壳期的抬升剥蚀而形成大型的岩溶洞穴,洞穴充 填泥质角砾岩,砾间充填物成岩程度低,孔隙较 发育。在该孔洞段测井解释裂隙层9 6m ,视电阻 率1 2 4 8 6Q m ,声波时差3 3 8 1 6H L s m ,密度 2 3 1g c m 3 ,气测峰值3 9 6 45 ,基值0 6 9 90 , 试气获得5 2m 3 d 的天然气流。 2 0 1 0 年根据天1 井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型储 层的发育特征,在距其西北方向约1 0k m 处钻探 了余探1 井,在克里摩里组40 4 2 0 40 8 4 9m 井段钻遇泥晶灰岩、洞穴充填角砾状含云泥质灰 岩( 图3 ) ,测井解释裂隙层累计及气层累计厚 1 1 5m ,视电阻率1 2 4 1 3 5 3 5Q m ,声波时差 1 7 1 4 2 3 4 8t t s m ,视孔隙度6 8 1 一9 3 4 。 密度2 5 8 2 6 3g c m 3 ,气测峰值4 2 3 7 7 ,基 值0 2 8 7 ,试气获得3 4 5 55 1 0 4m 3 d 的低产 气流,产水1 6 1m d 。 通过区内天l 、余探1 、鄂1 9 、那1 等多口探 井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对比,克里摩里组发育多 段岩溶洞穴型储层,在纵向上具有较好的可对比 性,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发育规模( 图4 ) ,进一步 万方数据 E 红伟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i 奥陶系岩溶缝洞埠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1 1 标区分析 9 2 幻翁美2 ! 角4 0 砾5 1 状I 禽O m 云, f J 兜v s 亟里嚣暑拥 翥烈填;锻i 魏姐籼绢 冈3 余探IJ :兜里摩里组洞穴克填街心占乏薄片 R L L D 余探】G RR I r L D 月K 1G RR L I D 鄂1 9 o RR 【L 百3 qG R RL I 弩5 9G R L 桃鼍 P 蠢o 墨 一蠡R o ,51 堡巴t ,、 o I 忧- J “1 | 【| ; 3859鼍I 硼 “,r1麴 阏 圭,埘j J 兜蜘 _ m 卜唧生纠 , 嚣R 溯霉雾 堋 2主3 9 5 嚯 唇 弋国 I :J i i 州 “1 瑟 疲剽 j- 髟髫匡 撼! 蕞 O【02 0 k i l l 屯l : 嚣 如朝 彰 卿疑嘲。嘲 素 毒篁 享 盯f m 图4 余探1 一苏3 5 9 井奥陶系地层对比罔 F i g 4S t r a t i g r a p h ir c o r r e l a l i J n J ft h eO r d o * i c i a nf r o mw e 】JY u I a 1t w e l lS u3 5 9 万方数据 现代地质 2 0 1 1 年 证实盆地西北部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型储层具备 较好储集性能与成藏条件。 233 地震“甜点”属性特征 与以往勘探手段相比,在盆地西北部地区应 用地震勘探“甜点”属性的方法来探寻岩溶缝洞体 的发育情况,取得r 较好的效果。2 0 世纪初,国 外地球物理学家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甜点”属性在 碎屑岩地层中识别砂岩。H a r t2 0 0 8 年成功地利用 “甜点”属性识别并预测了古河道,从而有效地提 高了油气勘探的精度。均一地层中,如均一的 泥岩地层中的高速砂岩以及均一、致密的高速碳 酸盐岩中的低速储层,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反射。 对于含气储层,由于储层含气会造成储层速度更 漤 。【 豁粼 l i :出i _ J - 绷勰獭瓣溉蠢 低和反射频率的衰减( F r e dJH i l t e r m a n ,2 0 0 6 年) , 町以得到更高的甜点值,因此,甜点不仅町以反 映储层特征,也可以反映储层的含气性? 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孔洞主 要发育在侵蚀面下附近,侵蚀面的强反射与7 L 洞 层反射可能存在干涉现象,需要了解岩溶孔洞与 奥陶系顶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不同的孔洞层厚度下 的甜点属性特征。奥陶系主要为高速的碳酸盐岩, 一般表现为低振幅,“甜点”数值较小;而碳酸盐 岩中的缝洞型储层显示出高振幅,低频率。以天 1 、鄂1 9 井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型储层为代表, 不同岩溶孔洞类型在地震响应上表现出不同的特 征( 图5 ) 。天l 井为半充填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地 H 5 奥陶系克世1 睾甲组崭济缝洞伴地震响虚挺式 F i g5 S e i s t t t i t n IJ | l I t _ ,1 l l P o fk l a t ,l I I o n H I sf r a ( l u l r dI P 、P I , o i l - i nK e t ir n l i r f j I n l ;t t i l l n f ( ) r rJ f n l r i :l h t 艇啪系璇而反射;T o l k 担向系兜哩罐咀g l 底而互射 采探l w 岫”l H “ 川 I + 晰忡I I I l l 咐I I 卅H”“l iFF l 1 1 1 1 i l I | i l ) ,1 1 1 l i l l j I I I l I _ l I _ ,r | ”I ”l I I 州 0 出黜凇: :出池:出:_ ”。m 川l I m ”- I 。” 。 型删_ 呷_ 甲哆忡”_ 世州州;! 苎,- 蚺I I 坩- 州I f ”I I I m 懒m _ , “I I * u j 1 o ”o l I l - 卅i ” ”J 惭嗍附“”:;l l I l J I l 晰忡 f l l 川“,- I H 坩| 脚晰- M p 渺”:r 川m ”I ”晰,1 ,I I H 州, i _ _ , , ,il I I I ,H 一_ ,M ,w 1 蝻 I I H t M 帅”_ _ 蟹 1 l _ - 删川”啪惭坤埘l | ”:“川卅“ l I I l 川l I 嗍簟I 州鼍譬r ! f 而 I I l I | ”1 l l _I “L L 岫I l “ ” 图6 过余探l 井测线替前时间偏移剖面( 上) 及甜点属性剖面( 下) F i g6 S e c t i o n so fr u i n a t i o nb e f o r es L a c kfu p ) a n ds v , e e ta t t r i b u t efd o w n ) a c r o s sl i n eY u t a n n 奥陶系硬面反射;奥渤系晦面 王射;T E 寒武系臌面反射 万方数据 第5 期 王红伟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 9 2 3 一一 震响应为中强波峰一不连续反射特征;鄂1 9 井为岩溶缝洞体有效储层是可靠的。 充填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为弱波峰或宽 缓波谷反射特征。据此建立了该区岩溶缝洞体的 识别模式,对余探l 井克里摩里组岩溶储层作“甜 点”属性分析,在该井缝洞段显示出明显的高振 幅、低频率的特征,且含气性较好( 图6 ) 。该井 3 有利目标区评价 3 1 奥陶系烃源岩条件 余探1 井克里摩里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 为一3 8 9 2 ,较煤型气明显偏负,表明气源可能 钻探取得了良好效果,证实了这种模式对于识别主要来自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有机地化分析表 0 1 0 2 0 k m I i u 伊2 5 lI O 苏3 9 0 , 苏3 5 。7 t 一 色3| |Y 1 T 】I o | 图1 | O u J | o 色2 l ,、 。办o 。| | 、| y 、f 、 | 贺 “,、。唧1 1 愉鼍小| ,f、压、 。降1 东l、J ”。”K fV 刃、J D l f 、 Y 任7 ”V o o 兔l 毒 V 台|川 , 日,q, | , 、 | 口、J( ,t 文l 一 , 任4 一 入1J一| 7 孓蒿 Q |。f Q , 海1 |爪 l |, 0 任8。, , |摊 厂、 |L 一缘| ” ,fl| , 产 一| , d 蕊A Qf ,P u g 一| 。 鄂8 G - - - , 一 月H l ,T r 一U 海 么、上。, | J L 一 r 7 J 。7 鄂托E 村膜 f厂、J 1 、 f酸 ,出J7 、 f_ 纠M 一 枷9 r ) 一 L- = 土 U ( 余: r 二、L , 7 卜 宋1 ( 、 弋0 = L ,一 一 于昏多3 6 7 心 A* r 、 大 z | 。 、 盐槽 弋 厂,# ; 一 。7 、 7 f 七么I 台 。7 , 、 、 地, 苏3 6 8 0 屿家滩r 坡 oI 十II 一I 探井地震沉积桕 测线界线 厂 L 一倒 | 苦深1 点段了獭杉 篇F 洞储层 _ 、l 、 J | 万方数据 现代地质 2 0 1 1 筵 明,天环北部地区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和中奥陶 统乌拉力克组、拉什仲组不同程度地发育有机碳 大于0 3 的有效烃源岩,其中乌拉力克组烃源岩 最为发育,其次为克里摩里组,拉什仲组烃源岩 发育程度较差。天环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洞穴发 育带乌拉力克组烃源岩厚度一般为3 0 一9 0m ,克 里摩里组烃源岩厚度为2 0 6 0m 。乌拉力克组和 克里摩里组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值为0 5 一0 6 , 最高可达4 0 8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R o 值 为1 6 一2 o ,热解峰温4 6 2 5 l l ,已达成 熟生气阶段,具有较好的气源条件。 3 2 奥陶系岩溶缝洞体分布特征 通过建立天深1 、鄂1 9 及余探1 井克里摩里 组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模式,对盆地 西北部地区的地震测线进行解释与处理,在剖面 上识别出了岩溶缝洞体地震反射点断,依据点断 的组合特征预测克里摩里组岩溶缝洞体的平面分 布特征。共识别出岩溶缝洞体1 5 个,面积3 9 1 1 8 3k m 2 ,累计面积6 5 9k m 2 ( 图7 ) 。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洞穴带 已有4 口探井试气获低产或工业气流,证实岩溶 洞穴型圈闭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该区岩溶洞穴 在克里摩里组集中发育,连片分布,规模较大, 与奥陶系烃源岩形成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型成藏 组合,源、储配置较好,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勘 探接替目标区。 4 结论 ( 1 )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 体的发育受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岩溶古地貌格 局及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克里摩里组岩性 以灰岩为主,在加里东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