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9 卷第1 期 2 0 1 5 年3 月 地质学刊 J o u m a lo fG e o l o g y V 0 1 3 9N o 1 M a r c h2 0 1 5 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邹松梅1 ,李爽2 ,祖益康2 ,时飞2 ,孙磊1 ,周卫东2 ( 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 1 0 0 1 8 ;2 江苏省泗洪县国土资源局,江苏泗洪2 2 3 9 0 0 )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系统收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泗洪双沟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地 层层型剖面、古生物和水体景观3 个大类。叙述了下草湾组层型剖面等剖面,对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群进行了 归纳统计,计有脊椎动物化石5 纲1 9 目4 3 科9 8 种,其中的长臂猿类双沟醉猿、森林古猿类江淮宽齿猿是我国特有 的。经对比分析,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有3 类5 处,省级地质遗迹有2 类2 处。论述这些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科 普价值,同时对审美学价值、旅游与社会经济价值、开发建设条件进行评价。泗洪双沟地区具备建设地质公园的 条件。 关键词:地质公园;可行性研究;泗洪双沟;江苏 中图分类号:P 5 6 ;x 3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3 6 3 6 ( 2 0 1 5 ) 0 卜0 1 5 8 1 3 0 引言 泗洪县双沟镇地区( 含峰山乡、天岗湖乡) 地处 南京、徐州两大都市圈的交汇地带。东邻洪泽湖,西 南与盱眙县、安徽省五河县、泗县相接。 区域面积约2 2 8k m 2 ,地貌上岗、洼交错,西南 部有零星低山蛰伏于垅岗之上,地面高程1 2 5 6 1 4m 。区域内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约分布在1 0 0 余k m 2 范围内( 图1 ) 。著名的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 动物群、山旺生物群、和政动物群一起组成了中国的 三大新近纪动物群。其中发现的长臂猿类双沟醉猿 ( D i o n ”o p i z e c 凇s 危妣增。粥琊括) ( 李传夔,1 9 7 8 ) 、森 林古猿类江淮宽齿猿( P k f 以o n o p 如A e c 凇l o 啦H 8 一 i e w 如) ( 顾玉珉等,1 9 8 3 ) 化石,以及距今4 万一5 万 年的“下草湾人”( 吴汝康等,1 9 5 5 ) 而名闻全球。在 化石出土地下草湾与松林庄,泗洪县政府立碑进行 了保护。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和系统地收集以往地质 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资料,认为泗洪县双沟镇地区具 有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地质遗迹与人文资源, 良好的区位与便利的交通,具备了建立地质公园的 有利条件。 1 地质背景 据前人研究资料(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 9 8 4 ) ,泗 洪双沟地区在地质上处于郯庐断裂带及其两侧,西侧 为华北地块,东侧为苏鲁地块。地层为早中元古代坪 上组大理岩、石英岩、片岩等,海州群浅变质的含磷岩 系和火山岩系;新元古代淮河群下亚群城山组石英 岩、贾圆组砂质泥灰岩;中生代白垩纪青山群安山玄 武岩、玄武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及砂岩、泥岩,王氏群 砾岩、砂岩;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组泥岩、砂岩及砾 岩,上新世宿迁组中粗砂、黏土与砾石层等有零星分 布;第四纪更新世豆冲组棕黄色中细砂、中粗砂等,泊 岗组棕红色黏土,戚咀组棕黄色黏土、含铁锰质钙质 结核、角砾层,全新世冲积相与湖沼相黏土质粉砂、亚 砂土及泥炭层。另外有极其零星的五台期超基性岩、 喜马拉雅期基性岩、辉绿岩类( 图1 、图2 ) 。 泗洪双沟地区在地史演化上比较独特,大致经 历了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早中元古代。这时 地壳处于强烈的活动阶段,堆积了巨厚的石英砂岩 与碳酸盐岩、火山岩等。由于发生了五台运动,使沉 积岩地层遭受中深为主的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 收稿日期:2 叭4 0 7 1 6 ;修回日期:2 0 1 4 一0 9 2 2 ;编辑:蒋艳 作者简介:邹松梅( 1 9 5 7 一) ,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旅游地质的调查研究工作,E m a i l :n j z s o n g m e i 1 6 3 c o m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1 期邹松梅等:建立汀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同的可行性研究 1 5 9 叵习l 臣习! 匪 ,匹 。匝卫5 匝习6 匝 田8 团u 曰】l 区l 二叵1 3 图1 泗洪地区地质图 ( 据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 9 8 4 修编) l 一早元古代坪上组;2 一中新世下草湾组;3 一早白垩世青山组; 4 一晚白垩世王氏组;5 一早更新世豆冲组( 冲积相) ;6 一晚更新 世戚咀组( 冲积相) ;7 一全新统冲积相;8 全新统湖沼相;9 一地 质界线;l O 一推测断层;1 1 一第四系等深线;1 2 一喜马拉雅期辉绿 岩;1 3 - 研究区大致范围 F i g 1G e o l o g i c a lm a po ft h eS i h o n ga r e ai n J i 粕擎uP r o v i n c e - ( m o d i f i e df r o ml h eB u r e a uo fG e o l o g y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1 9 8 4 ) 用,形成了研究区最古老的相对稳定地块。此后进 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新元古代。 到了新元古代,地壳下沉,开始遭受海侵,接受具有 稳定盖层性质的沉积,生物有了大的飞跃,藻类大量 发展,并形成叠层石遗迹化石。受吕梁运动的影响, 本区成为陆地后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代的 白垩纪才开始接受沉积。第三阶段是中生代白垩 纪。受郯庐断裂的控制,在早白垩世时,首先沉积了 紫红色碎屑岩,随后是大量的中基性岩浆喷发。晚 白垩世时,仍在郯庐断裂带内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反 映了山麓、河流相的沉积特征。到晚白垩世末,燕山 运动V 幕发生,使地层受到褶皱、继承性的断裂活 动,地壳抬升再次受到风化剥蚀。第四阶段是新生 代新近纪一第四纪。到了新近纪,研究区地壳下降 圈圈二田,叵。圈s 田s 臣- 围一团uE 田团,! 图2 泗洪地区地质构造体系图 ( 据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 9 8 4 修编) 1 - 海州群;2 淮河群下亚群;3 - 青山群;4 - 王氏群;5 - 阜宁组; 6 一喜马拉雅期基性岩类;7 一五台期超基性岩类;8 郯庐断裂 带;9 一推测角度不整合;1 0 一推测断层;1 1 新近系+ 第四系等 深线;1 2 - 淮阴一响水断裂 F i g 2M a ps h o 喇n gg e o l o 画c a lt e c t o l l i cs y s t e mi n t h eS i I l o n ga r e a ( m o d i 6 e df b mt h eB u r e a uo fG e o I o g y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i a n g s u P m v i n c e 1 9 8 4 ) 再次接受沉积,均为河湖相的杂色碎屑岩,郯庐断裂 带内有大量玄武岩喷发。这一时期,气候温和,雨量 充沛,植物茂盛,脊椎动物大量发展,哺乳动物占了 统治地位。到了第四纪,相对低洼处普遍接受沉积, 由于间隙性差异升降运动的影响,本区成为残丘与 岗地。 由于地史发展的独特性,留下了大量而特殊的 地质遗迹,特别是下草湾组中新世脊椎动物化石群, 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贵遗产。 2 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2 1 地层 2 1 1 中新世下草湾组层型剖面与次层型剖面 研究区内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组广泛出露。自 万方数据 地质。学:I 1 9 5 5 年以来,科研院所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杨钟 健,1 9 5 5 ;周明镇等,1 9 7 8 ;林水龙,1 9 8 0 ;江苏省地质 矿产局,1 9 8 4 ) 。1 9 5 5 年杨钟健等在泗洪县双沟乡 下草湾,创立“下草湾系”,1 9 7 3 年刘冠邦等在泗洪 县创立泗洪组,相当于“下草湾系”上部,1 9 7 9 年修 订为下草湾组,将其下的棕黄色砂岩称为峰山组,另 外还创有与下草湾组相当层位的花果山组,1 9 8 4 年,江苏省地矿局将峰山组与下草湾组归并称下草 湾组,沿用至今。花果山组、泗洪组为同物异名,建 议停用。将研究区出露较好的2 处下草湾组剖面确 定为“正层型”与“次层型”。 ( 1 ) “正层型”剖面为泗洪县双沟镇下草湾剖 面( 杨钟健等1 9 5 8 年实测) 。 下草湾组( N 。石) 总厚度 2 0m 2 红色砂质土与灰绿色砂质黏土层。含脊椎 动物( 未见顶) 1 5m 1 浅绿色黏土,夹坚硬的白色灰质结核。含脊 椎动物( 未见底) 5m ( 2 ) “次层型”剖面为泗洪县峰山乡小汪庄剖 面( 江苏区测队1 9 7 9 年实测) ( 图3 ) 。 上覆地层:戚咀组( Q p g )棕黄色砂质黏土 不整合 下草湾组( N 。戈) 总厚度 6 8m 4 浅黄色细砂岩,含少量泥岩砾、石英砾,成细 条带分布,厚薄不一,并夹凸镜状灰色粉砂岩薄层 1 2m 3 浅肉红色粗砂岩,底部呈灰黑色 0 5m 2 灰白色钙质砾岩。砾石成分为石英、钙质泥 岩、钙质粉砂岩等,一般呈次圆状,分布不均。含哺 乳类、爬行类、鱼类、双壳类等化石 0 4m 1 浅灰绿色含粉砂钙质泥岩,局部见白色钙质 团块( 未见底) 4 7m 层型剖面是地层对比的标准,研究区的2 条剖 面不仅在地层对比上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下草湾组 中新世脊椎动物化石群的产出层位,成为研究脊椎 动物特别哺乳动物进化的标本库,因此有着重要的 生物学意义。同时,对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同样具 有重要意义。 S W Nx O8 图3泗洪县峰山乡小汪庄下草湾组剖面图 F i g 3G e o I o g i c a lc r o s s s e c t i o no ft h eX i a c a o w a n F o 珊a t i o ni nX i a o w a n g z h u a n g ,F e n g s h 粕 T o 咖- S i h o n gC o u n t y 2 1 2 早更新世豆) 中组建组剖面1 9 7 7 年,在泗洪 县魏营豆冲村,将戚咀组之下,下草湾组之上一套灰 黄色细粉砂层,创立豆冲组,根据其中所产哺乳类原 脊象( A r c 危i d 妇J | o 如凡s p ) 化石,时代定为早更新世。 ( 孙九奎,1 9 8 2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 9 8 4 ) 地层剖面 介绍如下( 图4 ) 。 上覆地层:戚咀组( Q w )黄棕色粉砂质亚 黏土 假整合 豆冲组( Q p d ) 厚6 5m 2 黄灰色黏土质细粉砂,局部为中细砂,偶见 石英小砾4 5m 1 灰白夹锈黄色黏土质粉砂。上部局部为细 砂,并含中粗砂和石英小砾;中部夹细砂团块;下部 主要为粉砂,偶含石英、变质岩小砾。底部有时可见 石英细砾薄层。该层中见细砂透镜体,具斜交层理。 产哺乳类:A r c i d 珠后。幽ns p 2 Om 不整合 下伏地层:下草湾组( N 。石)灰绿、褐紫色钙质 泥岩 图4 泗洪县豆冲村豆冲组剖面图 n g 4G 砌0 9 i c a lc r 嘲- 嫩t i 0 ft h eD 叫c h o I l gF 0 珊鲥叩 i nD o u c h o n g 、r i n a g e 。S i I I o n gC o u n t y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1 期邹松梅等: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1 6 1 豆冲组岩性在区域上,主要为灰黄、灰白色黏土 质粉细砂,棕黄、褐黄、灰白色中粗砂、中细砂,局部 含砾或夹砂砾层,大型交错层理发育,以河流相为主 的沉积。 2 2 古生物 2 2 1 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自1 9 5 5 年以 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 院所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杨钟健,1 9 5 5 ;周明镇 等,1 9 6 4 ,1 9 7 8 ;李传夔,1 9 7 8 ,1 9 8 3 ;顾玉珉等,1 9 8 3 ; 侯连海,1 9 8 4 ,1 9 8 7 ;邱占祥等,1 9 8 6 ,1 9 9 1 ;吴文裕, 1 9 8 6 ,1 9 9 5 ;邱铸鼎等,1 9 8 6 ,1 9 8 7 ,2 0 1 0 ;刘冠邦等, 1 9 9 3 ) ,先后在泗洪县双沟镇地区的下草湾、松林 庄、郑集、双沟引淮河岸、小汪庄等地发现了大量的 脊椎动物化石。经笔者统计,前人共发现脊椎动物 化石有5 纲1 9 目4 3 科9 8 种,其中硬骨鱼纲1 目2 科8 种,两栖纲1 目1 科1 种,爬行纲3 目5 科6 种,鸟纲4 目5 科1 0 种,哺乳纲1 0 目3 0 科7 3 种 ( 表1 ) ,被命名为“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 简称“下草湾脊椎动物群”。 表1 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名称表 T a b l e1L i s to ft h el I I i d m eM i 们e n eV e n e b r a t eg m u pi I lx i a c a o w 姐 万方数据 1 6 2 地质学刊2 0 1 5 年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1 期邹松梅等: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1 6 3 纲目科( 超科)属种名称 万方数据 地质学刊 2 0 1 5 年 2 2 2 中新世非海相双壳类从区域上看,双壳类 化石主要分布于泗洪的小汪庄一罗庄一双沟镇一下 草湾一带,呈弧形分布,在下草湾组的上部钙质团块 和钙质胶结的砂砾岩中产丰富的双壳类化石。 在下草湾,产有微小帆蚌( 比较种) ( 助i 邺如 c f g m c i 凰) 、小型帆蚌( Hn 觎o ) 、小冠蚌( c r 厶口矗n p o 删口) 、张庄豆蚬( P 函池u mz 危o n g 施M o n e 瑚e ) 、中型豆 蚬( p 施e r M d i u m ) 、畸形豆蚬( P d 咖册蠡t M m ) 、球 蚬( 未定种) ( 却 o e r 讥ms p ) 等。称之为P i s 诚M m 印 o e 而“m 一月川叩s 妇组合( 黄宝玉,1 9 8 3 ) 。 在小汪庄,双壳类化石特别繁盛,主要为:泗洪 裸珠蚌( 风i f “n i os i o n g e 琊括) 、裸珠蚌( 未定种) ( P s p ) 、前宽楔蚌( G M 船D p s 曲s M 以狐e ) 、江苏楔蚌( c 五o ,z 舻u e 淞括) 、变锐棱蚌( A c “i c o s 掘i m m M t o 把) 、长锐 棱蚌( 比较种) ( A c f e 2 0 昭口抛) 、贝加尔锐棱蚌 ( A 沈i c 口f i c o ) 等,形成厚约2m 的蚌壳层( 黄宝玉 等,1 9 8 2 )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2 3 早更新世大型哺乳动物在豆冲村,第四纪 早更新世地层豆冲组下部粉砂岩中产原脊象 ( A r c i d 括丘。如ns p ) 。化石标本为一有6 排齿板的臼 齿,属早期真象类( 周明镇,1 9 6 1 ) 。 2 2 4 中新世植物化石下草湾组中产植物:单籽 豆( P 0 d 0 9 0 n i u ms p ) 、翁格榉( 历f 后。秽oM 哗以) 、大叶 板栗( c o s o 础口m i o 脚f z 蕊i ,r m ) 、中华栎( Q 聊r c 凇i 加 m i o c 肌i c 口) 、木姜子( L i 拈e 口s p ) ( 黄宝玉等,1 9 8 2 ) 。 另外,在大红山,棕黄色中粒砂岩、砂砾岩、褐色 铁质砾岩,夹黄色粉砂质页岩中产有大型的硅化木 ( 木化石) 、铁化木( 林水龙,1 9 8 0 ) ,经鉴定为杉型木 ( C M 胁i 啦口m i 似y f o ns p ) ,有部分硅化木被收藏于 双沟酒厂博物馆。 2 2 5 “下草湾人”与旧石器遗址遗址位于双沟 镇东南8k m 处的下草湾,南临淮河,东濒洪泽湖,是 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 4 4m 。1 9 5 4 年6 月,吴 汝康和贾兰坡2 位教授在泗洪县双沟镇下草湾引河 岸调查时,在河东岸上捡得1 段股骨,长1 5 2 7c m , 由其形态上观察,有“股骨脊”存在,骨表面满布长尾 纤孔,可以确定其为人的股骨。经研究,下草湾人介 于中国猿人与现代人之间。从骨壁的厚度和髓腔的 大小比例来看,与山顶洞人的指数相近。因此,这段 股骨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的人类( 吴汝康等,1 9 5 5 ) 。 距今约4 万一5 万年,属晚期智人,命名为“下草湾 人”,也称“泗洪新人”。1 9 8 1 年春,南京博物院考 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1k m 处的火石岭发现了与 下草湾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15 0 0m 2 ,出 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这对下草湾人的研究提供 了重要的佐证,也是江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 遗存。 2 3 水体景观 2 3 1 洪泽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淮河下 游,是未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 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 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色产品、禽畜产品的生 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堪称镶嵌在苏北 平原上一颗璀璨明珠。 洪泽湖属过水性湖泊,水域面积随水位波动较 大。在正常蓄水水位1 2 5m 时,面积达20 6 9k m 2 , 容积为3 1 2 7 亿m 3 ,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当湖水 水位达到1 3 5m 时,湖区面积为22 3 1 9k m 2 ,相应 库容5 2 9 5 亿m 3 ,此时湖区面积基本与我国第三大 淡水湖太湖相当( 太湖水域面积为23 8 8k m 2 ) 。湖 水水位1 7m 时,防洪库容1 3 5 亿m 3 。最大水深 5m ,平均水深1 5m 。湖底高程一般在1 0 1 1m 之 间,最低处7 5m 左右。湖底高程高出东侧平原4 8m ,所以又称为“悬湖”。 洪泽湖湿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2 3 2 淮河双沟地区处于淮河中游,淮河在这里从 原来的由西向东流而转为由北向南流,形成了一个大 的“C ”形拐弯,到达盱眙而人洪泽湖。地处双沟的淮 河除淮河古道外,还包括2 0 世纪7 0 年代初开挖的怀 洪新河等,它们一起组成了风景迷人的风光带。 2 3 3 天岗湖呈南北向的“龙”形,头部朝向双 沟。由江苏与安徽两省共同管理,属江苏管辖的有 1 5k m 2 ,平均水深6m ,是处于岗地间的天然湖泊。 湖水清澈,透光性好,水产丰富,天岗湖银鱼是其中 的一大特产。 2 3 4 香套湖面积约1 1k m 2 ,湖面常年生长芦 苇,旱季无积水,雨季略有积水,全由一望无际的芦 苇组成,夏天是青纱帐,秋天则是芦花荡。现已在湖 面组建光伏发电项目,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l 期邹松梅等: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3 人文景观与其他景观资源 3 1 人文景观 双沟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 人类祖先的发源地之一,早在4 万年前下草湾人就 在此繁衍生息。镇上的“双沟八景”:一步两桥、三 仙台、会仙坊、隐月池、三山夹一井、杨公墓、王载鸿 墓、潘公在生处,为旅居外地的双沟人念念不忘。另 外有金兀术报恩寺,观淮亭、义士祠,东岳观、乾隆御 批工程碑亭、陈毅纪念馆、东山头新石器遗址、施马 庄新石器遗址、双沟惨案纪念馆与“万人坑”等。 写双沟的人文,双沟酒业是必不可少的。双沟 酒业始创于1 7 3 2 年( 清雍正十年) ,距今已有近3 0 0 年的历史。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双沟酒业有着深厚 的文化底蕴。建有反映酿酒技术的“醉猿州博物 馆”,在淮河引河岸边双沟新城的白酒产业园里像 森林似的“储酒罐”实为双沟的一道“酒不醉人人自 醉”的独特风景。 3 2 鸟类景观 双沟处于洪泽湖西北岸边,与洪泽湖湿地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湿地公园隔岸相望。自然环境 十分优越,来这里繁衍生息的鸟类成群结队。据有 关资料,泗洪地区的鸟类有1 5 目1 4 科1 9 4 种,属于 国家一类保护的有大鸨、白鹳、黑鹳和丹顶鹤4 种, 与灰鹤、天鹅、秋沙鸭、鸿雁、白鹭、赤麻鸭及各种步 禽、水禽等有8 万只以上,其中鹭1 万只以上,灰鹤 3 0 0 只以上,大雁80 0 0 只以上( 奚敏,2 0 1 0 ) ,形成 了十分壮观的鸟类景观。 3 3 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主要为香套湖的1 1k m 2 芦苇、天岗 湖边一望无际的油桃园与玉米地、夏天的麦浪与秋 天的稻浪、淮河岸边的次生林带等,形成了春夏秋冬 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美和田园风光。 3 4 气象景观 3 4 1 双沟观日每当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 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洪泽湖湖面上 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闪耀金波,捧出即将出浴的 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舟山群岛观 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3 4 2 天岗湖夕阳站在天岗湖的东岸边,极目眺 望,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悬挂在地平线附近的夕阳, 就像蛋黄一般。落日的余晕映红了半个天空,夕阳 边的五彩云霞变幻无穷。 4 价值评价 4 1 地质遗迹的等级评定 按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 国土资厅 发 2 0 0 0 7 7 号) ,地质遗迹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 县级3 个等级标准。国家级:( 1 ) 能为一个大区域 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 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2 ) 具有国 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 构造) 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 化石及产地;( 3 ) 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 地质景观或现象。省级:( 1 ) 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 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2 ) 有区域 地层( 构造) 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 3 ) 在地学分区及分类上,具有代表性或较高历史、 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县级:( 1 ) 在本县的范 围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 2 ) 在小区域内具有特色的地质景观或地质现象。 参照上述不同级别的标准要求,对双沟地区的 地质遗迹等级作评定。 4 1 1 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的地质遗迹等 级中新世时期,在我国著名的动物群共3 处:山东 的“山旺生物群”、甘肃的“和政生物群”中的“铲齿 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江苏的“下草湾中中新 世脊椎动物群”。和政生物群与山旺生物群同属国 家级地质遗迹,其产地均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国 家地质公园。 山旺生物群主要化石门类包括:硅藻、孢粉、植 物大化石、介形虫、昆虫、蜘蛛、鱼类、两栖类、爬行 类、鸟类和哺乳类等。代表化石为:玄武蛙( R 口耽 6 邪n 如幻口) 、临朐蟾蜍( 日咖Z i w 珊瑚括) 、中新原螈 ( 尸r D c “ o 筇m 面c e n 恐w ) 、硅藻中新蛇( l 铴n n 戚d 沲t o - m w ) 、鲁钝吻鳄( A Z Z 塘o o rZ u 如獬) 、山东山旺鸟 ( 鼢n 凡如,w o m 括s o n 加。珊琊括) 、山旺蝙蝠 ( 5 危口n 叫0 n g 施s p ) 、硅藻鼠( D i 口t o ,n 弘s p ) 、孔氏半 熊、三角原古鹿( Z 口胱r ) 优廊o m 括) 、柄杯鹿 ( k g D m D s p ) 、犀类( R h i n o c e r o t i d a e ) 等。其特点 是:化石保存完整精美,有保存皮肤的犀、保存毛的 啮齿类、保存翼膜的蝙蝠和从蝌蚪到成体的不同阶 段的蛙化石等。山旺生物群是研究中国东部自新生 万方数据 地质学刊 代以来生物群演化和环境变迁的重要佐证。 和政生物群化石分属爬行纲和哺乳纲的6 目 7 0 余属种,代表化石为:铲齿象( P f o 伯e f o 面n ) 、库斑 猪( 6 口加c o e r 淞) 、长颈鹿( G i r 咖c o M f o p o 以。、 和政羊( 虢施e 愕施) 、三趾马( 日却口矗o n ) 、陆龟( r 幻i s e ) 等。其特点是:以大型哺乳动物为主,缺少灵 长类动物。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自古近纪以来生物 群的演化、分布及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 意义。 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与上述生物群虽然 均为中新世,但产出层位稍低,时间也稍早,所含的 化石种类有很大的区别。代表化石有:双沟醉猿、江 淮宽齿猿、淮河象、淮河乳棱齿象、中华杨氏河狸、泗 洪炭兽、东方羚鼷鹿、古麟、叉角鹿、东方羚鼷鹿、短 脚犀、淮河半貘、原鼬鬣狗、泗洪跳兔、中国巨古仓 鼠、万合古仓鼠、东方小林睡鼠、泗洪花松鼠、天岗琵 鹭、松林庄古石鸡、顾氏中新鹫、金龟等,其特点是产 有灵长类动物,因森林古猿类和长臂猿类的出现,使 该动物群在我国具有稀有而独特的地位。对于猿类 的起源与演化、中新世亚非大陆的哺乳动物群间的 深入对比等的研究意义重大,对气候环境变化的研 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因此,产自泗洪双沟地区的下草湾中新世脊椎 动物群,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生物 进化阶段提供重要的地质证据,属于国家级地质 遗迹。 4 1 2 下草湾组层型剖面的地质遗迹等级 层型 剖面是地层单位( 包括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 地层) 的典型剖面。作为识别和说明一个地层单位 的标准,它使得凡应用该单位的人有一共同的、具体 的、稳定的参考和定义标准。对于不同的地层单位, 其层型应分别考虑,如对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定义, 指定一个层型( 典型剖面) 尤为重要。当需要一些 参考剖面来补充层型剖面的不足,或重新选择层型 以替代最初指定的层型剖面时,可在层型前加以前 缀以反映层型的精度和性质。这些包括副层型、选 层型、新层型和次层型等。 下草湾组层型剖面和次层型剖面,不仅是淮河 中游地区地层对比的标准,而且作为中国的标准岩 石地层单位被列入中国地层表成为全国的地层 对比标准,层位位于中新统山旺阶下部,年龄为距今 2 0 4 1 5 0M a 之间。下草湾组具有国内大区域地 层对比意义,位于泗洪县双沟镇的层型剖面当属国 家级地质遗迹无疑。 4 1 3下草湾人及旧石器遗址的地质遗迹等级 下草湾人( 属于晚期智人,即新人。) 及旧石器遗址 的发现,不仅留下了一个距今4 万5 万年前后的古 人活动的遗址,重要的是为以后对找寻距今5 万年 前后或更早年代与“和县猿人”或“北京直立人”同 时代的“人科化石”的工作提供了线索。可以大胆 地推想,北京直立人( 距今5 0 万6 0 万年) 向南迁 徙扩散到安徽和县成为“和县猿人”的过程中,泗洪 双沟地区可能是其中的一站。双沟地区更新世地层 广泛出露,是寻找“早期智人( 古人) ”与“猿人”的 理想之地。因此,这里是寻找“猿人”的目标区,旧 石器遗址相当于省级地质遗迹。“下草湾人”被收 录于地质辞典( 三) 古生物:地史分册( 中) “新 人”条目,具有国内大区域对比研究意义的化石与 产地,也应当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 4 1 4 早更新世豆冲组建组剖面地质遗迹等级 早更新世豆冲组零星出露于郯庐断裂带上,即泗洪 县魏营豆冲、峰山狼窝岗、孙牌坊,宿迁县晓店,新沂 县马陵山、小王圩、城岗一带,构成垅岗地形。建组 剖面选在豆冲村,是因为该组地层在豆冲出露最为 完整,有顶底界线,有较好的生物化石说明其形成的 地质时代。因此,豆冲组建组剖面是上述地区地层 对比研究的标准,相当于层型剖面( 因第四纪地层 为松散沉积物,目前还没有做“层型剖面”研究) 。 产原脊象,是寻找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目标层。 因此,豆冲组建组剖面是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 的典型剖面,属于省级地质遗迹。 4 1 5中新世硅化木的地质遗迹等级 中新世硅 化木的发现地很少,鲜有公开报导,到目前为止仅在 内蒙古赤峰平庄煤矿发现有3 种木化石,分别为平 庄原始黄杉型木( R e “如如l 弘茁) ,f o np i ,耐。增e 琊泌) 、 东北云杉型木( P i c e 似y f o nm o 凡c M i c u m ) 、松型木( P i n w 戈) ,f o ns p ) ( 陶君容等,1 9 9 4 ) 。在双沟地区发现 的硅化木、铁化木,为杉型木。该木化石不完整,多 数直径为2 0c m 左右,长度5 0c m 不等。中新世时 期的硅化木在国内非常稀有,构成了具有代表性或 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属于省 级地质遗迹。 4 2 科学价值与科普价值 4 2 1 科学价值泗洪双沟地区的地质遗迹具有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l 期邹松梅等: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1 6 7 重要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研究灵长类起源的重要地域。从下草湾中 中新世脊椎动物群的化石看,除了大量的哺乳动物 外,还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这是一个 类型众多的化石动物群,这些迹象表示我国东部地 区,像苏、鲁、皖一带的中新世地层有可能成为研究 灵长类起源的重要地域( 顾玉珉等,1 9 8 3 ) 。 ( 2 ) 关于现生长臂猿类的起源。由于早期的长 臂猿类化石主要发现在非洲,传统的概念一直认为 是由非洲渐新世的小型猿类、经湖猿( 或即树猿) , 进化至现在的长臂猿。泗洪标本的发现至少说明在 中新世时,亚洲同样也生活着长臂猿类。后来在云 南发现的早上新世长臂猿化石,可以看出自中新世 起亚洲一直有这种小型猿类生活着。如果说这些中 新世的种类是现生属种的祖先的话,那无论从地理、 地史分布上看,醉猿比树猿等更符合这一条件。如 果最早期的长臂猿确是生活在非洲,那么它是在何 时迁徙到亚洲的( 李传夔,1 9 7 8 ) ? ( 3 ) 双沟醉猿的地层学意义。醉猿的发现进一 步表明苏北下草湾组的时代应为中新世。下草湾组 包括了两个化石层位,下部的绿、红色黏土中,化石 有短脚犀、大型河狸、淮河象等,上部的灰白色团块 砾岩中,有醉猿、小型河狸等( 李传夔,1 9 7 8 ) 。 ( 4 ) 古剑齿象( J s e 9 0 f o p 矗D 如n ) 的地层和古生物 学意义。古剑齿象代表象科中最原始的类型。在下 草湾引河发现的淮河古剑齿象( 也称“淮河象”) ,虽 然在牙齿构造上较为原始,甚至接近这一属中最古 老的类型,但是个体比较壮大,这一属的化石最早发 现于中新统( 周明镇,1 9 5 9 ) 。但又因和它一起发现 的还有代表下更新统的中国巨河狸( 乃唧几琥e u m s i 珊瑚蠡) ,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下草湾组的时代到底 是中新世还是更新世? 后来据周明镇等( 1 9 7 8 ) 研 究表明,下草湾的大型河狸比巨河狸属( 乃o g o n 危e 一 M m ) 显然有重要的原始特征,它在不少方面却与一 些中新世的大型河狸相似。为此将下草湾的“中国 巨河狸”由巨河狸属分出,另建新属叫杨氏河狸 ( y o “n g 咖6 e r ) ,定名为中国杨氏河狸( y o u n g 听6 e r s i 珊瑚括) 。在古生物鉴定中能够正确分类的同时,也 明确了所产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中新世。 ( 5 ) 原脊象发现的指示意义。原脊象的发现, 可以肯定我国有南方象存在。最早的原脊象出现于 更新世开始时( 也有个别可能稍早) ,到更新世晚期 发展为典型的猛犸象( 讹m m M t w ) ( 周明镇, 1 9 6 1 ) 。双沟地区有大面积的晚更新世戚咀组出 露,在距下草湾一箭之遥的盱眙县戚咀村( 原为泗 洪县) 戚咀组中找到了斑鹿( 风e 砒z 厶s p ) 、牛( B o v i n a ei n d e t ) 、象( 觑e p n ss p ) 等,那么有没有可能在 泗洪双沟地区找到猛犸象? ( 6 ) 江淮宽齿猿的发现,说明淮河中游地区曾 是人类的发祥地。江淮宽齿猿属森林古猿族,森林 古猿( D 卿砒e c 凇) 是一组种类庞杂的类人猿,约生 活于2 0 5M a 前。它是南方古猿以前的从猿到人 过渡阶段中的早期化石代表。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 猿( 黑猩猩和大猩猩) 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其中有 一支进化成为长臂猿类,醉猿便是其中的一属,一般 认为长臂猿类是人类的祖先。从双沟醉猿到是北京 猿人的后裔生活在4 万年前的下草湾人,说明 淮河中游地区曾是人类的发祥地,泗洪双沟地区已 成为当前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最有希望有重大突破 的地区。换句话说,从森林古猿脱胎换骨进化到现 代人,要经历“早期猿人即能人、晚期猿人即直立 人、早期智人即古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 个阶段。 双沟地区更新世地层出露齐全,已经发现了新人 “下草湾人”,那么很有可能找到早期猿人、晚期猿 人和早期智人。 ( 7 ) “下草湾人”股骨化石发现的意义。股骨 发现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其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它 显示出在泗洪县双沟镇下草湾的更新世晚期的地层 中可能找到原怡人类的遗迹。这是在华南这一地区 中首次发现的人类化石,为未来在这方面的工作提 供了线索。换句话说,距今4 万年左右的下草湾人 的发现打破了“南方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无原始 人类踪迹可寻”的论说,无可非议,下草湾是迄今为 止江苏人类乃至中国人类老祖宗的发源地之一。 ( 8 ) 古生态环境意义。从下草湾组的岩性、岩 相及化石差异来看,双沟地区中新世的岩相古地理, 早期的沉积为河流相,中期为河流一湖泊或湖泊相, 晚期再次由湖泊相向河流相演变( 黄宝玉等, 1 9 8 2 ) 。 据孢粉资料,在早中新世时期,泗洪地区曾生长 有繁茂的森林,林内有藤本或草本植物,并有大面积 的浅水湖泊,湖泊周围植物茂盛,湖内水生植物也较 多。植物群面貌与今日江南的山地植被有些相似, 反映了当时为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按中国植被 万方数据 1 6 8 地质学刊 2 0 1 5 年 区划可能属于北亚热带南缘或接近于中亚热带北缘 ( 张玉兰等,1 9 8 2 ) 。从下草湾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 来看,双沟地区的气候大致相当于我国长江中游一 带或以南的气候( 黄宝玉等,1 9 8 2 ) ,其植被为暖温 带针阔叶混交林。从江淮宽齿猿所伴生的脊椎动物 化石看,代表着森林一草原的生态环境( 顾玉珉等, 1 9 8 3 ) 。给森林古猿类、长臂猿类创造了绝好的生 存环境。由于河狸与兔形类的出现,证明中新世双 沟地区不但有一定的水域而且具有相当之开阔地带 ( 侯连海,1 9 8 7 ) 。因此,在中新世时期,这里森林茂 密,鸟兽聚集,低洼地带河湖相连、沼泽众多( 蒋成 功等,2 0 1 3 ) 。 再从整个下草湾脊椎动物群的生物多样性、双 壳类、植物与孢粉等分析,当时在双沟地区具有完善 的生态系统。有天空中飞翔的猛禽,生活于森林的 猿类与松鼠,有活跃于草原的啮齿类与兔类,水生的 鱼类及与水有不解之缘的河狸等。它们受多条生物 链所控制,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 维系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可划分出森林生态系 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等。良好的 地域生态环境,使双沟地区成为生物演化的重要 舞台。 ( 9 ) 洪泽湖的成因。关于洪泽湖的成因,很多 学者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讲有三大因素( 张瑞虎, 2 0 1 2 ) 。地质因素: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 湖形成的自然因素。水文因素:黄河夺淮是形成 洪泽湖的雏形的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大筑高家 堰( 洪泽湖大坝) 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 是决定性因素。洪泽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湖。 笔者认为,新构造活动使地面下沉也是洪泽湖 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4 2 2 科普价值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 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 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 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 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 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以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地质公园是传播地球科学 知识、启迪思维和智慧的天然场所,同时也能起到使 受众自觉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作用。双沟地区的 中新世与更新世地层呈点状、线状与面状相结合的 形式出露,产大量的植物与木化石、软体、鱼类、两栖 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化石,科普价值非常高。 只要建立好科学说明系统,就成了一本人与自然和 谐的科普教材。 4 3 审美学价值 双沟地区的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审 美学价值。下草湾双沟醉猿、松林庄森林古猿、下草 湾人火石岭、大红山产硅化木、洪泽湖渔歌、天岗湖 落日、古淮河文化,这些都是双沟最美的符号。 下草湾脊椎动物群、下草湾人等的发现,对地学 工作者来说构成了人们在科学路之上的探索美。对 普通民众来说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与猎奇心 理,体现了珍稀之美。 这里虽然没有现代辽阔的草原,也没有郁郁葱 葱的原始森林,但这里的地质遗迹说明,这里曾是森 林古猿、长臂猿依靠森林生存的天堂,可以想象出河 狸在河湖边筑坝的勤奋,也可以体会到草原上猛禽 鹰鹗抓老鼠的生死搏斗,还可以领会下草湾人守猎 的场面,这些体现了中新世时期的古生态美。 中中新世的硅化木、铁化木是稀世珍品,具有极 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双沟地区广阔又绿色的田野体现了敞旷美,是 平原景观和大地景观的精华,是梦想中的家园。 4 4 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研究区是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自 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多 彩。特别是地质遗迹,是研究区的一大亮点,猿类化 石由于在形态和系统上接近于人类的祖先类型,一 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江淮宽齿猿与双沟醉猿 的发现震动了科学界,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从科学与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上分析,具有较高的旅 游价值。 如果说申报地质公园并建成后,不仅使重要的 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更加优越,而且会 促进泗洪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会给双沟镇的经济 腾飞插上翅膀,必将成为继“双沟大曲”后的又一张 走向世界的“名片”。通过与国内外的经济、文化和 信息交流,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科考中心,吸 引国内外地学专家来泗洪双沟考察研究。同时,以 旅游人流为载体的各种信息、文化、观念传人境内, 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文化与信息交流,其正面的影响 是进一步提高泗洪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地质公园 万方数据 第3 9 卷第1 期邹松梅等: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商 业、旅游业与食品加工业、服务业、旅馆业以及公共 客运业等。因此,地质公司的社会经济价值不可 估量。 5 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 1 ) 通达条件好。泗洪双沟地区,区位优势明 显,水陆交通便捷,宁宿徐高速公路、宁徐公路穿境 而过,东濒洪泽湖,淮河、怀洪新河纵横南北西东。 距南京、徐州均不到2 0 0k m ,从宁宿徐高速公路双 沟出口下来即可。到达各地质遗迹景观点均有可通 行大客车的农村公路相通。 ( 2 )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接待八方来客,双沟镇 宾馆、双沟醉猿大酒店及农家饭店具有较好的接待 能力。 ( 3 ) 地质遗迹以点状、线状与面状相结合的形 式出露,有利于科研与科普,更有利于地质遗迹的 保护。 ( 4 ) 与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仅有湖汊相隔,可 用游船或快艇经怀洪新河一湖汊( 溧河) 将拟建地 质公园与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 旅游的有机整体,在发挥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做到优 势互补,推动泗洪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 5 ) 原生态环境条件好,是中国最佳原生态旅 游目的地。自然旅游与人文旅游相重叠,具有广泛 的客源市场。双沟醉猿、下草湾人等的发现,与人类 祖先扯上了关系的科学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和兴趣。上海到徐州一带的人口多密度大,追求科 学旅游的人数必定会非常多,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 来双沟旅游,其数量就非常庞大。 ( 6 ) 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泗洪县属北亚热带 和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 丰沛,年均气温1 5 0 9c C ,年均日照时数22 0 6 2 h ;年 均降雨量9 6 0 4m m ;年均蒸发量16 9 7 3m m ;年均 降雪日1 0 天;年均无霜日2 0 3 天;年均风速2 2 m s 。适宜人们常年进行旅游活动。 ( 7 ) 要将双沟打造成旅游新城,其中最重要的 一点就是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申 报建设地质公园的积极性非常高。2 0 1 4 年3 月,经 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下草湾人化石遗迹自然保 护区和天岗湖松林庄古猿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面 积分别为1 1 9k m 2 和0 5 5k m 2 ,并立有保护碑。同 时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泗洪县地质遗迹保护领导小组 和泗洪县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委员会。 6 结论 经初步调查研究,泗洪双沟地区属于国家级地 质遗迹有3 类5 处,省级地质遗迹2 类2 处,人文景 观与其他景观资源丰富多彩,科学与科普、审美学、 旅游与社会经济等价值高,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条 件优越,达到了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要求。按照申 报程序,只有获得省级地质公园资格2 年以上并且 揭碑开园的才能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因此,要尽快 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建成国内一流的科考与科普基 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发旅游与科普的同时,一定 要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要防止受经济利益驱动 而盗采盗挖,要告诉人们地质遗迹资源是永续利用 的资源。 7 致谢 研究所需的大量文献资料由方强高级工程师搜 集,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顾玉珉,林一璞1 9 8 3 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 j 人类学学报,2 ( 4 ) :3 0 5 3 1 4 黄宝玉,李浩敏,袁佩鑫1 9 8 2 从瓣鳃类与植物化石谈淮河下 游的中新统 J 地层学杂志,6 ( 2 ) :1 2 8 一1 3 4 黄宝玉1 9 8 3 江苏北部下草湾地区中新世非海相瓣鳃类 J 古生物学报,2 2 ( 2 ) :1 2 3 一1 2 8 侯连海1 9 8 4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2 兀鹫 亚科( 鸟纲、隼形目) J 古脊椎动物学报,2 2 ( 1 ) :1 4 1 9 侯连海1 9 8 7 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采购与使用授权协议
- 假期旅游申请及同意证明(5篇)
- 合作广告业务分销协议说明
- 2025版权登记委托代理合同样本
- 行政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实务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合同范本】土地租赁合同
- 行政管理与市政学融合型学科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市政学深入研究试题及答案
- 职场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技术咨询委托合同模板示例
- 学生英语读写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二)
- 液压缸常见故障类型及维修或排除方法
-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 数控车床四刀位免抬刀塔装调工艺卡
- 病房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 中山合金软磁粉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
- 热学李椿__电子
- 适配器安装、使用、调试说明
- 全国百所名校中考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 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表.doc
- 干部人事档案背脊条套打格式5个一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