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 M过it L. h u a n t it a o lu n 电力安全技术第8卷 (2006年第 1期) 关厂于带负蔺测试田线差动保护的探讨 刘文华 (太原供电分公司,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 根据母线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带负 荷测试母线差动保护应测试的主要数据,包 括 差流或差压、电流幅值和相位以及母线的潮流值等, 探讨了 对所测试数据的分析方法, 判断保护平衡系数 的整定和二次接线的正确性。 关键词母线差动保护; 带负 荷测试; 数据 母线是电 力系统变电 站的重要电气设备之一。 在运行中 某一电 压等级的母线发生短路故障可能会 引起全站停电 的事故, 甚至扩大为电力系统的事故; 同时,由于故障电流大, 也会造成有关设备严重损 坏。为了使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时影响范围最小, 故 障时间最短,就必须配置可靠、快速、选择性好的 母线保护,以便能及时切除短路故障点。 母线差动 保护是承担这个重任的比较理想的保护装置, 它具 有原理简单、采用电气量少、 动作无延时以及保护 范围准确等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切除故障母线, 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带负荷测试母线差动保护的必要性 虽然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简单, 但保护装置的 正确动作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变电站的母 线上一般都连接有多条输出线路, 各条线路配置的 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CT)变比和极性必须 正确; 二是各线路CT 二次输出的电 流误差值应符 合规定的范围; 三是母联断路器、 母联兼旁路断路 器或分段用的断路器配置的CT 变比和极性正确, 要符合一次系统运行方式。 总之, 二次回路的组合 要满足母线差动保护原理的要求。 而这些因素在回 路没有电流的情况下鉴定工作量大, 且容易出现错 误。 为了对这些因素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就需要 对母线差动保护进行带负荷电流测试工作, 以验证 差动保护在运行中 各方面因素的正确性。 2 应测试的主要数据 怎样知道母线差动保护的配置在安装、调试、 整定等环节是否有疏漏, 如CT的极性是否接反, 回 路是否接错, 整定时平衡系数是否算错等, 可以在 带负荷的情况下测试以下有关数据, 为下一步分析 判断做准备。 2.1 差流或差压 目 前, 多数变电 站配置的母线差动保护主要有 电磁型(如BCH- 1型、 PMH型)和微机型(如RCS- 915型)2种。电 磁型母差保护采用磁平衡补偿的差 动继电 器和中阻抗母线差动继电 器, 需用高阻抗输 人的0.5级交流电 压表依次测出A, B, C相差压。 微机型母差保护采用电流平衡补偿的差动继电器, 用钳形相位表或通过微机保护的液晶显示屏依次测 出A, B, C相差流。 2.2各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仅仅通过差流来判断母线差动保护的正确与否 是不充分的, 因 为有些接线或变比的小错误产生的 差流并不明显, 而且差流与负荷电流的变化成正比, 负荷变小, 差流也跟着变小。 所以除需测试差流外, 还要用钳形相位表从保护屏的端子排上依次测出各 侧A, B, C相的幅值和相位(相位以某相PT二次电 压为基准), 并记录。 这里不建议通过微机保护装置 司 卜川 户 月 卜口月 卜即刁卜闷 闷卜心月 卜.口 门 卜令月卜郎月卜司 .闷卜卿月 卜心闷 卜闷闷 卜闷闷 卜川 .月 .小门 卜心闷卜蜘川 卜川 H 卜闷闷卜州月卜心门 卜闷闷卜小闷 卜司 月 卜小闷 卜司月 卜呀 月 卜训月 卜 闷 闷卜峨月卜曲 月 卜崎月卜司 卜 月卜必 闷卜月月 卜.自 .月 卜川 卜司 .闷 卜闷 闷卜司 卜 叫 卜司 , 司 ,月 闷卜小月 卜 娜闷卜.口 闷卜呻月卜曲月 卜川闷卜 司 月卜神刊卜 3.4.1替代法 用规格相同、功能相同、 性能良 好的插件或元 件替代被怀疑而不便测量的插件或元件。 3.4.2对比法 将故障装置的各种参与以前的参或检验报 告进行比较, 差别较大的部位就是故障点。 一口一 3.4.3模拟检查法 在良 好的装置上, 根据原理图(一般由厂家配 合)对其部位进行脱焊、开路或改变相应元件参数, 观察装置有无相同的故障现象出现, 若有相同的故 障现象出现, 则故障部位或损坏的元件被确认。 (收稿日 期: 2005- 06- 25) 第8卷 (2006年第1期)电力安全技术 Z 专 题 讨 论 h u a n t it a o lu n 的液晶显示屏记录电流的幅值和相位。 2.3 母线的潮流值 通过后台显示器或控制屏以及调度端, 遥测记 录母线上各路电流、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大小和 流向,为下一步分析 CT 的变比和极性奠定基础。 因差流是随负荷电流成正比变化的, 因此测试 时负荷电流应当越大越好。 负荷电流越大, 各种错 误在差流中体现得就越明显, 就越容易判断。 但在 实际 运行中, 母线受网络各方面的限制, 其负荷电 流不会很大, 不过至少应满足所用测试仪器精度的 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差流和负荷电流的可比胜。 如 果轻负荷时差流与负荷电 流的数值相差不大, 那么 判断母差保护的正确性就会很困难。 3 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以 上测试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 判断,是判断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动作的关键环节。 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如下。 3.1 分析电流的相序 当二次接线正确时, 各条线路的电 流都应是正 序排列,即A相超前于B相, B相超前于C相,C 相超前于A相。 如果不是正序, 则可能是因为以下 错误原因造成的: (1) 一次设备引到端子箱的二次电流回路相别, 与一次设备相别不对应, 如从A相CT上引到端子 箱的电缆芯, 接在了定义为B相的电流回路上, 这 种情况可能在一次设备倒换相别时发生; (2) 从端子箱到保护屏的电缆芯接错了,如一 根电缆芯的一端接在端子箱的C相电流回路, 而另 一端接在了保护屏的B相电流输人端, 这种情况可 能是由 于保护人员查错了线或是配错了线而造成的。 3.2分析电 流的对称性 3.2.1造成某相电流幅值偏差大于10%的原因 在正确接线下, A, B, C三相电流的幅值应该 基本相等, 且相位互差1200, 即A相电流超前B相 1200, B相电 流超前C相1200, C相电流超前A相 1200。 若某相电流幅值偏差大于10%, 可能是以下 原因造成的: (1) 该条线路的某相CT二次绕组抽头接错, 造 成变比不同; (2) 该条线路的负荷三相对称, 但负荷波动较 大,造成测量三相电流幅值时所带的负荷相差大, 所以幅值差别大; (3) 某相电缆绝缘不好, 对电缆屏蔽层形成分 流,使流人保护屏的实际电流减小; (4) 某一相在接线过程中 存在寄生回路。 3.2.2造成相位差大于 1200(1 士0.1)的原因 若某两相间的相位差大于1200(1士0.1), 原因 可能有: (1) 该两相中的某一相电流回路存在寄生回路, 造成该相电流相位偏移; (2) 该两相中的某一相绝缘不好,致使电流分 流,相位偏移; (3) 该条线路的功率因素波动大。功率因素大 时测得的一相电流相位与功率因素小时测得的另一 相电流相位偏移大。 3.3核对CT 变比 用某条线路的一次电流除以 二次电流, 可以得 出实际的CT变比, 该变比 应与整定变比 基本一致。 若偏差大于10%, 则原因可能有: CT的一次侧未按 照定值变比 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 CT 的二次侧未 按照定值变比 接在相应的抽头上。这2种情况都可 能是安装人员失误所致。 3.4CT极性分析 母线上一般连有多条线路, 可通过分析各条线 路同名相电流相位,来检查差动保护的电流回路 CT极性的正确性。 以 各线路负荷潮流方向为准, 线 路CT 的二次电流、电 压夹角应与该线路有、 无功 负荷决定的一次电流、电 压夹角相同或相差18000 如以 各线路负荷潮流方向为准, 母线向线路送出 有 功90MW, 无功70 W ar, 则一次电 流电 压夹角 O =Arctg(70/ 90)=380, 若从线路流向 母线有功 90 MW, 无功70 W ar, 则0=一 Arctg(70/ 90)= - 38 。 如果一条线路一二次电流、 电 压夹角差与其 他线路的夹角差偏差大, 则可能是该条线路CT 的 二次绕组的极性接反了(注:母联或分段断路器也当 作挂在母线上的一条线路来考虑)。 3.5分析差流或差压大小, 判断整定的正确性 当母线上某条线路的CT 变比与其他的不一致 时, 需要补偿。 对于微机母差保护采用平衡系数来 补偿, 要求差流不大于60mA; 电 磁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及实践指导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隔膜涂覆技术演进与性能优化路径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高压快充技术突破与充电基础设施匹配需求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路线更迭与产能扩张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安全风险评估框架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与政策支持力度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快充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评估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滞后问题与梯度利用商业模式创新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布局优化与经济模型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构建与梯次利用市场预测报告
- 口耳目手足课件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范应答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 2024 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人力资源服务赛项竞赛规程
- NB-T+35056-201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模板
- 访学归来讲座课件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发言稿
-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综述》7400字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