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pdf_第1页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pdf_第2页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pdf_第3页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pdf_第4页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7 卷第 5期 2 0 1 0年 1 0月 中 国 地 质 GEoLoGY I N CHI NA V01 3 7 NO 5 0 c t 20 1 0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石炭系 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特征 胡忠贵 ,2郑荣才 3胡明毅 t ,2胡九珍 郑 超 s ( 1 长江大学教育部 油气资源与勘 察技术重点实验室,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3 ;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 3 4 0 2 3 ; 3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 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J ,I成都 6 1 0 0 5 9 ; 4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 北 荆 州 4 3 4 0 2 3 ; S 中 国石 油 西南 油 气 田分公 司重 庆 气矿 , 重 庆 4 0 0 0 2 1 ) 提要 : J I I 东邻水渝北地区由于受海西早期强烈构造隆升和侵蚀作用影响, 仅残存不完整的上石炭统黄龙组 , 为川东 地区天然气藏主要产层 , 也是邻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 本文根据岩心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 并 结合岩石学 、 古生物及测井等沉积相标志研究 , 确定该区黄龙组发育萨勃哈 、 有障壁海岸和海湾陆棚等沉积相带 , 进 一 步划分 出若干亚相和微相 应用 V a i l 为代表 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其技术方法将黄龙组划分为 1 个 I 型三级 层序 。 细分为 L S T、 T S T和 HS T 3 个体系域。在详尽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 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 了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编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 了描述。 结合各相带储层物性特征 认为障壁滩和滨外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 关键词: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 ; 石炭系黄龙组; 沉积相 : 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 中图分类号 : P 5 3 9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3 6 5 7 ( 2 0 1 0 ) 0 5 1 3 8 3 1 0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 自 1 9 7 7年发现工业气 流以来 已成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 天然气主要赋存在广泛发育的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 中【 1 - s 。然而 作为该地区主力产层的黄龙组经过 2 0 多年 的勘探 开 发 自 2 0 0 1年 以来 , 以石 炭 系为 主要 产层的川东地区储采 比逐年下降 外围勘探范围受 限 加强对 川东腹地石 炭系的深化勘 探和基础 地质 研究 已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对于川东地区的沉积 相, 前人已做过大量工作 , 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 如 陈宗清9 _ l o 、 李淳p q 等认为黄龙组属于海湾潮坪或陆 表海沉积体系 郑荣才等1 2 1 解释为萨勃哈一 有障壁海 岸一 海湾陆棚沉积体系 黄尚瑜等0 0 解释为萨勃哈一 有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钱峥旧解释为蒸发膏湖一 咸化渴 湖一 陆表海开阔台地沉积体系 李忠等 z 解释为受障 壁复杂化的海湾潮坪一 开阔潮下沉积体系 众多学 者对于川东地区沉积相的研究尚未有完全统一的认 识 特别是古陆边界的确认大多为推测所得。 笔者以 区域地质背景、 大量岩心、 测井资料和野外实测等综 合研究为基础 。 以层序分析为技术路线 。 编制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图为技术手段 深入研究 了靠近古陆 的J I I 东邻水 一渝北 地区黄龙组 岩相古地理 特征和有 利储层发育的相带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开展该区的 基础研究提 供 了基 础 1 地质概况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 北部 , 地理位置上跨越 了重庆市的渝北区、 北碚区和 四川省东部的邻水县 、 华蓥山市。研究区包括邻北、 板 东 、 板桥 、 座洞 崖 、 铜 锣峡 、 相 国寺 、 相东 和环 山等 次 一级构造 面积约 3 9 1 0 k m2 ( 图 1 ) 与邻区相比包括研究区在内的广大川东地区 石炭系由于受海西早期强烈构造隆升和侵蚀作用影 收稿 日期 : 2 0 0 9 1 0 0 8 ; 改回 日期 : 2 0 0 9 1 2 1 6 基金项 目: 长江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 目( 8 0 1 1 3 0 0 1 0 1 1 6 ) 国石油西南油气 田分公 司重庆气矿科研项 目( K 0 6 5 ) 资助。 作者简介: 胡忠贵 , 男 , 1 9 7 9年生 , 博士, 讲师 , 主要从事储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a il : x g z 1 9 7 8 1 2 7 t o m C O m。 中 国 地 质 图 1研究 区概况及黄龙组残余地层等厚图 F i g 1 Ove r v i e w of t he s t ud y a r e a a nd i s o pa c h ma p o f r e mna n t s t r a t a of Hu a ng l on g Fo r ma t i on 响。 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下部河洲组大部分缺失( 图 2 ) 仅残存不完整的上石炭统黄龙组不整合超覆于 中志留统韩家店组暗色泥页岩之上 其顶被下二叠 统梁山组不整合超覆( 图 3 ) 1 通过对研究区内 3 0 口钻井黄龙组取心井段的岩心系统描述大量的薄 片鉴定 及古 生物资料 分析 把黄龙组 由下 而上 划分 为 3个岩性段 。一段 ( C 2 h P ) 为去膏化或去 白云化次 生灰岩与泥一 微晶白云岩互层组合 夹有次生灰质 岩溶角砾岩 ; 二段 ( c j l f2 ) 为颗粒 白云岩、 粉一细晶白 云岩和微晶白云岩互层组合常夹有 白云质岩溶角 砾 岩 ; 三段 ( C h P ) 为亮 晶粒 屑灰岩 、 微亮 晶粒 屑灰 岩 与粒 屑微 晶灰岩 和泥 一 微 晶灰岩 互层 组合 也常 夹 有灰质岩溶角砾岩3 1 。需指出的是 , 各岩性段 中呈夹 层产出的灰质或白云质角砾岩都属于海西早期大气 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古岩溶角砾岩 1 6 1 虽然古岩溶作 用强烈改变了黄龙组部分面貌 但角砾中残余的岩 石结构 、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仍可提供部分的沉积 相标志 2 沉积相特征 晚石炭世 的沉积相演化大致可以分 为 3个阶 段 : ( 1 ) 早期 ( c l r ) 以沉积石膏 、 膏质白云岩和微 晶 白云岩为主的一套典型的萨勃哈沉积建造; ( 2 ) 中期 ( c j l f 2 ) 海侵扩大 , 区域沉积各类 白云岩, 开始出现较 明显的沉积相分异 特别是 中央古隆起区域相带分 异明显 具有典型的开阔一 局限海沉积序列的自云 岩建造特征 ; ( 3 ) 晚期 ( c f l f 3 ) 海域范围进一步扩大 , 整个陆棚海湾进入正常浅海沉积环境形成微晶灰 岩和颗粒灰岩所组成的海侵一海退沉积旋 回为主 显示典型的开阔海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图 4 ) H - q 。结 合研究 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古生 物特征及岩心观察所取得的资料 笔者提出如表 1 所示 的沉积 相划分 方案 2 1 萨 勃哈相 萨勃哈是指“ 被盐浸透” 的盐沼地 主要发育在干 旱气候条件下的潮坪沉积 , 具有气候炎热干旱, 纯蒸 发量很高、 海岸地势平坦、 地下水面很浅等特点1 7 1 。该 相主要发育于黄龙组一段( C ) , 由蒸发潮坪和蒸发 溻湖 2种亚相组成。 岩性主要为粉一 细晶次生灰岩、 次 生灰质岩溶角砾岩 、 含膏含云次生灰岩等。通过薄片 观察 方解石中可见到原始 白云石结构 , 可见其沉积 期原岩为白云岩 , 成岩早期被压溶, 形成压溶角砾, 在 成岩晚期去云化f 方解石化) 并重结晶形成大小不等 的 、 透明度好的和晶形好的方解石 , 在角砾 内及角砾 间皆有分布。该相带岩性致密, 不利储层发育。 2 2有 障壁海 岸相 主要发育 于黄龙组二段( c : ) , 在三段偶发育 或剥蚀殆尽 剖面上往往由韵律交替的障壁滩 、 漓湖 和潮坪等沉积亚相组成 具有向上变浅的海侵一 海 退韵律旋回结构。障壁滩亚相可细分为粒屑滩和滩 间微相, 为( 含) 亮晶生物屑、 藻砂屑和砂屑白云岩与 粉一 细晶自云岩互层夹微一 粉晶 自云岩 局部受古岩 溶 作用 影响角 砾化 ; 潮 坪亚相 细分 为藻坪 、 砂 坪和 云 坪微 相 , 为 ( 含 ) 藻 屑 、 藻 迹 、 砂 屑微 晶 白云岩 和 泥一 微晶白云岩 , 局部潮坪遭受暴露 、 蒸发作用影响也形 成少量石膏岩钻井 中黄龙组二段偶见含膏微晶白 云岩 : 渴湖亚相主要以半局限溻湖微相为主, 为微晶 白云岩及微晶白云质岩溶角砾岩。该相带中的障壁 粒 屑滩微相 平均孔 隙度 达 5 ( 该 区有效 孔隙度 下 限 为 2 5 ) 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 中 国 地 质 表 1 川东邻水一 渝北地 区石炭系黄龙组沉积相和 层序划分及岩性特征 Ta Me 1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 s e q u e n c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a n d H t h o l o g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i c s o f t h e Hu a n g l o n g F o r ma tio n i n Li n s h u i o f e a s ter n S i c h u a nn o r t h e r n Ch o n g q i n g a r e a 沉积相类型 岩性特征 沉积相 亚相 微相 泥一 粉晶白云质岩溶角砾岩, 泥一 粉品白云岩, 生物屑灰岩, 开阔海湾 潮下静水泥 残余砂屑灰岩,藻砂屑灰岩 海湾陆棚 生物屑自云岩, 藻砂屑自云岩, 虫屑 白云岩 , 亮晶生物屑、 滨外浅滩 粒屑滩 砂砾屑灰岩 局限海湾 溻湖 粉一 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自云岩,白云质岩溶角砾岩 溶孔状藻屑、藻迹白云岩。藻砂屑泥一 粉晶白云岩,微一 潮坪 藻坪 、砂坪、云坪 粉晶白云岩 渴湖 半局限漏湖 微一 粉晶白云岩 有障壁海岸 微一 粉晶自云质岩溶角砾岩, 藻砂屑泥一 粉晶白云岩, 虫屑 障壁滩 粒屑滩、滩间 白云岩,溶孔白云岩亮晶生物屑白云岩、 亮晶生物屑灰 岩、微晶灰岩 蒸发渴湖 膏盐湖 膏云岩、云膏岩 萨勃哈 蒸发潮坪 膏云坪 次生晶粒灰岩、微晶白云岩 古 陆 图 4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黄龙组沉积相模式示意图 Fi g 4 S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mod e l o f Ca r bo n i f e r ou s s t r a t a i n Li n s hu i of e a s t e r n S i c hu a nno r t he rn Ch on g qi n g a r e a 2 3 海 湾陆棚 相 即浅海陆棚沉积相 考虑到整个川东地 区古地 理背景表现为一相对局限的海湾故称之为海湾陆 棚相 , 由局限海湾陆棚 、 开阔海湾陆棚和滨外浅滩 3 种 亚相组 成 2 3 1局 限海 湾陆棚 亚相 系指地理上或水动力上受到限制的一种潮下浅 水低能的碳酸盐沉积环境 主要为渴湖微相 黄龙组 二段 常发 育 。岩性 为微 一 粉 晶 白云 岩 、纹层 状 自云 岩、 干化角砾 白云岩交替组成, 纵向上常与滨外粒屑 滩 的颗粒 白云岩交互 沉积 2 3 2开 阔海湾 陆棚 亚相 系指远离沉积高地或古陆的正常浅海 区域 是 黄龙组三段高水位早期的主要沉积相类型 浪基面 第 3 7卷 第 5期 胡忠贵等 :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3 8 7 以下为潮下静水泥微相, 主要沉积微晶灰岩、 ( 含) 颗 粒微晶灰岩 颗粒组分以球粒和少量生物屑为主。 2 3 3滨外浅 滩亚相 系指浪基面之上为有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浅滩沉 积, 细分为粒屑滩微相 , 散布于陆棚中 但受原始基 底或沉积高地控制的正地形微地貌影 响 岩性以 微一 亮 晶颗粒灰 岩或 白云 岩为 主 颗 粒 以窄盐度 组 合的生物屑为主。 如筵 、 海百合 、 腕足、 苔藓虫 、 海绵 等 偶含鲡粒和砂 、 砾屑 。 藻团粒。 该亚相为海湾陆棚 相中储集物性最好 。 平均孔隙度 3 7 为区域有利 储层发育相带 3 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川 东邻水一渝 北地 区晚志 留世受 加里东运 动影 响上隆抬升为陆地 。 志留系普遭剥蚀 海西期华南海 水由南向北、 自西向东波动式侵入, 在本区范围内没 有泥盆系保留 大规模沉积了晚石炭世黄龙期地层。 据川鄂一带缺失晚志留世、 泥盆纪、 早石炭世沉积和 残余的黄龙组地质记录推断黄龙组沉积前暴露时 间约 8 9 9 Ma 晚石炭世晚期暴露时间约 2 6 8 Ma 而残余的黄龙组保存的地质记录约 1 0 Ma 1 结合 大量岩心观察、 岩石学特征分析、 沉积相研究资料和 区域背景资料 , 将黄龙组划分为 1 个三级 I 型层序, 进一步分为低位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和 8个准层序组( 图 3 ) , 体系域分别相当于 C : 、 C h F 和 c h P 3个岩性段。其 中 c 为低水位上超蒸发 岩 ; C h l 2 为逐渐向古陆上超扩大的阶梯状渐进式退 积层序 海湾内以发育局限海湾陆棚沉积 古陆边缘 则以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 :晚石炭世晚期 ( C : h l 3 ) , 海域范 围进 一步扩 大 , 整个 海湾进 人正 常浅 海沉积环境 , 发育浅海陆棚和滨岸( 有障壁海岸) 沉 积相带组合的向古陆上超退积层序 属高位体系域 早期 4 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 在详细的单井和连井电性、 岩性、 沉积相和层序 地层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图 5 ) , 以体系域为编图 单位 。 分别作出以地层厚度 、 颗粒岩厚度和白云岩厚 度为单因素的平面分布图。 然后 在综合上述各种单 因素编图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背景及演化特征 再对各个体系域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 本文编制了 分 别相 当于 黄龙 组 3个岩 性段 的 C , j S Q L S T、 c , f S Q T S T、 C h S Q HS T岩相古地理图。 4 1 低 位期 ( L S T) 岩相古 地理特征 L S T相当于黄龙组一段为一套海侵初期的低 水位体系域沉积相带 由于研究区处于古陆边缘的 相对局限的海湾环境 海水初始由北东方向侵入研 究区相对低洼的区域 大部分古陆 包括邻北构造、 华西 1 井、 相国寺构造主体 、 环山构造和铜锣峡构造 等仍处于暴露环境 因而研究区的浸水区域水体普 遍很浅 主体处于蒸发潮坪环境 ,以沉积泥云岩为 主于蒸发潮坪内的低洼部位发育有数个串珠分布 的膏盐 湖 , 如板 2井 、 板 1井 、 板东 1 3井 、 板东 1 井 和座 3井等井区都属于膏盐湖沉积环境以沉积膏 云岩、 云膏岩和石膏岩为主( 现已强烈去云去膏化转 化为次生灰岩) 。 向东方向的局部区域的水体相对深 一 些 但 由于蒸发作用强烈 , 水体咸化程度仍很高, 主要为咸化渴湖环境 如张 2 0井一月东 1 井和卧 4 4井一带( 图 6 ) 。 4 2海侵期 ( T S T) 岩 相古地理特征 T S T相当于黄龙组二段 ( c ) , 此 时为海水广 泛海侵时期 海水大面积向古陆退积。 研究区总体上 处于淹没状态。 水深相对低位沉积期明显加深 研究 区内以发育局限海湾陆棚沉积体系为主 岩相古地 理格局以在邻北构造和板东构造两地发育 2个障壁 滩为显著特征此两个粒屑滩都呈北北东向的长垣 状分布有较大的面积 以此两个障壁粒屑滩为中 心 其西侧与古陆之间为受障壁保护的局限溻湖环 境 环古陆边缘为潮坪环境 , 而两个障壁滩以东为相 对开阔的潮下环境 发育有 2个大型的滨外浅滩 如 云和 2 井一张 1 2 井一月东 1 井滨外粒屑滩 卧 5 8 井 一卧 5 7井一 卧 4 4 井 滨外 浅滩 在区域 上此 2个 障壁 滩 和滨 外 浅滩 都 是非 常 有 利储 层 发 育 的相 带 ( 图 7 ) 。 4 3 高位期 ( H S T) 岩相古地 理特征 HS T相当于黄龙组三段 ( c 23 ) , 该时期系黄龙 期海侵后海域继续扩大的早期高位沉积期 随着海 水的缓慢上升到下降在研究区沉积了一套障壁滩 向开阔潮下递 变的沉积 序列 岩相 古地理展 布格局 有如下几个特点:仅在板东构造南部的板 4井一板 东 2井一月 4 井一带发育有 1 个障壁滩:与障壁滩 同方向的云和 2井至邻水一带为隆升暴露的沉积高 地 以南的明 2井新 1 4 井一长寿一带仍为无沉积 的古陆 但其分布范围明显较前期扩大: 沿大竹一月 1 3 8 8 中 国 地 质 2 0 1 0年 华西l 井 深 m 度岩性剖面 华西3 井 岩性剖面 板东6 井 泺 m 度岩性剖面 板东1 4 井 深 m 度岩性剖面 板东1 3 井 深 ,q 度 n 岩性剖面 图 5 研究区黄龙组层序地层对 比和地层格架图 F i g 5 S e q ue nc e s t r a t i g r a ph 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d f r a me wo r k o f Hua ng l o ng Fo r ma t i o n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第 3 7卷 第 5期 胡忠贵等 :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石炭系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特征 古 陆 古 陆 陆 白 陆 回目 古陆 蒸 熊 翻 坪 团国 青盐湖 开啊1 I崎潮下 图 6 研究区黄龙组层序 L S T( C h l t ) 岩相古地理图 F i g 6 L i t h o f a c i e s p a l e o g r a p h i c ma p o f L S T( C2 h 1 )o f Hu a n g l o n g F o r ma t i o n s e q u e n c e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1 井一卧 4 4井一线 以东 的广大地 区为开阔陆棚潮 下低能带沉积区; 在上述沉积高地、 障壁滩和古陆西 侧的广参 2井一华西 2井一华西 3井一座 1 井一相 2 2 井一带。 为大范围的渴湖沉积环境。 理论上, 高位 体系域的早期应具有 比海侵期更大的海域范围 但 本研究区因受晚石炭世末期的云南运动构造隆升影 响 黄龙组顶部地层大部分被剥蚀, 如在相国寺构造 西缘相 2 4 一 相 1 6 一 相 1 0井区相继暴露剥蚀 仅在邻 水一渝北地区保存有较完整的高位体系域沉积的地 层 因此 现今保存的黄龙组三段地层仅相当于高位 体系域早期 尽管该时期的地层显示出明显比黄龙 组二段深得多的开阔海湾陆棚性质 但其被保存 的 图 7 研究区黄龙组层序 T S T( C: ) 岩相古地理 图 F i g 7 L i tho f a c i e s p al e o g r a p hic ma p o f TS T( C2 h )o f Hu a n g l o n g F o r ma t i o n s e q u e n c e i n the s t u d y a r e a 地层分布范围仍明显小于黄龙组二段 ( 图 8 ) 。 需要指出的是晚石炭世晚期研究区受云南运 动影响隆升为陆黄龙组因而遭受到强烈的风化剥 蚀影响而保存不全 c 段被大面积剥蚀 ,部分古 隆起上的黄龙组部分或全部剥蚀殆尽,形成了黄龙 组顶部的古喀斯特地貌及层内的古岩溶体系。至早 二叠世才重新接受梁山组陆缘近海湖沼相的含煤黑 色泥页岩沉积。 虽然 。 黄龙期的原始岩相特征和沉积 序列保存不全给沉积相研究和有利相带分析带来 了一定困难但古岩溶作用的本身也是非常有利于 储层发育的因素 经分析 晚石炭世晚期的岩溶盆地 中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处于岩溶斜坡带 , 是一个有 中 国 地 质 图 8 研究 区黄龙组层序 H S T( C : h P ) 岩相古地理图 F i g 8 L i t h o f a c i e s p a l e o g r a p h i c ma p o f HS T( C 2 h P ) o f Hu a ng l on g Fo r ma t i o n s e q ue n c e i n t he s t ud y a r e a 利于古岩溶储层发育的位置 值得加倍重视1 8 - 2 0 。 5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 对川东邻水一渝北地区石炭系 黄龙组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得出以下 认 识 : ( 1 ) 石炭系黄龙组一段以发育萨勃哈相、 二段和 三段以发育海湾陆棚和有障壁海岸相为主 各沉积 微相的岩石组合特征各异 : 与 3个岩性段相对应 , 将 黄龙组 I型层序分别划分为 L S T、 T S T和 HS T 3个 体系域。 ( 2 ) L S T时期 研究区主体处于古陆边缘的相对 局限的海湾环境 海水间断进入相对低洼区域 , 受干 旱的古气候影响以发育蒸发膏盐湖和蒸 发潮坪为 主 : T S T时期 , 受广泛海侵海水大面积向古陆退积, 研究区呈现潮坪一渴湖一障壁滩一开阔海湾陆棚的 递变 演化规 律 : HS T 时期早 期 , 海 域继 续扩 大 , 随着 海水的缓慢上升到下降在研究区沉积了一套 由障 壁滩 向开阔潮下递变的沉积序列 : HS T晚期 受表 生期岩溶作用影响沉积记录基本剥蚀殆尽 ( 3 ) 海侵期形成的以晶粒自云岩、 颗粒 白云岩和 白云质岩溶角砾岩为主的大量障壁滩和滨外浅滩为 区域上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也是寻找油气藏的优选 部位 参考 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郑荣才, 李德敏, 张哨楠 川东黄龙组 天然气储层的层序地层学 研究 】 沉积学报, 1 9 9 5 , 1 3 ( 增刊) : 1 9 Zh e n g l o n g c a i ,L i De mi n ,Zh m g S o n a n A S t U a y o n s e q u e n c e ,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o f t h e Hu a ng l o n g F o r m a ti o n , Up p e r Ca r b o n i f e r o u s i n E a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o 】 Ac t a S e d i me n t o l o g i c a S ntc a ,1 9 9 5 , 1 3 ( S u p p ) : 1 9 ( i n C h i n e s e ) 2 钱峥, 黄先雄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 以川东石炭系为例 M】 北京 : 石油工业 出版社, 2 0 0 0 , 1 9 4 1 Qi a n Z h e n g , Hu a n g X i a n x i o n g C a r b o n a t e Di a g e n e s i s a n d Re s e r v o i r s o f山e Ca r b o n if e r o u s i n 出 e Ea s t Pa r t o f S i c h u a n Basi n M B e ij i n g :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2 0 0 0 : 1 9 4 1 ( i n C h i n e s e ) 3 郑荣才, 张哨楠, 李德 敏 川东黄龙组 角砾岩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 9 9 6 , 2 3 ( 1 ) : 8 -1 8 Zh e n g t k o n g c a i , Li De n ti n ,Zh a n g S o n a n O r i g i n an d r e s e a r c h i n g s i g n i fic an c e o f b r e c c i a s i n t h e Up p e r Ca r b o n ni f e r o u s Hu a n g l o n g F o r ma t i o n ,E a s t e rn S i c h u a n J o u rna l o f C h e n g d u Univ e rs i t i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1 9 9 6 , 2 3 ( 1 ) : 8 1 8 (i n C h i n e s e、 v i t l l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4 】郭一华 川东地 区石炭系储层成岩作用和天然气成藏规律 】 西 南石油学院学报, 1 9 9 4 , 1 6 ( 1 ) : 1 1 0 Guo Yi h u a Th e p o o l f o r me d r u l e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an d d i a g e ne s i s o f C arb o n i f e r o u s r e s e r v o i r in E a s t S i c h u a n J o m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e r n P e tr o l e u m I n s ti t u t e ,1 9 9 4 ,1 6 ( 1 ) : 1 1 0 ( i n C h i n e s e t l l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0 5 钱峥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探讨 U 】 天然气工业, 1 9 9 9 , 1 9 ( 4 ) : 1 9 2 2 Qi an Z h e n g De p o s it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C arb o n i f e r o u s c ar b o n a t e r o c k s in E as t S i c h u an田 Na t u r a l Gas I n d u s t r y , 1 9 9 9 ,1 9 ( 4 ) : 1 9 2 2 ( i n C h i n e s e、 i 山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6 】陈宗清 川东石炭系地层一构造复合 圈闭气藏的预测、分类和评 价 】 石油学报, 2 0 0 0 2 1 ( 3 ) : 2 5 3 0 Che n Zo n g q i n g F o r e c a s t , c l a s s i fi c a tio n an d a s s e s me n t f o r g a s r e s e r v o ir s o f Ca r b o nif e r o u s s t r a d g r a p hi c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mb i n a tio n t r a p s i n E a s t e r n S i c h u an 】 Ac t a P e tr o l e i S nt c a , 2 0 0 0 , 2 1( 6 ) : 2 5 3 0 (i n 第 3 7卷 第 5期 胡忠贵等 : 川东邻水一渝北地 区石炭系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3 9 1 C hin es e wi 血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f7 】 李登华, 唐跃, 殷积峰, 等 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 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 】 中国地质, 2 0 0 6 , 3 3 ( 2 ) : 4 2 7 4 3 5 L i De n g h u a , Ta n g Y u e , Yi n J i f e n g , e t a 1 F e a t u r e s o f o r g a n i c r e e in t h e Up p e r P e r mi an Ch an g x i n g F or ma ti o n a n d p r e d i c ti o n o f h i d d e n r e e fi i n t h e Hu ang l o n g c h a n g s t r u c t u r e , e a s t e rn S i c h u an 】 Ge o l o g y in C h in a , 2 0 0 6 , 3 3 ( 2 ) : 4 2 7 4 3 5 ( in Ch i n e s e、 i t l l E n g li s h a b s t r a c t ) 【 8 】倪新锋, 陈洪德, 韦东晓 礁滩复合型气藏物 质聚集分布及储层 特征研究 以川 东北地 区普光气 田长兴组一飞 仙关组 为例 】 中国地质, 2 0 0 7 , 3 4 ( 6 ) : 1 0 4 5 1 0 5 4 Ni Xi n f e n g , Ch e n Ho n g d e , W e i Do n g x i a o Di s t r i b u tio n an d a c c u mu l a ti o n o f m a t e r i a l s in s h o a l r e e f c o mp o u n d g a s d e p o s i t s an d r es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dc s 一 一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Ch an g x i n g F e ix i an F o r ma ti o n in t h e P u g u ang g a s fi e l d , n o r t h e as t e rn S i c h u an D 】 Ge o l o g y i n C h i n a , 2 0 0 7 , 3 4 ( 6 ) : 1 0 4 5 1 0 5 4 ( i n C hin ese、 id l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9 】 陈宗清 川东中石炭世黄龙期沉积相及其与油气 的关系 o 】 沉积 学报, 1 9 8 5 , 3 ( 1 ) : 7 1 8 O Ch e n Zo n g q i n g S e d i m e n ta r y f a c i es d u ri n g Hu an g l o n g S t a g e o f M i dCa r b o n i f e r o u s i n e a s t e rn S i c h u an a n d i ts CO 1T e I a ti o n wi t h o i l and g a s D 1 A c t a S e d i me n t o l o g i c a S in i c a , 1 9 8 5 ,3 ( 1 ) : 7 1 8 0( i n C h i n ese wi 山 E n g l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0 1陈宗清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沉积相 】 沉积学报, 1 9 9 0 , 8 ( 2 ) : 2 3 -31 Ch e n Zo n g q i n g Hu ang l o n g q i s e d i me n t a r y f a c i e s i n t he Ya n g t z e r e g i o n 1 A c t a S e d i mc n t o l o g i c a S i nic a ,1 9 9 0 ,8 ( 2 ) : 2 3 3 1 C h i n ese w i t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1 】李淳 川东地 区上石炭统碳酸盐 岩成岩作用 D 】 石油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 9 9 8 , 2 2 ( 5 ) : 1 9 2 2 L i Ch u r 1 Ca r b o n a t e r o c k d i a g e n e s i s o f u p p e r Ca r b o nif e r o u s i n the e a s t o f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 J o u mo f t h e Univ e r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C h i n a (E d i ti o n o fNa tur a l S c i e n c e ) , 1 9 9 0 ,8 ( 2 ) : 2 3 3 1 ( in C hin ese 、 i t l l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2 郑荣才, 彭军, 高红灿 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古岩溶特征 和岩溶旋 回讥 地质地球化学, 2 0 0 3 , 3 1 ( 1 ) : 2 8 - 3 5 Z h e n g Ro n g c ,P e n g J u n ,G a o Ho n g c anP ale o k a r s t r e l a t e d c h a r a c t e ri s tic s an d c y c l es o f Carb o n a t e r ese r v o i r s i n Hu a n g l o ng F o r ma d o n g , Up p e r C arb o n i f e r o u s , e ast e rn Ch o n g q i n g 】 Ge o l o gy Ge o c h e mi s t r y ,2 0 0 3 ,3 1 ( 1 ) : 2 8 3 5 ( i n C h i n ese、 v i d l E n g li s h a b s t r a c t) 1 3 】 黄 尚瑜, 宋焕荣 川东石炭系岩溶形 成演化环境o 】 成都理工学 院学报, 1 9 9 7 , 2 4 (增 刊) : 1 2 8 1 3 5 Hu a n g S h an g y u,S o n g Hu a n r o n g T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for ma ti o n a n d e v o l u ti o n o f the C arb o n i f e r o us k a r s t in e as t S i c h u anJ J o u mal o f C h e n g d u Uni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7 , 2 4( S u p p ) 1 2 8 1 3 5 (i n C h in es e w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 1 4 】 李忠, 雷雪, 宴礼 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储层特征 分析田 石油物探, 2 0 0 5 , 4 4 ( 1 ) : 3 9 4 3 L i Zh o n g , Le i Xu e ,Yan L i Th e div i s i o n o f s e q u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an d a n a l y s i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i s ti c s i n Hu a n g l o n g F o r ma ti o n o f Ca r b o nif e r o u s i n e a s t S i c h u an ar e a 】 G e o p h y s i c al P r o s p e c ti n g f o r P e t r o l e 2 0 0 5 , 4 4 ( 1 ) : 3 9 4 3 ( i n C h i n e s e 出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5 1田景春, 陈洪德, 覃建雄, 等 层序一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 0 0 4 、 2 6 ( 1 ) : 6 - 1 2 T i an J i n g c h u n , C h e n Ho n g d e , Qin J i a n x i o n g , e t a 1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e q u e n c e b ase d h t h o f a c i e s p e o g e o g r a p h y r ese a r c h an d ma p p ing o f s o u t h C hin a 田 J o u l o f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and E niv r o n me n t a l , 2 0 0 4 , 2 6 ( 1 ) : 6 - 1 2 (i n Ch i n es e 山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6 1 蓝江华 四川盆地大池干井构造带石炭系古岩溶储层成 因模式 一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 9 9 9 , 2 6 ( 1 ) : 2 3 2 7 L an J i a n g h a n T h e g e n e ti c mo d e l o f p a l e o d i s s o l u t i o n c o n o H e d r e s e rvo i r o f c ar b o nif e r o u s s y s t e m in the Da c h i g a n j ing T e c t o nic Be l t , S i c h u an B a s in 团 J o u rnal o f Ch e n g d u Un i v e r s i t i y o f T e c h n o l o gy, 1 9 9 9 , 2 6 ( 1 ) : 2 3 2 7 ( in Ch i n e s e 血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7 】 姜在兴 沉积学M】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3 : 4 2 3 4 2 4 J iang Z a i x i n g S e d ime n t o l o g y M】 B i n g :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st r y P r e s s ,2 0 0 3: 4 2 3 4 2 4 ( i n C hin e s e ) 1 8 1 王一刚, 文应初, 刘志坚 川东石炭 系碳酸盐岩储层孔踪演化中 的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D 】 天然气工业, 1 9 9 6 , 1 6 ( 6 ) : 1 8 2 3 W an g Yi g a ng ,W e n Yi n g c h u ,Liu z i an P ala e o k a r s t an d b u r i a l c o r r o s i o n in p o r o u s e v o l u tio n o f c arb o na t e r o c k r ese r v o ir s o f C a r b o nif e r o us in e as t S i c h u a n 田 Na t u r al G as I n d ust r y , 1 9 9 6 ,1 6 ( 6 ) : 1 8 2 3 (in Chin es e 出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1 9 】冯万奎, 唐楷, 冯青平, 等 川东石炭系气藏合理开发井 网分析 及探讨叩 天然气工业, 2 0 0 5 , 2 5 ( 9 ) : 8 0 8 2 F e n g Wa n k u i ,T ang K a i ,F e n g Qi n g p i n g ,e t a1 Di s c u s s i o n o n r e aso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we l l p a e m for Carb o nif e r o us g a s r e s e rvo i r s in e as t S i c h u a n 】 Na t u r a l Gas I n d ust r y , 2 0 0 5 , 2 5 ( 9 ) : 8 0 8 2 (i n Ch i n es e、 i t l 1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2 o 1 郑超, 魏林芳, 王贤成, 等 川东石炭系气藏气井产能影 响因素 分析及产能预测m 天然气工业, 2 0 0 2 , 2 0 ( 4 ) : 1 0 6 1 0 7 Zh e n g Ch a o ,W e i L i n f a n g ,W an g Xi an c h e n g ,e t a 1 A n a ly s i s o f fl u i d s r a t e a ff e c ti n g fac t o r s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