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pdf_第1页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pdf_第2页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pdf_第3页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pdf_第4页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3 卷第3 期 2 0 1 3 年 9 月 安 徽地 质 Ge o l o g y o f An h u i Vo 1 2 3 No 3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5 6 1 5 7( 2 0 1 3 )0 31 6 85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 柳丙全,王利民,黄蒙,赵先超 (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 3 0 0 0 1 ) 摘要: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 ( 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 环境 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 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安徽省大别山集造山系之大成,包括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 和地块大相。不同相、亚相分别具有不同沉积岩建造组合、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 大型变形构造特征,对成矿控矿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建造 ;构造岩石组合;成矿特征 中国分类号 :P 5 4 4 文献标识码 :A 1安徽省大地构造相划分 的依据 根据全国大陆大地构造分区划 分方案 ( 来源 于全 国矿产资源潜力 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 ) , 一 级构造单元的陆块 区( 稳定大陆) 对应于陆块区相系 、 对接带对应于 对接消减带相系、 造 山系( 洋 一陆转 换带或活动大陆边缘 ) 对应于多岛 弧盆相系 ; 二级构造单元 的结合带、 弧盆系、 地块, 分别对应于结合带大 相 、 弧盆系大相和地块大相 ; 三级构 造单元 的俯冲增生杂岩带 、 蛇绿混 杂岩带 、 洋 内岛弧或洋岛、 岛弧或陆 缘弧 、 弧后盆地 、 弧 间盆地 、 弧前盆 地 、 弧后前陆盆地 、 走滑拉分盆地 、 陆缘裂 陷盆地或裂谷盆地等等 , 分 别与各大地构造相( 亚相) 相一致 。 陆块区相系是指地壳上长期稳 定的构造环境 , 它与克拉通 涵义相 近。陆块区具有长期和复杂的演化 历史 , 由前新太古代形成的硅铝质 原始大陆壳地质体称为陆核。陆核 形成过程中, 地壳的垂向增生占有 重要地位, 表现为一系列古老穹隆 构造。依据陆块 区不同演化阶段不 同基底和盖层 的岩石建造组合 , 可 划分为 陆块 ( 含陆核 ) 作为二级 单 元。根据基底陆壳物质的组成 、 物 质来源和形成环境, 可将基底划分 出古岩浆弧、 古裂谷等三级构造单 元。依关键地质事件形成的盖层性 质 、 类型 、 序列 、 时代和空间分布特 征划分 : 被动陆缘 盆地 、 陆表海盆 地 、 碳酸岩 台地 、 陆缘裂谷 、 陆内裂 谷、 断陷盆地、 压陷盆地等作为三级 构造单元。 造山系是造山带的集 成 , 是在 大陆边缘受控于大洋岩石圈俯冲制 约形成的前锋弧及其之后的一系列 岛弧、 火山弧、 裂离地块和相应的弧 后洋盆 、 弧间盆地或边缘海盆地 , 又 经洋盆萎缩消减、 弧一 弧、 弧一 陆碰撞 造山作用, 多岛弧盆系转化形成的 复杂构造域, 整体表现为大陆岩石 圈之间 的时空域中特定 的组成 、 结 构 、 空间展 布和 时间演化特征的构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3 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资助项目 ( 1 2 1 2 0 1 0 8 1 3 0 1 1 ) 作者简介:柳丙全 ( 1 9 6 6 - ) ,男,安徽潜L b 人,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找矿勘查工作。 造系统。 安徽省跨华北陆块 、 秦岭一 大别 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 元 , 是古中国大陆重要接合地带 , 地 质构造极其复杂。是解决 中国东部 大地构造 问题 的关健地 区 , 尤其是 大别造山带 、 江南造 山带的研究 , 倍 受地学界广泛重视。参照全国潜力 评价总项 目关于全国大陆大地构造 分区划分方案, 结合我省具体构造 分 区和建 造特征 , 以陆块 区 、 造 山 系 , 陆块 、 地块 、 构造带和构造亚带 为命名原则 , 建立了安徽省构造单 元( 构造相) 的划分 。现就安徽省大 别造山带为例作简单慨述。 2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 构造相特征 秦祁 昆造 山系秦岭一 大别造 山 带西延秦岭, 东为郯一庐断裂所截 , 与郯 一庐断裂东侧的苏 一鲁造山带 相对应 , 处于 中国中央造 山带 的中 东段。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 的汇聚带 , 总体属结合带一弧盆系 1 7 0 安徽地质 2 0 1 3 征 完善 的山前 、 山间坳陷类磨拉石建 造 。时代为侏罗纪一石炭纪。 北淮 阳陆缘弧亚相 北淮阳岩浆岩带位于郯庐断裂 带 ( 池一 太断裂 ) 以西 、 六安 断裂 以 南 、 晓天一磨子潭断裂以北 , 带 内侵 入岩浆 活动 主要发生 在新元 古代 ( 晋 宁期 ) 和侏 罗一 白垩纪 ( 燕 山 期) , 侵人岩从基性一中性一酸 陛一 碱性均有出露 。分三种岩石构造组 合同造山小溪河花岗质片麻岩构造 组合 、 后造 山金寨一舒城钙碱性一 碱性岩构造组合 、 同心寺碱性正长 岩构造组合。 晋宁期侵入岩为一套变形变质 侵入岩序列 , 岩石组合为辉长闪长 质一 石英闪长质一 花 岗闪长质一 二长 花岗质一 正长花岗质片麻岩。小溪 河变形变质侵人岩序列贯穿整个造 山旋回, 可能形成于类似俯冲带环 境 。 燕 山期侵人岩组合为造 山晚期 一 非造 山环境下岩浆侵入的产物 , 岩 浆活动 可分为燕 山 中 、 晚两期 。 燕 山 中期侵人 岩组合 为石英 闪长 岩 、 石英二长岩 、 花 岗闪长岩组合 。 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二 长花 岗岩 、 正长花 岗岩组合 , 显示出 碰撞后 抬升一 造 山晚期花 岗岩组 合 , 燕山晚期霓辉正长岩 、 霞石正长 岩 、 白榴石正长岩等碱长正 长岩组 合 为一套碱性 、 过碱性侵人杂岩组 合 , 与响洪甸组火 山岩呈侵入接触 关 系 , 两者为 同熔型 同源岩浆演化 序列 , 显示 A型花岗岩岩石组合特 征 , 碱 长正长岩组合侵入定位标 志 着本期岩浆活动的结束。燕山期侵 入岩组合总体属造山后构造隆升伸 展拉张环境火山岩浆弧。 另外 , 金寨北楼地 区一套浅粒 岩建造原岩恢复为花岗闪长岩一 二 长花 岗岩组合 , 为加里东期 同碰撞 岛弧型花岗岩。 北淮阳火山弧亚相 北淮阳岩浆岩带内火山活动主 要发生在 晚侏罗世一早 白垩世 , 构 成金寨一舒城火 山喷发带 , 可分金 寨 、 霍山和晓天三个火 山盆地 , 金寨 盆地为安山岩一英安岩一流纹岩组 合, 部分为碱性玄武岩一响岩组合, 霍山一晓天盆地为粗安岩一粗面岩 组合。为一套中偏碱性的岩石组 合。分属毛坦厂旋 回和响洪甸旋 回。毛坦厂旋回属高钾钙碱性一钾 玄岩 系列 , 响洪 甸旋 回属碱性玄武 岩 系列 , 物 质来源 于壳幔混合 源 。 具板 内裂谷伸展环境非造山双峰式 火 山岩浆弧特征。 2 1 2大别岩浆弧相 大别侵入岩浆岩带位于造山带 腹部 , 主要 有三 大套 侵入 岩组合 。 一 套 为变质超 镁铁一 镁铁 质岩组 合 , 区域上总体呈北西向成群成带 分布 , 规模大小不等 , 单个岩块呈透 镜状 、 串珠状 、 星点状出露 。第二套 燕山期侵入岩组合总体呈北西一南 东 向展布 , 岩浆侵位受北东一北北 东 向构造控制 , 构造环境处 于造 山 带抬升拉张环境 , 花岗岩大规模侵 位 , 为造山晚期火 山弧产物。第 三 套为大别变质侵入体花岗片麻岩组 合 , 为造山带 主要组分 。各类 片麻 岩体均经受了深层剪切流变和角闪 岩相变质 , 含大量变质表壳岩包体 , 总体平行造山带呈北西向展布。 岳西岛弧亚相 同造 山大别花岗质片麻岩构造 组合包括燕子河二长花岗质 一 斜长 ( 奥长) 花岗岩一 花岗闪长质一 英云闪 长质一 闪长一 辉长质片麻岩组合、 汤 池石英二长闪长质一 石英二长质片 麻岩组合 、 王铁二长花岗质一 花岗闪 长质一 石英闪长质一 闪长质片麻岩组 合和西山驿正长花 岗岩一 二长花岗 岩组合 , 王铁片麻岩组合沿郯庐断 裂带方 向延伸 , 呈北 北东 向展 布 。 岩浆源于上地幔一 下地壳 , 具钙碱 性同源岩浆演化特征。经历了同化 混染作用 , 属 同碰撞 花岗岩 。显示 变质变形侵入岩可能是与古老板块 俯 冲有关的 、 在挤压环境下分 阶段 分异 、 同构造侵位的深成钙碱性侵 入岩。燕子河 、 王铁片麻岩组合具 T T G岩系特征 。在 R1 一R 2图解上 判别为板块碰撞后 隆起 、 造 山晚期 深熔产物, 以同碰撞花岗岩为主。 大别岩浆弧亚相 燕 山期钙碱性一碱性岩构造组 合构造环境处于造山带抬升拉张环 境 , 为造 山晚期火 山岩 浆弧产物 。 燕 山中期侵入岩岩石组合主要 为石 英 闪长岩一花岗闪长岩一二长花 岗 岩组合 , 属钙碱性岩系列 , 燕山晚期 侵入岩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一花 岗岩一正长花岗岩组合 。属钙碱性 一 碱性岩系。大别山腹地燕山期火 山岩仅残留于岳西县桃园寨一带 , 面积约 1 0 k m , 强烈抬升剥蚀 , 仅保 留了火 山机体 根部及火 口中心部 分 , 具多 中心 向西迁移的特点 , 为一 复式火山机构。桃园寨旋回为石英 安 山岩一英安岩及其火山碎 屑岩 , 属钙碱性岩系 , 钾质类型 , 构造环境 为后造山伸展环境火 山岩浆 弧 , 时 代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 肥东一 张八岭地区燕山期侵入 岩构造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一花 岗闪长岩一 二长花 岗岩一正长花岗 岩组合, 侵入岩沿郯庐断裂带呈北 北东方 向延伸 , 岩体呈岩枝 、 岩脉 、 岩瘤状产出, 被动就位特征。属造 山后的构造抬升升展环境的高钾钙 碱性岩石和次碱性岩石构造组合 。 2 1 3 宿松一肥 东弧前盆地相 宿松一肥东弧前盆地相对应于 宿松一 肥东印支构造亚带, 该带主要 第2 3 卷 第3 期 柳丙全,等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 1 7 1 由宿松岩群 和肥东岩群组成 , 前者 以缺月岭一 山龙 断裂带为界 与大别 岩群断层接触 , 后者呈构造岩块夹 于郯一 庐断裂带之中。 宿松一肥东弧前增生楔亚相 中元古代起 , 大别微古陆东南 边 缘的海盆 中 , 广泛沉积 了一套浅 海 台地 相火 山一沉积建造 ( 宿松岩 群 、 肥东岩群 ) 。宿松岩群虎踏石岩 组 以酸性火 山岩为主的双峰式火 山 岩 组成 , 其 中的玄 武岩属 大陆 型 。 肥东岩群桥头集岩石组合为陆缘海 槽相变质 中基性火 山岩 一 碎屑岩沉 积建造。组成虎踏石一桥头集变质 火山一沉积含磷建造组合。柳坪岩 组 、 双 山岩组分别 为宿松 、 肥东地区 主要含磷建造 , 柳坪一双 山大理岩 一 碎屑岩构造组合为一套稳定环境 下 被动 大陆边 缘 浅海 台地 相沉 积 岩。1 0 0 0 8 0 0 Ma 晋宁运动使扬子 古陆块 、 大别微陆块 向华北古 陆块 俯 冲碰撞 ( 或残 留局部海盆 ) , 大别 微陆块增生扩大 , 宿松岩群 、 肥东岩 群为构造增生楔拼贴其 上 , 构成造 山带变质基底。 2 1 4 张八岭裂谷相 张八岭构造带作为大别造山带 成员 , 以黄栗树 一 破凉亭断裂带为 其南界与扬子 陆块 相接 , 北西缘 以 郯一 庐 断裂 带与造 山带核部构造带 及华北陆块断层接触。 张八岭陆缘裂谷亚相 新元古代早期, 大别微陆南、 北 两侧开始 裂解 , 张八岭一 宿松地 区 发育一套 以细碧角斑岩为特征的海 相火 山一沉积岩 系( 张八岭岩群 ) , 显然具 活动大陆边缘特征。晋宁期 西冷旋 回火山岩为细碧岩一石英角 斑岩组合 , 形成于陆缘裂陷( 谷) 带 海相环境。石英角斑岩位于钙碱性 火山岩系列区, 少数位于大陆拉斑 玄武岩区, 细碧岩主要分布于大陆 拉斑玄武岩 和深 海沟 、 岛弧地 区拉 斑玄武岩区。 2 2 大别一苏鲁结合带大相 大别造山带总体属总体属结合 带一弧盆系大相。结合带大相包括 大别陆壳残片相 、 大别高压一超高 压变质相。 2 2 1 大别陆壳残片相 大别变质基底残块亚相 主体由大别岩群、 阚集岩群及一 些构造就位的变质超镁铁质岩块等 组成 , 构成造山带剥露最深的古老陆 核基底 , 为大陆构造混杂岩带组成部 分。阚集岩群和大别岩群被郯庐断 裂带左行错移而分离。基底残块亚 相为一套 中深变质火山一沉积岩表 壳岩组合 , 大别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 片麻岩 、 斜长角 闪岩 、 变粒岩 、 浅粒 岩 、 磁铁石英岩 、 片岩和少量大理岩 透镜体等, 阚集岩群为一套为变粒 岩、 浅粒岩、 斜长角闪岩、 角闪岩、 磁 铁石英岩 、 磁铁角闪石英岩变质建造 组合, 原岩建造为一套基性火山岩一 磷块岩一 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岩石均 遭受强烈的韧I生 剪切变形, 并遭受不 同程度的混合岩化改造。 2 2 2大别高压一超高压变质相 太湖超高压变质亚相 大别 山超高压变质岩 以面状分 布在大别 山南部 , 北 以水 吼 一五河 剪切带与北 大别变质杂岩为界 , 南 以太湖 一方咀剪切带与宿松变质杂 岩相邻。太湖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岩 呈构造片岩叠覆于北大别片麻岩组 合之上, 具有复杂的岩石组合, 以黑 云斜 长片麻 岩 , 角闪斜 长片麻 岩为 主 , 间有斜长角闪岩 , 白云 ( 二云) 斜 长片麻岩、 浅粒岩和少量 白云片岩 、 白云 ( 二 云) 石英片岩 、 大理岩。该 岩石组合经受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 用, 除有大量超高压榴辉岩外, 时与 硬玉石英岩、 硬玉片麻岩、 石榴橄榄 岩 、 蓝 晶石英岩等高压超 高压岩石 相伴呈条带状产 出。 张八岭高压变质亚相 张八岭高压蓝片岩变质建造构 造组合 由青 白口纪西冷岩组强变形 的云母石英 片岩 、 绢云钠长石英 片 岩 、 蓝 闪石 片岩 、 变石英角 斑岩组 成。印支期构造变形特征明显, 高 压蓝片岩带在皖中嘉 山一带十分发 育。张八岭构造亚带明显可识别出 两期构造变形 : 第一期构造变形 以 强烈挤压, 韧、 脆性走滑和高压蓝片 岩相变质叠加为特征, 由强变形糜 棱岩带、 片理化带组成。该构造带 为扬子板块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构造 滑脱带 , 其中蓝闪石片岩 、 石英云母 片岩( 多硅 白云母 ) 、 糜棱岩 的形成 与陆块俯冲引起的滑脱作用有关 , 形成与印支期。第二期变形形成折 劈理和皱纹线理, 以s 为轴面, 由S 。 形成 斜歪至较 开阔褶皱 , 并伴有一 系列冲断作用, 两期片理形成复杂 的褶皱形态。 岳西港河外来岩块亚相 大别 山腹地港河岩组浅变质火 山碎屑岩构造组合呈外来岩片与大 别岩群构造接触 , 其主要岩石组合 为变质砾岩 、 含砾浅粒岩 、 绢云浅粒 岩 、 绢云千枚岩 、 粉砂 质板岩 、 变质 火山角砾 岩 、 片状 白云 ( 长石 ) 石英 岩 , 白云石英片岩 、 黑云石英 片岩 、 夹 透镜状 、 脉状 、 条 带状榴辉 ( 闪 ) 岩、 斜长角闪岩等。该套浅变质岩 系时代为新元古代震旦纪。与苏北 “ 石桥浅变质构造窗 ” 岩石组合 、 构 造特征及地质时代等均可对比。 3大别造 山带大地构造相 的成矿特征 不同大地构造相具有不同的岩 石构造组合 、 变形构造特征 , 代表不 同的大地构造 环境 , 其成矿特征也 1 7 2 安徽 地质 2 0 1 3 完全不同。安徽省大别造 山带主要 的成矿区带划分隶属为秦岭一 大别 成矿省 , 北淮 阳金银铅锌钼铌 萤石 成矿带和桐柏一 大别一 苏鲁成矿带 , 包括 北淮 阳金银铅 锌钼铌 成矿 亚 带 、 宿松一 肥东金 、 铁 、 磷成矿亚带和 张八岭金 、 铜 、 重晶石成矿亚带 。 北淮阳金银铅锌钼铌成矿亚带 主要有热液型金矿 、 铅锌矿 、 斑岩型 钼矿 、 热液充填型萤石矿等矿产 , 以 金寨沙 坪沟斑岩型钼矿 、 汞洞 冲铅 锌矿 、 东溪金矿为代表 , 明显受北淮 阳陆缘( 火 山) 弧亚相特定的岩石构 造组合等大地构造相控制; 宿松一 肥 东金、 铁、 磷成矿亚带为宿松一肥东 弧前增 生楔 亚相 的大地构造 相特 征 , 主要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型磷 矿 、 铁矿 、 石英脉 一蚀 变岩型金矿 , 以柳坪沉积变质型磷矿 、 界岭金矿 、 肥东 铜 山沉 积变 质型铁 矿等为代 表 ; 张八岭金、 重 晶石成矿亚带为张 八岭陆缘裂谷亚相、 高压变质亚相 的大地构造相特征。主要矿床类型 有石英脉 一蚀变岩型金矿 、 热液型 重晶石矿。 由此可见不 同构造相 、 亚相分 别具有 的特定 的沉积岩建造组合 、 火 山岩、 侵入岩 、 变质岩岩石构造组 合和大型变形构造特征 , 对成矿控 矿具有决定性意义。 说 明 : 不同构 造单元 中有多期 次构造活动的叠加 , 且对应不 同的 大地构造环境 , 如 : 北淮阳断陷盆地 亚相 、 北淮 阳火 山弧亚相是燕山期 陆内( 或后造山 、 燕山期造 山) 构造 阶段 的产物 , 不能按 照统一构造相 划分。其问题在于不同地球动力学 背景下 、 不 同地质单元所属构造相 不同, 因此在 目前划分亚相及图面 表达中都赋以时代。 致谢 : 本文是安徽省矿产资源 潜力评价项 目地质背景专题 的部分 成果 , 成文过程 中得到了周存亭教 授 、 吴维平教授 的指导, 谨此致谢 ! 参考文献: 【 1 徐树桐 , 等 大别 山东段 ( 安徽) 大别 杂岩 中 的 断 层 构 造 岩 和 推 复 构 造 , 科 学 通 报 , 1 9 8 4 , 2 9 ( 5 ) : 2 9 83 0 1 2 】徐树桐 , 等 安徽 大别 山含 金 刚石 高压变质 岩及 其矿 物 共生 组合 和 变质条 件 安 徽地 质 , 1 9 9 1 , ( 1 ) : 1 l 7 【 3 徐树桐, 等 大别山的构造格局和演化【 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1 9 9 4 , 1 7 5 页 【 4 周存亭, 等 大别山地区片麻岩套的建立与 成岩时代讨论I J 】 安徽地质 , 1 9 9 5 , 5 ( 3 ) 5 1 汤加 富, 等 安徽大别 山一 张八 岭地 区新的构 造 格局 与非 板块 碰 撞造 山过 程 J 】 安徽地 质 , 1 9 9 5, ( 3 ) : 1 1 2 6 1 杜建国, 等 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 划分 与对 比 安徽地质 , 1 9 9 6 , 6 ( 1 ) 7 周存亭, 等 大别山腹地桃园寨中生代火山 机 构的厘定及 其地质 意义 中国区域地质 , 1 9 9 8 , 1 7 ( 3 ) 8 吴维平 , 等 大别 山东部大别 山超高压 变质 岩 中的石英硬玉岩带【 J 岩石学报, 1 9 9 8 , 1 4 ( 1 ) : 6 O7 O 9 】 江来利, 等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岩带蓝 晶石石英岩中的白片岩组合f J 科学通报, 1 9 9 8 , 4 3 ( 1 4 ) 1 0 】吴维平 , 等 大别 山东部超高太变质带北侧 的花岗片麻岩及其构造背景 J j 安徽地质, 1 9 9 8 , 8 ( 1 ) 1 1 】 周存亭, 等 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分布及 主要特征I J 中国区域地质, 2 0 0 0 , 1 9 ( 3 ) , 【 1 2 杜建 国 大别造山带 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地球化学 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0 【 1 3 江来利 , 等 大别 山北大别杂岩的大地构造 属性【 J J 现代地质, 2 0 0 0 , 1 4 ( 1 ) 1 4 】 周存 亭, 等 大别 山东段晋 宁期变质侵入岩 特 征及其 构造演 化【 J 安徽地 质 , 2 0 0 1 , 1 1 ( 3 ) 1 5 】 钱存超 关于南、 北大别的认i X J 中国区域 地质 , 2 0 0 1 , 2 0 ( 3 ) 【 1 6 】 杜建 国, 等 大别造 山带的流体 系统与成矿 作用【 J 】 地质学报 , 2 0 0 1 , 7 5 ( 4 ) 1 7 徐树桐, 等 大别山造山带研究的主要进展 及存在问题 J 1 自 然科学进展, 2 0 0 1 , 1 1 ( 8 ) , 7 9 6 8 0 3 【 l 8 】彭智 北淮 阳东 段基础地质评述 f J 】 安徽 地 质 2 0 0 4 , 1 4 ( 3 ) 【 l 9 】 吴维平, 等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宝玉石资源 勘查 、 开发及利用现状 J 安徽地质 , 2 0 0 7 , 1 7 ( 1 ) 2 0 叶天竺 , 等 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 MI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 0 1 0 Di vi s i on a nd f eat ur e s of t e c t oni c f a c i e s of t he Da bi e or o ge n i n Anhui Pr ov i nc e LI U Bi ng- quan, W ANG Li - mi n, HUANG M e ng, ZHAO Xi a n c hao ( I n s n t u w o f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o fAn h u iP r o v i n c Be t e l , A n h u i 2 3 0 0 0 1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T e c t o n i c f a c i e s r e fle c t p e t r o t e c t o n i c a s s e mb l a g e s f o r m e d i n s p e c i fic e v o l u t i o n a l s t a g e s a nd t e c t o n i c s e Ri n g s d u r i n g e v o l v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a c o n t i n e n t a l b l o c k a n d o r o g e n i c s y s t e m ( z o n e ) , a n d r e p r e s e n t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p r o d u c t o f c o n t i - ne n t a l l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