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国际金融课件)_第1页
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国际金融课件)_第2页
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国际金融课件)_第3页
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国际金融课件)_第4页
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国际金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Slide 18-2,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本章的结构,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3,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引言,这种开放经济下的内在相互依赖关系有时使得政府在实现诸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等目标时更加困难。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取决于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和汇率体制。 本章主要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如何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影响。,Slide 18-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在开放经济下,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根据两个目标: 内部平衡 要求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 。 外部平衡 指一国既没有陷入赤字危机也没有过度的盈余。,Slide 18-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经常项目过度赤字引发的问题: 它们有时是因为政府政策的误导所带来的高消费而产生的。 它们会破坏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导致贷款危机。,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Slide 18-6,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经常项目过度盈余引发的问题: 意味着对国内工厂和设备投资的减少。 对于债权人收回他们的资金会产生潜在的问题。 从政治角度考虑是一个不利因素。,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及其类型,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 (Standard Money)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货币制度,而本位货币是就一国货币制度的基准货币而言的。 英国于1816年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Gold Standard Act),采用金本位制,这是世界各国实施金本位制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Slide 18-9,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它的主要内容是: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它法定含金量,各国本位货币所含纯金量之比称为金平价,各国货币间的汇率根据金平价而得,称为法定平价。实际汇率不等于法定平价,而是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波动的范围由黄金输送点决定。法定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为黄金输出点,它是汇价上涨的上限;法定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为黄金输入点,这是汇价下跌的下限。由于黄金输送点限制了汇价的变动,汇率波动幅度有限,因此汇率相对稳定。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照本币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Slide 18-11,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块本位制 Gold Bullion Standard,金块本位制的特点:货币单位仍有法定的含金量,政府在规定的价格下,可以无限的买卖金块或金条,人们仍可以自由地买卖和贮藏黄金,但金币已停止铸造和流通,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工具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金汇兑本位制 Gold Exchange Standard,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有一种与金块本位制同时盛行的货币制度,就是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国内实行银行券流通,银行券不能与黄金兑换,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并不直接与黄金挂钩,而是通过他国货币与黄金间接的挂钩,即本国货币可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另一种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金汇兑本位制。,Slide 18-1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复本位制和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银贵金属作为货币。 特点:(1)利弊驱逐良币。 (2)货币供给不稳定。 (3)是一种过渡的汇率制度。,Slide 18-1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中国的银本位制,(1)中国货币的白银化。 宋、元已经开始发行纸币,但是铸币岁是专制的政府鸦片。 纸币大幅贬值民间用金银进行交易。(嚣张的特权第一章) 元朝:建立了初步的银本位。 疆域广大,促进贸易,发行宝钞。,Slide 18-16,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2)地理大发现和海上丝绸之路。 葡萄牙人绕过非洲的好望角,横跨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大明帝国的东南沿海;而西班牙人则由于哥伦布与麦哲伦的贡献,横渡大西洋,穿越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及大明帝国的沿海。相对于陆上的丝绸之路,这就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Slide 18-17,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第一条航线是: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葡萄牙) 这是16世纪中叶通往欧洲的最长航线,全程为11890海里。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白银,其中以白银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经澳门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Slide 18-18,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第二条航线是:广州澳门长崎 这是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后开辟的东方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据统计,自15781638年,运往长崎的生丝共11540担,丝织物21000多担。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白银,据统计,自15851640年,从长崎经澳门输入广州购买中国商品的白银达到1489.9万两。,Slide 18-19,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第三条航线是:福建澳门马尼拉美洲 这是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后开辟的新航线,把明朝商品从福建月港经澳门至马尼拉中转,运往美洲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甚至转运到欧洲。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运往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 从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运输这些货物的都是载重在300吨左右的大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从1565年到1815年,时间跨度长达250年史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据统计,大帆船贸易中流入中国白银高达4.4亿两。,Slide 18-20,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是以中国的丝绸与西方的白银为主的,被学界称为“丝银对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出口了大量的丝绸等商品,而巨量白银则涌入中国。 根据贡德弗兰克(Andrew Gunder Frank)在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中提供的15001800年间世界白银生产、出口和进口的图表,可以估算出在这30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5.1万7.3万吨。,Slide 18-21,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3)张居正的改革 明朝初年,强行推行纸币,效果很差。 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朱载垕“银钱兼使“的法令,即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为合法货币,并且是主币的货币形态 万历九年(1581年),一代明相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并不是并于货币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在此之前,税赋的征收主要是通过实物来进行的,但是,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折成银两缴纳,首次从中央政府层面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白银的本位货币地位,自此中国进入事实上的银本位制时代。 进步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Slide 18-22,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银本位制与中国王朝更替,国外学者 阿特韦尔认为,明朝的灭亡同当时白银进口的锐减有关系。从1610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进口白银大大减少,原因包括:美洲白银产量下降;海外贸易下降(当时荷兰、西班牙和日本海盗为争夺中国南海航路而开战)。 中国国内明朝政府在1618-1636年为对付农民起义和满族入侵,将税收提高了7倍,投资人宁可将白银窖藏起来等待时机,由此造成流通中的白银大大减少和银贵钱贱。 银贵钱贱,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Slide 18-23,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5)大萧条与中国的币制改革 大萧条极大地打击了大宗商品(包括白银)的价格,银价从1928年的每盎司58美分下降到1932年的27美分。此时中国仍实行银本位,白银价格下降相当于中国货币贬值。受此影响,尽管19291931年世界贸易的规模大幅下降2/3以上,中国的进出仍然保持了稳定。 罗斯福为获得西部产银7州议员们的支持,推动美国国会在1934年6月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 中国从一种温和的繁荣走向了极度的萧条,Slide 18-2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银购入法,1934年5月又颁布了白银法案,其原意是想通过提升白银价格,争取白银集团的支持。美国的白银政策造成白银价格的大幅上升,中国大量白银潮水般外流,1934年净流出白银25673万元,1935年达29000万元。致使中国存银严重下降,这就直接抽紧了中国的银根,金融梗塞,物价下跌,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停业,造成大面积经济萧条,从而迫使中国进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发施行法币布告,宣布废除银本位。,Slide 18-2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银本位从1581年建立,到1935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长达355年。 国民党垮台和法币改革,Slide 18-26,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4)货币危机与太平天国运动,Slide 18-27,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18-28,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金本位制下的外部平衡 中央银行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在黄金与通货之间维持官方的平价关系。 他们采取措施使金融项目中的非储备部分的盈余(或赤字)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赤字(或盈余)的总和保持一致。 当经常项目余额、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中非储备性资本余额之和为零时,该国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 许多政府对经常项目抱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Slide 18-29,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物价硬币流动机制 自动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最重要的有力机制。 黄金流动伴随着赤字和盈余引起价格的变化,进而会减轻经常项目的失衡使所有国家恢复外部平衡。,Slide 18-30,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金本位 制下的“游戏规则”: 神话与现实 在赤字(或盈余)时变卖(或购买)本国资产的措施。 这些规则增强了金本位制下固有的自动调节机制的有效性。 事实上,按照这些规则扩张黄金储备,对于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激励作用。 各国经常采取与游戏规则相反的行动并且冲销黄金流动。,金本位制:天然的通缩现象。,Slide 18-31,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18-32,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下的内部平衡 金本位制体系在维持内部平衡方面并不总是那么成功。 举例来说:美国的失业率在1890 1913年之间平均为6.8%, 然而在 1946 1992年之间却低于5.7%。,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1870-1914年,Slide 18-33,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金本位制被搁置。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严重动荡。 补偿性支付引发了欧洲一段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德国的物价指数由1919年1月的262上涨到1923年12月的126,160,000,000,000 ,上升了4815亿倍。,Slide 18-3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的短暂“恢复” 1919 美国恢复金本位制 1922 一些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通过了一项全面恢复执行金本位制的行动纲领,并同意各国中央银行紧密合作,共同配合实现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的目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Slide 18-3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1925 英国恢复金本位制 丘吉尔:重建金本位,重塑英国国际金融地位 想法很好,结果很悲剧 1929 大危机开始后不久就发生了世界范围内银行的破产。 1931 兑换黄金,由于外国英镑持有者对英国维持英镑价值的承诺失去了信心,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金本位制与大萧条,Slide 18-36,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18-37,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世界经济的崩溃 许多国家在大萧条中损失惨重。 对国际贸易与国际信贷的限制,给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这些以邻为壑的政策遭到了外国的报复行为,并且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崩溃。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所有国家的境遇都有可能得到改善。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蓝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Slide 18-38,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18-1939年,图 18-1: 1929-1935年工业生产和批发价格指数的变化,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很早就放弃了金本位制,并采取了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使他们在大萧条中产出下降不大。而坚持金本位制的法国和瑞士等国家的产出则大幅度下降。 图中纵坐标是1935年的工业产值(以1929年产值衡量的百分比);横坐标是1935年的价格水平(以1929年价格水平为100%),金本位制的优缺点,优点 金本位制内在的对称性(其他制度不对称)。由于金本位制内在的对称性,体系中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都必须承担干预外汇的义务。 金本位制使一国货币扩张受到限制,这种限制使一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更加稳定和更具课预测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从使用货币中发展起来的商品交换经济。而储备货币本位制度下并不存在这种对货币创造的限制。,缺点 黄金产量和储备的有限性限制了货币供应,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支付手段的需求。 金本位制的自动调节机制很难遵循,会因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困难和不平衡而被放弃。 价格波动不稳定,且黄金的机会成本较大。金本位时期的价格波动与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直接相关。 金本位大大的限制了使用货币政策对付失业的能力。天然的通缩倾向。,Slide 18-40,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金本位制崩溃,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 黄金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黄金的掠夺,致使到1913年末。英美法德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这就使其他国家用作货币流通的黄金基础大大削弱,从而破坏了金本位制下金币的自由流通。 二战期间,为满足巨额的军费开支,各国纷纷发行大量的纸币和债券,其数量远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可兑换量本已匮乏的黄金储备更加捉襟见肘,从而直接破坏了货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战争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逆差国不得不以黄金进行抵补,致使许多国家纷纷采取限制黄金输出的措施进一步控制黄金外流,从而破坏了金本位制下黄金的自由输出入 一战使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极大削弱,逐渐失去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统治特权,这就使得 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关系遭到了破坏。 5.大萧条下的困境。,Slide 18-42,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18-43,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1944年7月,44国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建立了一种固定汇率体系。 各国货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且把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 向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提供贷款。 要求货币的可兑换性。,Slide 18-4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与结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致力于在该体系中融入充分的灵活性,允许各国在不牺牲国内平衡目标与保持固定汇率的基础上有秩序有步骤地实现外部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有两大功能来促进外部调整中灵活性的实现: 融资便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指的是该组织对于其成员中大额借款国的国内政策实行的监督。 可调整的货币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lide 18-4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可兑换性 可兑换货币 该种货币可以自由地与外币进行兑换。 例子: 美元与加元在1945年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一个拥有美元的加拿大居民可在美国境内购买商品或把美元卖给加拿大中央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仅要求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实行货币的可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lide 18-46,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Slide 18-47,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外部平衡的新定义 “美元短缺”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第一个10年) 主要的外部平衡问题是获得足够的美元来支付从美国购买的必需商品。 马歇尔计划 (1948) 美国计划向欧洲国家拨款。 以帮助缓解这种美元严重的短缺局面。,Slide 18-48,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投机性资本流动与危机 经常项目的赤字和盈余问题由于私人资本流动的增加而呈现出更为特殊的重要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有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可能会被视为出现了“根本性失衡”。 经常项目存在大量盈余的国家,市场可能认为其货币有升值的倾向。,Slide 18-49,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为了描述一个国家(美国除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如何实现其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假设: R = R*,Slide 18-50,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保持内部平衡 如果P* 与 E 长期固定不变,内部平衡仅需满足充分就业即可。 假设投资是固定的。 内部平衡条件: Yf = C(Yf T) + I + G + CA(EP*/P, Yf T) (18-1) 短期内影响总需求与总产出的政策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51,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图 18-2: 内部平衡 (II)、外部平衡 (XX)和经济不协调的四个区域,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区域1:过度就业,经常项目盈余,区域4:就业不足,经常项目盈余,区域3:就业不足,经常项目赤字,区域2:过度就业,经常项目赤字,1,XX(CA=X),H(Y=Y),汇率,E,财政宽松度(G或T),Slide 18-52,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保持外部平衡 这些政策工具是如何影响经济中的外部平衡呢? 我们假设政府有一个经常项目盈余的目标X 。 外部平衡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汇率变动来保证下面这个等式成立: CA(EP*/P, Y T) = X (18-2) 为了在货币贬值时经常项目的余额保持在X ,政府必须增加购买或减少税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53,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点1 (在图 18-2)显示了使经济处于政策制定者的理想水平上的政策组合。 支出-变动政策 使经济达到点1的财政政策。 它改变经济中对商品与劳务的总需求水平。,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54,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支出-转换政策 相应的汇率变动 它对需求的方向产生影响,使需求在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进行转移。 实现经济的内外部平衡需要同时使用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55,Copyright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图18-3: 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政策手段,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Slide 18-56,Copyright 2003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