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常见病虫草害PPT课件.ppt_第1页
农场常见病虫草害PPT课件.ppt_第2页
农场常见病虫草害PPT课件.ppt_第3页
农场常见病虫草害PPT课件.ppt_第4页
农场常见病虫草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麦常见病虫草害,虫害:蚜虫、粘虫、麦圆蜘蛛 小麦病害:白粉病、赤霉病、茎基腐病、腥黑穗病、纹枯病 大麦病害:条纹病、黄花叶病、散黑穗病 草害:硬草、看麦娘、罔草、芥菜、婆婆纳、播娘蒿、苕子、麦家公、荠菜等。,1,一、麦虫害防治,蚜虫 粘虫 麦圆蜘蛛,2,蚜虫,为害麦类的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三种。 均属于同翅目蚜科,3,1、形态特征,二叉蚜:头部灰黑色,腹部中央具一条深绿色纵线,复眼黑褐色。 麦长管蚜:腹部黄绿至浓绿色,腹背两侧有褐斑4-5个,复眼红色亦有赤色,个体较大。 禾谷缢管蚜:头胸黑色,腹部暗绿色带紫褐色,腹部后部中央具黑斑,腹管基部周围有铁锈色斑。,4,3种常见麦蚜形态特征的区别,5,禾缢管蚜,有翅型,无翅型,二叉蚜,6,2、危害症状,麦蚜以成、若虫群集刺吸麦株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麦叶被害处出现黄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麦穗被害后,籽粒不饱满,影响千粒重,显著减产。 麦蚜还可传播植物病毒,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主要媒介昆虫。,7,动态规律,三种蚜虫发生十多代或二十多代以上,以无翅的成,若虫在麦田越冬:一年有两个高峰: 11月份12月份初 传病高峰 4月份5月上、中(抽穗灌浆) 抽穗灌浆达全年最高峰 其特点:数量多,且集中在麦株上部及穗部为害,为害大,损失重。,8,一般的小麦播种出苗后,麦二叉蚜和长管蚜首先迁入麦田,禾谷缢管蚜也相继迁入,在11月中12月初,三种蚜虫达到年前小高峰,各种蚜虫比例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异。但无论哪一年麦长管蚜的数量均较少,而造成混合种群数量不同的原因,是各生态因素所致,与各蚜虫生态习性不同有关。 12月份中旬随着湿度的降低,田间数量下降大部分转到麦茎基部根际为害。晴日中午仍可活动为害。,9,次年3月,小麦返青,蚜量回升。但是由于气温低,数量上升缓慢,到3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小麦拔节,数量增长快,直至4月中、下旬小麦近孕穗时,蚜量达全年最高峰,且一直维持到5月上、中旬。此时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损失严重。此时种群数量,以麦长管、禾谷缢管蚜数量最多,麦二叉蚜数量最少。,10,在麦株上的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A 出苗至拔节初期(下/11底/3):是麦蚜零星发生阶段,蚜量占2.32.8%,有蚜株率5%; B 拔节至灌浆初期(初/4上/5):是麦蚜缓增期,蚜量占2224%,蚜株率56%; 这段时间,麦田蚜量比较多,个别田块百茎有蚜已达1000头,并出现了明显的为害状(发黄、矮缩、甚至穗抽不出来) C 灌浆初期至末期(上/5底/5):麦蚜激增期,蚜量7476%,蚜株率64%; D 灌浆末期至收获之前(初/6):麦蚜锐减期,蚜量5%左右,蚜株率70%左右。,11,在麦株上的垂直分布 从小麦整个生育期而言,穗蚜是主要的,占全植株蚜量的70%左右,其次是剑叶,占1215%,当然小麦不同生育期,蚜虫在麦株上的分布不同。 在小麦生长前期,麦蚜是大部分集中于倒一叶和倒二叶上,二者占67%,其次是心叶,占1721%,灌浆期以后,穗蚜大增,占整个植株的7582%。 麦蚜这种随植株生长渐渐上移的习性,据分析与麦株体内蔗糖含量的运转有关。,12,三种蚜虫在混合种群中的蚜比不同,且为害部位有差异: 麦二叉蚜喜干旱、畏光照、不耐氮素肥料,故发生在瘠薄麦田和麦株下部及叶片背面,喜集中在苗期阶段为害。 麦长管蚜喜光照,喜湿,较耐氮肥,故分布在肥沃麦田和植株的上部及叶片正面。喜好集中穗部为害。 禾谷缢管蚜 畏光喜湿,嗜食茎杆和叶鞘,故多分布于下部叶鞘和茎杆上在麦丛中部的小穗上也有分布。,13,气候:在当年10月份到来年的23月如果冬季温暖 湿润,则蚜虫大量发生。 温湿度:一般讲适合蚜虫发生的温度为15-25度,相对湿度75%,其中二叉蚜喜干燥,适宜的湿度为35-67%;长管蚜要求高湿,适宜的湿度为40-80%;禾缢管蚜要求湿度更高,冬暧春早易暴发。,影响因素,14,没有统一的方法,一般通过系统调查,指导防治 (一)方法: 系统调查:从小麦出苗后,5点取样,每点一尺(33厘 米)麦垄,5天一次,记载蚜量及天敌数量,拔节后改成以 株为单位。 (二)防治指标: 苗期有蚜株率达40%,穗期有蚜株率15%。,预测预报,15,3、防治技术,化学药剂喷雾: 25%吡蚜酮 20克/亩; 1.8 %阿维菌素60克/亩; 48%乐斯本35ml/亩 。,16,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咬食叶片,一、二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三龄后才形成缺刻,五、六龄达暴食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17,1、形态特征,成虫 成虫体长16-20毫米。前翅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淡黄色斑纹,翅中央有1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前翅顶角有1个黑纹,自顶角向后缘斜伸。 卵 卵馒头形,初产时白色,渐变黄色、褐色,近孵化时为黑色。成虫产卵时,分泌胶质黏结在植物叶片上,排列成2-4行,有时重叠,形成卵块。 幼虫 幼虫共6龄,体色随龄期、密度和食物等环境因子变化,初孵时为灰褐色,二、三龄幼虫取食嫩叶,体前半部或大部分呈现绿色或灰绿色,幼虫密度大时,四龄以上幼虫成黑色或灰黑色,幼虫密度较小时,体色变浅,呈现黄褐色至黄绿色。 蛹 初化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至红褐色,长19-23毫米,最宽处约7毫米,胸背有数条横皱纹。,18,19,粘虫与麦叶蜂区别,麦粘虫头小 身体有5条背线,色深 食量大 各体节无皱纹 胸背不向前拱 有腹足4对 麦叶蜂头大 身体光滑,色浅 食量小 各体节均有皱纹 胸背向前拱 有腹足7、8对,20,1成虫 昼伏夜出,多在傍晚出来飞行,取食、迁飞、交尾、产卵。 成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据测定,在羽化后35天飞翔力最强,平均飞行速度可达1.60m/s。最快可达3.60m/s。最长持续飞行时间11h,飞行高度大多数在6001100m。风速与粘虫飞行速度几乎呈正相关。,2、粘虫习性,21,成虫在获得补充营养后,才能正常发育,交配产卵。补充营养的种类有油菜花、紫云英、桃、李、杏等和蚜虫分泌的蜜露,特别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强。据试验,喂清水的,雌虫一头产卵只有367粒,含3%蜜水的,1415粒,而食刺菜花的产卵达1747粒。,22,2产卵 雌蛾产卵对植物种类和部位均有一定选择性: 水稻上:产于下半部枯黄的叶尖上; 产卵量:成虫产卵时要分泌胶状物,将卵粒粘卷成条状卵块。一般的说,每雌一生可产卵5001600粒左右,多的可达3000余粒。产卵期平均67天,以开始产卵后的34天内卵量多。,23,3幼虫:一般6龄 初孵幼虫先食卵壳,以后在心叶的叶尖上生活,取食部分心叶。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5-6龄为暴食期,吃掉所有叶片甚至啃断穗头。 据试验: A. 13龄幼虫食量仅占幼虫期总食量的1.24%,而46龄则占98%以上,尤其是第6龄占84.4%; B. 5、6龄幼虫抗药性是2、3龄幼虫的十倍,因此要掌握在3龄前药剂防治。 C. 3龄以上的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白天大多数躲在植株中、下部的茎叶丛间或植株根部或土块下,潜土深度12厘米,且高龄幼虫受惊动时,有落地卷缩假死习性。,24,发生轻重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粘虫喜欢高湿、中温,当年的温度、湿度决定当地粘虫的发生代数、时期、数量。成虫发育产卵最适温度在1530度,相对湿度80%以上。,25,测报 根据几十年来的研究和资料积累,有一套完整的方法。 1糖醋诱蛾,一般从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开始,至四月下旬结束。通过该法来确定成虫的发蛾盛期、高峰期,以此预测三龄幼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期。,26,卵孵化进度观察,草把诱卵:利用成虫在禾谷类作物枯叶上产卵的习惯,在小麦田插稻草把。 将草把上诱得的卵做好标记,插入麦田,逐日或隔日检查卵孵化情况。,27,3、防治技术,粘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具有突发性和远距离迁飞性。 化学防治 (1)指标:每亩有2龄幼虫,大麦田60008000头,小麦田1000012000头。 (2)防治时间:2、3龄幼虫盛期。 (3)药剂:48%乐斯本40ml/亩,28,麦圆蜘蛛,成螨 体色暗黑带紫色,体型近圆形,足四对近等长。,29,30,1、形态特征,成螨 椭圆形,大小0.650.43mm,深红色到黑褐色。足4对,红色,第一对最长,第四对次之,第二、三对基本等长。若螨共4龄。第一龄(称幼螨)足3对,初为淡红色,取食后呈草绿色,最后变深黑褐色。二龄以后足4对,体色、体形似成螨。,31,动态规律,成螨没有真正的越冬,晴日的中午仍可活动危害,次年二月下旬,当日平均温度达4-8时,开始活动,越冬卵开始孵化,三月下旬-四月中下旬,为发生危害的盛期。卵产生在麦根的基部或分蘖的基部。当日均温达17开始死亡,20大量死亡。,32,越冬: 10月中旬孵化,若虫期28天。11月初完成第二代,个别次年二月份完成第三代。 习性: 1 、成、若虫都有群集性,遇震动即下坠入土躲藏。 2、喜阴湿,怕高温干旱,适宜温度8-15 3 、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中午潜伏。 4 、以孤雌生殖为主。,33,预测预报,小麦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田间五点取样 条播麦田,每尺麦行有虫150200头;散播麦田,每平方尺有虫400头。,34,2、防治技术,化学防治: 1.8%阿维菌素EC 70毫升/亩。,35,二、麦病害防治,小麦病害:白粉病、赤霉病、茎基腐病、黑穗病、锈病、纹枯病 大麦病害:条纹病、网斑病、黑穗病,36,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部产生白色粉状霉斑。 病部寄主组织先褪绿,后黄化,严重时枯死。 分蘖数减少,成穗数降低,千重粒下降。,37,初在叶片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粉状霉斑。严重时互相联合,霉层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粉状霉层也由白色转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其内散生许多黑色球状小颗粒(闭囊壳)。霉层下的寄主组织初期通常无明显变化,后期出现褪绿黄斑,严重时叶片逐渐变褐枯死。叶鞘、茎秆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颖壳受害,往往引起小穗早枯,籽粒不充实或空瘪。,1、病症,38,39,小麦白粉病,两病同发,穗发病,40,发病环境因素: (1)环境: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较大,则有利于病菌越冬。雨日、雨量过多,可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从而减缓病害发生。 (2)栽培: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易发病。,41,表1 麦类白粉病系统调查记载表,严重率调查:目测估计,按病斑分布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比计算,表2 麦类白粉病大田调查记载表,预测预报,42,严重度分级标准,严重度:病叶上病斑菌丝层覆盖叶片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率,设8级:1%、5%、10%、20%、40%、60%、80%、100%,式中:D为病叶平均严重度(%),di为各严重度级值, Li为各级病叶数,L为调查总病叶数。,D 100,(dili),L,病情指数 I F D 100,I为病情指数,F为病叶率,D为病叶平均严重度。,43,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多施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一般的防治指标:病情指数1以上或病叶率10%以上。通常于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 药剂:20%三唑酮70-80ml/亩 ; 40%醚菌酯30-40克/亩。,44,小麦赤霉病,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产量损失严重 病麦粒含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玉蜀黍赤霉烯酮等):人畜中毒(发热、呕吐、腹泻等) 国标小麦质量标准(一)中规定: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45,1、病症,穗腐:一般在扬花后610d出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到糊熟期,黄熟后基本停止。最初在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后逐渐扩展使整个小穗枯黄,且在小穗间上下蔓延。田间湿度高时,颖壳缝隙处和小穗基部会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后期病部可以出现蓝黑色小颗粒(子囊壳)。受害籽粒皱缩、变小,表面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46,发病因素,足够的菌源量是病害流行的前提。 气候条件:主要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的重要因素。赤霉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80%100%。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阴雨连绵,潮湿多雾,天气闷热,极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品种抗性,施氮肥过多,植株贪青徒长,田间郁蔽,种子混杂等也有利于发病。,47,表1 麦类赤霉病观察圃生育期及发病情况记载表,表2 麦类赤霉病大田普查记载表,始见病穗后,以病穗为中心周围定500穗调查,预测预报,48,严重度分级标准,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之间; 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病情指数,病情指数 100,(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为100,完全无病是0,数值代表了发病的轻重,最终穗发病率 40%(大流行);31%40%(中等偏重);21%30%(中等) 11%20%(中等偏轻);10%(轻发生),49,2、防治技术,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保穗为关健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抗耐病性良好、优质的品种,提高种子纯度,避免混杂;加强管理,开沟排水,合理施肥,促进麦株健壮生长。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施药保穗,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扬花初期,即扬花率510%左右,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若第一次喷药后7天内遇连续大雾天或阴雨天则进行第二次喷药。 药剂 :40%多菌灵胶悬剂125ml/亩 ;25%氰烯菌酯120毫升。,50,小麦茎基腐病,主要土传和种子传播 茎基部叶鞘变褐腐烂和叶尖发黄现象,成株期易枯白穗。 部分发病严重田块田间病株率在50%以上。减产严重。,51,1、危害症状,基部12节叶鞘和茎秆受侵染,有时第3节叶鞘也受害,根茎基部叶鞘颜色逐渐为暗褐色,严重时茎基部节间受侵染变褐、易折断,成株期形成茎基枯死,叶枯和穗枯。,52,53,发病规律,小麦茎基腐病从小麦分蘖到小麦黄熟均可发病,症状最早出现在11月上中旬,以后逐渐加重,2月3月上旬是茎基腐病病发的第一个高峰期,3月下旬病情发展缓慢,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4月下旬5月上中旬病情达到第二个高峰期,对产量影响较大。,54,影响因素,播期:据国外调查,适当晚播可减轻病害发生。 土壤:黏性土壤易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促进发生。 湿度:湿润的表层土壤是苗期发病的必要条件,降雨量大,后期枯白穗明显。 肥料:氮肥施过多,植物缺锌有利于病害发生。 品种:不同的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存在差异。,55,2、防治技术,农业防治:重病田留低茬,即早中耕深翻,减少田间病菌量。 化学防治: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发生。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扑力猛拌种,苗期或返青拔节期喷施多菌灵有一定防效。,56,小麦黑穗病,包括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分为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57,1、病症,黑穗病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破坏花器,形成大量黑粉。 小麦散黑穗病穗外包膜极易破裂,黑粉飞散后仅留穗轴。 小麦腥黑穗病穗内外颖及芒均不受害,仅子房破坏变成菌瘿。当健穗成熟时,病穗一般尚保持灰绿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病粒(菌瘿),菌瘿内充满黑粉,具鱼腥臭味(三甲胺)。,58,2、防治技术,种子处理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关键。 (1)农业防治:建立无病种子田,选用无病种子。小麦抽穗前,加强种子田的检查,及早拔除残留的病穗,以保证种子不受病菌侵染。 (2)药剂防治:2%戊唑醇(立克秀)500克兑水20斤,稀释后拌500-600斤麦种,堆闷6-8小时后播种。,59,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基部叶鞘和茎秆,孕穗期发病最重。,60,1、病症,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为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苗期侵染,先在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渐蔓及全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典型椭圆形病斑,叶片渐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失水枯黄,严重者全株枯死。 拔节后,基部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形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纹,有时相互连成典型的花秆症状。茎秆受害,先出现浅褐色短条斑,并逐渐扩展成边缘褐色、中央灰色的梭形大斑,病部常纵裂。有些虽能抽穗,但常不结实,成为“枯白穗”,或结实粒减少、籽粒秕瘦。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附生白色蛛丝状稀疏菌丝和褐色小菌核。,61,小麦纹枯病,62,纹枯病与茎基腐病对比,纹枯病病症,茎基腐病病症,63,发病因素,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日均温度关系密切。当日均温度在10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日均温度超过15,病情上升;2025则迅速发展,病株率和病害严重度都急剧上升;当气温达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止。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发展。 栽培:冬麦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麦苗生长过旺,发病重。,64,2、防治技术,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 药剂有井冈霉素,可与丙环唑、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混用。 唑类杀菌剂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达20天左右,并对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并减轻后期倒伏。,65,小麦锈病,1、病症 3种锈病的共同特征是:前期产生铁锈色的“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其症状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子堆的分布、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上,为区别这3种锈病,可形象地描述夏孢子堆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66,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鲜黄色,最小,狭长至长椭圆形,成株期呈虚线状并与叶脉平行排列,幼苗期以入侵点为中心,呈同心轮状排列。 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夏孢子堆橘红色,大小中等,圆形至椭圆形,散生,排列不规则。 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深褐色,最大,长椭圆形至长方形,排列散乱,无规则。,67,发病因素,为重要的气传病害。 可多次再侵染;冬季温暖,早春温度偏高,春雨早;小麦孕穗期湿度偏高利于发病。,68,2、防治技术,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及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清除自生麦。 (2)坚持药剂拌种 在条锈病常发区或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要大力推广三唑酮粉剂或立克秀药剂拌种,即每公顷用15%三唑酮粉剂300g或用2%立克秀150g拌种150kg。有条件的要大力推广包衣剂良种,更是简便易行好办法。,69,小麦病害防治三个关键时期,重点:小麦播种期、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做好药剂防治等工作。,播种期:主要做好抗病品种选用和种子处理工作。,种子处理:药剂有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药害),控制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种传),对苗期纹枯病、赤霉病以及全蚀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70,返青期: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基腐病的关键时期。,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防效较好,但持效期较短,宜与丙环唑、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混用。对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并有利于减轻后期倒伏。,防治基腐病和白粉病等可将多菌灵和唑类杀菌剂混用。,71,抽穗扬花期: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般可在抽穗期施药,遇阴雨、大雾等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天气时,在齐穗期再用药防治一次。,常用药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还可以选用甲硫咪鲜胺等药剂。 兼治白粉病、锈病等,加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 兼治蚜虫、黏虫等害虫,加乐斯本、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加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和灌浆结实,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危害。,72,大麦条纹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受害。 典型症状:自叶片基部直至尖端形成与叶脉平等的细长条斑,或断续的条纹,颜色由苍白逐渐变为黄褐色而坏死。往往引起全株枯死。,73,74,防治方法 1、建立大麦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子。 2、种子处理 (1)用5.5%的浸丰二号(55ml)每瓶兑水20斤,稀释后拌500斤麦种,堆闷6-8小时后凉干待播。 (2)用25%咪鲜胺(使百克)1ml+2%戊唑醇(立克秀)4g,兑水200ml(按种量的4%左右),稀释后拌5kg麦种拌匀堆闷12-24小时后再进行播种,75,大麦网斑病,大麦网斑病的发病特点: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潜伏于种皮内的菌丝体和附在种子表面的孢子是主要侵染来源,病残体上的子囊孢子也可侵染。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花部受害使种子带菌,成熟时在麦壳等病残体上形成子囊壳。病菌可存活7年。孢子萌发适温20至25摄氏度。20摄氏度、相对湿度100%发病迅速。低温和少光照、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冬大麦播种较晚发病重,76,大麦网斑病的为害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可蔓延至叶鞘,病害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起初是淡黄色小斑,以后变为浅褐色斑点,最后变为暗褐色,因病斑色泽深浅不一,显现网状的褐色条纹,故称网斑病,病斑多时可合并成断续长条状。 防治方法与防治大麦条纹病相同。,77,三、草害防治,硬草、看麦娘、罔草、芥菜、婆婆纳、播娘蒿、苕子、麦家公、荠菜等。,78,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杂草有2次出苗高峰期 其中第 1次一般在冬前小麦播种后2030天这一时期出苗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95% 第2 次为翌年的3月 即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79,早播的麦田,秋季雨水多、气温高,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水也多,杂草发生量也大。晚茬麦冬前出草量少,春季出草量较多。遇秋冬干旱、春雨较多的年份,早播麦田冬前出草量少,开春后常有大量杂草萌发。因前茬作物不同,麦田杂草发生数量及草相明显不同。旱茬麦田以阔叶杂草为主,常伴生部分禾本科杂草;稻茬麦田以硬草、看麦娘、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伴生芥菜、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80,除草的最佳时机,通过田间调查监测, 在小麦生产中 ,冬前比春季进行化学除草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麦田杂草生长有2 个出草高峰期,冬前杂出土量占杂草总量的90% 以上, 翌年不足 10%。且年后出土的杂草因被麦苗遮盖, 长势弱, 对小麦生长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 宜在 11月中 ,下旬至12 月上旬, 即小麦播种 40天左右,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喷雾。由于黄海分公司主要种植稻茬麦,冬前杂草基本没有出苗,所以初春必须进行防治。,81,小麦田杂草防除方法,对小麦田杂草,应根据草相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化除。以秋冬防除为重点,早播小麦田以禾本科杂草为重点防除对象,进行早期防除;小麦返青以后以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重点对象,进行补治。,82,冬前杂草刚出土 ,杂草组织幼嫩, 蜡质层薄, 抗药性弱 ,加之麦苗尚小, 麦田郁闭度小。 杂草的裸露面积大且抗药性较差。 这时喷施除草剂, 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 。有利于杂草吸收较多的药剂,从而能获得较好的除草效果 。且冬前施药, 麦苗未封行, 草小耐药性差, 用药量少成本低, 约为春季常规除草剂成本的2/3,越年生杂草秋天和小麦同时出土, 争夺养分, 冬前除草可以促使小麦吸收更多的营养利于小麦形成壮苗,提高产量。,83,冬前进行化学除草, 即使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期长一些, 对下茬作物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冬前进行除草可有效避免因来年倒春寒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时气温适宜, 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药剂的除草功效 ,且用药量少, 成本会降低; 结合生产实践, 可以选择在灌溉或雨后晴好无风天气进行。 保证施药后, 无降雨发生, 若气温低于6, 且土壤干燥, 药效难以发挥, 将会影响除草效果。,84,禾本科杂草,每亩用骠马69克/升精唑禾草灵水乳剂80100毫升+乙草胺150毫升,或麦极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40克,或8%炔草酯100毫升、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加水40公斤喷雾。 大麦田:冬前用5%爱秀100毫升/亩,冬后用5%爱秀120毫升/亩。,菵草,看麦娘,85,以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