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皖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皖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皖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皖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新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70分。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1. 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 东经70B. 东经90C. 西经70D. 西经1102. 此日在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9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答案】1. D 2. 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根据东西半球划分,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位于夜半球中央的经线是110W,时刻是0点。与之相对的70E经线时刻是12点。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东经70,A对。B、C、D错。【2题详解】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结合公转方向,夜半球对着观看者,此日在9月23日前后,C对。3月21日前后昼半球对着观测者,A错。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观测者看到昼夜各一半,B、D错。【考点定位】东西半球划分,太阳直射点坐标,地球公转特征。【名师点睛】了解东西半球划分界线,西半球中间的经线是西经110度,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0点。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地球与太阳的位置,顺着公转方向,观测者看到夜半球的是秋分日,春分日看到的是昼半球。读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一月海陆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3.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 该地区为南半球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 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D. 甲地是高原,乙地是平原4. 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推理,正确的是A. 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 甲地此时盛行东南风C. 甲地多阴雨天气,乙地多晴朗天气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由图中等温线自南向北降低,所以图示应为北半球,A错。甲地气温在14-16C之间,乙在16C以上,甲气温低于乙地,B错。图示为北半球,且为1月份,甲气温低于乙,则甲为陆地,乙为海洋,C对。图示为海陆等温线图,不会都位于陆地上,D错。故选C。【4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气温低于乙地,甲气压应高于乙,A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B错。甲为高压,多晴朗天气,C错。乙地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D错。故选A。5.下列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南半球越向南水温越低,因此排除A、C选项。寒流应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故B正确、D错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大气环流B. 地壳运动C. 海陆位置D. 人类活动7.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答案】6. B 7. A【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山脉,导致山脉两侧产生了不同的植被。所以选B【7题详解】由于一个因素(地壳运动)的变化导致其他因素(植被)的变化,正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8. 我国该区域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 地形起伏大B. 降水自西向东减少C. 河流短小但水资源丰富D. 气候干旱9. 本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环境污染D. 湿地破坏10.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大力修建水电站C. 人工增雨D. 大力发展耕作业【答案】8. D 9. B 10. A【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为高原,地势起伏小,A错。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B错。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C错,D对。故选D。【9题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疏松物质多,春季多大风,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由于降水少,水土流失不严重,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导致的,该区域湿地面积较小,湿地破坏不是主要问题,故选B。【10题详解】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我土地荒漠化,是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不合理等)导致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引起的,所以治理土地荒漠化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故选A。下图阴影部分是“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完成题。11. 该地位于我国的()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12. 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 蓄水拦沙、滞洪蓄水C. 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 保塬护坡、固沟保肥13. 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 水资源B. 生物资源C. 石油资源D. 煤炭资源【答案】11. B 12. D 13. D【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读图和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故应该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12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即保塬护坡、固沟保肥。【1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包括山西省,山西省是我国国能源基地,主要能源资源是煤炭资源。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地形区、资源和水土流失。下面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4. 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A. A城市B. B城市C. C城市D. B城市和C城市15. 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 便利的水运条件B. 雄厚的农业基础C. 丰富的煤铁资源D. 悠久的历史16. 城市C重要的工业部门是船舶制造航天工业食品工业棉纺织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A. B. C. D. 【答案】14. A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A城市为洛阳,属于古都,B为伯明翰,是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兴起的,C城市为休斯顿,是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城市,出现在石油时代,过于三城市形成的时间顺序为A早于B早于C,故选A。【15题详解】读图可知,A城市为洛阳,属于古都,B为伯明翰,是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兴起的,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故选C。【16题详解】城市C为休斯顿,是以石油和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中心,正确,故选B。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7. 此图说明该国A. 人口密度较大B. 城市人口为2 500万C. 大约1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D. 城市化程度很高18. 形成该国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 国家政策的影响C.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D.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图中反映了该国的人口分布,不能说明人口密度,A错。该国总人口为2500万,B错。大约10%为农村人口,居住在乡村,城市人口占比为90%,城市化程度高,D对,C错。故选D。【18题详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政策可能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可以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吸引力,使得城市化水平提高,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故选A。19.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要地位的是A. 石油型污染B. 煤烟型污染C. 光化学污染D. 总悬浮颗粒污染【答案】B【解析】我国北方城市能源以煤炭为主,所以大气污染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煤烟型污染。选择B项。20.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A. 速度最快、运价最高B. 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C. 速度最慢,运价最低D. 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是航空;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铁路运量较大的运输方式是公路;速度最慢的运输方式是水运;速度较快,运费较低。故选D项。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注意比较分析即可。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如图示),完成下面小题。21.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B. 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2. 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多洪涝灾害B.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C. 乙地为季风气候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23.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A. 棉纺织工业B. 麻纺织工业C. 水产品加工业D. 电子工业【答案】21. D 22. A 23.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差异性。21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可以判断出甲地是湄公河三角洲,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其气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河流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口三角洲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乙地是尼罗河三角洲,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其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故河流流量不大,河口三角洲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22题详解】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白色人种分布区。A正确。23题详解】尼罗河三角洲及尼罗河谷地灌溉农业发达,盛产长绒棉。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1为满洲里,2为绥芬河,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4. 图示地形区由A到D,依次是()A.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小兴安岭B. 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地C. 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D. 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华北平原、大兴安岭25. 从D到A,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 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夏季风深入内陆B. 中部的平原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C. 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削弱了海洋气流的影响D. 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答案】24. C 25. D【解析】【24题详解】读图,结合经纬度判断,A为内蒙古高原,B为大兴安岭,C为松嫩平原,D为长白山地,故选C。【25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图示经过的山脉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A错。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蒸发微弱,为半湿润地区,B错。大兴安岭东侧对海洋水汽起到抬升作用,C错。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所以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故选D。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6. 关于图示四个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其中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乙国东南部有闻名世界的大堡礁C. 丙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缺水D. 丁国一城市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27. 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A. 资金来源充足B. 石油资源丰富C. 海洋运输便利D. 科学技术先进【答案】26. D 27. 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26题详解】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为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乙为澳大利亚,大堡礁位于其东北部;丙为孟加拉国,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旱涝灾害多发是影响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丁国为巴西,为2016年夏季奥运会里约热内卢所在国家。【2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四国均为沿海国家,故都具有发展工业的海运优势。读俄罗斯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28. 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月份及气温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 1月,B. 1月,C. 7月,D. 7月,2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 甲地大牧场放牧业B. 乙地乳畜业C. 丙地水稻种植业D. 丁地商品谷物农业【答案】28. A 29. D【解析】【28题详解】俄罗斯夏季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由于俄罗斯纬度高,冬季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都少,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较小,地形和大气环流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冬季西部受从大西洋吹来的温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越往东气温越低,加上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东西方向变化较大,所以该图所示应是1月等温线分布图,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故A正确。【29题详解】据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甲、乙两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A项、B项错误;丙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项错误;丁地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而且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谷物种植业,形成了俄罗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应为商品谷物农业,D项正确。考点:俄罗斯的气候和农业。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0. 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大牧场放牧业B. 乳畜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31.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A. B. C. D. 【答案】30. B 31. D【解析】【3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在15-20C,最低为0-5C,夏季不炎热冬季也不寒冷,各月的降水量都在50-100mm之间,年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分配均匀,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B对;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气候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温带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区,A、C、D错误。【31题详解】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饲料条件,故对。西欧、美国五大湖等地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乳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对。西欧、北美等地的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尤其是西欧地区劳动力较短缺,高度的机械化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故错,选D。【点睛】以气候柱状图为基础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位条件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要掌握气候柱状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定半球,判断所给地区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一个,再“以温定带”判断是热带、亚热带还是温带,最后“以水定型”判断出是什么气候类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2. 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许多电脑通讯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我国广东东莞的主要原因是()A. 科技力量雄厚B. 原料资源丰富C. 研发创新环境优越D. 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制造成本低33. 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我国的联想却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机构,主要原因是()A. 获取先进技术B. 优越基础设施C. 利用当地的原料D. 占领美国市场【答案】32. D 33. A【解析】【32题详解】电脑通讯制造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产业基础要求也较高,D对。东莞在科技、原料及研发环境方面不具备优势,ABC错。故选D。【33题详解】“硅谷”是高科技产业中心,联想在此设立研发机构可获取先进技术,A对。研发机构主要对技术水平要求高,对于基础设施及原料和市场影响不大,BCD错。故选A。【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的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4. 该地的经度是()A. 东经135B. 东经120C. 东经105D. 东经11535. 该地日出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 6月21日9时B. 6月21日18时C. 6月22日9时D. 6月22日18时【答案】34. C 35. B【解析】试题分析:【34题详解】6月22日太阳直射23.5N,该地在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即其地方时为l2时,根据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可求出当地的经度为105E。【35题详解】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6时,求算的是西四区的区时,其与东八区相差12个时区,进而推断出位于西四区的布宜诺斯史利斯的区时约为6月21日18时。【考点定位】时间计算 【名师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 0经线南北延伸,180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二、综合题。36.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1.3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1)图中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 和 。(2)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简单分析。夏季风强弱变率: (大或小)降水空间分布: (均匀或不均)(3)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 ,科学地监测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术为GIS和 。(4)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气候 地形(2)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夏季风强弱年际变大化(3)华北 冬小麦 RS(4)加大水利基础建设;改进用水技术;依法治水;合理调配使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有理即得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区的划分,水资源短缺及合理利用的有关知识,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2)由于夏季风强弱存在年际变化,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而有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所以导致空间分布不均。(3)华北地区降水少,工农业发达,缺水严重,因旱灾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最为缺水的地区,农作物主要为冬小麦,监测旱情需要的技术为遥感,而分析灾情需要地理信息系统。(4)供水安全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分析。从开源看,跨区域调配,建设水利工程,保障旱季灌溉用水。从节流看,发展喷灌、滴灌,种植耐旱作物等发展节水农业等。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1)1990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城市化进程。由图示可以看出 1990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是快速上升的,即城市化进程是加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特点表现可从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城市用地规模等方面描述。发展城乡一体化机制格局的地理意义可结合一体化的特征,即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对乡村经济、缓解城市压力、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说明。材料二显示城郊间温度差,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郊间空气流动可从热岛效应原理说明;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要考虑城郊风的特征。【详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 1990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是快速上升的,即城市化进程是加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特点表现为: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大,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 发展城乡一体化机制,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利于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以城带乡、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材料二显示城郊间温度差,城市有热岛效应,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为城市温度高,城市形成低气压区,空气上升,郊区相对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近地在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即城郊气温差(或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要考虑城郊风的特征: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该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改善近地面风的质量;城郊之间设置绿化带,把污染物隔离。38.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地自然带是_,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2)图中地自然带是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