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B 05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6542016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6 - 21 发布 2016 - 08 - 21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1/T 2654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 区划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世伟、安景文、王 娜、孙文涛、邹晓锦、宫 亮、陈丛斌、逄焕成。 DB21/T 26542016 1 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栽培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与还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 技术、滴灌系统设计、田间管理、滴灌与施肥、收获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玉米节水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1962 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条件 NY/T 1559 滴灌铺管铺膜精密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21/T 1828 玉米 半湿润区高产技术规程 3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以壤土或沙壤地块为宜。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要求。 4 整地与还田 4.1 秋后整地与还田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用翻转犁立即进行深度不小于25 cm的翻压还田,然后进行 深度18 cm20 cm的旋耕灭茬起垄、镇压保墒作业;不能进行秸秆还田的要均匀施入优质有机肥45 t/hm260 t/hm2,随后进行其他作业。垄上种植时,在旋耕起垄时改成大垄,即将2条传统50 cm的小垄 合成1条垄底宽100 cm、 垄顶宽70 cm的大垄, 垄高为10 cm12 cm; 垄下种植时, 调整成1条垄底宽60 cm、 垄顶宽30 cm的垄,垄高为10 cm12 cm,垄两侧沟宽40 cm,通过调整旋耕机的分垄犁就可实现。 4.2 播前耙地 在土壤解冻3 cm5 cm时,进行耙地使土壤保墒。 5 品种选择 5.1 玉米品种 DB21/T 26542016 2 选用抗逆性强、株型紧凑、活秆成熟、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品种。 5.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达到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要求。 6 种子处理 6.1 晒种 播种前晒种1 d2 d,每次5 h6 h。晒种厚度3 cm4 cm为宜,适时翻动。 6.2 农药包衣处理 选用合适的玉米种衣剂防控当地常发生的病虫害,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晾干后备用。 6.3 抗旱保水剂拌种 农药包衣后,按照说明将抗旱保水剂稀释,均匀洒在种子上,搅拌均匀后,在封闭干燥的环境中堆 闷4 h5 h。如不能立即播种,要将种子晾干后待播。 7 种植模式 7.1 播种时期及播种条件 在4月10日至5月10日期间, 当温度稳定在7 以上, 即可地膜覆盖播种, 一般比裸地早播7 d10 d。 7.2 播种 适播期遇有雨天或适宜播种作业时, 用安装有玉米疏密播种盘的覆膜滴灌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 施 肥、打药、铺管、覆膜。视土壤墒情进行给水滴灌,0 cm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需要进 行滴灌。播种机应符合NY/T 1559 滴灌铺管铺膜精密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要求。 7.3 播种方式及要求 7.3.1 播种方式 7.3.1.1 垄上种植 玉米种植的行距和株距分别采用垄上宽窄行方式和疏密方式。垄上播种窄行,窄行距为40 cm,宽 行距为60 cm;株距视品种而定,疏株距为55 cm60 cm,密株距为5 cm10 cm,密度为每公顷57100 株66700株。每穴2粒种子,播种深度4 cm5 cm,种肥隔离。注意铺设的滴灌带位于窄行之间,滴灌 带滴孔位于玉米2株密株之间(如图1所示)。 图 1 玉米垄上滴灌种植示意图 玉米 滴灌带 地膜 60cm 40cm 40cm 40cm 60cm DB21/T 26542016 3 7.3.1.2 垄下种植 采用覆膜滴灌播种机垄下宽窄行播种、垄上铺管覆膜作业。窄行距为40 cm,宽行距为60 cm;株距 及播种深度同垄上种植方式。在雨期时,垄上地膜起到集雨作用,垄下为集雨沟;在干旱时,通过滴灌 给水,垄上地膜能防止水分蒸发,形成给水库(如图2所示)。 图2 玉米垄下滴灌集水种植示意图 7.3.2 底施肥料 施用普通型复合肥料(N:P2O5:K2O为15:15:15)450 kg/hm2525 kg/hm2,ZnSO4 15 kg/hm230 kg/hm2,肥料深施或测深施5 cm7 cm。 7.3.3 化学除草 利用覆膜滴灌播种机喷施90%乙草胺600 mL/hm2900 mL/hm2加38%莠去津1125 mL/hm21500 mL/hm2进行化学除草。 8 滴灌 8.1 滴灌系统组成 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枢纽(抽水泵、动力设备、净化设备、测量装置、控制装置、施肥装置等)、 管道(主干管道、分支管道)和滴灌带等四部分。 8.1.1 动力给水设备 采用水泵连接水源,通过柴油机或其他动力设备,提供滴灌给水。 8.1.2 水质净化设备 选用尼龙丝或耐腐蚀的金属丝筛网作为过滤网,网孔规格一般为200目,即74m。 8.1.3 测量装置和控制装置 测量设备为压力型水表,控制设备由各种手动或电动操作的闸阀组成。 8.1.4 施肥装置 可采用压差式施肥罐,利用干管上的流量调节阀所产生的压差,使肥液注入主干管。在追肥时期或 需补充其他肥料时,应提前将肥料溶入并稀释。 8.1.5 管道及滴灌带 主干管道及分支管道宜采用PE管。滴灌带宜采用薄壁式单头滴灌,长度控制在60 m120 m,用量 为10100 m/hm2,通过螺纹丝扣连接分支管道。不同土壤类型要选择适宜的滴灌带种类(如表1所示)。 60cm 40cm 40cm 60cm 60cm 玉米 滴灌带 地膜 DB21/T 26542016 4 表 1 不同土壤类型滴灌带种类 滴灌带种类 土壤类型 流量(L/h) 滴孔间距(cm) 沙土 2.13.2 6070 壤土 1.52.1 6070 粘土 1.01.5 6070 8.1.6 保护装置 根据需要安装减压阀、进排气阀、逆止阀、泄排水阀等。 8.2 管网布局 有坡度的地块主干管道布设在高处,支管垂直等高线,滴灌带垂直支管,并与等高线平行;平地根 据地块的形状布设,将支管与滴灌带布设成“丰”字,滴灌带在支管两侧成对称性状,特殊地块也可单 条布设。 9 田间管理 按DB/T 1828 玉米 半湿润区高产技术规程 执行。 10 滴灌与追肥 10.1 滴灌 10.1.1 滴灌时期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处于干旱时期,土壤相对湿度低于下限指标时,进行补充灌溉(如表2所示)。 表2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相对湿度下限指标 生育时期 出苗 -拔节期 拔节-抽雄期 抽雄-授粉末期 灌浆期 成熟期 土壤相对湿度下限指标(%) 45 60 65 60 55 10.1.2 滴灌水量 根据水表流量计算滴灌水量,一般为150 m3/hm2300 m3/hm2。 10.1.3 滴灌要求 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符合玉米需水规律、当地气候变化和土壤状况。定期做好灌溉设备维护工作。 如遇降雨积水,及时排涝。 10.2 追肥 10.2.1 追肥量 DB21/T 26542016 5 结合滴灌给水,在拔节期追施尿素75 kg/hm2120 kg/hm2,氯化钾15 kg/hm217.5 kg/hm2;在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240 kg/hm2,氯化钾30 kg/hm235 kg/hm2;在吐丝期追施尿素75 kg/hm2120 kg/hm2,氯化钾15 kg/hm217.5 kg/hm2。 10.2.2 追肥要求 追肥时应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