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机组W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pdf_第1页
660MW机组W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pdf_第2页
660MW机组W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pdf_第3页
660MW机组W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4卷 第 5期 2 0 1 2年 5月 华 电 技 术 Hu a d i a n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3 4 No 5 Ma v 2 01 2 6 6 0 MW 机组 W 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贾永会 ( 河北省 电力研究 院, 河北 石家庄0 5 0 0 2 1 ) 摘要: 针对某电厂6 6 0 MW机组 w形火焰锅炉燃用煤种与设计煤质偏差较大、 锅炉效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燃烧优化调 整试验。首先通过调整 F挡板对省煤器出口氧量分布进行调平 , 然后从影响锅炉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人手, 结合该锅 炉的特点, 分析了负荷变化、 二次风变化 、 煤质变化和 C挡板开度等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指出了合理的运行工况。 关键词 : w形火焰锅炉; 燃烧调整试验; 锅炉效率; 工况 中图分类号 : T M 6 2 1 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41 9 5 1 ( 2 0 1 2 ) 0 5 0 0 0 4 0 4 O 引言 在节能与环保 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 , 以提高锅 炉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为 目的的燃烧优化技 术一直是热能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锅炉运 行中, 燃烧调整试验是提高锅炉机组运行经济性 、 安 全性和环保性 的重要手段。 w 形火焰锅炉在燃用低挥发分燃料方 面的优 越性能已为国内、 外的运行实践所证明, 但在运行 中 还存在着受热面超温 、 锅炉效率偏低等 问题。特别 是近年来燃用煤种与设计煤质偏差较大 , 导致经济 运行不佳 , 锅炉效率偏低 , 具体表现在 飞灰 含碳 量 高、 排烟温度高等方面。为了找出较好 的运行状态, 为运行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 特对该锅炉进行燃烧 优化调整试验。 1 设备概况 某电厂 1 机组锅炉为美 国 F W 公 司制造 的亚 w 形火焰煤粉炉 。设计煤种 为万年煤矿无 烟煤及 当地的贫混煤 , 锅炉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 , 炉前磨煤 机混煤方式 , 配有 6台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每台 磨煤机配备 了4台 S T O C K称重式给煤机 , 每端各 2 台 , 每台给煤机的设计 出力为 5 5 8 0 t h 。锅炉共设 有 1 2个煤斗 , 每台磨煤机配有 2个煤斗, 分别装有 无烟煤和贫煤 , 由装在每台磨煤机两端的 4台给煤 机向磨煤机进行配煤。锅炉前 、 后墙炉拱上共布置 有 3 6台双旋风筒煤粉燃烧器。锅炉设计煤种参数 见 表 1 。 送入大风箱中的全部二次风采取分级送风的配 风方式 , 通过 由上至下排列的 6个送风 口送入 炉膛 ( 依次称为 A, B, C, D, E, F风 口) 。其中 A, B风 口 为拱部二次风口, 布置于前、 后拱 顶处; C风 口用于 油枪供风; D, E, F风 口水平布置于锅炉前 、 后墙 , 称 为前 、 后墙二次风 口; D风 口风量最小 , F风 口风量 最大 , E风口风量居 中。改造后 , 在 F层二次风箱内 临界 、 自然循环 、 一次 中问再热 、 平衡通风 、 固态排渣 加装导流板 , 使 F层二次风下倾 2 0 。 进入炉膛, 使得 表 1 设计煤种参数 收稿 日期 : 2 0 1 1 1 1 0 7 ; 修回 日期 : 2 0 1 1 1 2 2 4 火焰 中心 下 移 , 煤 粉 气 流 在 下 炉 膛 停 留 时 间延 长。风 口布置方式如图 1所示 。 第 5期 贾永会 : 6 6 0MW 机组 w 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5 图 1 二次风 布置示意图 2 试验 内容及 结果 F 挡板 下 倾 2 O 。 2 1氧量调 平 通过均匀布置在空气预热器进 口烟道上的 2 4 个测孔 , 首次测得省煤器出口氧量 , 见表 2 。 从表 2可以看出 , 尾部烟道的氧量分布不太均 匀 。炉膛中部氧量低 , 两侧氧量高 , 锅炉在运行 中易 出现中部缺氧燃烧 , 可能会导致飞灰含碳量高 、 锅炉 效率降低 。在 w 火焰锅炉中 F挡板是调节沿炉膛 宽度方 向风量分 布均匀性 的主要手段 , 合理调整 F 挡板开度 , 适当增加二次风量 , 对提高锅炉的经济性 至关重要 J 。因此 , F挡板应采取 中间大、 两边小的 “ 鼓形” 配风方式 , 以保证炉膛 中部不缺氧。调整后 省煤器出口氧量见表 3 , F挡板开度指示见表 4 。 从表 3可以看 出, F挡板按照表 4所示的开度 进行调整后 , 省煤器 出 口烟道上的氧量分布 已明显 比试验前均衡。F挡板用于调节垂直墙下二次风风 量 , 供给煤粉主气流燃烧所需的大量二次风 , F挡板 的调整对于改变炉 内各风量的动量 比最为有效 , 也 对 W 形火焰的形状 以及火焰 中心的位置影响最大 , 是影响过热器减温水量和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 3 J 。 因此 , 在 以下试验中, F挡板均按照表 4所示 的开度 进行调整。 2 2变氧量试验 氧量的变化 ( 即过量空气 系数 ) 对锅炉经济性 的影响表现在正反 2个方面: 一方面 , 氧量增加有利 于煤粉的完全燃烧, 使飞灰可燃物含量下降; 另一方 面 , 氧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烟气量的增加 , 排烟热损失 增加 , 同时也使风机的电耗增加 J 。在 电厂燃用煤 种与设计煤种偏差较大的情况下 , 不 同负荷下的最 佳氧量也应该有所变化。通过调整二次风风量改变 锅炉氧量 , 其他条件尽量维持不变 , 因此 , 机组辅机 功耗主要受氧量的影 响。结合 电厂实际煤种 , 确定 无烟煤贫煤掺烧比例为 4 :6, 试验选取机组运行 中 最典 型的 3个 负荷 工况 ( 6 0 0 M W, 5 0 0 M W 和 3 5 0 MW) 测试锅炉热效率的变化 , 同时记录机组辅机功 耗的变化。 2 2 1 机组负荷 6 0 0MW 时最佳氧量试验 机组负荷在 6 0 0 MW 时氧量变化对锅炉效率和 厂用 电率的影响见表 5 。 从表 5可 以看出 , 机组在 6 0 0 MW 负荷运行时, 随着氧量的增加 , 固体不完全热损失下降 , 排烟热损 失增加 , 辅机电耗也增加。当氧量大于 3 0 时 , 固 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不再下降 , 而排烟热损失增加, 锅炉热效率反而降低。因此 , 在机组负荷为 6 0 0 MW 时, 保持空气预热器人口氧量在2 5 左右运行, 锅 炉效率高, 辅机电耗也较低。 2 2 2 机组负荷 5 0 0Mw 时最佳氧量试验 机组负荷在 5 0 0 MW 时氧量变化对锅炉效率和 厂用电率的影响见表 6 。 从 表 6可以看出, 机组在 5 0 0 M W 负荷运行时 , 表 2调平前省煤器出 口氧量分布 ( 从右往左分布 ) 6 华 电技 术 第 3 4卷 表 5 机组负荷 6 0 0 M W 时氧量 的影响 随着氧量的增加,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排烟热 损失都在增加 , 辅机电耗也在增加。因此 , 在此负荷 下保持空气预热器入 口氧量在 3 0 左右运行 , 锅 炉效率高 , 辅机 电耗低 , 供电煤耗也低 。 2 2 3 机组负荷 3 5 0MW 时最佳氧量试验 机组负荷在 3 5 0 MW 时氧量变化对锅炉效率和 厂用电率的影响见表 7 。 从表 7可以看出 , 机组在 3 5 0 MW 负荷运行时 , 随着氧量 的增加 , 辅机电耗增大, 但是固体未完全燃 烧热损失和排烟损失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在此负荷下 , 保持空气预热器人 口氧量在 4 7 左 右运行 , 锅炉效 率最高 。尽管此时辅机 电耗有所增 加 , 但锅炉效率的增加能够抵消辅机电耗增加所造 成的损失 。 当无烟煤掺烧 比例为 4 :6时 , 保持在燃烧调整 后最佳氧量的运行条件下, 低负荷时火焰卷吸能力 较 强 , 煤粉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长 , 着火稳定性好 , 表现为飞灰含碳量降低。但火焰在炉膛内下冲行程 表 7 机组负荷 3 5 0 MW 时氧量的影响 互抵消, 此时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受负荷影响较 小 , 在排烟热损失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 锅炉热效率受 负荷影响也较小。 2 3 煤质变化的影响 当人炉煤质变化时 , 挥发分、 灰分、 低位发热量 的变化会使得原煤 的燃尽性能发生很大变化 , 其在 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也会改变, 相应 的配风方式也应 有所改变。此次试验在机组负荷 5 0 0 MW 时改变配 煤比例, 降低无烟煤掺烧量, 使锅炉全烧贫煤进行锅 炉热效率测量, 同时记录辅机功耗。煤质变化的影 响见表 6工况 7 。 从表 6可以看出, 当锅炉全烧贫煤时可适当降低 炉膛出口氧量 , 此时辅机功耗变化不大, 但是锅炉热 效率提高 2 左右。当全烧贫煤时, 灰分减少 , 灰渣 量减少 , 灰渣物理热损失也减少, 此时飞灰含碳量变 化不大 , 但灰渣含碳量大大减小 ,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 损失减少, 使得效率大大提高。其原因是火焰下冲行 程较长 , 当着火性能较好的煤粉气流在抵达冷灰斗附 长 , 冷灰斗 内灰渣量增加 , 灰渣含碳量增加。二者相 近时 , 已经提前参与燃烧, 使得灰渣含碳量下降。 表6 机组负荷 5 0 0 MW 时氧量的影晌 第 5期 贾永会 : 6 6 0 MW 机组 w 形火焰锅炉燃烧优化调整 7 2 4 C挡板的影响 C挡板的作用是 : 控制点火稳燃油枪燃烧所需 的 风量并提供油枪 、 油火检的冷却风 , 按设计要求 , 正常 运行时一般保持关闭状态。此次试验将 c挡板开大 3 0 ( 试验结果见表 6工况 8 ) , 与相同条件下的工况 7比较 , 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降低 0 1 左右 , 锅炉热 效率提高 0 4 左右。同时, 在 C二次风挡板开大 后, 对应位置的再热器壁温降低 5 左右, 过热器减 温水略有降低。其原因是 c挡板开大后为煤粉气流 在着火后及时提供了燃烧所需的空气, 提高了煤粉气 流的穿透和下冲能力, 使得飞灰可燃物降低, 火焰中 心下移, 壁温降低 , 减温水量降低 。 3 结论 ( 1 ) F挡板是调节沿炉膛 宽度方 向风量分布均 匀性的主要手段 , 采取 中间大 、 两边小 的“ 鼓形” 配 风方式后 , 省煤器 出口烟道上的氧量分布相对均衡 。 ( 2 ) 结合 电厂实 际煤种 , 综合考虑锅 炉热效率 和辅机功耗的变化, 在无烟煤掺烧比例为 4 :6时, 建议机组负荷 6 0 0 M W 运行时氧量控制在 2 5 左 右 , 机组负荷 5 0 0 M W 运行 时氧量控制在 3 0 左 右 , 机组负荷 3 5 0 M W 运行 时氧量控制在 4 7 左 右。在降低机组负荷时 , 飞灰含碳量降低 , 但灰渣含 碳量增加 , 二者相互抵 消 , 锅炉热 效率受负荷影 响 较小。 ( 3 ) 当全部掺烧贫煤时, 可适当降低炉膛出口 氧量。此时效率大大提高, 其主要原因是灰渣含碳 量降低 。 ( 4 ) C二次风挡板开大 3 0 后 , 为煤 粉气 流在 着火后及时提供 了燃烧所需的空气 , 提高了煤粉气 流的穿透和下冲能力 , 使得飞灰含碳量降低 , 热效率 提高 。 参考文献 : 1 李争起, 任枫 , 刘光奎, 等 w 火焰锅炉高效低 N O 燃烧 技术 J 动力工程学报, 2 0 1 0 , 3 0 ( 9 ) : 6 4 5 6 6 2 2 程智海 D G一1 0 2 5 1 8 2一I I 7型 w 火焰锅炉挡板调整 对燃烧的影响浅析 J 电力情报, 1 9 9 9 ( 4 ) : 4 8 5 1 3 杨剑锋, 陈一平, 朱光明, 等 东锅 w火焰锅炉燃烧调整 方法探讨 及试 验研究 J 湖南 电力, 2 0 1 0 , 3 0( 2) : 1 41 6 4 李永华 , 杨卧龙, 常见刚, 等 3 0 0MW锅炉优化燃烧调整 试验研究 J 电站系统工程, 2 0 1 1 , 2 6 ( 6 ) : 79 5 马晓伟 , 刘泰生, 王军, 等 珞璜电厂6 0 0MW W 形火焰锅 炉的主要技术特点和运行性能 J 东方锅炉 , 2 0 0 8 ( 2 ) : 71 4 ( 编辑 : 刘芳) 作者简介: 贾永会 ( 1 9 8 2 一) , 男 , 河北 石家庄人, 工程师, 工学硕 士 , 从事电厂锅炉试验研究和节能优化方面的工作( E m a i l : h b d y y j y h 1 6 3 c o m) 。 ooooooo0oo0oo0 o o 0 o 0 0 000o0oooo ( 上接 第3页) 图 4 跳机前 、 后锅 炉参数变化趋势 接近报警值4 7 4 o C, 主要是锅炉重新启动后, 给水量 偏小 、 给煤量偏 大造成 的。通过调节给水流量 和给 煤量 , 螺旋水冷壁壁 温降至 3 2 0 o C左右。当锅炉 紧 急停炉后 , 应该适当加大锅炉给水 , 打开过热器出 口 管道上的 P C V阀, 将主蒸汽压力降低( 降至 1 2 M P a 即可) 。如果确实需 要立 即启动锅 炉, 只需 启动 A 磨煤机 , 启动等离子拉弧 , 控制给煤量在 2 0 t h左 右 , 维持贮水箱合理水位 , 启动炉水循环泵 , 维持锅 炉正常汽水循环 。 3 结束语 在该电厂 6机组的调试过程中, 通过不断摸索 和尝试 , 最后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