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3读3练)第四周周六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docx_第1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3读3练)第四周周六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docx_第2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3读3练)第四周周六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docx_第3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3读3练)第四周周六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docx_第4页
(全国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3读3练)第四周周六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六 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惟妙惟肖推陈出新卓尔不群B不绝如缕呼之欲出推陈出新特立独行C不绝如缕惟妙惟肖革故鼎新特立独行D络绎不绝呼之欲出革故鼎新卓尔不群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4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进孟子”读书交流会。到时在孟子研究领域享有很大声誉的杨玉清教授将莅临指导,并向各班敬赠其最新研究著作。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诉他们千万按时到会。答:_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_,因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_,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6下面是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答:_二、古代文化知识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古时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和诗书乐春秋合称“五经”。C帷幄,原指在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可借指帝王,还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战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国子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的学官。8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书堂,为明代后宫妃嫔学习之所。明成祖开始,允许教官入内教习,后宫遂多通文墨。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C国子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D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飨、学校、贡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9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B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如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亦指单身的老年男子。C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问题的方法。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10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迁”“贬”“黜”等。B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C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中原地区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1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首都的称谓。如水经注中有“京兆上洛”。B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C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的部长。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1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牙,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千骑拥高牙”指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B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D乡试又称“春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1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清代之前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与“褒之庐冢也”中的“庐冢”意思不同。C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D通判,官名,作为州府的长官的副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1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二是朝廷、官府,三是天子的别称。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就是指天子。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天子,是臣下对皇帝的敬称,此外还可以用“陛下”“皇上”“万岁”“皇帝”等。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答案精析1A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这里是“牛耕图”,不是“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适用于“工料”“工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不随波逐流”的意思。2C画线的句子综合了病句的多种类型,既有语序不当,如“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又有搭配不当,如“表现精神”等。所以,修改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移至“互动”前。B项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可将“表现”改为“展示”。3D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可排除A、C两项。B、D两项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初心”,这个“终极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切合文段意思。故选D。4(示例)“到时”改为“届时”;“很大”改为“极高”;“敬赠”改为“赠送”;“告诉”改为“告知”;“千万”改为“务必”。5(示例)因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6(示例)居民档案的建立从登记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开始,逐步完善为家庭基本信息,再汇总为居民健康档案,最后按照新生儿、儿童、成年(孕产妇)和老年四类人群进行分类。7BB项“乐”应为“易”。8AA项内书堂是明代宦官学习之所,内宫遂多通文墨。9DD项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10AA项“迁”指调动官职,多指升官。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和“迁谪”表示降职。“黜”为“降官或者罢官”,与“谪”有区别。11A“对首都的称谓”错,应是对都城辖域的称谓。12D乡试又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解元”。13A“一般由帝王长子担任”有误,应为“嫡长子”。14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应是指朝廷。第5周周一四、3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加标点文章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连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度、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其余绌罚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余人,朝议畏其皦核。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参考译文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郑戬早年丧父,发奋学习。寓居京城,侍奉杨亿,以善写诗文闻名,后又返回吴地。等到杨亿去世,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郑戬却兼程前往参加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