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检测(十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温岭联考,25)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A.君轻民贵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君轻民贵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故A项错误;君主受命于天体现的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君的作用,故B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指人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符合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故C项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故D项错误。2.(2019宁波学情抽检,1)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的思想是仁、礼、德治、仁政等,故A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中央集权、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等,故B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与材料中的“不遵从自然”“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相吻合,故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故D项错误。3.(2018绍兴适应性评估,25)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韩非子荀子B.韩非子商鞅孟子C.荀子商鞅老子D.墨子韩非子荀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结合所学,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是法家理论的重要代表;根据材料“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结合所学,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最终使秦国强大起来,完成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结合所学,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仁政”的思想,故B项正确。4.(2019金华验收考试,8)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B.超然旁观C.鄙视权威D.顺应自然答案D解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君主必须无为,而臣下和百姓还是要有为的,万物齐一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超然旁观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鄙视权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顺应自然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5.(2018舟山仿真评估,32)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答案D解析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顺应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衰落的史实,因此应该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内进行评价,故D项正确。6.(2018杭州名校联盟联考,25)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士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7.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答案A解析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8.(2018丽水命题交流,13)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答案C解析“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于魏晋南北朝,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理学是指宋代的儒学,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道教和佛教礼仪,说明了儒学正统地位的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的信息,故D项错误。9.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10.(2018平湖命题交流,13)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答案C解析材料关羽形象符合宋明理学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因此其地位得以提升,与儒家吸收佛教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脸谱化倾向是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好坏一眼可知,材料与文艺作品的创作无关,故B项错误;关羽形象符合宋明理学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儒家思想中关羽地位的提升,与佛教的中国化无关,故D项错误。11.(2019绍兴命题交流,9)“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该认识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主张知行不能分开,知行合一。董仲舒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A项错误;朱熹没有知行合一的主张,故B项错误;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李贽没有知与行关系的主张,故D项错误。12.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答案C解析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指董仲舒新儒学,佛教尚未传入,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故C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与佛道无关,故D项错误。13.(2018湖州抽检,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民族融合的加强B.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传播C.反映了盛唐文化的包容性D.外来文化冲击了汉文化的主体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反映出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加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文化出现在唐诗和唐三彩中,反映了盛唐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冲击汉文化的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4.(2018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A.原始儒学B.南宋史学C.宋明理学D.前清史学答案B解析南宋的政治状况和文人的政治抱负塑造了南宋史学的民族爱国精神,与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一致,故“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南宋史学,原始儒学、宋明理学和前清史学均与民族爱国精神无关,故B项符合题意。15.(2018台州名校精英联赛,6)在中国儒家教义中,有一种“人品观“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种。君者,群也,人需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公,此等人乃“君子”。以下思想主张与此“人品观”最为类似的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A16.(2019金华查缺补漏)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缺乏逻辑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与自然关系,故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17.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该画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强调个性表现B.追求抒情写意C.融多种艺术为一体D.须逼真摹写自然景物答案D解析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多种艺术为一体,并不拘泥于逼真摹写自然景物。18.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该文学家是()A.屈原B.柳永C.辛弃疾D.关汉卿答案D解析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他三个人都不是戏剧行业的艺术家。19.“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玄秘塔碑A.米芾B.苏轼C.柳公权D.颜真卿答案C解析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书法名作。20.(2019余杭学考满分练)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答案C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孟浩然是盛唐诗人,白居易是中唐诗人,均不符合题干中“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的信息,故排除A、B、D三项。由题干的时间信息可推断题干中所说的诗人是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誉为“诗史”,题干中的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2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诗赋元曲小说A.B.C.D.答案D解析诗赋不是适应市民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排除含有的选项。22.(2018嘉兴仿真测评,28)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A.仁爱至上B.人文关怀C.强调民本D.批判怀疑答案B解析仁爱至上是先秦儒家思想,不是诗经和智者学派命题体现的,故A项错误;诗经赞美爱情,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价值,体现的都是人文关怀,故B项正确;强调民本是重视民众,这是先秦儒家的思想,不是东西方思想的共性,故C项错误;诗经赞美爱情,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不是批判怀疑,故D项错误。23.(2018临安命题交流,5)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答案B解析“(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表明元杂剧尽力求俗,这是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B项正确。24.(20164月浙江选考)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答案A解析“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表述过于狭隘,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归根结底还是缘自研究的需要,研究时有问题或有新的发现,都需要搜集整理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证明史实是所有历史研究者的任务,包括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2018湖州期中,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材料二“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摘编自王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实施带来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学为圣人”的主要途径。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董仲舒和王阳明教育思想有何时代价值?(3分)答案(1)举措: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或“中央兴办太学、地方郡国设学校”)。影响: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途径:致良知。同:都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都主张通过教育移风易俗。异:董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教育的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王蕴含平等思想,认为人人可以学做圣人。(3)价值: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26.(2018滨江月考四,26)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4分)(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分)答案(1)看法:臣子应当忠于君主;臣子有权反抗独夫民贼。(2)变化: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需要:西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3)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27.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4分)答案(1)民本:儒家。专制:法家。(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性(兼容性)。28.(2019嘉兴教考联盟联考,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94-2025超高性能混凝土非承重构件性能试验方法
- GB/T 45514-2025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聚芳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材料能源物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电子气体 六氟化钨 征求意见稿
- 行政法学多样化试题及答案分析
- 绿色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遏制通货膨胀政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用户体验设计试题及答案
- 小学发生大火灾应急预案(3篇)
- 网络监控和维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试题及答案
- 粉笔线上协议班合同
- 2025-2030中国体声波滤波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急诊护理团队精神
- 世界环境日主题班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班会课件
- 智联网汽车技术 课件 13.9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 危废转运合同范例
- DBJT13-323-2019 土壤固化剂应用技术规程
- 手术患者管路安全管理
- 数字化转型下的对公客户业务场景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