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感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都不得分)1.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絜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A. 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B. 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 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D. 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说明了任人唯贤的弊端,故A项错误;“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说明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故C项正确,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点睛:本题材料关键信息是“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2.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 “周公立七十一国”B. 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答案】C【解析】“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反映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故答案为C项。A项反映了西周分封诸侯的状况;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是因为山东有两个重要封国齐国、鲁国,B项与分封制有关;D项反映了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与西周分封制有关,排除ABD项。3.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 分封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D.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指出: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说明这种政体既不是希腊的民主政体,又不是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故D正确,B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世袭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分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限于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故A排除。材料强调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不是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里的“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A. 郡县制B. 法家思想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秦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帝国结构”出现在秦朝,并且直到1912年才告终。它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综合以上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帝国结构”是封建帝制,其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法家思想、秦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代2000多年一直沿用。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6.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的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儒家学说在分封制实行的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所以排除A项;B、D两项内容是C项的一个组成部分,郡县制、行省制都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C项全面,故排除B、D,选C。7.汉书记载:“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这表明A. 秦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B. 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C. 秦地方官制有分封遗风D. 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答案】A【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秦朝仿照中央官制,在地方设置了行政机构,A符合题意;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分封遗风”表述错误;排除C;“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联系所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D.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做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A的标志是郡县制开始发生于战国,推广于秦朝,在改时间段内;其中ABD正确,C不是中国此时期的特点,符合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9.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A. 中央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同时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到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同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故选C;AB两项并没有体现出加强皇权的实质,排除;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排除。10. 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宦官专权的出现C. 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D. 君主专制的削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现象,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宦官专权的出现,故B排除。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不是根源,故C排除。材料反映君主专制加强,而不是削弱,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使职制度11.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A.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杯酒释兵权”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2.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义门陈氏”做法符合儒家思想,但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是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朝廷表彰它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孝谨”“照顾老弱病残”符合传统宗法关系的要求,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D项不是朝廷表彰它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名师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13.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他认为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划分不合理,使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14.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行政管理权B.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C. 体现了地理搭配的划界原则D. 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中分析,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志范围,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划分,说明省界犬牙交错;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面积较为广阔,体现了中书省的地理位置重要,“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现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故B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省制“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故D项错误。15.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A. 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 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 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大意是说历代名臣贤相多半是通过科举考试,但是人才也并非都出自科场,说明认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是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故选C。ABD也是对科举制的正确评价,但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6.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指出:科举制使得做官第一主义得到充分发挥,它“像从外部为中国的官僚社会做了支撑的强大杠杆,虽然它同时又作为一种配合物,是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贯穿科举制的“学而优则仕”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B. 读书考试做官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 科举制不断地为封建官僚社会输入新鲜“血液”,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D. 科举制形成后,科举入仕成为封建社会官员的唯一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但D项中“唯一来源”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都是对科举制的正确评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7.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分科考试C. 以文治国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所以科技制度虽然在清末被废除,但这些原则仍然被贯彻下来,故A项正确;分科考试是科举考试的形式,不是理念,故B项错误;现今世界注重人才的多元化,不是单纯以文治国,故C项错误; D是一种官本位思想,与材料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不符,故D项错误。18.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说明内阁和军机处具有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当然依据所学可知内阁和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而非真正位居六部之上的正式法定权利机构,所以两项符合题意,两项与史实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的出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19.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办理军政要务B. 保守国家机密C. 负责公文缮写D. 参与大政决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办理军政要务,故A项正确。保守国家机密,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负责公文缮写,没有体现“办理枢务”,故C项错误。大政决策由皇帝作出,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0.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答案】B【解析】A与材料“其权不操于君”的意思不符,排除A;材料认为皇帝和百官各司其职,君主并非大权独揽,百官也掌握一定的权力,这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故选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以秦朝实行郡县制度为标志,排除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未出现君臣共治的特点,排除D。21.美国的托马斯利科纳认为,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了四种美德:智慧、公正、坚韧不拔、自我控制。古希腊人能够给人类留下这四种美德的原因是哲学的发展人文精神的产生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海外殖民活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促进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古希腊多山的地形和曲折的海岸线促使古希腊人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工商业发达,正是民主制度产生的根源;都是古希腊人能够给人类留下这四种美德的原因,故选D。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朝愈益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得益于A. 贵族阶级的衰落B. 中产阶级的壮大C. 商品经济的发达D. 人文思想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急速发展的贸易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选C;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之时贵族阶级并未衰落,A项错误;BD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急速发展的贸易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解答。23.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 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B. 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 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D. 民主限制个人自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可以分析出雅典的民主是限制个人自由的,故本题选D项。雅典公民具备一定的权力,故A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城邦鼓励自由信息,故B错误;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故C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限制个人自由。【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的得失:积极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24.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这表明A. 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B. 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C. 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D. 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涉及的是克里斯提尼时期废除血缘部落代之以地域部落的史实,这是对社会中传统贵族权力的削弱,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民主制度的繁荣时期在伯利克里时期,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城邦制度对民主的推动,排除C项。25.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B. 公民意识淡漠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D. 缺乏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和“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说明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如抽签制、轮流制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苏格拉底并非反对民主制,排除A项;苏格拉底积极关注城邦事务,说明公民意识强烈,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6.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瞭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A. 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B. 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C.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D. 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没有体现暴力斗争,排除A项。雅典没有实现数量平等,排除B项。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因为人们的思想不一致,最后导致了船难”,正是雅典无原则自由和平等,才导致了后来的政局混乱。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2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认为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表明西塞罗认为法律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性的体现,法律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可以维护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故正确;法律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故不正确;“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故正确;所以选择;故选D。28.“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可以佐证罗马法A. 实施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B. 是人为因素主导的结果C. 全是法学家意志的集中体现D. 具有包容和开放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可以看出古罗马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性,所以答案选D。根据“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排除AB;C项“全是”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特点【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29.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D. 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可知罗马法注重实际;根据“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可知罗马法不专尚理论的特点,故选C。ABD三项符合罗马法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从形式上看: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3)从内容上看: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4)从作用上看: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5)从局限上看: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30.罗马皇帝曾引用伊利亚特史诗里的一段话并作了小小的演绎,“罗马人,你们的职责是治理百姓,维护和平,饶恕被征服者,抑制狂傲者。这些是你们的特有才华”。材料中“才华”的内涵是A. 公民权可以授予外邦人 B. 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C. 武力征服后采取怀柔政策 D. 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人口众多,对百姓、被征服者、狂傲者是依法治理的,所以材料中“才华”的内涵是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公民权不可以授予外邦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采取怀柔政策而是法律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题其实是在考查罗马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依法治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答题要求:针对问题,言简意赅)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四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初政治制度较秦朝之不同?(3)概括材料四中这种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答案】(1)创新: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实行中央集权。(2)不同:分封王侯,实行郡国并行制。(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后,我国依然沿用行省设置(4)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解析】【详解】(1)创新:根据“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实行中央集权。(2)不同:根据“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结合所学,西汉初期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实行郡国并行制。(3)根据“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行省制,根据“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得出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趋势:综合材料得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层次逐渐增多、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拨,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的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国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钱穆历史教育几点流行的误解(194111)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