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B. 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更加安全。C. 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D. 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B. 第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C. 第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建议。D. 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I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的发展相关。B. 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了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C. 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但要考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曲解文意,“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错误,原文为“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并不是说军事领域比其他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B项,“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更加安全”错误,原文说的是“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据此可知“正确预判方向”与“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是“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更加安全”的充分条件,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C项,“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错误,由原文“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可知,“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是“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故选D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错误,由原文可知,第段写了美国和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提前布局,希望抢占先机,是为了论证“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故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项,“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错误,原文有“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的信息,可见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只是“日益完善成熟”,并不是“已成熟”。故选C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例如,我国高铁就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在吸收先进科技的同时,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目光长远,积极谋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天眼”将我国推向国际天文学观测和研究的最前沿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之一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科技投入稳步提升,已接近世界科技强国的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在2015年就达到7915万人,在2016年则增至8327万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但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材料二:摘编自华为2013-2017年报、凤凰财经材料三: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世界首个已故捐献者子宫移植孕育的婴儿在巴西诞生并健康成长。除了大脑,现代医疗的进步已经让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成为现实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得到一份DNA检测报告,通过DNA检测给新生儿做一个类似“占卜”的健康隐患测算。人类未来也许再也不怕疾病,所有的疾病在出生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如今,多伦多的一个叫Quayside的智慧城市计划项目,希望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社区,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建设,它以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这个网络将收集各种信息: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数据。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立足民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生命。摘编自中国科普网4. 下面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3年-2017年,华为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科研投入皆保持增长态势,这5年间,其科研投入和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B. 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既反映了各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创新能力。C. 若图2榜上企业均保持现在的科研投入比例,可以预见,几年内谷歌集团就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D. 苹果公司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但其营业收入高,所以科研投入资金绝对数仍然保持在全球前十。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且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B. 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天眼”工程、无人潜水器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C. 将来,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将可能得到一份关于DNA的检测报告,这也许有助于我们及早去发现并且治疗疾病,进而让人类不再惧怕疾病。D. 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6. 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答案】4. C 5. C 6. (1)科学技术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科学技术有助于企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百姓民生。(2)关注核心技术: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突破关键领域;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和发展人才发展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净化学术环境:端正学术态度,厚植创新文化的土壤;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立足民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或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可以预见,谷歌集团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错,图2中只列出了“科研投入”的数额、“占营业额比重”,条件不够充分,无法推断出“谷歌集团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这一结论。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错,材料一原文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是“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而不是“增加的速度”。B项,“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错,材料一原文说的是“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表明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D项,“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过于绝对,材料三只提到“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并不能由此推出“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的结论。故选C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为“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信息集中在材料一。材料一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并举了高铁、杂交水稻技术、航天科技等例子,说明我国现今已经具备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据此可概括出科技发展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企业发展,有利于百姓民生。第二问为“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信息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一提到我国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据此可总结出关注核心技术、加强队伍建设、净化学术环境、加大科研投入等;材料三提到“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等,由此可概括出要立足民生。【点睛】第2小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要点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_毕飞宇勘探船进村的那个夏季,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父亲进城以前采了两筐枸杞子,用它们换了那锃亮的东西。枸杞是我们家乡最为疯狂的植物,每年盛夏河岸沟谷都要结满籽粒,红得炯炯有神。他穿过一丛又一丛构杞走进我们家天井,大声说“我买了把手电”手电在黄昏时分发出清冽冰凉的光。母亲问,里头是什么?父亲说,是亮。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晚上我家天井里来了好多人。夏夜清清爽爽,每一颗星都干干净净。话题直在手电的边缘。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母亲很不高兴,她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劈啪起劲。后来母亲站到了皂英树下,手里拿了那把锃亮的东西,说,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横在了院子中间,皂英树上的栖鸟被惊飞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划过,使人的听觉充满夜的宇宙感。母亲突然灭了手电,人们在黑暗里默不作声。勘探船在那个夏夜进村的。勘探队长戴了一顶黄色头盔。勘探队长说他们是来找石油的,而石油就在我们村的地底下,再不打上来油就要流到美国去了。当天他们就在村北打了个洞,一声轰隆,村子像筛糠。村里人立即把父亲叫过去,他们坚信,只有父亲能够阻止他们。父亲走到村北,站立在勘探队长的面前双手抱在前胸,说,不许打了!勘探队长说,你是谁?父亲说,再打你就麻烦了!他把这句话撂在村北,一个人回家玩手电去了。天黑之后来到我家天井的是大肚子队长。他称我的父亲为“亲爱的同志”,然后用科学论证石油和马路汽车的关系,尤其强调了石油与电的关系。他说石油就是电,有了石油,村子里到处是电灯,像枸杞树上的红枸杞子一样多。电在哪里呢?电在油里:而油又在哪里呢?油在地下。队长说,这是科学!父亲后来沉默了。母亲说,你听他瞎扯。父亲严肃无比地说,你不懂。母亲反驳说,你懂!父亲说,这是科学!父亲对勘探队长说,你们随便打。民间想像力的发达总与村落的未来有关。父亲的手电暂时给忽略了。人们一次又一次憧憬着电气化时代。父亲说,到那时水里也装上了电灯,人只要站在岸上就能看见王八泥鳅与水婆子。父亲设想到那时,每一条河都是透明的,人看鱼就像玉帝老儿在天上看我们那样。总之,科学似乎能使每一个人都变成神仙。而勘探队的勘探进程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他们不慌不忙地打眼贮药点火起爆。河里的鱼全给震昏了,浮出水面,在水面上漂了一层。勘探队长整日呆在井口,面对地下蹿出来的黄泥汤忧心忡忡,有点担心找不出油来。“亲爱的同志们”不会接受没有结果的科学的。那些队员早就疲沓了,日午时分睡倒在树阴下,黄色头盔罩在脸上,打着鼾。这时,父亲和乡亲们认真地趴在井口,看着黑洞洞的井底。有人提议说用手电照照父亲回家拿来了手电,照下去,一无所有。有人问下面有科学吗?父亲默然不语,他把科学和希望全闭在了嘴里。太阳金灿灿的,枸杞子红艳艳的。即将收割的稻子和正成长的棉花被踩得遍地狼藉。乡亲们站在自己的稼禾上心情无比矛盾。勘探队长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们,这里将是三十八层高楼,四周墙面全是玻璃,在电灯光的照耀下无限辉煌。尔后稼禾带给他们的心疼被满满的憧憬替代了,但高楼和灯光在他们贫瘠的想像中雾一样难以成形。父亲一次又一次与勘探队长讨论出石油的可能性。父亲每一次都得到肯定回答。父亲一次又一次把那些话传给乡亲,乡亲们默然不语。父亲大声说,不出二十年,我保证大家住上高楼,用上电灯。大伙听了这样的话慢腾腾地散开去,他们的表情一片茫然。不久,大哥偷走了父亲的手电到村东找蛐蛐,不小心把手电掉到河里,开着的手电竟然沉下河底去了。有人发现了河底的亮光,有两三丈那么长。许多人赶到了河边,河底的光呈墨绿色,麦芒一样四处开张。人们站在岸边手拉手,肩贴肩。人们以恐怖和绝望的心情看着河里的墨绿光慢慢地变暗,消亡。山羊胡子老爹说,动了地气了,动了地气了,一个晚上他把这句话重复了一千遍。勘探队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又开始了爆炸。河里没有再死鱼,因为河里已经没有鱼可以死了。他们的动作失去了围观,只留下单调的爆炸和伤感的回音。在暮色苍茫时候勘探队长脱掉了他的长裤,露出双腿堆满伤疤,一个劲地说话,这个世上到处是疤,枯叶是风的疤,水泥路是地的疤,井是土的疤。说着这些疯话,他悄然走上船。浓雾使大早充满瞌睡相。鸡打鸣,撂了两嗓子,就睡回头觉了。浓雾里头父亲做着梦,他梦见了石油光滑油亮的背脊在地底下蠕动的模样。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太阳使村庄愈加鲜嫩可爱。这时候有人说,勘探队!勘探队!人们走东窜西没有发现勒探队的人影子。只有无尽的枸杞子被浓雾乳得干干净净、水灵灵。大伙跟在父亲的身后来到河边,河边空着,满眼是细浪和飞鸟。浓雾退尽后的河面有一片“之”字形水迹,如一只大疤,拉到河面的拐角。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父亲的眼里起了大雾,弥漫了父亲的那个夏季。有删节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村民们在时间很晚且母亲很明显的暗示下仍不愿意离开,表现了村民对“手电”的好奇心理。B. 对于勘探,父亲的态度从不准打井到后来支持打井,其转变的原因是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知道依靠科学会给村子带来巨大的变化。C. 手电筒在河底发出的墨绿色光亮,让村民们感到了恐怖和绝望,甚至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动了地气,表明了那个年代村民思想的落后。D. 结尾写太阳驱散了浓雾,枸杞子蓬勃生长,暗示勘探队在村庄的石油勘探无果而终;写父亲眼里却起了大雾,表现出父亲对未来的迷茫。8. 请结合文本,分析划线句“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中“疤”的内涵。9. 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认为“手电”好,有人认为“枸杞子”好,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7. B 8. 生态之“疤”:勘探队给村庄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令父亲痛心;失望之“疤”:勘探队开采的失败让父亲对“新生活”的期待落空,令父亲伤心;愧疚之“疤”:村民们信任父亲并在父亲的描绘下憧憬着“美好未来”,但最终落空,令父亲内疚。 9. 以“手电”为题好。理由:“手电”在文中象征着“新事物”与“科学”,反映出父亲及村民们对“新事物”改变生活现状的美好渴望;“手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手电”与“勘探队”构成小说行文的两条线索:“买回手电村民好奇手电掉河底”,“勘探队到来村民憧憬勘探队无果而终”;“手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父亲对新生活的追求、村民们的落后思想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均可通过“手电”呈现。以“枸杞子”为题好。理由:“枸杞子”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勘探队来前(枸杞子承载希望)勘探队来后(枸杞子与庄稼一样被忽略)勘探队离开(枸杞子依然生机盎然); “枸杞子”作为当时村庄里常见的野生物种,在文中象征着简单、质朴的传统乡村生活;文章结尾充满生机的“枸杞子”与被勘探队弄得“伤痕累累”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易引起读者对“传统”与“现代化”的思考。【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范围既涉及全文,也涉及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科学”错误,由原文来看,勘探队长虽然是“用科学论证石油”和马路汽车、电的关系,可是父亲并没有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科学”,父亲只是被勘探队长所描绘的未来景象打动了,才同意勘探队在这里寻找石油。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含意、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分析”“疤”的内涵,就要求考生把句子和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全文来分析。“这个疤一直烙在父亲的伤心处”出现在小说结尾段,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表面上,“疤”是指上文的“之字形水迹”,实质上,这个“疤”指的是勘探队给父亲内心造成的伤害,因此才说是“烙在父亲的伤心处”。从全文来看,首先,勘探队长给父亲描绘的美好未来打动了父亲,父亲才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允许勘探队开采石油,但结果勘探队失败,父亲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完全落空了,自然会伤心;第二,勘探队爆破,震死了河里所有的鱼,说明勘探队的开采行为破坏了村庄的生态环境,这是令父亲痛心的;第三,村民们是出于对父亲的信任才同意勘探队施工的,他们和父亲一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结果勘探失败,勘探队悄悄离开,村民的梦想也就落空了,父亲感到内疚。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答出是以“手电”为小说标题好,有人以“枸杞子”为小说标题好,此类题目是探究性题目,注意要从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思考。如果一篇小说的标题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那么这个标题就是好的标题,反之则不好。本题可答“手电”好,也可答“枸杞子”好,无论认为哪一个标题好,都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写出充分的理由来,注意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如答“手电”好,就要答出“手电”在文中象征着新事物,能反映父亲及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是行文线索,能推动情节发展,且描写“手电”的情节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等;如答“枸杞子”好,则可答出“枸杞子”在小说开头、中间、结尾都出现了,是行文线索,是村庄特有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以“枸杞子”为题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突出主题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薛讷,宇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嬴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掎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B. 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C. 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D. 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B. 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冬季。C. 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D. 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B. 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C. 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D. 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2)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以紫薇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东宫”是名词,指地点,是“还”的处所,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太子”和“贼”都是名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太子”应是“无动”的主语,“太子无动”指不废除太子;而“不讨而解”则是指“贼”,“贼不讨而解”的意思是贼人不用讨伐就可瓦解,故B项断句错误,答案为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错,“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并不是“把俸禄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乞骸骨”错,“乞骸骨”是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不同。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来俊臣因薛讷上书而获罪”错。选项对应信息为“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意思是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可见,来俊臣获罪并不是因为薛讷的上书。故选A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义仓”,义仓的粮食;“备”,防备;“安”,怎么;“绝”,断绝;“之”,助词,的;“仰”,依靠;“私”,偏私。(2)“方”,正;“威”,国威;“夸威四夷”省略句,应为“夸威(于)四夷”,向四夷夸耀国威;“喜”,喜好;“奇功”,的功绩;“喜奇功”,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乃”,于是;“而”,表递进;“以”,来;“重”,以为重,倚重;“之”,代词,他;“重之”,可译为“表示对他的倚重”。【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薛讷,字慎言,首次为官担任城门郎,后升任蓝田令。富人倪氏到肃政台诉讼利钱,中丞来俊臣收受贿赂,将义仓的数千斛粮食补偿给倪氏。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后来突厥侵犯黄河以北,武后认为薛讷是世将,下诏让他代理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薛讷在同明殿应对,陈说道:“敌人横行,是以庐陵王为借口,庐陵王现在虽然回到东宫,人们的言语并不确信。如果不废除太子,贼人不用讨伐就可瓦解。”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薛讷)升任幽州都督、安东都护。后改任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薛讷久居边地,立下战功。开元初年,玄宗在新丰练兵,下诏令薛讷但任左军节度。当时各部队都很混乱,只有薛讷和解琬的军队秩序井然。皇帝派轻骑去传召薛讷,派去的人到达军门后,没能进入。演武结束后,受到特别慰劳。第二年,契丹、奚、突厥联合,多次入侵边地,薛讷建议请求征讨,(皇帝)诏令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和薛讷一起统率二万士兵从檀州出发,杜宾客建议说:“正值暑热,军士背负兵器和口粮讨伐远方,我担心恐怕难以成功”,姚元崇也主张不可征讨,只有薛讷说:“夏季茅草丰茂,正是羊羔牛犊生长的时节,不需要转运粮食,借助盗贼的物资,就可振扬国威,机不可失。”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且授以紫薇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军队到达滦河,和敌人相遇,众将没有按照计策行事,被敌军打败,全军覆没。薛讷脱身逃走,对崔宣道和大将军李思敬等八人治罪。下诏斩首示众,只有杜宾客获免,削夺薛讷的全部官爵。不久吐藩大首领坌达延、乞力徐等人率十万之众进犯临洮,攻入兰州,掠夺牧马,(皇帝)下诏令薛讷以白衣身份代理羽林将军,任陇右防御史,和王晙进攻吐蕃。(薛讷)追上敌军,在武阶驿交战,两面夹击攻打,打败敌军;并尾追败军到了洮水,又战于长城堡,杀死俘虏数万人,捉拿他们的首领六指乡弥洪,将所掠夺的兵器物品全部收回,(数量)不可计算。当时皇帝正打算亲自北伐,等到薛讷大胜,才停止前行。命紫薇舍人倪若水到军中根据各人立功情况授予官职,授予薛讷左羽林大将军,又封为平阳郡公,让他的儿子薛畅担任朝散大夫。又授任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都隶属于他管辖。不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很久以后,因年老退休。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常卿,谥号为昭定。薛讷性格沉稳果敢不爱言谈,他指挥作战,遇上大敌士气更壮。(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洛阳道中寄弟唐贾岛趋走迫流年,惭经此路偏。密云埋二室,积雪度三川。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翻鸿有归翼,极目仰联翩。【注】二宣:太室山和少室山。三川:洛水、伊水、河水。金石坚:古诗十九首回丰驾言迈中有言“人生非金石”。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内容与题目照应明显,如首联“趋走”与“经此路”紧扣标题中的“洛阳道中”。B. “积雪度三川”可以理解为“于冰封雪飘之时渡过三川”,具体地写出了行路的艰难。C. 诗善炼字,如以“埋”写密云笼罩太室、少室二山:又善用借代,如以“梗”“萍”代自己。D. 本诗抒情方式多样,“惭”“悲”等处直抒胸臆,第二联寓情于景、第四联借物抒情。15. 本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答案示例:对辗转漂泊的伤感,“趋走”写自己为前程而奔波,以枯枝碎萍自喻,写漂泊的伤感;对时光飞逝的慨叹,“流年”写出光阴易逝;对生命脆弱的感叹,以“人生非金石”的典故,慨叹生命的脆弱;对欲归而不得的惆怅,尾联言人不如物,羡慕鸿有归翼可见欲归不得的惆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又善用借代,如以梗萍代自己”错,此处应该是比喻。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生类梗萍泛”的意思是一生像枯折的枝茎和浮萍一样飘泊不定。故选C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开头两句,“趋走迫流年,惭经此路偏”意思是奔走服役,光阴如水般流逝,写出自己为前途奔波的辛苦,表达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三、四句“密云埋二室,积雪度三川”,意思是密云笼罩太室与少室二山,在冰封雪飘的时候渡过三川,继续写奔波辗转之苦;五、六句“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意思是一生像枯折的枝茎和浮萍一样飘泊不定,悲伤的是没人生没有金石那样的坚硬,既表达出对人生漂泊的伤感,也抒发了对生命脆弱的感叹;七、八句“翻鸿有归翼,极目仰联翩”意思是翻飞的鸿雁有着归去的翅膀,极目望去连续不断,用鸿雁归去反衬自己不得归去,抒发了欲归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此题答案。【点睛】第2小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来表达类似情怀。(2)“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答案】 (1). 醉里挑灯看剑 (2). 梦回吹角连营 (3). 覆压三百余里 (4). 用之如泥沙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醉、剑、营、覆、沧、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面对两个大国之间全面且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幻想两国关系发展会一帆风顺,但也不能对正在发生的新变化 。过去一年,中美关系的紧张气氛从贸易外溢到其他领域。有人认为,美国对华看法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如何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进行任何调整都会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对抗,但双方应避免全面对抗情况的发生。从2018年3月到现在,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规模而 。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转圜。美方暂停了原先的加税节奏。中方临时降低了美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但是,考虑到过去9个多月美方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反复无常,我们仍不能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有底气。我们有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搞好对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熟视无睹 毋庸置疑 惊慌失措 掉以轻心B. 置若罔闻 毋庸置疑 手足无措 漫不经心C. 熟视无睹 毋庸讳言 手足无措 掉以轻心D. 置若罔闻 毋庸讳言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探寻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B.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探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C.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寻找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D. 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摸索新的共处之道,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也希望对话磋商,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分歧B. 中国也想要解决分歧,于是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C. 中国也确实拿出了最大诚意,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D. 中国也确实在解决分歧,并以最大的诚意希望对话磋商【答案】17. A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材料中说的是对中美两国之间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不能不理会,应用“熟视无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毋庸讳言:用不着隐瞒,可以直接说的内容。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必怀疑,应用“毋庸置疑”。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手足无措:举动慌乱,没有办法应付。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没有慌乱,应选用“惊惶失措”。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相对来说“掉以轻心”更强调轻率不认真的态度,材料中说的是要重视美方在谈判中反复无常的态度,用“掉以轻心”更恰当。故选A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所给材料说的是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画线句子中“管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与上下文文意不符,应改为“如何处理一个守成大国和一个迅速崛起大国之间的关系”。所给四个选项中,A项,成分残缺,“处理”后缺宾语中心词,应在“迅速崛起的大国”后加“之间的关系”;C项,成分残缺,“处理”缺宾语中心词,应在“迅速崛起的大国”后加“之间的关系”;D项,搭配不当,“摸索新的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