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流行性感冒医学课件.ppt_第1页
(精选课件)流行性感冒医学课件.ppt_第2页
(精选课件)流行性感冒医学课件.ppt_第3页
(精选课件)流行性感冒医学课件.ppt_第4页
(精选课件)流行性感冒医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 言,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流行性感冒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1918-1919年: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5000万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1968-1969年: 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75万,流行性感冒 - 定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 毒科,呈形性,直径80120nm,核酸为单股RNA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 向内分为三层 外层:两种表面抗原 中层:基质蛋白(M) 内层:核衣壳,由病 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 (NP)组成,病原学,流行性感冒 - 流感ABC,根据流感病毒感染对象分人、猪、马及禽流感病毒等,人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M1抗原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 甲型(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乙型(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 丙型(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病原学,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变异,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甲型抗原变异频繁、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非常稳定。,甲型最易HA和NA的变异,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为主,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流行病学,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几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5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局部流行,相隔56年发生一次;丙型:已散发为主。 2)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发病机制,流感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侵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并在此复制,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并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排除较多量的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引起传播流行。,病理特征,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肺充血,粘膜下层局部炎性反应,细胞间质水肿,周围巨噬细胞浸润,肺泡细胞出血、脱落,重者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最常见,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高热3940,持续4-7d;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等。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温高低有关。患者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干啰音。 病程4-7天,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一、典型流感,潜伏期13天 ,最短仅数小时,二、轻型流感,急性起病,轻或中度发热,病程23天自愈。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容易发生于有潜在的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及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 病初类似典型流感症状,1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 双肺遍及干、湿啰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5-10天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差。,三、肺炎型流感,脑膜脑炎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谵妄、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胃肠炎型: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心肌炎型、心包炎型、肌炎型等。,其他类型流感,1、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 。 2、 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 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并发症,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2、病毒分离:3天内可从鼻咽部、气管分泌物中直接分离流感病毒。 3、血清抗体检测:患者早期(发病头3天内)和恢复期(24周后)双份血清检查,抗体效价呈四倍增高为阳性。 4、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3天内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为阳性。,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治 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治疗,退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儿童避免用阿司匹林,易诱发瑞氏综合征,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amantadine) 奥司他韦(oseltamivir),(一)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预防,(三)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基本措施,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 (四) 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仅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5N1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2和H7亚型能引起严重禽类疾病。目前感染人类的主要为:H5N1、H9N2、H7N7。,病原学,传染源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分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人与人传播缺乏确切证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流行性感冒基本一致。,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通常为2-4天。 H9N2为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H7N7亚型主要表现为结膜炎。H5N1多为严重症状。 急性起病,早期类似普通感冒,1-5天后出现呼吸急促及明显肺炎表现。高热、呼吸窘迫、肺功能衰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重症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取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银光或酶联免疫法测病毒核蛋白抗原及H亚型抗原。PT-PCR检测相应核酸。 3.病毒分离 4.血清学检查 5.影像学检查:肺内斑片状、弥漫性、多灶浸润,但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禽流感流行时,发病前一周到过疫点,有明确病毒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检测。 鉴别诊断 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及支原体肺炎等疾病鉴别。,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1.隔离 2.一般治疗 3.抗病毒治疗 4.重症患者的治疗 预防 1.监测及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尚无人用H5N1疫苗,密切接触者可用抗病毒药物或中医治疗。,治疗及预防,甲型H1N1流感 (人感染猪流感),来源于猪、禽类、人类的病毒基因片段,是上述三种病毒通过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的混合体。,病原学,传染源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五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播途途径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流感基本一致,临床表现 潜伏期1-7天,多为1-3天。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急性发病,多种热型及感冒症状,一般持续3天。轻型常呈现 自限性过程,重型可发生呼吸系统及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好发人群与普通流感一致外,肥胖和妊娠也是引起本病加重重要因素。,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降低,中性粒正常,重者百分数及绝对值降低。部分患者血小板降低。 2.病原学检查 PT-PCR测呼吸道标本,结果可呈阳性。 3.抗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及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4.血清抗体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