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文献综述.pdf_第1页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文献综述.pdf_第2页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文献综述.pdf_第3页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文献综述.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年第 5 期 信 息 管 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文献综述 古丽那孜 达拉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等多个学科关注的热点。 如今,移动互联产业的颠 覆式发展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问题和视角。本文将从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测度、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 用机制以及IT投资风险对绩效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 从而为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理论研究提供几点 拓展方向,并为移动互联企业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投资;企业绩效;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F490.33; F83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154(2015)05-0073-04 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投资规模的逐年增长,信 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一直都是信息系统及 战略等领域的关注热点。 然而,关于IT投资绩效的 作用方向、作用机制等问题的争论也一直存在。 如 今,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产业以其高风险、客户价 值主体等特性又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背景 和视角。 因此,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特征和现有 的IT投资绩效的文献,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文献回顾和梳理,一是回顾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测 度, 其中将包括对基于中间绩效或者说无形绩效 (如客户价值、产品创新等)测度的文献的回顾;二 是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包括理论 和实证研究回顾;三是考虑如何将IT投资的风险纳 入绩效评估。 一、信息技术(IT)投资绩效的测度 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研究者采用了多种不同 的方法。 其中,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是市场绩效测 度以及会计绩效测度。 而由于移动互联网企业以满 足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作为其价值体现,并不断开 发新的技术,因此对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的探讨应 更多的从创新绩效或客户价值等无形或中间流程 绩效测度的角度来进行。 下文将分别对采用两种类 型企业绩效测度的研究进行回顾。 (一)采用企业的财务和市场绩效测度的研究 常用的市场绩效测度指标包括托宾Q 值、股东 回报、公司市值等1。 Hitt等学者分析了公司IT投入 对 以 年 度 股 东 回 报 为 测 度 的 绩 效 的 贡 献 2; Bharadwaj等3考察了IT支出对以托宾Q值为测度的 产出的影响;Chatterjee和Carl4通过事件分析法探 究了IT基础设施投资公告的分布对以股票回报率 为测度的业绩的作用。 常用的会计绩效测度指标包 括资产报酬率、 市场占有率、 普通股报酬率等1。 Hitt和Brynjolfsson2的研究发现IT投资可以提高生 产率和消费者价值,但是不会增加企业的超额利润 率。 Bharadwaj5在资源基础理论的框架内,利用对 照组样本和公开的评级指标,验证了IT能力高的企 业在成本和理论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企业。 任菲等6通 过分析影响利润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费用支出,研究 了我国上市公司IT 投资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及其 滞后效果,发现IT 投资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有显 著且持续的作用,但IT 投资也带来了企业费用的增 加;IT 对净利润的贡献逐年递增, 在投资后第三年 呈现显著效果。 总的来说,采用不同的市场和财务 绩效,研究者们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这种结论的 不一致性本身也吸引了更多学者去探究其原因,部 分学者开始更多关注IT投资的作用机制。 (二)采用无形和中间流程绩效测度的研究 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是典型的以客户价值为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总体研究”(2013ZX03002010). DOI:10.3969j.issn.1003-1154.2015.05.025 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主体的产业,因此衡量IT投资绩效时,除了考虑常 用的会计和市场绩效外,更重要的是如客户满意度 等客户价值指标或者企业的组织学习以及创新等 无形的绩效指标。 常用的业务流程绩效测度指标涵 盖各种生产率、顾客服务、新产品、质量改进等1。 这些绩效测度指标不像会计和市场绩效那么直观, 但这些无形绩效的改善最终会促进财务绩效的提 高。 Barua等7检验了IT投资对质量改进、新产品等5 个中间绩效指标的影响。 Kleis等8研究了IT投资与 企业的无形产出的关系,他们通过研究1987到1997 年间美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 发现10的IT投资增 加,带来了1.7的创新产出增加。 Ryssel等9通过对 61家德国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IT)投资 对组织间买卖关系的影响。 Mitra等10学者基于400 多家美国大中型企业的数据发现IT支出较大的公 司具有较低的平均生产成本、平均总成本以及较高 的间接成本。 Hitt和Brynjolfsson2采用企业层面的 数据并运用经济学理论,验证了信息技术投资与信 息技术投资价值的三种不同测度指标即生产率、公 司盈利与消费者价值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IT投资 可以显著提高消费者价值和生产率,但不能给企业 利润率带来变化。 那么研究企业如何通过IT投资实 现竞争优势,这其中的作用机制,是后来研究者的 重点。 二、信息技术(IT)投资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 机制 本文除了研究信息技术(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 影响本身外,更重要的是探究IT投资是如何产生这种 影响的,在什么情况下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会更大,以及IT投资与企业内部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 的交互作用。 探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 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将更加有助于包括移动互联企 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同时结合行业和外 部环境,对IT投资进行合理的利用,使IT投资促进企 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发挥IT促进企业绩效更加 显著的提高。 下文将先分别从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 两个方面对这部分文献进行回顾。 (一)理论视角 IT投资绩效的理论支持最早来源于产业组织 理论。 Porter认为当产业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 个成功的企业应是具有相对有利的市场定位的11。在 波特竞争优势的框架下,有大量研究关于企业如何 通过IT投资改变产业的竞争格局, 获取竞争优势, 超越竞争对手。 此外,博弈论也被大量应用到IT投 资绩效领域,学者们用它研究了竞争者之间的战略 互动在企业IT绩效产生和获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其他研究者还采用不完全合同文献12。 交易成本理 论13也被用来研究IT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作用14。 后来,当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从外部环境转向对内 部因素的关注时,IT投资绩效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也 开始更多的使用资源基础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支 持。 资源基础理论一般被应用于理解企业如何通过 自身的异质性资源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或者竞争性 的绩效。 在IT投资领域使用资源基础理论,是将其 作为框架,在企业内部因素的框架内分析竞争优势 的来源。 现在,理论融合应用的趋势很明显,学者将 各种不同的理论结合起来更加合理的解释IT投资 绩效的作用机制,如Rivard等15通过对96家中小企 业做调查研究整合了以迈克 波特为代表的竞争学 派和资源基础观在IT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两个视 角。 此外,Soh和Markus16提出了一个过程理论,它包 括三个分过程, 即IT竞争过程、IT 使用过程、IT 转 化过程。 过程理论将IT投资到企业绩效之间的不同 阶段进行了展示,从而说明不同的企业在利用相同 的IT投资时可能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 企业要使其 IT投资对绩效产生最大的促进作用,则必须与企业 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实现最佳结合。 除了这几大理 论外,研究者们还应用社会学中的“嵌入”上面提到 的如产业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17以及社会 政治学的理论18为IT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 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些不同的理论关注了 信息技术投资产生作用的不同方面,在实际研究中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相应的理论。 (二)实证研究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IT投资对企业绩效产生影 响的几种理论视角,接下来,我们将从已有的实证 研究文献中探索IT投资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作 用机制,发现IT投资与企业内部变量和外部环境因 素的交互作用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 IT能力往往 被看做是一个调节变量,与IT投资产生交互从而影 响企业绩效。 Liu等19认为,资源基础观是研究IT资 源和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研究工具,同时 他们认为IT能力是IT投资绩效影响的一个调节变量 而非中介变量,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过去 大量研究不能得出关于IT投资绩效的直接影响的 一致研究结果。 Ho等20研究了企业治理结构对IT 投资绩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证明了董事会独立 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尤其当竞争加剧时,此外,对 于小型公司,外国所有权会正向调节IT投资的组织 绩效,说明小公司更能从外国投资者那里获取IT技 术和能力。 Li和Ye21提出了一个模型,将环境动态 性、 企业战略和CEOCIO安排对IT投资绩效的调节 信 息 管 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5 年第 5 期 信 息 管 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 作用纳入了其中。 Tallon22通过241家企业高管的 问卷数据,发现采用多焦点商业战略的企业的信息 技术投资绩效比采用单一焦点商业战略的企业的 信息技术投资绩效要好;李继学和高照军23选取 2009年中国上市企业500强作为样本,研究了制度、 社会网络对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 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软件投资能够提高企业 绩效;制度能够正向调节信息技术硬件投资和信息 技术总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沿海地区 的企业,社会网络能够进一步调节制度对信息技术 硬件投资和信息技术总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 的影响。 尽管对IT投资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在一定程度 上解决了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但是由于对IT投资 风险考量较少,大量的IT投资绩效文献都并没有将投 资的风险纳入到企业绩效的考量中, 从而此领域的 研究仍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论。 下文将对信息技术投 资绩效研究中关于风险考量的文献进行回顾。 三、信息技术(IT)投资绩效的风险研究 风险是投资决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项目 层面来说,IT投资主要包括硬件、软件部分,同时还 有IT人员的培训投资。 这些不同类型的IT投资可能 伴随着不同的风险,从而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 影响,但是在IT投资绩效这一研究范畴中,相关研 究却少之又少。 尤其在移动互联产业,不同的软硬 件投入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尤其需要对风险 进行考量。 甚至可以说,对风险维度的忽视,在很大 程度上导致了现有文献中IT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 的不一致性的出现。 然而实际上,金融和战略管理文献都很早就认 识到风险对企业战略执行的影响。 Ruefli等24回顾 并比较了战略管理、金融和管理科学这三个领域对 风险的概念、测量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战略管理 领域对风险的两种测度贝塔值和简单方差提 供了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部分IT投资绩效的研究 也开始关注不同类型IT投资的风险。 Lichtenber25 在企业层面上衡量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资本投入 和劳动人员投入对企业产出的不同影响,发现两者 都对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资本投入的影响规模 和显著性更高。 Hunter26认为,采用开发性IT投资 相比探索性IT投资导致的企业绩效稳定性更强,即 风险相对较小。Dehning等27认为,可以根据角色将 IT投资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自动化、向上提供信息、 向下提供信息以及转型性IT, 他们认为这四种IT投 资类型中只有最后一种转型性IT投资才会影响企 业的竞争优势,它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利润也 就更大。 Tanriverdi和Ruefli28意识到了对风险测度 的缺失所导致的企业IT投资绩效的不全面性,同样 基于IT和非IT投资的互补性理论, 并采用了上文提 到的Dehning等27的四种IT投资类型和相应的投资 风险,以企业的盈利与风险比值作为因变量考量IT 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好的将风险维度纳入了 绩效评估体系。 Dewan等29采用了一个代理指标来 测度IT投资风险并将其整合到往常分析IT回报的实 证模型中, 结果表明IT资本投资相比非IT资本投资 给企业带来的总风险更大,且IT投资风险高的企业 比IT投资风险小的企业的边际产出更大。 通过以上对IT投资绩效文献的回顾,我们首先 关注了对IT投资绩效的两种测度方式,一种是会计 和市场最终绩效测度,另一种是无形和中间流程绩 效的测度,其中中间流程绩效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IT投资绩效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紧接着我们 回顾了IT投资绩效作用机制的文献,关注了企业在 进行IT投资时如何对其内部外部因素进行管理以 实现效益最大化,最后我们总结了IT投资绩效研究 中对风险因素的考量,说明风险的纳入使IT投资绩 效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大大降低。 我们认为未来研 究中可以加强对IT投资风险的关注, 在IT投资作用 机制研究中强化对多种理论的融合和贯通,以及在 衡量企业绩效时更多关注具有该行业特性的绩效 测度。 此外,更重要的是,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以新 兴产业如移动互联产业作为背景,探索在新的产业 结构、新的产业特征中,已有理论该如何传承和发 展,并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东清,罗新星.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贡献的 文献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 2 Hitt L,Brynjolfsson E. Productivity,Business Pro- fitability and Consumer Welfare:There Different Mea- sur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alueJ . MIS Quar- terly,1996,20(2):121-142. 3 Bharadwaj A S, Bharadwaj S G, Konsynski B 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Tobins qJ . Management Science, 1999, 45(7): 1008-1024. 4 Chatterjee D, Carl Pacini V S. The Shareholder- Wealth and Trading -volum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J .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 19(2): 7-42. 5 Bharadwaj A 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 - 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 MIS Quarterly, 2000,24(1):169-196. 6 任菲,石川,李东. 我国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盈 利性的影响J . 商业研究, 2012(4). 7 Barua A, Kriebel C H, Mukhopadhyay T. Infor- mation Technologies and Business Value: An Analytic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5, 6(1): 3-23. 8 Kleis L,Chwelos P,Ramirez R V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angible Output:The Impact of IT Investment on Innovation ProductivityJ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2,23(1):42-59. 9RysselR,RitterT,GeorgGemndenH.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loyment on Trust, Commitment and Value Creation in Business Relation- shipsJ . Journal of Business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4,19(3):197-207. 10 Mitra S, Chaya A K. Analyzing Cost-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ndingJ .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96,3(2): 29-57. 11 Porter M E.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1, 12(S2): 95- 117. 12 Bakos J Y, Nault B R. Ownership and Investment in Electronic NetworksJ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 arch, 1997, 8(4): 321-341. 13 Clemons E K, Row M C. Sustaining IT Advant- age: The role of Structural DifferencesJ . MIS Quar- terly, 199115(3): 275-292. 14 Gurbaxani V, Whang S. The Impact of Infor - mation Systems on Organizations and Markets J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1, 34(1): 59-73. 15 Rivard S, Raymond L, Verreault D. Resource- based View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Con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irm Performance J .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 mation Systems, 2006, 15(1): 29-50. 16 Soh C,Markus M L. How IT Creates Business Value:a Process Theory SynthesisJ . ICIS 1995 Pro- ceedings,1995:4. 17 Chatfield A T, Yetton P. Strategic Payoff From EDI as a Function of EDI Embeddedness J .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0,16(4): 195- 224. 18 Hoogeveen D, Oppelland H J. A socio poli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investment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C System Sciences, 2002. HICSS.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2: 3219-3228. 19 Liu Y, Lu H, Hu J. IT capability as Moderator Bet- ween IT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J . Tsing- hua Science Technology, 2008, 13(3): 329-336. 20 Ho J L Y, Wu A, Xu S X.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tur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Evid - 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 J . Strategic Mana- gement Journal, 2011, 32(6): 595-623. 21 Li M,Ye L 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rm Performance:Linking With Environmental,Strategic and Managerial Contexts J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999,35(1):43-51. 22 Tallon P P. Does IT Pay to Focus? An Analysis of IT Business Value Under Single and Multi-focused business StrategiesJ .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 mation Systems, 2007, 16(3): 278-300. 23 李继学, 高照军. 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的 关系研究制度理论与社会网络视角J . 科学学 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8). 24 Ruefli T W,Collins J M,Lacugna J R. Risk Measures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