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陕西泾惠渠:穿越历史尘埃的恩惠渠(秦延安 黄卫涛) 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有一条古老的渠,这就是泾惠渠,其前身是与都江堰、灵渠齐名的郑国渠,距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自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这里盛产玉米、小麦、蔬菜,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泾河因泾渭分明而闻名,而泾惠渠则以历史悠久、水文化发达而享誉中外。 旧貌换新颜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古老的泾惠渠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一代代泾惠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努力,灌区工程面貌日新月异。改造枢纽工程、重建 拦河大坝是工程建设上的硬仗。泾惠人以愚公移山的气魄和勇气,开山劈岭,加固石堤,扩大隧洞,加高大坝。 1967 年建成高 14 米、长 87 5 米的拦河大坝和高 25 米的四孔引水闸。1997 年再次加高大坝 11 2 米,并安装六孔钢闸门,形成了高 35 07 米、顶长 118 8 米的拦河大坝。新建的拦河大坝雄踞泾河峡谷之中,大坝前形成了一座总库容 510 万立方米的水库,彻底解决了灌区多年来渠首引水量忽大忽小、利用率低的老大难问题,实现 了几代泾惠人“高峡出平湖,坝上添明珠”的梦想。 2 / 6 003 年 8 月,总库容 3405 万立方米的泾惠渠西郊水库 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使泾惠渠水流进干旱的土地,改善扩灌 24 万亩农田,结束了灌区长期以来无库调蓄的历史,使灌区由单一水源变为多种水源,进一步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泾惠渠不断改建扩建渠系工程,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灌区先后新建了 9 条支渠,扩建延伸了 8 条支渠,整修改造了总干、南干、北干渠,衬砌了部分干支渠道,使干支渠长度由原来的 252 公里延伸到450 公里,灌溉面积由原来的 50 万亩扩大到 145.3 万亩。特别是 1999 年以来,灌区先后实施了关中九大灌区改造世行贷款项目、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项目以及灌区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三大类项目,累计完成干支渠衬砌 128 公里,斗分渠衬砌 901.9 公里,疏浚渠道 7.259 公里,建成了渠首大坝坝后护坦工程、 渠首排沙漏斗工程和 8621 平方米的基础管护设施等。 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泾惠渠旧貌换新颜,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提升了灌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喜看今日的泾惠渠灌区,渠首大坝雄伟壮观,渠系工程布局合理,机井星罗棋布,建筑物别具一格。人们用辛劳的双手,使古老的泾惠渠变成了一个渠井双灌、灌排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 千年之古渠 3 / 6 仲山巍巍兮冲 霄汉,泾河滔滔兮润良田。 战国后期,诸侯混战,韩国让郑国修渠“疲秦”,没想到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效果,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其由此走向强盛,横扫六国。郑国渠也因此名闻天下,成为中国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两千多年后的 1928 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饿殍遍野。我国近代水利的先驱 李仪祉先生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造福桑梓,不遗余力,筹集资金。在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鼎力支持下,他勘察设计并主持兴建引泾工程。 1932 年引泾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李先生欣喜之余,题写了渠名 “ 泾惠渠 ” 。泾惠渠是我国最早运用现 代科学技术建设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之一,开了中国现代水利的先河。 1934 年引泾二期工程竣工,可灌溉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约 50万亩农田。大旱不再望云霓,泾水胜过及时雨。 穿越历史的云烟,审视郑国渠到泾惠渠这幅壮丽的水利画卷,我们可以说,“引泾灌溉是中国水利史的一个缩影”。由于旧中国社会制度的制约、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水利事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泾惠渠实灌面积不到 50 万亩,粮食亩产仅 130 公斤。 继往开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团结、奋进的泾惠人在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征程中,不断解放 思想抓机遇,深化改4 / 6 革求发展,科学管理增效益,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灵活、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灌区管理新体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泾惠特色的新路子。 1953 1980 年,灌区实行以计划用水为核心的灌溉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对降雨量、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取 “ 三水 ” 并用、联合调度的方法,建立起以渠养井、以井补渠、丰储枯用、统一调配、周期平衡的水量调配机制。灌区实行把民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结合起来的局、站、段、斗四级管理形式,其中局站属专业管理,段斗为群众管理。 改 革开放,使古老的泾惠渠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灌区实行以目标任务为核心的目标管理制度,聘用灌区群众为段斗干部,并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发给一定的报酬。 1997 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为古老的泾惠渠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配水制度上,灌区按照 “ 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 的原则,实行把指令性、指导性和水权申报结合起来的配水制度,解决了灌区 “ 两头不用,中间超引 ”的问题,扭转了灌区群众 “ 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 ” 的不利局面。在管理体制上, 1998 年按照 “ 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 ” 的原 则,采取拍卖承包斗渠管理权、使用权、经营权的形式,对灌区斗渠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初步5 / 6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新体制,灌区被水利部列为全国 20 个综合改革试点。在水费廉政建设 上,从 2000 年开始,在灌区全面推行微机开票 “ 四到户,一公开 ” 制度,有效遏制了水费计收中的 “ 三乱 ” 现象,使群众用上了明白水、放心水。 2002 年,灌区在总结斗渠改制的基础上,又稳步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使灌区用水户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爱护水利工程的良好局面。在灌区自动化管理上,从1986 年就开始了 “ 灌区渠系配水集中控制与调度系统 ” 的研究,不 断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同时,让职工参与段级管理,延伸专业服务功能。灌区还进一步实行水管体制改革,推行管养分离。 新中国成立以来,泾惠渠水浇绿了黄土地,冲走了昔日的贫瘠,带来了如今的繁荣。灌区灌溉面积扩大了 1.1 倍,渠首引水能力提高了 1.8 倍,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 1.3 倍,粮食产量增长了 3.3 倍。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管理局也曾多次受到国务院、水利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程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民歌简介课件
- 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的互动关系
-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
-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发展关联
- 《统计学-SPSS和Excel实现》(第9版)课件 第2章 用图表展示数据
- 科研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民族歌剧鉴赏课课件
-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与趋势
- 校园社团学习部招新模板
- 2025年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 全套电子课件:网络信息编辑实务
- 《网店色彩设计》课件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 《中国汽车产业格局》课件
- 老年女性子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CNAS-GL025:2023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述指南
- 船用齿轮箱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 古建筑屋面瓦拆除与修复方案
- DB22T 2091-2014 国境空港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