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类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方式调查研究——以上海五所财经类高校为例.pdf_第1页
商科类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方式调查研究——以上海五所财经类高校为例.pdf_第2页
商科类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方式调查研究——以上海五所财经类高校为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研究 P.146 人力资源管理 科研项目: 上海商学院2011年学生科研创新重点专项课题。 指导老师: 冯国珍 宋艳婷 唐荻, 女, 上海商学院, 物流管理102; 张秀, 女, 上海商学院, 物流管理101; 李云徵, 女, 上海商学院, 物流管理102; 王明, 女, 上海商学院, 物流管理102; 摘要: 本调研采用实地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结合的调查 方式, 对上海五所财经类院校的大三、 大四以及刚毕业的学生 展开调查。 问卷从大学生择业观念、 就业方式和影响就业因 素三个角度出发, 分析总结主导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积极性 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 就高校改良教育方式、 学生自主就 业、 社会正确引导三大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 就业观念 择业方式 一、 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工作旨在为上海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可靠的 参考数据, 让即将毕业及已经毕业的高校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 现在的就业形势,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并根据社会 的需求来发展自己; 同时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提供 准确的信息, 为高校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 据, 有效地促进上海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的样本来自于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商学院五所财 经类高校; 调查的专业为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 财务管 理、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 管理、 物流管理10个专业。 样本包括了这五所大学的大三、 大 四在读大学生及在实习和已工作的大学生。 为了对上海五所 财经类高校的商科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 本次 调查主要采取了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的调查方 法。 共发放问卷360份, 其中上海商学院120份, 其他四所学校 各60份, 有效回收349份, 问卷回收率为96.94%。 在回收的问 卷中, 参与调查的男生134人, 占总人数的38.4%, 女生215人, 占总人数的61.6%。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就业方 式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三个方面, 共16道题目, 设计的问题有 选择题和排序题两种。 后期问卷数据的录入、 处理和分析主 要使用了 “问卷星” 软件作为辅助工具。 三、 数据统计和分析 1.择业动机方面 (1) 看重职业的物质利益和稳定性 调查数据显示, “在判断一个职业好坏时所依据的前三 项标准” 这道题目, 占据比例最高的为 “待遇福利如何? ” , 占85.1%, 后面排在二、 三位的依次为 “是否能够施展才华、 发展前景如何? ” 和 “是否符合兴趣爱好? ” , 分别有82.82% 和52.44%的人认为这两项标准是判断一个职业好坏的最主 要的标准, 但是关于职业的社会声誉好坏以及社会地位等问 题, 则不被重视。 (2) 注重个人偏好、 自身才华和发展前景 在“判断职业好坏时所依赖的前三项标准”这一问题 上, 52.44%的人选择了 “兴趣、 爱好” 作为判断标准, 排在待 遇和发展前景之后, 位居第三, 而大约有82.81%的人认为一 份好的工作应该能够施展个人才华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 这 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职业好坏的判断和诉求关注点主要着重于 该工作能否有利于施展个人才华, 能否满足大学生对于自身 偏好的发展, 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等。 (3) 工作地主要选择发达城市 针对 “毕业后最希望到什么地方工作? ” 的问题, 63.04% 的同学选择留在大城市, 有20.06%的同学选择奔赴沿海城 市, 与之相对应的选择去乡镇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的均不足 1.2%。 说明需要人才的欠发达的乡镇和西部地区人才供应不 足, 东西部就业和人才比例的不均衡。 高校毕业生都蜂拥到 经济十分发达的大城市, 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 不能将个人 利益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结合起来, 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就 业率低和人才的浪费。 2.择业态度方面 (1) 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生不到三成 当被问及 “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时, 在被调 查者中选择对就业前景乐观的有27.70%, 而选择 “一般” 的占 到64.18%, 选择不清楚的占到被调查样本的2.58%, 对自己 的就业前景表示 “悲观” 也占到了5.44%。 由此可见, 总体上绝 大部分在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毕业后就业抱有一颗平常 心, 并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非常乐观自信。 对于极少数 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仍较为 “悲观” 的同学, 要积极引导, 为其 建立自信心, 从而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就业。 (2) 参与择业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加, 但行动滞后 在问及 “你对就业相关政策与程序了解程度如何”时, 该题数据统计显示, 在所有受访大学生中, 选择 “非常清楚” 有5.16%, 23.8%的人选择 “清楚”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商科类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方式调查研究 以上海五所财经类高校为例 唐荻 张秀 李云徵 王明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 调查研究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47 还有57.31%的人对就业相关政策和程序 “有点模糊” , 更有甚 者, 有14.04%的人明确表示 “不清楚” 。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 大学生缺少对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就业程序积极关注, 应加强 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 在问及 “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择业、 求职最为合适” 时, 在受访者的大学生中选择 “毕业前一年” 占41.55%, 选择在 “毕业前半年” 的占到40.69%, 选择 “毕业前三个月” 和 “毕 业后” 的人分别占9.74%和8.02%。 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出, 绝 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择业和就业问题能较早地 认识到其重要性, 但仍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行动较为迟缓, 对尽早准备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重视。 但是, 大学生择业在思想上时间观念抓紧, 在行动上却 明显滞后。 我们在调查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共有多少次参加 招聘会的经历时, 有66.76%的被调查者竟然一次也没有参加 过, 28.08%的被调查者参加过1-2次, 3.72%的被调查者参加 过3-7次, 参加过8次以上者只有1.43%。 这一分析数据表明, 大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 意识到时间的宝 贵性, 但他们的想法还仅仅停留在头脑里, 没有很好地付诸实 践多参加招聘会来历练自己。 (3) 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和创业观念仍待加强 此次调查显示, “校园招聘会” 、 “网络” 、 “亲戚朋友” 分 别以73.6%、 70.77%、 和58.03%的比例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 找工作最重要的三个途径。 这项数据说明自主择业已成为当 今大部分大学生择业和实现就业的根本途径, 大学生自主择 业的主流观念已经渐渐形成, 但是依靠亲戚朋友等裙带关系 进行就业的观念也很严重, 仍有很多大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 主择业独立就业。 在本次调查中, 大学生对 “你毕业后首选的出路是什么” 的回答中, 有10.03%的人回答 “自主创业或者合伙创业” , 其 比例仍远远低于 “到企事业单位就业” 、 “出国留学”和“考 研” 。 通过与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调查的数据相对比, 我 们发现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观念有明显的增强, 选择自主创业 的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共识。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 识已经觉醒但是还不是很强烈, 而且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困 难重重, 真正成功的人数寥寥无几。 3.择业趋向方面 (1) 福利好、 待遇高的就业单位受青睐 调查显示: 选择希望毕业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学 生比例高达34.1%, 排在了学生毕业后希望工作部门的第一 位; 选择三资企业的学生比例占26.36%; 同时, 有近11.75% 的大学生希望毕业能够到党政机关部门工作; 相对于之前南 航调查的结果, 选择到高校、 科研院所和部队、 国防系统工 作的人数有明显的下降, 比例分别只有5.73%、 1.43%, 至于 其他诸如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的选择比例只占总人数的很 小一部分。 (2) 对就业薪酬有一定的预期 调查显示, 薪酬待遇定位在每月4000元以上, 占总人数 的比例40.6%, 45.27%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的薪酬待遇在 2500-4000元之间, 选择薪酬在1500-2500元之间的人数占 总数的12.61%, 而愿意接受薪酬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 人数仅有1.15%, 至于1000元以下的薪酬待遇人数更是低至 0.29%。 由此可见, 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 提高, 人们生活压力增大, 对薪酬待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另 一方面, 用人单位的薪资水平与部分大学生的期望薪资水平 仍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不 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4.影响就业的因素 (1) 在校实践活动的影响权重最高 在影响就业的因素方面的调查发现, 对于在校期间的社 会实践活动, 44.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就业有重要的影响, 32.38%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 只有4.01% 的人认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对自己将来就业稍有影响。 而在校时的学生会或社团活动方面, 认为对自己将来就业 有重要影响和一般影响的人数基本持平, 分别为34.96%、 36.68%, 18.05%的学生认为学生会的工作和社团活动对自己 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 2.87%的同学认为这些在校经历对自 己就业完全没影响。 (2) 学生成绩的高低被认为是影响就业的最不重要的因素 在影响就业的因素方面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当下大学生 对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排序方面, 多数大学生认为个人 的自身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其重要系数高达5.27, 这一项排在影响就业因素重要性的首位, 位列其后的是学历, 重要性系数为5.86, 而背景和关系则排到了影响就业因素重 要性的第三位, 重要系数为3.68, 对于专业和特长的重要性 则相对较弱, 分别为3.12、 2.82。 而成绩成为了大学生相对而 言认为对就业影响力最小的一项, 其重要系数仅为2.26。 可以 看出商科类专业的学生成绩的高低被认为是影响就业的最不 重要的因素, 值得学校反思。 四、 启示和建议 对财经类高校如何提高商科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科研小组从个人、 高校、 政府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增强就业理性认识, 准确定位, 主动 熟悉并掌握就业政策和信息, 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 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 大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的根本。 大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我, 准确地做出自我定位, 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社会需求 和自身期望的矛盾等, 并客观了解分析就业环境。 其次, 大学 生自身不仅应该在观念上有着对就业和择业的竞争意识, 还 应该把这种重视转化为行动, 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校 调查研究 P.148 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协同创新的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 刘海燕 曾佑新 江南大学商学院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 拥有雄厚的高校、 科研院 所资源及产业基础。 据江苏省 规划 统计, 2008年全省物联 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2011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销 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全省新增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6个, 占新增专业的27%, 全省物联网领域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机 构17家。 预计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500亿 元, 新引进和设立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10家以上, 规划 到2015年物联网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占全国80%。 江苏省具 有科教资源优势、 开放优势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经验优势, 如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 必将有助 于赢得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优势。 一、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经 1.协同做好顶层设计,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目前, 由于普遍 存在创新主体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 导致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 还不够强。 有的物联网企业认为自主创新投入大, 短期内难以 看到效益; 有的政府管理人员则认为, 自主创新周期太长且涉 及多个部门难以协调, 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可能带来各种风险和 相关责任。 本文认为, 政府应着眼于提高物联网自主创新能力 和水平,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协同做好顶层设计, 充分考虑人与 人、 人与物、 物与物连接有没有商业价值, 怎么实现, 有哪些 关键技术要解决, 在配套政策方面还做些什么等等, 将物联网 产业成为江苏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和 资金支持, 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实现规划 目标。 2.绘制江苏省统一协调的物联网产业技术路线图。以技 术路线图集聚高端资源, 使各创新主体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 参与到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各个环节, 建立一个多方 共赢的关键技术突破模式, 协同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 所谓 技术路线图, 就是围绕物联网产业链, 从技术的层面, 找出要 实现的技术目标, 以及达到目标的路径, 进而找到路径上的 关键技术节点。 技术路线图应该是物联网方面的专家学者、 企 业家、 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政府管理人员等经过深入调研和充 分研讨后得出的。 有助于从整体上加快我们的创新速度, 提高 创新效率。 同时, 还要积极推动国外物联网高端创新资源与江 苏省物联网创新需求紧密对接, 协同攻关。 我们还应以企业为 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感性思维获得认识和体验, 在实 际锻炼中开拓眼界, 增加社会经验, 为就业做好准备。 再次, 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利用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熟悉掌握就业信 息, 了解就业政策, 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热情有余, 但准备 不足是在就业过程中的一项大忌, 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 从 而一次次错失就业机会。 2.学校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引导大学生理性就 业, 同时深化专业改革和建设 一是学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培养大学生 的职业意识、 职业志向和自我认知的主动性, 并结合当代大 学生整体就业形势, 分析就业现状, 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危 机意识, 让学生进校就能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和增强竞争 能力的需要, 建立起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将就业指 导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是学校应该强化专业 建设和改革, 明确专业定位和社会服务面向, 专业教学方案要 适应行业的发展和需要, 同时, 根据商科类专业的实践性强 的特点,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采用 “请进来, 走出去” 的战略, 定期邀请优秀校友或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