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pdf_第1页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pdf_第2页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pdf_第3页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mployment Window 就业之窗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355 及组织开展免费就业服务等。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 动态掌握供求信息。 建立人力资 源市场供求信息报告制度, 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 析, 每半年向社会发布一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 告, 为劳动者求职择业、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 训提供服务,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企业用工监测, 实时掌 握企业用工情况。 定期开展企业用工情况调查, 对重点行业和重 点企业的用工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企业的用 工需求及岗位流失情况, 做好失业预警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 为 合理解决失业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4.强化平台建设,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 建设劳动就业保障网 络。 建设集职业介绍、 失业人员管理、 就业服务、 技能培训、 劳动 保障代理于一体的区人力资源市场, 将人力资源市场建成能够提 供优质、 高效、 满足多元化、 多样化需求的服务中心, 构建企业和 劳动者平面交谈、 网络交流、 立体交流的平台。 加强就业信息收 集、 汇总和发布, 不断扩展就业信息覆盖范围。 建立健全统一规 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 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的服务水平。 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 我国不断强化就业政策, 初步形成了以 就业促进 法 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就业、 鼓励创业 的就业政策。 在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的基础上, 政府要继续将 提高就业率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多开发就业渠 道, 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各级职能部门要坚决 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部署, 把就业工作真正放在 “民生 之本” 的位置上, 充分发挥就业政策的积极作用。 鼓励企业提供 新的劳动岗位, 并根据吸纳的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 切实 贯彻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加大扶持力 度。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 导意见 的要求,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强化创业培训、 健全创业 服务, 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杜兰英,张珊金.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市场建设J.商业研 究,2006(13):20-22 3张磊.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36- 37 4郑远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变迁规律及经济效益分析J.生产力研 究,2011(12):19-21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也 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面对近年来日益 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数量, 让本已复杂的就业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后金融危机的震荡影响, 作为就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 大学生对于自身就业能力的认知值得关注。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 就业能力认知情况的调查, 从而发现这个群体对就业能力的认 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变化, 并提出 了提升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能力 的对策, 以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女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一、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大幅度扩招, 高校毕业生就业 难的问题越来越突显, 据统计,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 万左右, 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 而2004年的数字 是280万。 这其中, 女大学生因其自身特点相较男大学生在就业 过程中更处于弱势地位, 也成为了我国高校就业普遍面临的社 会问题。 近日中国网在一项调查中显示: “被访的女大学生中, 有56.70%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 女生的就业机会少 , 更有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 ”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首先, 社会文化中 “男尊女卑” 、 “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性别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在现代职场上有所体现, 限制了女大学生的就 业。 其次, 在两性观念中, 人们习惯于将女性的价值限定在其容 貌、 年龄、 体形上, 而忽视女性在语言表达、 人际关系、 吃苦耐劳 精神等方面的性别优势。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分析 刘晨 中华女子学院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 2010 年度青年课题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KG09-04007。 Employment Window 就业之窗 P.356 2.企业用人需求因素 企业当前尽管有关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 善, 但涉及到一些特殊行业, 还是潜在存在 “只招男生” 或者 “男 生优先” 的规定, 女大学生无论是一次性就业还是就业质量均明 显低于同等条件的男生。 另外, 女性其生理特征决定了女性的雇 佣劳动成本要大于男性的雇佣劳动成本, 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受 限的潜在因素。 3.高校教育模式因素 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者和指导者, 目前大多数高校 在认识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方面, 大学生的就业职 业指导部门, 行政职能比较突出, 在服务形式和指导内容上存在 不足。 另一方面,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较 少, 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大多是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工作者, 缺乏专业的理论和系统的培训, 对女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就 业群体的指导上, 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4.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因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过于看重学 习成绩, 但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 求职中忽视综合能力 的培养, 核心竞争力不够。 另外, 社会实践方向不明, 不少女大学 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只注重 就业能力 “量” 的积累而忽视 “质” 的提高。 因此, 需要女大学生通 过科学认知的方法, 对自己的职业能力、 兴趣、 性格、 气质等进行 全面认识, 才能有效地、 有针对性地促成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 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指标构成 1.就业能力内涵 关于 “就业能力” 这一概念, 国内外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 加拿大委员会 (CBC, 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将 就业能力定义为 “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 从而 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 (qualities) 和能力 (competencies) ” 。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认 为, 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 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 工作的能力。 国内学者谢志远 (2005) 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 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是能力群, 包括知识、 技能、 态度、 个性、 心 理承受力等。 郑晓明 (2002) 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 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 理想、 满足社会需求、 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本文 认为在此所探讨的女大学生就业能力, 是指女大学毕业生在获得 工作、 从事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工作中健康成长所需要的 各项能力的总和。 2.就业能力指标构成 针对就业能力的测量指标, 国内外学者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不 同构成和方法。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 问卷的方法对来自1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和20名大学毕业生 进行了信息搜集, 围绕 “您在招聘女大学生时, 对她们的能力和 素质有哪些要求” 、 “您认为哪些能力和素质是企业最需要的” 等问题进行了计词法分析, 共收集到56条能力条目, 去除意思相 近或包含关系的部分, 根据文献适当补充之后, 对女大学生就业 能力分成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基础能力、 实践能 力、 思维能力6个维度, 细化为20项具体指标 (见图1) 。 就业能力 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人际交往 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组织领导影响他人 积极主动敬业精神诚信 职业规划专业领域竞争能力 细致认真 信息处理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团队写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创新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分析判断力 指标 2010 年2013 年 排序平均值排序平均值 1.人际交往33.89443.912 2.组织领导73.810113.824 3.影响他人133.712153.705 4.积极主动43.86263.856 5.敬业精神53.825103.832 6.诚信93.748133.754 7.认真细致83.794123.801 8.职业规划143.69733.924 9.专业领域193.469193.402 10.竞争能力153.66253.877 11.信息处理113.736143.741 12.学习能力183.527183.609 13.阅读写作能力203.416203.328 14.团队协作14.10523.986 15.独立工作63.81293.845 16.适应能力23.89514.032 17.创新123.72273.854 18.解决问题能力103.73783.850 19.计划能力163.659173.613 20.分析判断力173.618163.617 认可水平低中下中上高 平均数11.9922.9933.9944.99 图1 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构成 三、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 为开展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 本文分别在2010年 与2013年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了解她们在后金融危机 背景下就业能力认知状况和发展变化。 问卷调查对象均来自北京 市高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2010年共发放调查问卷250 份, 实际回收问卷214份, 回收率为85.6%, 其中有效问卷202份。 2013年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 实际回收问卷208份, 回收率为 83.2%,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在问卷中, 采取Likert5点量表, 对 表1 平均数表现认可等级 1 就业能力 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人际交往 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组织领导影响他人 积极主动敬业精神诚信 职业规划专业领域竞争能力 细致认真 信息处理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团队写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创新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分析判断力 指标 2010 年2013 年 排序平均值排序平均值 1.人际交往33.89443.912 2.组织领导73.810113.824 3.影响他人133.712153.705 4.积极主动43.86263.856 5.敬业精神53.825103.832 6.诚信93.748133.754 7.认真细致83.794123.801 8.职业规划143.69733.924 9.专业领域193.469193.402 10.竞争能力153.66253.877 11.信息处理113.736143.741 12.学习能力183.527183.609 13.阅读写作能力203.416203.328 14.团队协作14.10523.986 15.独立工作63.81293.845 16.适应能力23.89514.032 17.创新123.72273.854 18.解决问题能力103.73783.850 19.计划能力163.659173.613 20.分析判断力173.618163.617 认可水平低中下中上高 平均数11.9922.9933.9944.99 3.612 3.815 3.804 3.962 3.685 3.559 3.937 3.8073.806 3.743 3.558 3.811 3.3 3.4 3.5 3.6 3.7 3.8 3.9 4 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2010年 2013年 图2 女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六大维度的整体认知 Employment Window 就业之窗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357 每项就业能力细化指标分别设置了五个等级, 并对各等级进行了 赋值, 然后将每项指标的有效选项得分求平均数, 最终得出每项 指标的就业能力认知指数。 1.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认知情况及变化 (1) 就业能力整体认知情况描述。根据调查者的得分, 本文 将平均数部分的表现区分为四组 (见表1) , 结合图2的数据可以 看出, 近几年女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可程度始终处于中上水 平。 图2数据显示, 2010年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程度按平均 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实践能力、 就业人格、 人际能力、 思维能力、 就 业发展能力和基础能力, 而2013年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程度 由高到低依次是实践能力、 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这说明了近年来女大学生对实践能力、 人 际能力和就业人格的重视程度较高, 而对于基础能力、 思维能力 和就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相较其它维度低一些。 尤其是实践能力 在2010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分别为3.937和3.962, 均明显高于其 他数据。 而对于认知程度较低的基础能力, 两年内的平均值均处 于3.5和3.6之间, 明显低于其他维度。 (2) 发展变化。综合比较两个年度的数据, 可以发现2010年 和2013年在就业能力的认知上存在较大共性, 具体表现为: 两个 年度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排序基本一致。 他们认定的工作中 重要程度最高的前三项内容完全相同, 仅是先后顺序略有变化, 评价较低的维度也基本相同。 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女大学生对 就业发展能力的认知, 2013年数值提升最快的就是职业发展能 力, 比2010年的数据明显提高0.192, 排序位次上升, 这种对职业 发展能力重视程度的变化正是反映了女大学生认知心理的变化。 另外, 2013年的就业能力有五项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2010年的指 标, 虽然两个年度涉及不同的调查对象, 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我国女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普通提升的变化过程。 2.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指标的认知情况及变化 (1) 就业能力具体指标的认知情况描述。表2列出了不同年度 女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各项指标的认知状况。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 2010年女大学生认为的最重要的五项就业能力指标分别是团队 协作能力、 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主动和敬业精神; 重要 程度评价最低的五项指标分别是计划能力、 分析判断力、 学习能 力、 专业领域和阅读写作能力。 而2013年最重要的五项就业能力 指标分别是适应能力、 团队协作力、 职业规划力、 人际交往能力 和竞争能力; 重要程度评价最低的五项指标分别是分析判断力、 计划能力、 学习能力、 专业领域和阅读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 近年 来女大学生对团队协作、 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程度较 高, 而对于计划能力、 分析判断力、 学习能力、 专业领域和阅读写 作能力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 这也与就业能力整体情况的描述 结果较为一致。 (2) 发展变化。调查结果同样反映了两个年度存在一定相似 性, 体现在一是绝大多数就业能力的认知指数较为接近, 其中以 分析判断力、 信息管理能力、 积极主动的评价最为接近; 二是不 同年度对就业能力认知指数的前三名和后五名排序上基本一致, 这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目前女大学生比较看重人际交往、 团队协 作、 适应能力等 “关系性” 指标, 对于学习能力、 专业领域、 阅读 写作能力等 “基础性或通用性” 的指标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三是 在就业能力结构组成方面, 不同年份的被调查者在人际能力、 就 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中得分最高的指标相同, 得分最低的指标 也相同。 当然, 两个时间女大学生的认知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发现所有就业能力具体指标中数值和排序变化最大的指标 是职业规划、 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别从2010年的第14位、 15 位和12位, 迅速上升到2013年的第3位、 5位和7位, 这种变化折射 出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复苏的乏力, 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 女大学 生的就业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越来越注重职业发展技能以 及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0和今年的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情况研究, 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 女大学生不同时期的职业能力认知侧重点略有变化, 但整 体变化不大。2010年和2013年的数据均显示了女大学生在人际能 力、 实践能力、 就业人格方面始终保持高度关注, 这说明了女性 在职业发展方面更加务实, 更加侧重实际技巧, 这也解释了她们 对基础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 同时反映了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工作 中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态度。 (2) 女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但就业能力不足, 尤其是职业发展能力仍较弱。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可能与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忽视就业能力培养, 使得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 水平偏低有关。 职业发展能力较弱体现在对就业发展能力这一维 度的排序始终不很高, 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一是对专业领域发展指 标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由于现有社会制度及社会偏见的客观存 1 就业能力 人际能力 就业人格 就业发展能力 人际交往 基础能力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组织领导影响他人 积极主动敬业精神诚信 职业规划专业领域竞争能力 细致认真 信息处理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 团队写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创新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分析判断力 指标 2010 年2013 年 排序平均值排序平均值 1.人际交往33.89443.912 2.组织领导73.810113.824 3.影响他人133.712153.705 4.积极主动43.86263.856 5.敬业精神53.825103.832 6.诚信93.748133.754 7.认真细致83.794123.801 8.职业规划143.69733.924 9.专业领域193.469193.402 10.竞争能力153.66253.877 11.信息处理113.736143.741 12.学习能力183.527183.609 13.阅读写作能力203.416203.328 14.团队协作14.10523.986 15.独立工作63.81293.845 16.适应能力23.89514.032 17.创新123.72273.854 18.解决问题能力103.73783.850 19.计划能力163.659173.613 20.分析判断力173.618163.617 认可水平低中下中上高 平均数11.9922.9933.9944.99 表2 女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各项指标的认知 Employment Window 就业之窗 P.358 在, 很多女大学生认为工作以后职业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其主观努 力有所懈怠。 所以女大学生在这一点上应该引起重视。 (3) 女大学生对就业发展能力的认知程度逐步提升。女大学 生职业发展能力尤其是职业规划指标与竞争能力指标在数值和 排序上有显著提高, 原因一方面来自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 全 球经济还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复苏, 国内人才需求仍远远小于供 给, 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 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得 规划和竞争能力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是高校普遍加大了职业生涯 相关课程的设置, 再加上女性本身普遍缺乏规划能力, 较强危机 意识等特点, 使得女大学生对就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提升。 四、 对策与建议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 本文着重从女 大学生自身、 高校、 政府三个层面提供一些对策及建议。 1.女大学生自身层面应加强的工作 女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 其自身是决定就业能力水平的 关键因素。 一是树立就业能力自觉主动养成的意识。 在激烈的竞 争环境中, 女大学生一定要杜绝 “等靠要” 思想, 要充分的认识自 我, 认识社会, 科学客观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努力将自身就业能 力的培养成为一种自觉、 自主的过程。 二是要不断完善自我, 提 升综合素质。 女大学生要准确对接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 不仅要 成绩好、 学习好, 更要在适应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完善自我, 加强 社交、 沟通、 组织、 表达、 文字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是要积 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 在课余或假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培训或 社会实践, 提升应聘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创业能力等。 2.高校层面应加强的工作 高校担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 积极提升大 学生就业能力, 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 体现高校责任与使命的客观要求。 首先,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 学工作, 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 不能形式主义, 要广泛搭建平台, 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和相关兼职工作。 其次, 增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整合就业指导部门、 心理咨询 部门、 社团组织、 教学部门等相关工作职能, 组织学生进行职业 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她们找到自身欠缺的能力, 同时提升 对大学生分类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能力, 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需 求信息。 最后, 要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 努 力培养她们的实操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实践课堂教学, 建立模拟 企业和模拟创业教学模块, 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调整力和适应 力, 准确认知和及时改进自身的能力。 3.政府层面应加强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 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